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587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docx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

预案编制完成以后,应根据本项目各生产装置的生产运行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中各环节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分别对作业现场操作人员、兼职应急救援队员、专职消防人员、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等进行应急救援培训。

1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公司全员素质,一旦发生突发事故,懂得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如何做以及如何配合和协调各应急部门的工作等,确保应急行动快速有效地完成。

全员培训内容包括:

基本应急培训、专业应急培训、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培训、现场演练、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小区及周边人群的应急知识宣传。

1.1应急培训内容

对公司全员进行应急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

1)使应急救援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的实施程序、内容和实施方式;

2)培训应急救援人员在应急预案、程序中分派的职责和任务;

3)使有关人员知道应急救援预案及实施程序的变动情况;

4)使应急救援体系中的各级人员保持高度的应急意识和准备。

1.2培训计划和要求

1.2.1培训计划

对所有应急人员进行应急培训,要求应急人员了解和掌握识别危险源的能力、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启动紧急报警系统、安全疏散人人,尤其是火灾应急培训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培训。

基本应急培训的内容为:

预案的作用;本厂区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事故的预防措施;发生事故时相关人员的职责;如何启动紧急报警系统;发生事故时员工的应急措施;防护器材的使用;自救与互救知识;指挥信号的识别;疏散的路线;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报警;如何疏散被困人员和周围人员。

(1)各装置操作人员

针对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系统培训各岗位操作人员,发生各级生产安全事故时报警、紧急处置、逃生、个体防护、急救、紧急疏散等程序的基本要求。

采取的方式:

课堂教学、现场演练等。

培训时间:

每季度不少于8小时。

(2)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对本厂各应急救援队伍的队员进行应急救援专业培训,内容主要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完成的抢险、救援、灭火、防护、抢救伤员等。

采取的方式:

课堂教学、现场演练、模拟事故发生演练等。

培训时间:

每季度不少于12小时。

(3)应急指挥机构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指挥、决策、各部门配合等内容进行培训。

采取的方式:

现场演练、模拟事故发生演练。

培训时间:

每年2~3次。

(4)周边群众的宣传

针对疏散、个体防护等内容,向周边群众进行宣传,使事故波及到的区域都能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应该采取的措施等内容有全面了解。

采取的方式:

口头宣传、散发安全宣传数据、应急救援知识讲座等。

时间:

每年不少于1次。

1.2.2培训要求

(1)各装置的操作人员(岗位人员)

①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

②掌握危险物质的辨识和危险程度分级方法;

③掌握基本的危险和风险评估技术;

④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⑤了解危险物质的基本术语以及特性;

⑥掌握危险物质泄漏的基本控制操作;

⑦掌握基本的危险物质清除程序。

(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成员

除了掌握前述应急者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包括:

①保证事故现场的人员安全,防止不必要伤亡的发生;

②执行应急行动计划;

③识别、确认、危险物质;

④了解应急救援系统各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

⑤了解特殊化学品个人防护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⑥掌握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技术;

⑦了解先进的危险物质控制技术;

⑧执行事故现场清除程序;

⑨了解基本的化学品、危险品、爆炸品、放射性物质的术语和其表示形式。

(3)应急指挥机构成员

①应当具有相当丰富的事故应急和现场管理经验,应当对其进行工程技术、计划、管理、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具备下列能力;

②协调与指挥所有的应急活动;

③负责执行综合性的应急救援预案;

④对现场内外应急资源的合理调用;

⑤提供管理和技术监督,协调后勤支持;

⑥负责向国家、省、市、当地政府主管部门递交事故报告;

⑦负责提供事故和应急工作总结。

 1.2.3专业应急培训

专业应急培训主要包括现场指挥人员的培训、操作人员的培训、救护人员的培训。

(1)现场指挥人员的培训

现场指挥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事故现场的平面图和实际位置、区域布局、撤离路线、危险源的位置、指挥的手势、旗语信号、与上级联络方法等。

(2)操作人员的培训

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

鉴别异常情况的方法、各种异常情况处置的具体方法、各种工具器具的使用、自救与互救方法、报警方法及与上级联络方法。

(4)应急救援、救护人员的培训

应急救援、救护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

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熟悉情况、救护器材的布置储存情况、自救互救教育、掌握救护器材的使用方法、使用范围。

 

1.2.4周边群众的应急知识宣传

周边群众的应急知识宣传内容包括:

本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发生事故时的应对措施、自救与互救知识、疏散路线。

1.2.5特殊应急培训

一旦发生事故,应急队员就很可能受到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物品、放射性物品的伤害。

