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625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docx

学前教育考试模板试题

教育观模板

答:

1、面向全体儿童的。

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教育公平。

材料中……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

材料中……

3、重视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亲自体验,培养实践能力,材料中……

4、发挥学生主动精神。

注重儿童个性健康发展。

因材施教,材料中……

5、着眼于儿童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不仅关注到了儿童的现在,也重视儿童的未来发展,材料中……

一、儿童观模板:

答:

该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儿童观。

1、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提供机会让每位儿童得到发展的机会。

材料中……2、儿童是独特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公平平等对待每位儿童,因材施教。

材料中……3、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材料中……4、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应一视同仁、同等关爱。

对学生宽容、严慈相济。

材料中……总之,该老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儿童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教师观模板

答:

该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材料中……

2.教师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材料中……

总之,该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从职业道德角度分析材料答题模板

 

万能语句

1、情绪模板(特点:

不稳定性、外露性、易冲动性)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幼儿园保持良好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尊重关爱幼儿)

成人的情绪自控示范

积极的鼓励和引导(正面肯定和鼓励、耐心倾听、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2、策略模板

创设自由、温馨、充满爱、安全、良好的环境

运用新颖、刺激、对比鲜明、符合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究、动手操作,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寓教于乐,激发幼儿求知欲

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幼儿,关爱幼儿,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幼儿的支持者、促进者、合作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孩有自闭症?

不爱说话?

打人?

虐童?

3、问题模版

自身:

给予更多的爱,找到幼儿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同伴:

通过和受欢迎小朋友一起活动、合作、带动

家长:

家园合作

教师:

策略模版

家园合作有什么好处

游戏有什么作用

操作学习有什么意义

体育课有什么好处?

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意义作用好处

4、意义模版

1、幼儿(体智德美+创造性+社会性)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和精神;培养交往的技能、与人相处的能力社会性的发展。

2、学校:

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学校学校和生活;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家长:

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促进家园合作

4、社会:

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例题1家园合作的意义

5、因素模版

影响学前儿童(动作技能、语言、智力、游戏、思维、依恋关系、同伴交往、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

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主观因素。

1、生物因素A遗传因素,为儿童()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可能性和基础B生理成熟,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了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学前儿童()的出现和()的发展的顺序提供了基本前提,使()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将学前儿童()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3、教育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A家庭教育是()发展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发展的第一任老师;B学校教育其主导作用,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有专门老师和场所;(对于发展幼儿动作技能时,幼儿园开展保教活动时要以此为目的,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提升智力潜力/锻炼语言能力)C社会教育,社区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

4、主观因素:

学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兴趣、性格、能力自我意识和心理状态。

这也会影响()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以上因素影响了幼儿()的发展。

6、关系模版

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特殊性

例题

1、情绪和情感

2、知识和能力

3、体智德美

4、识记、保持、再认、再现

7、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模版

1、教学活动要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规程》之处:

“要注意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新《纲要》也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从人的智能结构上充分认识了每个人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其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正是只能的不同状态,决定了人的不同,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成为特长。

发展其弱势智能,促进全面发展。

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加德纳多元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存在主义智能)

1为每个儿着想,关注个体差异。

教育必须本着面向每一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充分的发展。

要保证每个儿童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师必须平等、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儿童。

学前教育除了适宜年龄特点以外,还应实施于个体的教育,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2由于各个幼儿遗传、环境、生活和教育条件的不同,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兴趣、爱好、智力的发展水平等也有差异,因此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从每个幼儿的实际出发,个别对待,使劲儿能力得到发展。

3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个性特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

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广泛而全面的发展机会,为每个幼儿提供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同时主动、及时的进行反馈,帮助幼儿充分认识自己,增强他们的信心,并使他们的优势向弱势迁移,最终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8、途径模版

1、有计划有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3、把()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4、教师良好的()榜样

5、注意个别差异

9、环境

1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通过创建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而幼儿是通过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

