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6977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cx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方法与过程: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具准备:

教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备栏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 

口算: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

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

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

举手来说。

  

6×4=           8×5=        2×9=         3×9=   3×8 =          9×7=        7×6=         4×8= 

师:

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真了不起!

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

 

二、自主探学:

 

1.小组交流,探索算法 出示例1情境图 

(1)出示问题: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师: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

 

(2)小组反馈:

 

①3个20是60;20+20+20=60 ②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

下面来考考你。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计算 

40×3=   2×400= 20×6=  2×7= 50×3 =    4×600=    7×30=   

开小火车 

三、合作研学教学例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尝试说出计算结果:

 

(2)合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示同学可以利用小棒)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算法:

 

四、变换拓学

  10×4=              10×6=        10×7=   20×4=            40×6=            60×8= 12×4=              23×2=                 34×2= 

5、当堂检学: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小结:

作业布置:

 1、完成P58  1 说说怎么算最简便。

 

2、完成P58  2 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P58  3、4 比一比谁最快完成

 4、完成P58  5、6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20+20+20=60         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2×3=36     10×3=30   2×3=6     30+6=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方法与过程:

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 

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口算,今天我们来一次口算大比拼好不好,你们敢挑战吗?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出色。

 

4×9=20×3=300×3= 

13×2=23×2=33×2= 

师:

全对了,真了不起。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先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解读重点、难点。

二、自主探学

师:

元旦快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

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0页自主读图,完成导学案新知探究的第1题) 

(一)探究具体算法 

1、自主探究 

师:

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根据估算,我们知道12×3≈30,那具体到底是多少支呢?

12×3等于多少呢?

 

①先自己找方法算一算,把你算的过程写在导学案上,算好后可以和小组同学先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②小组长负责整理小组同学找到的方法,然后带领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

 

2、汇报交流 

(1)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大家都讨论完了,哪一位同学的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算法:

 

①12+12+12=36 

②10×3=302×3=630+6=36 

③12竖式计算(不板书) 

×3 

----------- 

36 

师: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地好方法,有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课件出示) 

3、学习算法 

师:

刚刚也有同学像加减法一样,用竖式计算出了36这个结果,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竖式是怎么书写的呢?

请你跟大家说一说。

 

(1)学习竖式的书写格式。

 

列竖式:

12 

×3 

---------- 

生1:

列竖式的时候,12写在上面,3写在下面,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说到数位对齐,教师强调一下) 

生2:

不要忘了写乘号!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

 

先写第一个因数12,再写乘号,第二个因数3写在12下面的个位上,再画上一条直直的横线。

 

(2)学习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师:

竖式列好了,接下来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谁能来说一说?

 

生:

••••••(请2~3位同学说一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说完,教师完整板书) 

师小结:

先算3×个位上的2,再算3×十位上的1 

2、理顺算理,与口算方法比较联系。

 

师: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竖式计算的过程。

(课件出示) 

师:

这个竖式先算什么?

这儿的6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表示什么?

 

师:

个位上的数乘完了,该乘哪位上的数了?

30是怎么得到的?

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又表示什么?

 

师:

12乘3的积是多少?

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

•••••• 

(1)结合算理,让学生说一说每步的含义(教师及时引导) 

(2)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竖式计算时,先用3去乘个位上的2得6个一,在个位上写6(表示3个2,就是口算方法中的2×3);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个十,在十位上写3。

(表示3个10,就是口算方法中的10×3) 

(3)学生自己说一说 

(4)全班一起说 

师:

同学们都会计算了吧,先算----(3去乘个位上的2)得----(6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写6,再算----(3去乘十位上的1)得----(3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一起说。

 

4、完整和规范竖式写法 

师:

看这个竖式,谁来说说是怎么算的?

这个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

这两个竖式哪个更简便一些呢?

 

师:

竖式算完了,不要忘记在横式上写上答案(单位)。

口答:

一共有36只彩笔。

 

5、比较算法。

 

师: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刚才同学们的三种计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生:

喜欢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简单明了。

 

四、变换拓学

1、课本练习做一做 

师:

现在同学们拿出导学案,我们用竖式快速完成做一做前两题。

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223×2123×2 

师:

123×2这道题呢?

该怎样算?

2为什么写在百位上呢?

 

师:

像这种多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都是从哪一位乘起的?

你能说说乘的顺序吗?

师:

这三题全部都做对的同学举手。

好,放下,我们看黑板,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怎样计算呢?

 

师:

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的小结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洁小结。

 

2、猜一猜 

师:

小明用彩笔画了一幅漂亮的画,这幅画就藏在这些竖式的后面,你们想知道吗?

只要全部计算正确就会找到答案。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归纳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2×3=36(支) 

12 12 

×3 ×3 

-------------------- --------------- 

3636 

答:

一共有36支彩笔。

 

方法一:

12+12+12=36方法二:

10×3=30 

2×3=6 

30+6=36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

计算过程,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方法与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

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笔算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进位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教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谈话导入

1.竖式计算:

12×4=    32×2=      212×4=

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2.导入新课: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去探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二、自主探学

(一)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师:

王老师听说这段时间同学们一直在学习乘法,所以她带来个问题

考考大家。

图上是一些相关信息,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索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并出示问题:

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1.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

18×3=

2.让学生估一估18×3大约是多少?

