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7139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docx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的结构、作用和建设研究

(结构、作用和形式)

【摘要】:

当今世界因全球化、资本、市场和科技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各种有形的市场竞争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翻新,但是各种有形的市场竞争手段容易复制和模仿,企业之间的差距凭什么能够保持长久一些呢?

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无形性、隐蔽性和不容易复制模仿性,让其成为长久维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

本文结合当前企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时代特征,联系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实战经验,透过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作用,分析了企业文化的结构,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模式,对一直以来太多的企业文化研究脱离实践做一个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用,企业文化建设

【正文】:

当今世界因全球化、资本、市场和科技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各种有形的市场竞争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翻新,但是各种有形的市场竞争手段容易复制和模仿,企业之间的差距凭什么能够保持长久一些呢?

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无形性、隐蔽性和不容易复制模仿性,让其成为长久维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

本文结合当前企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时代特征,联系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实战经验,透过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作用,分析了企业文化的结构,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模式,对一直以来太多的企业文化研究脱离实践做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和形成的愿景、使命、目标、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经营宗旨、经营方针、管理行为、社会责任、企业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深刻左右着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

从广义角度理解企业文化,有几种基本观点:

一是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愿景、企业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

二是认为企业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与核心,制度文化是保证。

三是认为企业文化内涵可分为3个层次:

底层是氛围和组织风气,中间层是行为准则,上层是企业的精神与价值观。

责任催生愿景,愿景产生使命,使命促成目标,目标要植根于核心价值观。

这是一个企业创立者、灵魂人物引导企业文化产生的过程,也被众多的企业和咨询机构认同的企业文化结构的模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企业文化的基本构成可以是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这样可以把抽象的企业文化通俗的呈现出来,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在此基础上,演变和发展出不同形态的企业文化。

(一)愿景

愿景是企业未来期望达到的状态,它为企业指明了基本方向,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愿景通常是企业的追求或未来目标,要经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能够促进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合力,努力实现目标。

愿景是企业的大方向、大原则。

企业愿景制定得好,就能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员工自我驱动,牵引员工围绕既定的目标努力。

(二)使命

愿景催生使命。

企业使命是企业bVA!

5S^bk@09O5Sm*@6C5uP58fV7cGdS^!

o2coUCY)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以OCnY及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简单说,使命就是必须(@Q&jujCJ1H0JY(cKQr8i55*&tMIMzqwH#U做的大事、一定要完成的任务。

由于企业的使*命涉及多个利益攸关方,各方利益的主次轻重必$*07Ue7+%UUSm649A414gA1H8(LqqrH+p3KGU5R!

63须在使命陈述中明确。

如果不明确,当各方利gSzBjQHh!

1qJhz!

RjOxA+P@5-3FjmG9P^Tox#8k(d2kmwlHZy7(+F*M益发生冲突时,就会无所适从。

确定企业愿景是企业发展战Fri3-N略规划的基础,是企业做强做大的9ru$CR&MA!

Z9Z$GlHEjJJMXPHG2%pyqB!

aR%H)IQ6HTKiQP3I9Lg610JMw原动力。

企业要想成“百年老店”,S(AFvWZGETGug@5Tv4yyS%5!

b^R))^%tljkv4达成愿景、目标,就要激发全体员工的使命感。

一个团队没有使命感,企业就缺少了持续成长的动力。

专家研究表明,人在无激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在物质激励状态下,能发挥自身能力的50%-80%;在适当的精神激励下,能发挥自己能力的100%。

一个企业的使命必须超越企业生存本身,就像一个人要存志高远一样。

那些各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往往也是胸怀大志的企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内心深处定是以国家、以民族振兴为己任。

探寻海尔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张瑞敏及他的团队,时常驻留心间的是产业报国,创中国的世界名牌的使命。

正是这样的使命感引领着海尔人走向成功。

%hw-PLP$J+9w3DGth*t*K8kcI*7Zz^)ilYD902(88$2XH

(三)目标

使命产生目标。

目标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追求,企业目标包括利润目标、市场份额、规模、市场地位、品牌价值、企业竞争力等。

企业目标是核心价值观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

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指出:

设定一个好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气魄大,方可成大业;起点高,方能入高境界;格局大,才能成就大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优胜劣汰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则,企业不进则退,只有那些具有远大目标的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四)核心价值观

现代企业有三个核心,第一个核心是核心竞争力;第二个核心是核心价值观;第三个核心是核心视觉。

第一个核心确保企业能够生存发展。

第二个核心使得企业的生存有了意义和价值,使得企业的存在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第三个核心通过企业的VI系统的传播形成企业统一的视觉形象。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价值判断的标准。

企业中常常可以看到争吵,争吵就是价值观不统一,是不同价值观的冲撞。

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解决所有企业员工对这些问题的共识,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该做还是不该做。

核心价值观是团队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

在商业社会中,价值观缺失或者紊乱,员工迷惘时,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就更为关键。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

(一)聚焦

企业文化通过传播和宣导,逐渐统一了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促进各管理层次形成合力,把企业的力量聚焦在主营业务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不仅要面对众多员工,也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外部环境,如何使企业的人、财、物及各种资源的整合聚焦在一个统一的着力点上,形成企业上下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抢占市场先机呢?

靠企业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愿景、使命和目标、核心价值观等企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它直接牵引着企业员工意识和行为,使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自觉而明确的价值观和员工精神、道德境界,而且这种价值观在新的环境变化中能够迅速适应最新变化。

企业文化的此种作用机制,牵引着企业的人、财、物及产、供、销的整合和聚焦,不知不觉当中超越竞争对手的,企业文化的无形性和不容易模仿性,正逐渐成为一种比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更高级的竞争手段。

优秀的企业文化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的关键要素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之源。

(二)导向

企业文化通过传播和宣导,促成企业上下在方向上的一致,在企业中起着导向作用。

不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何种理解,有一点是肯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上赢得顾客忠诚的实际能力。

企业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可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价值导向,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续快速成长,并成为世界500强的真正秘诀在于将创新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理念,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从而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强手如林的世界通迅技术市场,创造出持续发展的“华为现象”。

当代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满足、引导和创造顾客需求,因为决定企业的不是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而是顾客,具体说,是顾客购买一项商品或服务时所满足的程度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只有满足顾客的种种愿望和需求,顾客“钞票”才能流到企业,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企业自觉地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作为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把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服务等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以顾客需求引导企业各种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因此,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激励

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是指企业文化对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起的作用。

根据激励要素的不同,激励又分为外激励和内激励。

外激励是靠外部的动力来激励员工。

而内激励则是员工通过自我激励完成的。

激励工作要注重内外激励相结合、相辅相成、双管齐下对员工进行激励,充分激发了员工的自主性,创新性,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效率和效能,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的提升。

企业的愿景、使命和目标,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激励员工学习成长和创新,促进团队建设,培育企业的创新文化、品质文化、执行文化、团队文化。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模仿和竞争从来不会停止,有形的竞争手段难以维持长久的优势,而企业文化以其无形性,导致其它企业不容易模仿。

从企业文化激励的角度看,广泛深入的传播推广、宣导活动是实施文化激励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对外塑造良好形象。

良好的形象,能促进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形成,营造和谐、文明、健康、快乐和友善的工作氛围,极大地激励着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表现出一个团队良好的精、气、神,而这种来自企业文化的激励不是企业竞争对手“三招两式”能够模仿的。

(四)约束

企业文化通俗的理解是什么呢?

是氛围。

氛围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

它虽然不是明文规定的硬性要求,但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后,某种违背企业文化的言行一经出现,就会受到群体舆论和感情压力的无形约束,同时使员工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的自我约束。

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是指它对员工行为所起的规定、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极大弥补了企业刚性制度的不足和缺陷。

(五)塑造

企业文化的塑造作用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企业文化能够把企业内部的不同员工,逐渐整合为一个团队;其二是指企业文化能够把带有异质文化倾向的个人,同化为本企业文化的人。

也就是说通过文化的塑造和熏陶,把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同质化,促进思想、行为的高度统一。

企业文化形成的氛围,使得正向的企业氛围会深深地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逐步驱逐员工反向的消极价值观念和行为,对员工起到塑造作用。

