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5838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咸宁市五校学年高二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咸宁市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3月联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有

①旅游资源丰富②地理位置优越③科技发达④能源充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乙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是

A.劳动力稀少B.土层较薄C.水资源短缺D.热量不足

【答案】1.A2.C

【解析】

1.读图结合海陆轮廓及经纬度判断,甲区域为海南岛,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奇异,旅游业发达。

故选A。

2.读图结合经纬度判断,乙区域为新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是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

故选C。

【点睛】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气候。

判断分析当地气候,并根据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2)地形。

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者林业。

(3)土壤。

影响作物的种类。

(4)水源。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干湿状况的要求选择。

读“美国本土夜光图”,完成下列问题。

3.美国本土中偏西部夜光暗淡的原因是当地

A.气候多雨,大气透明度差B.植被茂盛,遮光性强

C.自然环境差,人口稀少D.河湖面积广,灯光少

4.制作夜光图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GISB.RS、GISC.GPS.RSD.GPRS.GIS

【答案】3.C4.B

【解析】

3.美国本土中偏西部地处内陆,多山地和高原,气候少雨,植被稀少,河湖面积小,自然环境差,人口稀少。

故选C。

后寨河地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区。

下图示意后寨河地区不同坡度梯度中的石漠化土地分布(%)年际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点是

A.强度石漠化比例随坡度增加而增加B.8°~15°坡度范围是荒漠化的主体

C.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在反弹D.无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少

6.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影响有

①后寨河地区生态系统简单化②后寨河地区耕地资源减少,加剧贫困③珠江流域旱涝增加,长江流域旱涝减少④长江、珠江河口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据图推测

A.>25°坡度范围内耕地面积增加

B.15°~25°坡度范围内植被砍伐加剧

C.≤8°坡度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坡耕地有所增加

D.8°~15°坡度范围内垦殖等人为干扰减少

【答案】5.D6.A7.C

【解析】

5.读图可知,无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少,D对。

各种强度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即>25°坡度范围是石漠化的主体,但1963年≤8。

坡度范围内强度石漠化比例反而大于8°~15°坡度范围,AB错。

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减少,即处于恢复趋势,C错。

故选D。

7.读图可知,15°~25°和>25°坡度范围内无石漠化比例增加,说明这一范围内的植被在恢复,AB错。

≤8°坡度范围内,潜在石漠化在改革开放以来呈增加趋势,说明此时可能有坡耕地改造等不合理人类活动,C对。

8°~15°坡度范围内的强度石漠化比例在2010年有所增加,说明此坡度范围也受到垦殖等强烈人为干扰,D错。

故选C。

【点睛】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包括人为原因与自然原因

1.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雨林,数百万年以前跨越了整个澳洲大陆,面积接近90万平方公顷,但目前雨林面积已不足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

下图为澳大利亚主要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导致①地为热带雨林景观而②地为热带草原景观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B.地形C.人类活动D.西北季风...

9.澳大利皿热带雨林面积由原来的跨越整个澳洲大陆缩减到

目前已不足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最主要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商业性伐木C.工业化和城市化D.过度的迁移农业

【答案】8.B9.A

【解析】

8.①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②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故选B

9.从澳大利亚日前的自然带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大陆面积较大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和热带草原带,这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

过去澳大利亚热带雨林跨越了整个澳洲大陆,说明当时澳大利亚的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故澳大利亚雨林面积变化最主要的原凶是气候的变化;商业性伐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度的迁移农业主要是人为原凶,不足以引起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变化。

故选A。

碳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反映了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读“2000~2011年京津冀碳生产率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关于三省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北的能源利用率高B.北京的碳排放量最多

C.天津的碳生产率逐年增长D.北京的年均碳生产率增速最快

11.提高河北省碳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是

①控制人口规模②承接京津产业转移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12.天津市大力提高碳生产率能

A.提高企业竞争能力B.减轻城市交通拥堵

C.增加城市热岛效应D.减少酸雨发生频率

【答案】10.D11.C12.A

【解析】

10.由材料可知,碳生产率反映的是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河北的碳生产率最低可以反映出能源利用率低,A错;图中仅反映了碳生产率的高低及变化,仅根据图中信息无法计算碳排放量,B错;天津的碳生产率在2009~2010年呈下降趋势,因此并不是逐年增长,C错;图中反映的11年时间里,北京的碳生产率增长最多,反映出年均增速最快,D对。

故选D。

11.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碳生产率高;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③④对。

控制人口规模与碳生产率无关,河北接受京津转移的产业多是高耗能产业,这些产业的转入会导致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碳生产率下降,①②错。

故选C

12.提高碳生率符合目前的节能减排潮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A对;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会提高碳生产率,但提高碳生率并不一定会减轻城市交通拥堵,B错。

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C错;酸雨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导致的,与碳生产率关联度较小,D错。

故选A。

2016年1-4月,中南半岛遭受百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导致近百万人口缺乏日常生活用水,近16万公顷稻田不同程度受灾。

应越南政府请求,中国启动澜沧江梯级水电站(云南省景洪水电站)水量应急调度,缓解湄公河流域的严重旱情。

右图示意中南半岛轮廓及景洪水电站位置。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我国澜沧江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海拔高,水位季节变化大B.人口稀少,移民工程小

C.地质稳定,地质灾害少D.降水丰沛,河流落差大...

