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6918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讲 人与自然.docx

第三讲人与自然

第三讲人与自然

■第一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和认识演变

■第二节自然人化观

■第三节自然生态观

第一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和认识演变

■一.浑然一体的原始同一关系

■二.人支配自然和自然的异化

■三.积极的实践互动关系----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自然人化观

■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二.从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

■三.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

■四.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

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是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是依存与被依存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二.从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

●自在自然

也称“纯自然”,就是原始发生着的自然界,是先

于人类历史存在的自然界.它是独立于人类主体之

外,未被纳入人的实践范围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

发生着的原生的自然界.

二.从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就是进入了人的文化或文明

的自然界,它构成了人类文化或文明的一

部分.

人化自然包括两部分

▲“第一自然”----即人尚未改造但已经被认识、

被理解了的自然,可称之为“天然自然”.

▲“第二自然”----即已被人改造过的、打上了人

的活动烙印的自然,可称之为“人工自然”.

人工自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人工控制的自然

▼第二个层次是人工培育的自然

▼第三个层次是人造自然物

二.从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联系与区别

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联系

 ■ 第一,两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 第二,“人化自然”的任何一种新创造的形

态或新产生的属性,都是由自然界本身的定

性转化而来.

 ■ 第三,“人化自然”在总体上必须服从“自

在自然”所具有的本性和规律.

人化自然的特性

■第一,主体性.

■第二,对象性.

■第三,社会性.

三.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

●产生阶段

●成长阶段

●成熟阶段

四.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的概念

●生态危机的表现形式

●对生态危机的反思

四.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的概念

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

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威胁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四.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的表现形式

  1、人口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消耗过快

  3、环境污染严重

四.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

●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

1、“生态危机”首先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

2、“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

3、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4、全球性“生态危机”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

 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

第三节 自然生态观

■一.自然生态观的转向

■二.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

■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

■四.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

第三节 自然生态观

 一.自然生态观的转向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一.自然生态观的转向

 ●人类中心主义

 1.强人类中心主义和弱人类中心主义

 2.古代、近代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强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主张人是一种自在的目的,是最高级的存在物,

人的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

值,其他自然存在物对人只具有工具价值,自然

存在物的价值不是客观的,而是由人主观给予定

义的.

人类中心主义

 ▲弱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弱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应该对人的需要作某些

限制,在承认人的利益的同时又肯定自然存在物

有内在价值.其他有机体也是生命共同体的成员,

所以,我们有义务从道德上关心它们.

人类中心主义

▲第一种形式--古代人类中心主义

古代人类中心主义包括自然目的论、神学目的论、灵魂与肉体二元论和理性优越论.

人类中心主义

▲第二种形式--近代人类中心主义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

(1)非人类存在物只具有工具价值,不具有内在

价值,不是我们伦理体系的原初成员,道德只与理

性存在物有关;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

(2)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获得道德

权利的基础,非人类存在物不具有理性和道德自律

能力,它们没有道德权利;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

(3)人类有权绝对支配、统治、处置自然,只要

这样做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人类中心主义

 ▲第三种形式--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主张,自然没有内在价值,

一切以人类的利益和价值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尺

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同时,人类应该伦理

地对待自然.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

 ◆第一,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的利益作为处理人

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这仍然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

观点.这种只从人类自身一个物种的利益出发,而不是

从整个自然界出发去考虑千万种其他生物以及生存环境

的观点,实质上是一种生物种族中心主义的延续.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

 ◆第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出发

去对待自然,并不是将人与自然平等看待,这种人与自然

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必然加强人类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

 ◆第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出发

去保护自然环境,缩小了自然环境概念的外延,将自然

环境限制在了人类的环境之内.人类只是着眼于保护与

人类有关的生态环境,而不是保护所有物种的生态环境.

一.自然生态观的转向

●非人类中心主义

1.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

2.生物中心论

3.生态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1.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

动物解放论的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亚伦理学家辛格;

动物权利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伦理学家雷根.

非人类中心主义

▲2.生物中心论

代表人物:

史怀泽和保罗.泰勒

 泰勒提出人类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

(1)不伤害原则

(2)不干涉原则

(3)忠诚原则

(4)补偿正义原则

非人类中心主义

 ▲2.生物中心论

 泰勒又提出四条优先原则:

 (1)自我防御的原则

 (2)对称的原则

 (3)最小伤害原则

 (4)分配正义原则

非人类中心主义

 ▲3.生态中心主义

 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主

张突破传统道德仅仅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界限,

希望将伦理学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人与非人存在物

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自然生态观

 二.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

 

●自然价值

 ●自然权利

二.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

●自然价值

 ▲自然界的工具价值--以人为尺度的价值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自然界以自身为尺度

  的价值

自然界的工具价值

自然界的工具价值按照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依次

排列主要有四种:

◆生命支撑价值

◆经济价值

◆科学价值

◆审美价值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

 ◆其一,自然界具有创造性

 ◆其二,自然界具有主体价值

 ◆其三,自然界具有目的性

二.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

 ●自然权利

 所谓自然权利,是指生命和生态系统所固有的、

按照生态规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自然权利这一

定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自然权利

 ◆一是权利所有者要求它的生存利益受到

尊重;

 ◆二是这种权利要求是合理的,权利所有

者对侵犯它们利益的行为提出挑战.

自然权利的特性

 

◆自然权利的主体性

 ◆自然权利的自然性

 ◆自然权利的平等性

第三节 自然生态观

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观的形成

●生态伦理的原则和态度

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观的形成

1.我们怎样认识自然界

2.评价标准问题

3.义务的对象问题

4.恰当的认识方法

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的原则和态度

生态伦理的原则

■1.应尊重大自然,不得损害大自然的基本过程

■2.地球上的遗传活力不得加以损害

■3.各项养护原则适用于地球上一切地区

■4.对人类所利用的生态系统等,应设法使其达

到并维持最适宜的持续生产率

■5.应保护大自然,使其免于因战争而退化

生态伦理的态度

■1.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要把人类只是作为自然的一员,

而不是自然的主宰.

■2.在处理代际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

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3.在处理代内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重视全人类的整体

利益.

■4.在对待种际的关系问题上,要尊重动物的生存发展权.

第三节 自然生态观

四.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

●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条件

●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

四.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

●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条件

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条件

◆必须以物质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树立现代意义上

的生态自然观、大自然观.

◆走出人类中心论的樊篱,建立人与自然界全面

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

◆从真、善、美全方位探讨自然界的价值,是协调

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重要内容.

四.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

  

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

◆ 提高认识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

◆ 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键.

◆ 加强全球合作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保障.

◆ 必须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 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思考题

■1.简述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联系与区别.

■2.试述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

■3.生态伦理观的形成主要基于哪些问题的思考?

■4.人类中心主义有哪几种形式?

现代人类中心主

义的缺陷是什么?

■5.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课堂作业

观看《难以忽视的真相》谈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