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6812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0 大小:47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0页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0页
亲,该文档总共1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docx

淮安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

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知识与技能

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明确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理解我国纬度位置和海

陆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疆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难点

运用不同的地图,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收听歌曲《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听

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我们不禁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

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

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

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的祖国。

二、讲授新课

教师:

同学们,拿出地图册,请在世界政区

图中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位置,观察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练习]学生阅读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结合已有的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活动:

找一找,动手画一画。

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手中的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

东经160˚,用红色笔描出;找出赤道,用蓝色笔描出;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轮廓,学生讨论完成问题:

(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试说出我国在哪个半球。

学生: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试说出我国在哪个半球。

学生: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圈,从东、西半球看,我国

位于东

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我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学生: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0˚到30˚之间为低纬度,30˚至60˚之间为中纬度,60˚至90˚之间为高纬度。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我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学生:

五带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总结:

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北温带,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读图提问:

继续观察“中国在地球上

的位置示意”图,我国位于哪个大洲?

与哪个大洋相邻?

与它们的

相对位置如何?

学生: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

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

过渡:

我国的这种位置特征有什么优越性呢?

下面

我们通过和几个国家的比较来认识。

活动:

展示教材第3页图1.2“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

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材第3页的活动,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小组观察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的纬度位置,并且和中国的位置比较;二小组观

察蒙古和日本的海陆位置,并且和中国的位置比较。

每小组派代表发言。

一小组:

俄罗斯、加拿大纬度高,终年寒冷;巴西终年炎热,不利于温带作物生长。

我国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而且南北跨纬度广,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二小组:

蒙古是一个内陆国,不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日本是一个岛国,不利于从陆地与别的国家交往。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既能够发展海洋事业,也可以通过陆地与各国进行合作和交往。

教师:

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相比,纬度位置优越,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日本、蒙古相比,我国海陆位置优越,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我国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西部深入内陆,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方便,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

巩固:

学生自主把讨论成果写在教材上题目的后面,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

教师: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等知识,通过读图、绘图、析图等学习过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伟大祖国海洋的辽阔,陆地的广大,看到了伟大

祖国的可爱。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感到自豪。

 

第2课时 海陆兼备的

大国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内海、半岛和岛屿等的名称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认识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

我国疆域,

激励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重点

通过地图认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难点

运用中国政区图,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我国的海域、半岛、邻国等。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伟大祖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人们常

用“

纵横一万里”来描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国是个怎样的大国。

二、讲授新课

提问:

指导学生读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观察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

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

标注在教材的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度和纬度。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适当订正并评价。

学生1:

我国的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纬度大约为北纬53˚。

学生2:

我国的领土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

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大约为北纬4˚。

学生3:

我国的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经度大

约为东经73˚。

学生4:

我国的领土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经度大约为东经135˚。

教师总结:

我国疆域辽阔,北到黑龙江,南至南沙群岛南缘,东达乌苏里江,西抵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活动:

根据我国四端点的经纬度位置,估算我国南北距离。

提示:

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0千米。

据此估算我国领土的南北端距离。

再根据

图1.3中的比例尺,量算南北端、东西端的距离。

学生1:

南北纬度约跨49˚,南北距离约为5500千米。

学生2:

东西经度约跨62˚,东西距离约为5000千米。

提问:

大家知道我国陆地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学生: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

平方千米。

归纳: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教师:

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读教材第4页景观图1.4“中国领土南北部的气候差异”,思考: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

我国南北存在巨大的纬度差

异,由于气温的差异而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教师:

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图。

思考:

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

么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学生:

由于我国东西跨经度很广,因此

东西端产生了明显的时间差异。

归纳:

我国东西之间的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距离约为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描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过渡:

读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

中国有辽阔的疆域,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沿陆地边界,按照逆时针顺序说出同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

学生:

这些邻国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教师:

继续读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观察我国海岸线的情况,在图中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及近海中较大的岛屿。

