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5637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理解: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提炼、解读“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骄傲民族之瑰宝”等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整合教学资源、综合分析产生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原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情景设置法、讲授法;合作、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

多媒体

3、学法指导:

布置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史学典籍

师:

还记得去年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精彩演出为全世界的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让他们领略到优雅的东方神韵。

今天我们再一同品味灿烂的中华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导入新课

师: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首先体现在其丰富的内容上,有名扬世界的科技技术,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下面我们先从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文学艺术开始品味。

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

小组活动:

列举一句唐诗或宋词,全班分为两大小组,比比看哪个小组列举的又对又快?

学生思考:

透过这些唐诗宋词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有什么样的作用、特点和地位?

例:

唐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

宋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A、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

B、特点:

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C、地位:

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师: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这些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上极为璀璨的一颗,而名扬世界的科技技术也不逊色。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都江堰》

学生思考:

透过都江堰工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什么样的地位、特点和意义?

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地位: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点: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意义: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师:

2007年5月“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江门五邑被国务院批准以“中国第一侨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将五邑侨乡文化景观展示给全国。

现在让我们继而品一品绚烂多彩的区域文化。

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材料:

春节“舞”的习俗

舞狮:

广佛一带旧时大凡有喜庆必放炮竹舞狮子,尤其是春节贺岁。

世俗认为,狮子在门前张口伸舌摇头摆脑一番,那些躲在屋角旮旯中的恶鬼邪魔就会一扫而光,因而视此有“旺屋”作用,百姓都给舞狮者奉送“红包”。

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了。

舞龙:

在湘潭一带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舞龙灯先要“接龙”。

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

接龙后,开始舞龙。

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舞牛:

桂西一带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

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学生思考:

不同的地区,春节“舞”的习俗却大不一样,原因是什么?

1★区域文化成因:

受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课堂练习: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

回答2~3题。

2.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这说明(A)

A.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是各地区文化的松散集合D.我国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

3.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形成这种地区文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D)

A.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B.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C.外来文化的影响D.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师: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下面我们再从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去领略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闻名中外的石窟文化

例如:

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2)优秀的民族文化

例如: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

(3)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

学生活动:

赛一赛,全班分为两大组,先听音乐,再说音乐名和哪个民族的。

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准。

2、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1)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各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1)★包容性:

求同存异: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

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的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a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

b中华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课堂训练:

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A)

①它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它全盘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它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它能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中华文化的力量

师: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客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本课[小结]:

框题从三个方面呈现并证明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通过不同区域的文化主要是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比较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通过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贡献,说明他们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最后说明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其包容性。

巩固练习(2,3,5题略,在前面已经练习了)

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原因是(C)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B.封建统治者在科技发展上身先士卒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D.我国劳动人民具有热爱科学的优良传统

4.我们常说:

江浙人灵秀,蒙古人粗犷,湖南人倔强、刚烈。

这说明(D)

A.文化的民族性B.文化的多样性

C.文化的同一性D.文化的区域性

6.(07年广东高考20题)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B)

A.阶级性B.包容性C.民族性D.地域性

7.下列选项中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有(A)

①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地方文化各具风采

③民族文化异彩纷呈④汉字与史书典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作业:

v材料: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会见华侨时满怀深情地说,中国已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洗刷了百年耻辱,现在剩下一个台湾问题,“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

用有关知识分析:

v问题:

为什么“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

参考答案: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台湾文化归属于中华文化。

传统的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