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420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docx

语文高一月考卷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卷通用

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语文试卷(通用版)

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不能漠视鲁迅的存在

李林荣

放宽眼界回望历史,在新文化运动以的30余年间,用创作和翻译并重的方式,在文艺、学术和思想的天地里深耕力拓,开辟从中国感知世界、从世界审视中国的崭新精神视野,是当时文坛学界前沿的一代有识之士志业所向的共同选择。

置身这一历史背景中的鲁迅,显现出的迥异于他人的特质,不在于某一局部点滴的收获,而在于贯穿始终的全程坚守和在坚守中未曾稍有松懈的自我警醒、自我克服与自我超越。

遗憾的是,详察迄今已逾90年鲁迅研究史,在描述和阐释鲁迅著译实践中的倔强坚守和严苛自省这两重情态的问题上,尽管众语喧哗、声浪高亢,但能体现知人论世的足够耐心和充分诚意的说法,还不多见。

无限拔高的神化、圣化和蓄意扭曲的丑化、妖化,这两种貌似极端对立的思维惯性,在鲁迅研究的这一领域,合流为对历史人物、历史文本及其具体生成情境的生硬割裂和蛮横简化。

从中国与世界交互对观的双焦点视域中,展开自己的文学事业与思想生涯,这对鲁迅来说,并非一种纯粹自由主动的选择。

不纯粹的自由主动,实质上也就是不自由的被动。

施加这种不自由的被动压力的主体,正是鲁迅面前的那个时代和社会。

步入新文坛之后的18年里,鲁迅创作、翻译的产出日益密集,为相关书刊的编辑,投注的心血和时间也越来越多。

但在思想议题和体裁类型的涉猎范围上,蔚成大家的鲁迅一直没有离开自己在日本初涉文坛之际的选择。

坚守自己青年时期发现和确认的思想议题,在鲁迅这里,更多地是源于一种对未获解的疑问难以释怀的理性诚实。

今天,我们都可以看得很明白:

过去时代提出的许多问题,早已不被当作问题,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已被彻底解决,反而恰是因为它们从未被解决,于是只好被假装遗忘或者作“被失效”处理。

鲁迅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这种问题,最突出的一个,就是改造国民性。

用鲁迅年轻时候的话说,就是改变中国人普遍缺乏诚和爱的局面。

带着这个问题,鲁迅把自己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小说和杂文,都全力集中到了揭弊端、求疗治的方向上。

相应地,在拣选翻译的作品素材时,鲁迅也有意避开了那些自诩或公认的高大上国度的高大上作家作品,多去搜求饱受蔑视的弱小民族和广遭非议的新兴国家的优秀作家作品。

事实上,中文译本就是专译给中国人读的,都是“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

更进一步讲,翻译和创作,在鲁迅改造国民性、增进国民精神的诚与爱的文化工程里,也是一体之两面,其共同点都是从病灶施药、自低处发力,舍高渺完美的理想主义于不问,拒先挂蓝图后上路的意图伦理于度外。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鲁迅、如何评判鲁迅的毕生之问和他为此所做的一切,现在,我们都依然得和他一起,承受一个各人心底的诚与爱都尚有不足的时代。

身处此时此地,我们可以断定的,不是鲁迅之于眼前这一时代的意义,而是我们还没有抵达可以漠视鲁迅的时代高度。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翻译和创作,不满足于点滴的收获,更重视全过程的坚守和坚守中的自我警醒、自我克服与超越。

B.鲁迅的文学事业与思想生涯,受到当时他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的影响,并非一种纯粹自由主动的选择。

C.鲁迅所选择翻译的作品,虽然谈不上高大上和优秀,但目的都是“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

D.改造国民性,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改变中国人普遍缺乏诚和爱的局面,而这种局面,当今社会依然没有彻底改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长达90多年的鲁迅研究史中,不少学者在对鲁迅倔强坚守和严苛自省的问题上,缺乏体现知人论世的足够耐心和充分诚意。

B.鲁迅的小说和杂文,都全力集中到了揭弊端、求疗治的方向上,最突出的目的是改造国民性。

C.抱着对未获解的疑问难以释怀的理性诚实,鲁迅一直坚守着自己青年时期发现和确认的思想议题。

D.虽然鲁迅对于我们现在的时代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但是我们还没有抵达可以漠视鲁迅的时代高度。

3.下列不符合本文主旨的一项是()(3分)

A.对于鲁迅的拔高和丑化这两种极端对立的思维惯性,其区别在于是否对历史人物、历史文本等进行割裂和简化。

B.过去时代提出的很多问题,虽然现在不被当作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已被彻底解决。