2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

3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教育的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幼儿园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创生积极愉悦的情绪,有助于形成幼儿活泼、开朗、信任和自信的性格特征,使其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有助于幼儿思维的活跃和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幼儿整个机体的化学物质和免疫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进行正常的吸收、消化和代谢,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4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保障

5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6启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潜能

7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得能力

8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9发展适宜性原则

10幼儿参与性原则

11开放性原则

10、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社区是幼儿园的坚强后盾。

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幼儿教育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三者合作十分重要。

三方合作有利于教育的优势互补,促进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三方合作会让教育环境更好,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三方合作有利于更加科学地教育幼儿,取得的教育效果更加;三方合作会增加三者相互理解,会减少矛盾的发生;良好的合作会让幼儿成长更加顺利,有利于幼儿生活更加快乐。

总之,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幼儿的教育的三个方面,三者的教育缺一不可,只有联合起来,平时多沟通和交流,在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达到共识,在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作用,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共同朝着学前教育的目标奋进,完成学前教育的任务,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1、师生关系

1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

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2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3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锐的察觉他们的需要,以及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4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5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2、幼小衔接

1、幼小主要差异

学习环境的改变(生活学习一体、教室)

生活制度不同(游戏、课堂)

师生关系的变化(平等亲密、接触少)

学习方式的不同(游戏、教育教学)

儿童的要求不同(身心发展、知识)

2、幼小衔接内容

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生活学习习惯、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

发展学习适应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热情、专注型和持久性)

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幼儿小学化

1、培育幼师具有正确的幼小衔接观

2、调整一日生活作息和环境布置,逐渐接近小学

3、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生的生活,模拟小学生活动

2、开展一些适应小学的活动:

如认识田字格,整理书包

5、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激发上小学的愿望与动机

预测题

1、福禄贝尔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第一个阐明游戏价值的人,发明了恩物

强调幼儿的自我发展

提出协调原理

重视亲子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蒙台梭利

(1)在罗马的平民区创办了一所“儿童之家”,代表作《儿童的发现》、《儿童的秘密》,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

(2)儿童的心理发展观

儿童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儿童心理具有吸收力,有自动成长的冲动

儿童心理具有敏感期:

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敏感期相吻合

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3)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

自由的,有秩序的,令人预约的,生机勃勃的

(4)注重感官教育:

调动儿童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多感官进行学习。

3、陶行知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生活教育观: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批判三大病:

富贵病、花钱病、外国病。

4、陈鹤琴

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教育目标: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教育方法: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教育内容: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五指活动: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为现在的五大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

整个教学法

5、维果斯基

文化历史理论

区分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即现有的水平,也就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潜在水平,也称可能发展的水平,即通过教学和教师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强调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6、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1、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教育

2、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7、学前教育特殊原则

保教合一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教育的直观性原则

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

正面教育的原则

布鲁纳

奥苏贝尔

建构主义观点

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1.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前运算阶段中的幼儿的思维特点有什么?

(简答、材料题)

答: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2.维果斯基的教育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简答题)

答:

1.维果斯基的教育观点: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

2.教学启示:

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即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因此,教师在设置教育目标时,要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域内进行教学,“跳一跳,摘桃子”。

3.幼儿初期(3—4岁)的年龄特征(简答题、材料)

答:

1.生活范围扩大:

幼儿3岁以后,开始进入幼儿园。

新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

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教师、更多同伴的新环境。

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个阶段的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

3—4岁的幼儿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

他们的注意、感知、想象、语言、思维等都与动作联系在一起。

3.情绪作用大:

幼儿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感染。

4.爱模仿:

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也很大。

4.幼儿中期(4—5岁)的年龄特征(简答题、材料)

答:

1.活泼好动:

这一特点在中班幼儿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

幼儿开始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5岁的幼儿已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

他们此时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5.幼儿晚期(5—6岁)的年龄特征(简答题、材料)

答:

1.好问好学:

幼儿在这一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更强。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幼儿在这一阶段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识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觉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5—6岁的幼儿开始有较稳定的态度、情绪、兴趣等,个性初具雏形。

6.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简答题)

答: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如下两大类:

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端的事物;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需要控制的注意,它服从于幼儿生活、学习的需要与任务。

如认真听讲、读书、看报等都属于有意注意。

在幼儿园中,老师在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中,经常提醒幼儿说:

“注意了!