14.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国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有

A.防洪抗旱,调节下游水量B.减轻下游国家的水土流水

C.有利于下游发展有色金属冶炼D.便于下游国家发展内河航运

【答案】13.D14.A

【解析】

13.该河段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受河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影响,与海拔关系很小。

人口稀少,移民工程小,属于社会经济凶素。

澜沧江上游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故选D。

14.河流上游的水电站对下游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合理调节河流下游的径流量,汛期蓄水防洪,枯水期放水抗旱,A对。

水土流失与地形起伏、降水强度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有关,与我国水电站的修建无关,B错。

景洪水电站的修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电能,与下游国家有色金属冶炼无关,C错。

修建水电站蓄水会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不利于航运,D错。

故选A。

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马铃薯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桧而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最为理想。

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当甲地区马铃薯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乙地区土地上却难见其踪影,其原因是乙地区

A.市场上马铃薯供过于求,严重滞销

B.人们习惯选择收益较高的水稻进行种植

C.潮湿的土壤易导致马铃薯发生病变

D.炎热的天气不利于马铃薯生长

16.为提高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整体产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劳动投入,精耕细作B.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

C.建造大棚、开垦梯田,改善自然条件D.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答案】15.D16.B

【解析】

15.根据材料可知,马铃薯性喜冷凉。

甲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较为凉爽,该地马铃薯多为春(末)种秋(初)收,夏季生长。

夏季,乙地区(纬度低)气候炎热,不适宜马铃薯生长。

故选D。

16.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增加劳动投入,不合实际,应提高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A错;大棚建造成本高,一般用于单位产值较高的花卉、蔬菜等生产,马铃薯产值较低,不宜使用大棚,C错;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D错。

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可以提高我国马铃薯产量,B对。

故选B。

下表中1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U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I/U的比值越靠近0.5,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越协调。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下列问题。

17.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是

A.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B.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一直很低

C.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D.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

18.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A.加大了城市建设步伐B.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C.加快了第一产业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17.D18.D

【解析】

17.由材料可知,I/U的比值越靠近0.5,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越协调,读图可知,总体上,I/U的比值越来越靠近0.5,虽然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越来越协调。

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故选D。

1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山东省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限制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减缓了城乡建设步伐和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故选D。

2016年5月31日,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起于新疆自治区准东五彩湾换流站,止于安徽省皖南换流站,是最高电压等级、最大容量、最远距离、最先进技术的世界首条±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直流线路。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新疆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白

A.地热发电B.风力发电C.潮汐发电D.核能发电

20.吕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意义有

①加快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③加速新疆高科技工业的发展④优化东部地区电网结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19.B20.C

【解析】

19.新疆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天气,风能资源丰富,地热能、潮汐、核能等不发达。

其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为风力发电,故选B。

20.吕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有利于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安徽等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优化安徽等东部地区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不能促进新疆高科技工业的发展。

故选C。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工程重点解决沿线多个省市,20多座大中城市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供应,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悉环境和农业用水。

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线路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剖面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剖面图”,完成21~23题。

21.据调水图可知,受该工程泽被的省市主要有

A.河南、山西、河北、北京B.河南、江苏、河北、北京

C.河南、山东、河北、北京D.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22.根据右边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中线调水较东线调水的优势是

A.水量更稳B.调水量更大C.基本自流输水D.移民搬迁少

2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社会经济意义

A.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B.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C.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和谐发展,提高国内GDP

D.有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21.D22.C23.A

【解析】

21.读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途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为四省市提供水资源,故选D。

22.读中线工程剖面图可知,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所经区域地势南高北低,基本可自流输水,C对。

丹江口水库为汉江上游的水库,调水量较小且不稳定,AB错。

移民数量比西线多,D错。

故选C。

23.南水北调主要是为了缓解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A对。

中线工程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没有影响,B错。

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和谐发展,提高国内GDP,不属于社会效益,C错。

有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属于生态效益,D错。

故选A。

【点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

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通过硬化明渠输水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

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

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湖北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

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主汛期防洪库容将由77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再遇1935年洪水,汉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不分洪,可以解除江汉平原的一大心腹之患。

东莞位于珠江口东岸,号称“世界工厂”,曾经吸引200万人口流入,近年来东莞工业纷纷搬到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