C.在改造国民性上,鲁迅拒绝理想主义,坚持从低处入手,从国民劣根性的“病灶”施药。

D.鲁迅时代过去了,但那个时代的国民劣根性今天依然存在,为此我们要呼唤鲁迅,不要漠视鲁迅的存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较去年的第46位进一步提升。

国际社会投出的信任票,是对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务实举措的关注与赞许。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从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到山东等6省区新一批自贸试验区设立,从新修订的《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放宽准入条件到最近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都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氛围。

良性的营商环境激发了生产力和吸引力,外资企业不仅读懂了中国扩大开放的理念,更多的是在付之行动。

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连续下滑背景下,今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万余家。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约490家在华拥有投资项目。

中国为外资企业创造的机遇正越来越多。

从早期关注劳动力成本、资源价格等显性因素,到更关注营商环境、全产业链合作、数字经济实践等潜在机遇,外资企业“加码中国”、围绕中国市场需求展业,已成为其重要策略。

此外,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升级潜力,也让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他们正用真金白银的经营业绩释放出新信号:

中国的开放水平和软硬件实力进入新阶段。

(人民网《进博会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2019年11月04日)

材料二:

曾有人提过一个问题:

数字时代,展会这样的贸易促进平台会不会已经落伍?

进博会用事实证明,不仅没有落伍,反而呈现出巨大活力。

“尽管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但对高附加值产品,客户还是需要面对面洽谈、考察。

”一位参展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其中奥秘。

进博会决不只是商品陈列、销售的展台,更是信息流通、人员沟通甚至文化融通的平台。

在进博会的重头戏——国家展中,人们不仅谈生意、聊合作,更用心体验、感悟彼此独特的文化。

从斯里兰卡的民族舞蹈,到古希腊哲人的经典名言,从匈牙利特色体育项目桌式足球,到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文化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商贸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可见,进博会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层面,它更承载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象征着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网《以进博会为船,向世界经济大海深处前行》,2019年11月11日)

材料三:

举办进博会、扩大进口,不只是满足近期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经济已开始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引进先进产品,可以促进国内企业公平竞争,倒逼或者助推中国企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创造”。

一个正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转型的中国,不仅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深厚动力,更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进博会释放出巨大的溢出效应,在为海内外客商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将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杜海涛《进博会释放巨大的溢出效应(生活漫步)》,2019年11月13日)

材料四:

曾在首届进博会上抛出5年2000亿美元进口大单的阿里巴巴,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宣布,第一年目标已完成123%。

截至2019年10月31日,有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2000个海外品牌入驻天猫国际,覆盖4300多个产品类目。

今年,天猫国际平台上近700个品牌携新品来华参加了第二届进博会。

京东方面披露的数据称,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京东完成了直接签约采购总金额近1000亿元进口品牌商品的目标。

今年京东又宣布,未来三年的进口品牌商品采购额将达到4000亿元。

对于海外卖家来说,中国不断完善的跨境电商服务,让他们可以缩短和简化市场调研、产品定位、申报流程、市场推广、商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快速地打入中国市场。

站在中国的角度,“跨境电商消费进口缘于中国市场的开放和消费升级,这也是中国增量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表示。

(澎湃新闻《进博会见证中国市场潜力|电商千亿采购大单背后的中国购买力》)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出台一系列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氛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信任和赞许,中国营商环境的排名不断提高。

B.中国从关注显性因素转变为关注潜在机遇,因而为外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让其放心投资中国市场。

C.由于对高附加值产品,客户还是需要面对面洽谈、考察,因此在数字时代,展会这种贸易促进平台仍呈现出巨大活力。

D.进博会的举办,为海内外客商创造了机遇,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推动了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外资企业仍选择在华投资,既有良性营商环境的吸引,也因读懂了中国扩大开放的理念。

B.通过国家展不仅谈生意、聊合作,更通过体验各国的文化,加深了解和信任,从而促进商贸合作的建立。

C.中国通过扩大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促进国内企业公平竞争,倒逼或者助推中国企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D.跨境电商服务的完善为海外卖家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条件,也是中国市场的开放和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6.结合四则材料,分析第二届进博会获得巨大成功带来了哪些影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舍先生

汪曾祺

北京东城迺兹府丰盛胡同有一座小院。

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

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

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

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

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

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

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

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

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

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

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

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

你可以看看花。

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

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

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

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

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

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

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蛙声”如何画?

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

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

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

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

“没有!

”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

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

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

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

“别!