对众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加了员工之间的共同语言和信任,使大家在融洽的文化氛围中互相交流和沟通,使企业上下左右的关系较为密切、和谐,各种活动更加协调,员工变得积极向上,工作氛围也就是积极向上的。

而一个企业浓厚的积极向上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员工的成长,不知不觉中修正员工的个性,塑造着员工的心智模式。

(六)辐射

辐射作用是指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发挥辐射作用,而且在企业外部,对社会也具有影响力、辐射力。

通过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提高品牌的美誉度,促进社会对企业的认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华为公司企业文化中的“华为基本法”,全国上下“路人皆知”,就是一个企业文化辐射作用的典型案例。

三、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企业制度创新持续深入,企业文化的探索、实践蓬勃兴起,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方兴未艾。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与时俱进的研究、探索和解决。

(一)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从兴起、引进,到当前放眼全球,经历三个主要阶段:

1.企业文化兴起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一向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松动,探索市场经济步伐渐渐加快,伴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逐渐生产,企业文化理论开始传入我国。

整个80年代,全国各地都有企业开始探索实践企业文化建设。

当时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提出企业精神、企业口号、工作作风等。

同时,各地企业文化学术团体及刊物逐渐创建,陆续引进和介绍了国外企业文化理论专著,翻译出版了大量著作,这为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80年代是中国企业文化兴起的阶段,当今中国著名的企业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就是产生于那个时代,它们见证了我国企业文化兴起。

2.企业文化蓬勃发展阶段

1992年,十四大报告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1993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这个决定明确地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优良的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爱厂、遵法守信、开拓创新的精神”的要求。

90年代,涌现出一批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优秀企业,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宝钢集团、万向集团是这一阶段的优秀代表。

企业文化建设注重研究组织文化,塑造企业形象,开始了定量化研究,提出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注重可操作性,在企业文化与组织管理、领导艺术、企业竞争力、人力资源、企业战略、财务管控等领域,出现了不少成果颇丰的专家和企业家。

企业文化方面的著述逐渐增多。

在理论界、企业界形成了建设企业文化的合力,使中国的企业文化迅速发展,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蓬勃开展,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企业文化发展。

3.企业文化放眼全球阶段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很多企业参与全球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经理人认识到单纯依靠传统的经营管理手段,无法积聚企业持续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步提升到培育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高度,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全球化的视野。

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在这个阶段,涌现出许多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企业,如华为、联想、蒙牛、万科地产、海尔集团等。

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置了专门部门、配置专业人员从事企业文化的传播、推广工作。

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更务实,企业的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中,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全体员工接受和落实。

上市、融资、并购和海外扩张都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纷纷拓展海外市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全球化视野越来越宽,放眼全球正成为我国企业更高的追求。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历程和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首先企业文化抽象的表述,深奥的理论,都不是一般员工所能理解和接受,也并非一般基层管理人员就知道如何推广的。

其次是如何以企业员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出现?

如何从企业文化的诊断、设计、推广和传播都形成一整套的模式?

这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问题,相比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明显滞后,导致企业感觉企业文化建设很重要,推广则不知从何入手,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就是口号、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宣传,除了口号、企业精神、经理理念写在文件里,贴在墙上,就是没记在员工心中,也没表现在经营管理行为中,更没变成企业员工日常行动。

第三是缺乏一批专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咨询公司、培训公司做桥梁,指导企业做企业文化诊断、设计、推广和传播。

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由于起到桥梁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咨询公司、培训公司等专业推广力量的薄弱,客观上无法弥补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四是企业缺乏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才。

由于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才,来自实践的一些基本企业文化元素,没有人负责及时总结提升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指导企业经营和管理。

更没人诊断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修正一些有碍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措施。

2.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持续培育、传播和推广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喊口号重形式的多,企业文化建设只想尽快得利,扭转眼前困境,就想一夜之间改变现状,企业文化的培育、推广和传播理想化、急功近利,口号震天响,标语满天飞,三个月一过,企业文化建设推广活动成了强弩之末,偃旗息鼓了。

持续长久做企业文化培育、推广和传播的企业少,企业文化建设短期化、单一化。

没有持续地培育、推广和传播,没有长久的宣导和积累,难以在员工心中植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方法论,员工片面理解企业的愿景、使命、目标和宗旨,不仅未能促进员工形成合力,将全体员工智慧聚焦于企业目标,而且导致企业凝聚力下降,团队成团伙;不仅未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还使企业经营管理短期化。

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怎能正确解理企业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

一个个员工怎能达成共同的价值观?