学生: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

拓展练习:

读中国政区图,在图上找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并观察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在中国空白的疆域及邻国图中,填写以上主要地理事物。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

继续在中国政区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半岛、内海。

学生: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内海有渤海、琼州海峡。

三、课堂小结

教师:

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

到伟大祖国海洋的辽阔,陆地的广大,看到了伟大祖国的可爱。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感到自豪。

练习:

在“中国的疆域及邻国”空白挂图中指出我国濒临的大洋和临海,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较大的半岛、群岛和岛屿,我国疆域的四至点。

第3课时 行政区划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通过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通过游戏比赛法、歌谣记忆法等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域。

2.反复读图,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分布。

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我国行政区划,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重点

了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就要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讲授新课

设问:

七年级刚开学时,学校对同学们进行了分班,分班后班主任又在班内进行分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

便于管理。

提问: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国也进行了进一步划分,我们叫做行政区划,我国行政区划分几级?

学生:

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

设问:

读图中张力和加依娜尔两位同学的对话,说说你的家乡。

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展示。

提问:

介绍家庭住址时一般按照三级行政区划来说明。

过渡:

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

的基础。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和位置。

提问:

读图1.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一找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有多少个?

其中有多少个省?

多少个自治区?

多少个直辖市?

多少个特别行政区?

学生: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

的首都。

教师: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如可按照地理方位或沿海岸线、陆上国界线、河流干流识记。

例如,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域自北而南:

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港、澳、桂、台、琼共14个。

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

政区域:

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共9个。

活动:

同学们,你们有

什么办法记住这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和位置?

请以小组为单位献计献策。

思路一:

将全班的学生分成5个组,讨论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和位置的方法。

第一组:

歌谣记忆法(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歌谣)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海内台北上渝天;

香港澳门和台湾,爱我祖国好河山。

学生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按照地理方位,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

第二组:

方位划区记忆法,把34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几个区来记忆。

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七个大区,可以围绕着这七个区域去记:

①东北三省黑吉辽(黑龙江、吉林、辽宁)。

②北部边疆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

③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陕西省、甘肃

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④黄河中下游:

山东对山西,河北对河南,北京对天津(或者京津晋冀鲁豫)。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可以用下图帮助记忆:

长江

上海

⑥南部沿海:

福建对台湾,广东对广西,香港对澳门、海南。

⑦西南地

区:

川渝云贵藏(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

第三组:

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特征,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你会发现各省区的轮廓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如云南像孔雀开屏,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山东犹如一头骆驼的头和身,陕西省则像一个屈腿而跪的兵马俑,湖北省像警帽,青海省像兔子,西藏像一只棉拖鞋等,每个同学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记忆。

第四组:

拼图记忆法:

用“中国政区拼图”做拼图游戏的拼图图板,也可由学生自己制作。

举行小组或个人拼图比赛、填图比赛、各种抢答竞赛等,也是一种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来掌握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简称和分布的好办法。

第五组:

猜谜语法:

如:

银河渡口(打一省市名)——(天津市)

十五的月亮(打一省会名)——(太原市)

大力士(打一省会名)——(武汉市)

千里戈壁(打一省会名)——(长沙市)

四季花开(打一省会名)——(长春市)

双喜临门(打一省市名)——(重庆市)

思路二:

对34个省级行政区域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比赛。

组织学生竞赛。

活动一:

学生拿出自己手中的拼图板,独立行动,自行拼图,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

要求:

(1)请学生由北向南找出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并把拼块装在相应的位置上。

(2)在地图上找出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把拼块装在相应位置上。

(3)看看还剩下多少省级行政区域,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把它们装在相应位置上。

学生看图、拼图,教师巡视,加以指导订正。

活动二:

分工合作,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前四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不扣分。

最后一轮为抢答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者扣十分。

最后,得分高者胜出。

第一轮:

教师在中国行政区划拼图游戏上,任意点四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

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政区图上取下来。

第三轮:

教师任意点四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

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

图块拖回政区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

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

如:

与广东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

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

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

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有哪些?

