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6735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docx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

福州一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35题,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背,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2.下图四幅图分别表示四种大气环流形式,其中错误的是( )

  3.下面是世界著名的海峡轮廓图,选项中排序和图序相符的是( )

  A.①白令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多佛尔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B.①霍尔木兹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白令海峡,④多佛尔海峡

  C.①多佛尔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霍尔木兹海峡,④白令海峡

  D.①多佛尔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白令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4.读地质年代生物图,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四图所代表的地质年代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5.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地区处于旱季时,直布罗陀海峡表面海流P和斯里兰卡以南表面海流Q的流向是( )

  A.P从西向东,Q从东向西   B.P从西向东,Q从西向东

  C.P从东向西,Q从西向东   D.P从东向西,Q从东向西

  6.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良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读图5,判断7—9题

图5

  7.图中工业区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地形与知识         B.资源与气候

  C.人才与交通         D.位置与技术

  8.下列各组城市与圣弗朗西斯科所处自然带相同的一组是( )

  A.罗马、悉尼、里斯本     B.开罗、耶路撒冷、圣保罗

  C.洛杉矶、东京、墨尔本    D.伊斯坦布尔、开普敦、珀斯

  9.下列有关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跨两大湖,临三大洋

  B.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低矮高原为主

  C.石油年产量少,是世界上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D.粮棉产量、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统一的局面,也存在过分裂的时期。

但总趋势是国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

据此回答10—12题

  10.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其实质是( )

  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

  B.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

  C.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

  D.奴隶主贵族与平民阶级之间的斗争

  11.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的历史渊源是( )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势力不断壮大

  B.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C.统治者大都偏安一隅,无心统一全国

  D.士族的腐败,中央集权的削弱

  12.清朝前期在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 )

  A.抗击沙俄侵略,维护祖国疆域完整

  B.设台湾府,密切台湾同大陆的关系,巩固海防

  C.改变税制,实行地丁银制,恢复发展农业

  D.平定叛乱,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保护统治者政治利益,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有关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采取了奖励垦荒的政策    B.承认农民夺取的原明藩王的土地

  C.严格限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  D.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4.阅读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的一段话:

“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如机器盛行,则失业者渐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

”这段话表达的基本统治思想是( )

  A.封建经济的思想       B.对机器生产的反对  

  C.农耕是统治稳固的保证    D.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软弱性、妥协性,据此回答15—16题

  15.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重申保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其目的是( )

  A.对列强抱有幻想      B.希望换取列强对中华民国的承认

  C.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D.与国内的反动势力相妥协

  16.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 )

  A.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B.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

  D.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

  17.抗日战争过程中,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你认为其基本原因是( )

  A.中日对方力量对比悬殊

  B.害怕武装人民,害怕人民力量壮大,形成对“四大家族”的威胁

  C.日本政府自始至终的诱降活动

  D.美国支持反共

  18.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1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措施是( )

  A.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产生。

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列各项的因果关系顺序是(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分工的扩大 ③生产技术的进步 ④国内外市场的形成⑤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③②④⑤①         D.③①②④⑤

  21.对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完整的解释是( )

  A.自然经济瓦解一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的美梦

  B.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增加

  C.商业危机—东西方商路断绝—商品价格猛涨

  D.西欧生产力发展—商品价格猛涨—航海造船技术发达

  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推行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

据此回答22—24题

  22.19世纪60、70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重要的后果是( )

  A.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

  C.东方从属于西方       D.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23.导致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

  A.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朽,激起了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农业歉收和工商业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24.美国内战后,国内存在的重要的社会问题是( )

  A.国内市场不统一       B.公民不能平等地享有权利

  C.雇佣劳动严重不足      D.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尖锐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据此回答25—27题

  2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开始于( )

  A.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B.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9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6.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这说明( )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的标准

  27.学习邓小平理论,应树立正确的学风,这一学风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理论联系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目前仍不合理。

主要是重复建设严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没有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和规模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力。

据此回答28—30题

  28.造成国有企业困难的原因很多,搞建设、投资方向趋同化;一种产品有销路,全国就一哄而上等都是重要原因。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 )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道理

  B.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道理

  C.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D.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道理

  29.对经营困难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浪费严重、技术落后的企业,要实行破产、关闭。

这种战略性改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

  A.规范国有企业,实行优胜劣汰

  B.优化资源配置,搞活国有经济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坚持国企改革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30.一些国有大企业的厂长经理,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深有感触地说:

“企业做得再大,它也是一条鱼,好的环境和市场是水,鱼必须在水中。

”这表明( )

  A.国有企业应自发地适应市场

  B.国有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只能靠创新理念

  C.企业生产必须面向市场,及时调整生产结构

  D.只要有好的生产环境,企业就能在市场中生存

  1998年3月,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6次政府机构改革。

同年6月19日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

“三定”方案全部完成,人员分流即将开始,机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据此回答31—33题

  31.上述材料中的“三定”方案,“三定”指的是( )

  A.定方向、定职能、定机构   B.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C.定方向、定机构、定编制   D.定方向、定职能、定编制

  32.此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 )

  A.调整和撤销那些宏观调控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

  B.调整和撤销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加强宏观调控部门

  C.调整和撤销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执法监管部门

  D.调整和撤销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微观调控和执法监管部门

  33.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基本办法是( )

  A.定岗分流,带职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

  B.待岗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

  C.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妥善安置

  D.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关于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应地删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的提法。