3.指名汇报。

4.你还有什么方法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想好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5.探讨竖式算法。

(1)探讨乘法竖式的计算顺序,理解算理。

板书: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1  8                18

              1  8                ×  3

            +1  8                54

              5  4

(2)引导学生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算法。

(3)练习反馈。

    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5.小结归纳。

引导学生回答、归纳:

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三、合作研学

1.教材练习十七第1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课堂检测:

教材练习十七第2∽4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及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教具准备:

教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笔算。

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                 

(二)、教师谈话: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三)、自主探学:

1.出示例4

2.学生看图读题: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3.探索算法。

怎样可以知道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由学生来回答。

  老师板书:

634×8= 

4.师:

这道题同学们自已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独立的试算,让学生自己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

为他们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以探索着者的身份获取知识,学得积极主动,有效地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5.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1:

我发现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

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

  师:

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天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

  老师板书课题:

连续进位乘法。

  学生2:

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

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归纳算法,全班交流:

每计算一步,都看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去的数记在相应位置的横线上。

算前一位的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

算完以后,再检查一两遍。

老师板书竖式:

6        3  4

           ×  2   3  8

         ----------------

            5  0  7  2

师:

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

6.师:

那同学们说一说与昨天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

(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

  生1:

我觉得不论数字多大,数字多高,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生2补充:

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7.巩固练习,反馈调节:

                                           

  老师在订正时要强调竖式书写时要把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写对位置,向十位进几要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几,要写在百位上。

(四)、合作研学

1.对比练习

  

(1)               

  

(2)            

  教师提出要求

(1)

(2)(3)组做第

(1)组题,

(2)(4)(6)组同学做第

(2)组题。

  学生做完后讨论两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2组题都是连续进位的。

  不同点:

两组题中第1小题是一般的连续进位乘法,而第二小题则是乘得的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乘法。

2.改错练习。

智慧岛上有两棵小树生病了,请你诊断一下它得了什么病,并把它们的病治好。

           

                        

   学生改错,教师巡视。

3.在○内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4.指导学生完成第79页“做一做”。

电影院每天放映4场电影。

每天最多可以有多少人看电影。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再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轻轻松松做数学。

(五)课堂小结

  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生1:

今天我学会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生2:

乘的方法与前面学的一样,每乘一步都要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进来的数,比较复杂。

生3:

今天虽然做的是笔算,可我觉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强练习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归纳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方法与过程:

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

联系。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得道理,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教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导入  

集体听算,重温规律:

 9+0=     872-0= 100+0=    3407-0=

2、出示情境,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观察主题图,通过故事情景,引出规律。

 

PPT出示课本第66页主题图。

 

师:

①今天是小猴子星星的生日,它请来了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品尝新鲜的大桃子。

 

②小伙伴们吃得兴高采烈,很快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就被吃光了。

 

③每个小伙伴盘子里的桃子都吃没了,数学上可以怎样表示?

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2、提问:

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

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

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

0×3=     9×0=     0×0=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

3、练习“做一做”中的四组题。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三、引出情境,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呈现例5的主题图。

(电子白板显示)  

教师提问:

你能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吗?

 

让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引导说出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师: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算法一:

604×8≈4800 算法二:

 600 ×8=4800  4×8=32         4800+32=4832 算法二:

竖式计算  请学生帮助完成竖式计算过程。

          6 0 4                      ×    8         4 8 3 2 师生共同完成笔算过程,指出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再次提问强调:

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

 师:

看黑板上的竖式,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根据师生讨论由学生说出:

 在计算中,不仅要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还得把从个位向十位进位的数加上。

 教师顺势写出顺口溜:

 “0在中间有注意,加上进位莫忘记。

” 

 

归纳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用简单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方法与过程: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具准备:

教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准备题,师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2、提问:

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3、讨论:

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小结学生的回答: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设疑,引入新课  

    问:

你去过图书室吗?

进了图书室,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图书室。

  

问:

看了图,你想到了什么?

读书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读了哪些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增长见识。

  

2﹑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每套280元”是什么意思?

怎么求“一共需要多少元?

”  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

  280×3 = ?

   

(2)这道题怎样用笔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这题应怎样进行计算?

自己试一试。

算完后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

   (3)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8 4 0                  8 4 0 (3、两种算法得数一样,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

   

(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后怎样写0?

(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小组汇报。

  

4、小结,揭示课题(板书)  (三)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师:

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 第一关:

首先来到的是速度快车,看你能不能搭上这辆快车。

  420×6       370×5        130×9      450×4     1500×3      2、第二关:

进入数学王国,我们来到了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230×4时,积的末尾有一个0。

( )  

(2)计算25×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  (3)150×4=60 (  )  

师:

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 第三关:

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

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