下表是各国纺织业工资比较表,东莞某棉纺织工业拟迁至四国中的某一国。

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24.相对于其他四国,巴基斯坦最吸引该企业的是

A.投资环境B.产业基础C.工人工资D.原料充足

25.最终该企业选择了越南,越南最吸引该纺织企业人驻的因素是

A.科技发达B.产业基础好C.劳动力素质高D.地理距离近

【答案】24.D25.D

【解析】

24.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加上有印度河作为灌溉水源,有利于棉花生产,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巴基斯坦在工人工资及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方面不具备优势,故选D。

25.东莞与越南地理距离最近,地域文化差异较小,有助于交流,而其他三国在地理上与我国的联系则并不十分紧密,文化差异相对较大。

故选D。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50分)

26.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东部,又被称作乌珠穆沁草原。

乌珠穆沁草原目前是内蒙古保存最为完好的天然草原,牧草非常繁茂,可以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乌珠穆沁草原被人们称为“内蒙古最后的天然草原”。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a、b两地自然带的差异及其原因。

(2)据图简要分析乌珠穆沁草原牧草茂盛的原因。

(3)锡林郭勒草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该问题可能对首都北京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l)a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为温带草原带。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凶是两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条件不同(或a地降水丰富,形成森林带.b地降水较少,形成草原带)。

...

(2)有多条内流河注入盆地,水源较为充足。

(3)草场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裼林郭勒草原生态恶化,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强劲的西北风会吹起扬沙,形成沙尘暴,这种沙尘暴会吹到首都北京,使北京的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沙漠范围扩大,迅速南移,威胁北京的安全。

【解析】

(1)读图可知,a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适宜森林生长,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随着自东向西距离海洋逐渐变远,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变化为温带草原带。

(2)读图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来看,乌珠穆沁草原地区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四周有多条河流注入盆地,水源充足,有利于牧草生长,所以乌珠穆沁草原牧草茂盛。

(3)锡林郭勒草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由于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的环境变化会导致其他地区环境的变化。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恶化,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强劲的西北风会吹起扬沙,形成沙尘暴,这种沙尘暴会吹到首都北京,使北京的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沙漠范围扩大,迅速南移,威胁北京的安全等。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

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乌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天然落差2123.5米,年均流量1650立方米/秒,汛期5~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下面图甲为乌江流域示意图,图乙为乌江干流梯级开发剖面图。

材料二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称,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1)分析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2)简述乌江流域梯级开发产生的综合效益。

(3)简述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1)有利条件:

降水丰富,支流多,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利于建坝,工程量相对较少。

(2)发电、灌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旅游、提高水质、改善生态等综合效益。

(3)造成土壤、水和大气等环境污染问题;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解析】

(1)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水能资源的蕴藏量以及市场需求角度分析。

而水能蕴藏量主要结合径流量、地形地势等方面分析。

乌江流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支流多,径流量大。

从落差来看,读图可知,乌江流域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同时,该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大量的电能,为乌江流域开发提供市场。

乌江流域梯级开发产生的综合效益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角度分析。

梯级开发,修建大坝,可以取得发电、灌溉、防洪。

同时,水面更加开阔,水流更加平稳,可以发展航运。

利用水库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煤炭开发对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诱发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

煤炭开发堆积占用土地,造成土壤污染问题,洗煤以及露天堆放受地表径流影响,导致水污染,大量煤炭碎末漂浮及燃烧等会导致大气污染;在煤炭开发中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植被破坏,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

缺乏植被保护,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等。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豆杉喜荫蔽潮湿处,对气候适应力较强,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红豆杉能吸纳空气中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贵州红豆杉种植历史悠久,有全球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开发基地,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抗癌原料紫杉醇提炼、盆栽及苗木、观光康复庞大生态健康产业链。

材料二贵州省地理要素示意图。

(1)分析贵州省红豆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指出贵州省发展红豆杉产业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

(3)说明贵州省红豆杉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答案】

(1)贵州省地形破碎,地势崎岖,多排水良好的山坡和荫蔽潮湿的山谷;流水溶蚀作用普遍强烈,土层浅薄,土壤比较贫瘠,适宜红豆杉的生长;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大规模的红豆杉林可大量吸收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

...

(3)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材料中,红豆杉的习性“红豆杉喜荫蔽潮湿处”,地形破碎,地势崎岖,多荫蔽潮湿的山谷;“适宜生长温度20~30℃”,纬度低,海拔高,冷空气很难到达,气温适宜;“耐干旱瘠薄”,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层薄,肥力低;“不耐低洼积水”地势起伏大,不易积水。

(2)考查植被的环境效益,山区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材料中给出它的作用净化空气,减少洪涝,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3)考查该地的有效措施。

结合材料,“有全球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开发基地,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抗癌原料紫杉醇提炼、盆栽及苗木、观光康复庞大生态健康产业链”,可得到答案。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植被的环境效益、区域发展措施

【名师点睛】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影响内容

举例

发展变化

气候

热量

农作物种类、分

布、复种制度

不同热量带有不同水果和农作物

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光照

品种、产量

①植物90—95%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

②有的作物喜光,如玉米;有的耐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