据此回答34—35题

  34.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非公有制经济提法的修订表明了( )

  ①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所提高 ②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③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④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了宪法的保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5.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意味着( )

  A.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B.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C.非公有制经济已经不再从属于公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市场地位完全平等

第Ⅱ卷 (非选择题,160分)

  二、非选择题(6题,160分)

  36.读我国某省区图,填空回答:

(12分)

  

(1)A为________山脉,该山脉________坡草木茂盛,是我国重要的山地牧场。

  

(2)B代表的铁路干线已西延到边境的________,形成东起我国________西到________的第二亚欧大陆桥。

  (3)近年来发现,该省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

正在勘探和开发油田中,C代表________盆地北部边缘油田,它与图中其他油田均位于具有良好储油构造的陆上________盆地。

  (4)该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

  (5)南疆铁路起止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7.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图,回答:

(13分)

  

(1)图中省级行政中心________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直辖市中,________市的年太阳辐射量最低,在________千卡/平方厘米以下,其辐射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台湾岛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8.科学无国界,人类共享之。

但现实并不总是如此。

请回答下列问题(40分)

  

(1)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2)对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又有何重要影响?

  (3)简述中国在前两次科技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前期处于滞后状态的原因。

  39.1999年6月28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强调,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中,集中一段时间,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当前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各级党委首先是主要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再接再厉,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肃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把“三讲”教育继续引向深入(35分)。

  

(1)从政治常识角度看:

“三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从经济常识角度看:

“三讲”对经济建设有何作用?

  (3)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40.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它催发了最优秀的文化,留下了思想和智慧,它经历了最频繁的战争,造就了英雄和史诗。

黄河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

由于近年来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稀少,再加上土质疏松,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平均每年输入下游16吨泥沙,致使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

“保卫母亲河”治黄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30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对黄河治理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都城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历史阶段是?

  

(2)黄河泛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0年代以来,造成黄河时常断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用哲学观点分析说明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

  41.材料一

  材料二 2000年6月13日至15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平壤举行了历史性会晤,并发表《南北共同宣言》,朝韩首脑会晤结束了南北方55年的敌视状态,成为“民族和解的转折点”。

(30分)

  认读下图所示朝鲜区域图,结合材料二回答:

  

(1)南北朝鲜分裂状态是怎样形成的?

  

(2)1950一1953年,美国曾发动侵朝战争,原因是什么?

  (3)南北朝鲜自然地理方面有何差异?

  (4)在中、美、朝、韩四方会谈基础上,南北实现民族和解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C 5.B 6.D 7.C 8.D 9.A 10.C 

11.B 12.C 13.D 14.C 15.B 16.A 17.B 18.D 19.A 20.B 21.B 

22.A 23.A 24.B 25.C 26.A 27.D 28.D 29.B 30.C 31.D 32.C 

33.B 34.B 35.D

  二、非选择题 36.

(1)天山 北 

(2)阿拉山口 连云港 鹿特丹 (3)塔里木 沉积 (4)水源 (5)吐鲁番 喀什

  37.

(1)拉萨 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较好,晴天多。

 

(2)重庆100地处四川盆地,阴雨天多,云雾天气也多。

 (3)大(多、高) 西侧为背风坡,晴天较东侧多。

  38.

(1)对西方国家重要影响: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大机器生产时代,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使经济在50年代初到70年代,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2)对中国影响: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向外输出商品发动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外国商品倾销中国,自然经济瓦解,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政府开始创办近代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西方国家为了向外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列强大举对华资本输出,中国成了帝国主义输出资本的重要市场,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③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3)中国处于滞后原因: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时,受封建专制统治和闭关政策的影响,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不愿了解。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半殖民地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洋务运动失败。

新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前期,二战刚结束,中国又处于内战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受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缺乏与西方的科技交流;长期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的影响;50年代后期至六七十年代,党的主要领导人“左”倾错误愈来愈严重,科学技术发展失去良机。

  39.

(1)“三讲”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成为经得起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通过“三讲”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党更好地领导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辩证唯物主义以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通过“三讲”教育,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40.

(1)中国古代兴修黄河水利中作过贡献的突出人物,有大禹治水,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王景大规模治理过黄河。

秦汉、隋唐集中在西安、洛阳、黄河流域。

 

(2)黄河泛滥根本原因是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情,中上游生态环境恶化都是造成黄河断流原因之一,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流域内土地农业过度发展,特别是中上游地区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造成中下游地区断流次数明显增加。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与此同时,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41.

(1)根据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议,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的北部和南部。

1948年,朝鲜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平壤为首都,在朝鲜南部成立大韩民国,以汉城为首都。

朝鲜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2)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想控制朝鲜,作为反共基地。

 (3)①气候:

朝鲜半岛属于过渡性气候,从海洋性季风气候向大陆性季风气候过渡,北部朝鲜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朝鲜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

 ②地形:

山地较多,并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朝鲜地势险峻,南部相对平坦。

河流东北到西南流向。

 ③地理区域:

北部朝鲜与俄日接壤,南部朝鲜三面环海。

 ④资源:

北部朝鲜矿产丰富,南部朝鲜资源较少,但港口众多,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

(4)①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朝韩走到一起符合国际潮流。

 ②双方关系改善有其必然性。

世界一体化促使任何国家必须加入到国际经济家庭中才能巩固发展自己,朝韩经济有很强互补性。

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