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207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诗歌意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意境教案.docx

《诗歌意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意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意境教案.docx

诗歌意境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意象意境)(教师版)  

2014-10-11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意象意境)(教师版)

【几点说明】

1、课前可指导学生先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附后)

2、学生训练题由老师另行自由选择。

3、此教案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您将自己要完善的内容补充在教案相应的位置上,待此专题结束后我再讨教。

 【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

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同学们,在如歌的青春岁月里,加入一些诗歌来点缀吧,它不仅可以洗净我们心灵的尘埃,提升我们的高度,更会在你的心中亮起一盏不灭的明灯。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这个神奇的世界。

 【考点阐释】

近几年高考命题,对诗歌的考察,往往是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的。

许多考生惧怕诗歌鉴赏题,得分率很低。

失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读不懂诗歌。

由于诗歌语言精练、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不了解古诗鉴赏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传统的审美习惯。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阅读的要求有两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

1.历年的古典诗词高考试题唐代到清代都可能涉及,但还是以唐宋诗词为主,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2.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3.选材应力避两点:

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4.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意象意境)

 【教学目的】

◆了解古诗形象的类型。

◆掌握鉴赏人物形象和意象意境的方法

◆掌握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思路

一、诗歌的形象内涵

(一)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想到:

啼鸟:

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

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

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再想到:

啼鸟:

欢快的气氛

风雨:

无情的风雨

落花:

实让人惋惜

总结一下: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这就是意象!

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

形象是意象的根。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

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让人惋惜”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反之,躺在咱们校门外河坝里的鹅卵石、从操场上空电线杆上落在你身上的鸟粪、搭在你弟儿嘴唇上的鼻涕则不能叫做“意象”。

但是,当这些污浊的物象一旦进入了诗歌之后,则又可能成为意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诗歌中一些固定内涵的意象例举: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

松:

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

杨柳:

惜别怀远,送别,离愁别绪

竹:

有节或虚心。

梅:

忠贞爱情或高洁坚贞品行

花:

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

鸿雁、鱼、青鸟:

信使,借以表达思念、思归之情

鹃啼、猿啼、鹧鸪叫:

悲苦,营造凄凉悲苦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

乌鸦:

荒凉破败

雪:

绝尘脱俗、高洁傲岸

云:

踪迹不定、闲适飘逸

秋风(西风):

肃杀、悲愁

夕阳:

衰败、残破

羌笛、胡笳等:

边塞生活

蝉声:

营造凄切氛围,虞世南的《蝉》却象征了志行高洁的人。

蟋蟀:

怀人,准备寒衣、怀念征人

◆补充资料:

诗歌意象诠释(附后,可让学生自己早自习去解读)

(二)什么是诗歌的意境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意象+意象=意境

(有时一个意象也可构成一个意境。

如《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

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

营造出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析: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解析:

江面上静静倒映的明月离我只有几尺远,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光下柔和宁静,这时已快三更天了。

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十分安恬。

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

小楼深巷:

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春雨杏花:

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

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二、诗歌形象的类型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象(意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1)自我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2)他人形象(诗中主人公形象)

《长干曲》(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

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解析——寥落:

寂寞冷落。

行宫:

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这首诗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首句点明地点:

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

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

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2、景物形象(景象)

这里的“景物形象”特指写景诗中的景象。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写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图。

流露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事物形象(物象)

这里的“事物形象”特指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

蝉、鹰、雁、松、梅、竹、马,等。

如: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石灰这一物象。

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

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

三、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一)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素材积累: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术语: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2、方法指津: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时可省去)

(3)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

3、答题示例

◆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中渔翁的形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

(1)概括形象特点:

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3)指出形象的意义: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解析: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参考答案】

(1)概括形象特点: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总括)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

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分析)

(3)指出形象的意义: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总结)

◆练习: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事,梦一醒知在何处?

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参考答案】

1、概括形象特点: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3、指出形象的意义: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象)

【解读】此环节即是意象意境的鉴赏。

因为“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指的是作者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的。

1、素材积累:

◆分析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分析意境特点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抒情方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作者的感情类别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友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

2、方法指津: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

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

即鉴赏流程:

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即分析诗歌描写了哪些主要景物:

①用自己的语言。

②描绘出主要景物。

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要答出具体的情感,切忌空洞。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灵活变通】有时第一和第二步的顺序可以变换.有时只需答出意象即可而不必描绘。

3、答题示例

◆下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暮①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

意合即可。

解析: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

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

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

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

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

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

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

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

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审题:

此题是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

(1)“片云”“孤月”是说自己犹如一片漂浮在远天的云,又象是一轮高悬在长夜中的孤月,意境冷清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2)“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解析: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

(三)如何鉴赏咏物诗(即“事物形象”的的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1、素材积累:

表达技巧: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方法指津:

分析思路:

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鉴赏流程:

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3、答题示例

◆例1:

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

此诗是诗人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所作。

试分析诗中“蝉”的形象。

答:

该诗以蝉为题,因蝉感兴,并以吸风饮露,行为高洁,而遭际不幸的秋蝉自比,抒发了诗人的高洁之志以及世道的艰难,自己无辜受害的冤屈。

通篇托物感怀,借蝉明志,运用比兴手法寄托作者的不平和悲愤。

既是咏物,又是写人,物我一体。

解析——①西陆:

指秋天。

南冠:

指囚犯。

②玄鬓:

即蝉鬓。

古代妇女的鬓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故玄鬓即指蝉。

③高洁:

指蝉,其实是自喻。

 

   西角高墙外,枯瘦的古槐树上,秋蝉在一声声嘶鸣,狱中囚禁的我,思想的心绪一阵阵渐深。

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

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还能有谁为我表白皎皎廉洁的一颗心。

这首咏物诗,名为咏蝉,实为自表心迹。

诗人抒写了因无罪被诬,无人相信自己的高洁而为之辩白的忧愤。

但忧愤之中又有着超然的心态,不愿与俗流为伍。

◆例2: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解析——迥:

远。

傍:

靠。

发:

开放。

经冬:

过冬。

销:

这里指冰雪融化。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