”这时幼儿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此外,幼儿从始至终地听老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等都是幼儿有目的性的活动,而且为了完成活动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别的事,这也是幼儿的有意注意。

7.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简答题)

答: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在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存在两种独特的现象:

幼年健忘和记忆恢复(回涨)现象。

2.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的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识记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3.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

机械识记用的多,意义识记效果好;幼儿的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都在不断发展。

4.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5.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发展:

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

复述、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

8.幼儿想象的特点(简答题、材料题)

答:

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无意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

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到了幼儿中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再造想象中开始出现创造性的成分。

3.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进入幼儿期,孩子的想象内容较之婴儿期更为丰富,但从发展上来说,还是很贫乏。

他们用以想象的形象.基本就是日常生活中和他最接近的事物,如爸妈、汽车、娃娃、小猫等等。

数目很少,而且形象比较零碎,不完整,彼此之间缺乏联系。

4.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9.幼儿想象和现实相混淆(材料题)

答:

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三个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如有的幼儿看到别人有漂亮的娃娃或“冲锋枪”,他会说:

“我们家也有。

”可事实没有。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如一位中班小朋友听邻居讲去玄武湖公园玩的事,很开心,于是这位小朋友也有了去玄武湖玩的愿望。

他把玩的“过程”想象了一下(即根据别人的描述而想象),然后到幼儿园去对同伴说他自己去玄武湖公园玩的“经历”。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如幼儿园里小班幼儿正在玩“狡猾的狐狸,你在哪里”的游戏,当老师扮演的狐狸逮着小鸡(小朋友饰),装着要吃她的时候,这个孩子大哭起来说:

“你是老师,怎么可以吃人呢!

”并拼命挣扎。

10.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简答题、材料题)

答: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1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简答题、材料题)

答:

(一)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

从思维方式看,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现来进行的思维。

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

三至六七岁幼儿的思维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六七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幼儿阶段抽象思维仅仅开始萌芽。

(二)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则由小到大。

1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简答题、材料题)

答:

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其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在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不断发展:

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了;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概括化;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逐渐获得了发展,并表现出来一些特点:

思维的象征性:

思维的经验性:

思维的拟人性:

思维的表面性:

思维的刻板性: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抽象逻辑思维是成年人思维的典型方式。

这种思维能力在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完全获得,但它绝不是在某个时刻为个体所立刻获得的。

幼儿初期,幼儿还不能形成这种思维方式。

但在幼儿晚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它具体地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13.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简答题、材料题)

答:

1.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进行培养:

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性过渡。

2.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培养: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选择适应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14.幼儿理解发展的特点(简答题、材料题)

答: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

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15.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

(简答题)

答:

1.从对话语言逐渐过渡到独白语言

2.从情境性言语到连贯性言语的发展

3.讲述条理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16.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简答题)

答:

(一)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指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地听。

养成倾听的习惯和能力,是幼儿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的前提。

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各种方法引导幼儿感受倾听的乐趣,培养倾听的能力。

游戏法;讨论法;评议法;求异法。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

亲子之间交往;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

2.讲究教法:

儿童学习语言有两种途径:

一是模仿,二是强化。

良好的教法就是使幼儿获得正确使用言语规范和有正确指导的练习。

3.鼓励言语创造性:

在儿童言语活动中,注意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往往相结合。

4.培养“前读写”兴趣。

(三)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1.选择适龄的读物2.采用正确的指导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