等等。

教师简评竞赛结果。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

政区划,了解了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希望同学们加强记忆。

第1课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知识与技能

1.记住我国人口数量,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增长特点。

2.通过辩论我国人口多的利弊,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我国人口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谁?

我国有多少人呢?

人口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带着这些

问题来认识我国人口情况。

二、讲授新课

教师:

结合大家查找的资料,说说最近我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是多少

学生: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约占

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

读图“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读图分析,交流各自的成果。

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

长的阶段,人口曲线可以说

呈直线上升。

承转:

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由于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人口增长迅

速。

教师: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基数大,是我国人口增长方面最主要的特点。

讨论:

我国人口众多,这样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组织辩论会:

人多到底好还是不好?

学生1:

人多好。

人多能为社会经济发

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学生2:

人多能为我们提供广大

的消费市场。

学生3:

人多力量大。

学生4:

人多不好。

人多吃掉的粮食多,用掉的煤等矿产也多。

学生5:

人多会造成交通阻塞、供水不足、住房紧张等问题。

学生6:

……

在激烈的争论中,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在一定时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而今,众多的人口却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并产生一系列问题,如交通阻塞、居住拥挤、就业困难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学生: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教师:

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了,人口数量却依然很大呢?

学生:

人口基数大。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适时指导,理解我国

人口政策。

教师:

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

我们要积

极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人口得以控制。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及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众多,努力控制人口数

量,

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

口问题的有效措施。

这要求大家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2课时 人口东多西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东

多西少。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人口

分布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难点

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13.40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那么我国人口分布均匀吗?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人口的分布。

二、讲授新课

教师:

还记得学习世界人口分布时,是怎样计算人口密度的吗?

学生:

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数。

一个国家的人口密度等于该国的总人口数除以该国的总面积数。

算一算:

请大家结合我国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多少人/平方千米?

学生:

我国陆地领土的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数为13.7亿(香港

709.76万+澳门55.23万+台湾2316.2万),计算得出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

教师: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千米2,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千米2)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活动:

观察教材第13页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提出探究问题:

(1)读图,对照图例中的人口密度数值,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均匀吗?

人口分布以哪条线为界?

(2)找出两个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再找出两个人口密

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

说明各地的人口密度各为多少人/平方千米。

(3)讨论分析:

造成我国东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

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订正反馈。

学生展示

各自的学习成果。

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学生1:

对照图例发现,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人口分布界线为黑河—腾冲—线,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

学生2:

人口密度较大的有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等,人口密度较小的有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

学生3:

通过我们大家的分析,发现造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有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

如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气候温暖

湿润的平原、盆地,因为这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稀疏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势崎岖、气候恶劣的高原、山地地区,那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教师:

察图中文字说明:

我国黑河—腾冲一线

东西两侧面积及人口所占的比例为多少?

学生:

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

口的6%。

填表对比如下:

黑河—腾冲一线东西的面积、人口的对比:

黑河—腾冲一线

西部

黑河—腾冲一线

东部

面积(%)

57

43

人口(%)

6

94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说明: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

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

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

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

可见我

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

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开发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探究活动:

完成教材第14页活动,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通过读图讨论、分析归纳

,我们知道了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的特点。

第1课时 中华民族大家庭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及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能够说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3.掌握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重点

我国民族构成特点。

难点

读图分析我国民族构成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

 

一、导入新课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这首激情洋溢的《爱我中华》歌曲,让我们联想到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十六族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大家欢歌笑语,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乐融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民族。

二、讲授新课

教师:

从歌

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

学生:

共有56个民族。

展示图1.16“中华民族大家庭”,知道我国56个民族组成了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师:

在我国56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学生:

汉族。

教师:

汉族人口约占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