他这么着惯了。

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

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几次。

酒菜丰盛而有特点。

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

菜是老舍先生亲自点配的。

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

我记得有一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

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

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

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

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

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

“来来来!

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

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时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

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

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

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

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

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

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

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

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

以前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汇编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来的。

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

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

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

老舍先生说:

“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

”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

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

(本文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老舍先生和夫人亲自莳弄花草以及叶浅予用白描手法为老舍先生画的像,可以看出老舍先生是爱花成性的。

B.“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屏画在老舍先生家里挂的时间较久,是因为有很多人在文章中提到过它。

C.因拍电影需要齐白石老人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时,老人决绝地说:

“没有!

”从中可以看出白石老人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D.作为市文联的领导,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热情好客,常把同人约到家中聚会,还有意让大家品尝地道的北京风味。

8.“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老舍先生“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

(6分)

9.文章题为“老舍先生”,但作者却用了不少笔墨写齐白石老人。

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

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逊对曰:

“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

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权曰:

“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

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诸将皆欲击之,逊曰:

“此必有谲,且观之。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其后,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

“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逊曰:

“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营,不利。

诸将皆曰:

“空杀兵耳。

”逊曰:

“吾已晓破之之术。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一尔势成,破其四十馀营。

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

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

逊曰:

“未可。

”诸将曰:

“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

”逊曰:

“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

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

”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

桓后见逊曰:

“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B.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C.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D.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仕幕府,指在文武官署中担任一定官职,做军政大吏的佐助人员。

B.出,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

“出”一般指贬官,有时也指平调。

古人一般以出任京官为荣。

C.诣都,是到京城,到朝廷的意思,和它同义的词还有“诣阙”“谒阙”。

“诣阙上书”指越级上书中央司法机关申冤。

D.领,即加封、兼任,是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或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级别较低的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逊少年不幸,年轻有为。

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陆康长大,二十一岁就到孙权的幕府中做官,历任东西曹令史。

B.陆逊一心为国,不计私仇。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奏章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而后来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他是好官。

因为陆逊认为淳于式是为民着想,且互相诋毁的风气不可助长。

C.陆逊胸有谋略,坚持己见。

刘备派吴班带人挑战。

吴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必定有诈,没有出战,使刘备的计策失败。

等时机成熟,才火烧了刘备四十余营,大获全胜。

D.陆逊用兵奇巧,调度有方。

在与刘备的作战中,在对方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时才寻找战机出战;在孙桓被围求救时,陆逊观测到孙桓得人心,城牢粮足,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2)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

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zhǎn):

吹动。

③文身:

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楼远眺,眼前一片荒凉,产生无限愁思。

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B.诗歌善于安排描写角度。

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前者是近景、静景,后者是远景、动景。

C.诗歌具有象征意味。

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

D.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

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

余韵袅袅,余味无穷,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15.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上世纪一段时期内,工艺的传承大多还停留在师徒传授等传统方式中,许多人没有经历提升创造力的系统训练,很难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

因此中国工艺生态的转变,其倡导者必须要有鉴往知来、

的战略眼光。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工艺几度春风,历史上不受重视的工匠,获得尊重和推崇。

()。

手工劳作者地位的提高,是对个体创造力的肯定,直接推动了工艺的繁荣和发展。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汲取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

如今国家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让包括工艺人在内的非遗传承人群进入高校学习,提高工艺人的传承能力、传承水平,增强“匠二代”对工艺文化的参与热情。

从新一代工艺人投身文创的热情里,可以聆听到时代对工艺文化创新的呼唤,可以年轻一代工艺人主动求变的热切愿望。

对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年轻一代工艺人而言,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完全重复祖辈的传统工艺制作。

,他们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飞跃的时代。

生产力变革改变着工艺生态。

作为工艺大国,中国有变革的勇气,这既依赖于从业者的辛勤耕耘,又依靠社会的全面进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给予高瞻远瞩窥视斗转星移

B.赋予高屋建瓴窥视斗转参横

C.赋予高瞻远瞩窥见斗转星移

D.给予高屋建瓴窥见斗转参横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特别是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社会知名度,也提高了工艺人的地位

B.特别是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地位,也提高了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

C.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和整个行业的地位能得到提高,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功不可没

D.整个行业的地位和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能得到提高,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功不可没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

B.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滋养。

C.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滋养。

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①。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②,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生活阅历越丰富,③。

21.请简要说明漫画内容并概括漫画寓意。

(5分)

(1)画面内容(不超过60字):

(3分)

(2)寓意(不超过4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