为了保障应急队员的生命安全,必须对他们进行此类特殊的事故危害应急培训。

特殊应急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氧化碳、硫化氢、液氨、甲醇、苯、硫酸等有毒物质的自救培训;

(2)受限空间的人员营救培训;

(3)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可燃气体空间闪爆)的事故危害培训。

2演练

从实际出发,针对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每12个月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练,把指挥机构和各救援队伍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指挥系统和应急救援队伍。

2.1演练目的

进行预案演练的目的主要为:

1、验证预案的可行性、符合实际情况的程度及提高救援队伍的实际救援能力;

2、演练可以检验应急指挥部的应急能力,包括组织指挥能力、对专业抢险及专业救护的指挥能力、对群众应急回应的指挥能力;

3、检查各抢险组响应可能发生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适应性、各抢险队之间相互支持协调的能力;

4、使参加演练的所有成员能够全面提高应急抢险技术、救护技术及自救能力;

5、从演练中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改进预案。

2.2演练内容

演练应当根据本预案的相关内容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需要,制定相应的演练类型和演练计划,做好演练的各项准备工作。

演练分为室内演练和现场演练两种。

1、室内演练

室内演练为组织指挥演练。

先假定气化装置、变换装置、硫回收、甲醇装置、苯装置等危险目标发生事故,然后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要由应急指挥中心的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以及应急救援专业队队长、事故应急救援专业组组长组成的指挥系统。

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以室内组织指挥的形式将各级救援力量组织起来,实施应急救援任务和对危害到的职工、居民群众实施有效防护指导。

由于室内演练的规模和任务要求不同,因此,室内演练可以是综合性演练,也可以是单一项目演练,或者是几个项目的联合演练。

2、现场演练

根据其任务要求和规模可分为单项演练、部分演练、综合演练三种。

(1)单项演练

针对性地完成应急救援任务中的某个单项科目而进行的基本操作,主要内容有:

①通讯及报警讯号联络,各种标志布设及由于危害区域的变化而造成标志布设点的变更等;

②交通控制及交通道口的管理,治安工作,政治宣传工作,居民及无关人员的撤离以及有关撤离工作的演练内容;

③人员集中清点、装备及物资器材到位演练;

④当时当地的气象情况及地形、地物情况和对事故危害程度的影响;

⑤化学物质浓度监测演练:

各关键装置生产系统运行情况,各装置发生事故的应急情景、应急抢险、急救与医疗、厂区内洗消、染毒空气监测与化验、事故区清点人数及人员控制;

⑥防护行动演练:

指导公众隐蔽与撤离,通道封锁与交通管制,自救与互救演练,食物与饮用水控制,人员疏散等的演练。

⑦医疗救护行动演练;

⑧消防行动演练等;

⑨向上级报告情况及向友邻单位通报情况。

(2)组合演练

将若干单项演练的内容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演练科目,其目的是检验应急救援任务中几个单项科目或某几个部分的综合实施情况,各单位之间的协调程度等。

(3)综合演练

针对本公司各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重大、典型事故,将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各要素统筹考虑,模拟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应该采取的抢险救援行动、无关人员疏散、警戒、危险区隔离、各部门的配合等要素,而进行的综合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行动,其目的是检验指挥部的指挥、协调能力和专业救援队的救援能力及其配合情况,各种保障系统的完善情况及群众的避灾能力等。

2.3讲评和总结

参与演练的每个应急救援专业队和演练组织指挥机构均应通过讲评和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报告送上级主管部门,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演练主要发现的问题;指挥系统是否有效,寻找预案中存在的战略及战术缺陷;各应急救援小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救援,相互之间的协调能力如何;在事故演练期间通讯是否畅通;配置的器材和人员数目是否与事故规模匹配,救援装备是否满足要求;人员是否安全撤离等。

2、对演练准备情况的评价;

3、对本预案有关程序、内容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4、对器材设备方面的改进意见;

5、对演练指挥系统的意见等。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将应急预案修订的详细内容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预案有关的单位、部门和人员。

最后,应急救援演练指挥中心根据演练各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及各救援专业队的总结报告,汇集写成本次演练的综合报告。

2.4二级演练

本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实行二级演练的形式。

(1)焦化分厂、甲醇分厂、电厂、污水处理厂、电气车间等生产部门应针对本部门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及影响大小,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主要针对发生事故的工艺处置和利用装置内现有的消防设施扑救初起火灾;

(2)综合演练由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织,针对中毒、火灾、爆炸、水、电、汽的中断为主要内容,每年演练1~2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