怎能外化成员工的共同行为?

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可操作的模式

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比较抽象,培育、推广和传播缺乏可操作的模式,这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软肋。

企业的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是喊在嘴里,员工意识里却没有,行为中更难觅踪迹。

究其原因就是企业文化抽象,缺乏可操作的模式,缺乏企业文化的设计和规划模式,缺乏企业文化培育、推广和传播模式,缺乏持续地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方法和措施,没规划、没计划、没督导、没提升,最终企业文化建设经过一段时间,就变成了“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风一吹掉在地上,不小心还被员工踩在脚下”。

如何使高深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通俗化?

抽象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具体化?

无形的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可操作的模式的真实现状。

纵观我国三十年企业文化建设从兴起,到蓬勃发展,到放眼全球,成绩与问题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四、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对策与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的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

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对策就是既重视理论研究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既重视传播、推广和宣导,也要重视企业日常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的落实和执行;轻口号重落实,重视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更要彻底解决企业文化专家王吉鹏说的“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的怪圈,探索出企业文化建设可操作的模式。

结合各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基本的对策如下:

(一)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重视实践,把高深的理论变成简单化的推广活动,把抽象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转化成员工喜闻乐见的具体形式,把无形的企业文化以通俗化的面目注入员工中,关注员工的接受程度,关注效果,在实践中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落实到位。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既要充分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还要谙熟企业文化传播、推广和宣导的方法、技巧,用心构建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真正在实践中使企业文化驻留在员工头脑中,表现在行动中。

我国企业也要重视引入企业文化方面的专业机构、咨询公司,补上企业自身专业水准的不足,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战能力,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科学、系统展开的必要性,投入资源和人力,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持续长期推广、传播和宣导

文化是人的意识、价值观和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果。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先进的愿景、使命、目标和价值观得到长期持续推广、传播和宣导的结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持续的传播、推广和宣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才会取得良主好效果。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落地生根”,走简单化、通俗化、大众化的路

企业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就像王吉鹏说的“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

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要走简单化、通俗化、大众化的路,企业文化的基本构成就是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企业精神或者工作作风等。

有专家研究表明,企业的任何活动不宜超过八个内容,否则不容易传播、推广和宣导。

一是简单的才是最容易传播、推广和宣导,简单的才是长久的,企业文化简单了才能“落地生根”。

大多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是一些简单、易记,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表述。

简单的语言,浅显的道理,有趣的故事(案例),既简单易懂,员工也容易接受。

一旦员工接受,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作用就显现出来。

二是通俗的员工最容易认识、认知,最后接受。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可以通过会议、看板展示、文娱活动、专题宣导活动、典型报告会、演讲比赛等通俗的形式,引导员工交流、讨论和参与,让员工对企业的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先认识,后认知,最后接受,改变行为,企业的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才会在员工中“生根发芽”。

三是大众化的道路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法。

各种企业文化的推广、传播活动,一定要面向广大员工,尽可增加员工参与的机会,从员工视角展开各种推广传播活动,解读愿景、使命、目标和核心价值观,企业的增进员工的归属感,树立员工荣誉感。

广大的员工接受了企业文化,让先进的企业文化塑造员工、熏陶员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反过来又促进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员工先认识,后认知,最后接受,改变行为,增加共识,促进企业的行为规范统一。

21世纪,是个开放的时代、竞争的时代。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哪一个企业首先建设成功优秀的企业文化,哪一个企业将赢得竞争。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不容易被模仿的竞争手段,将成为企业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

注释:

参考文献:

1.安世民:

《企业文化设计与建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2.杨刚:

《现代企业文化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3.王成荣:

《企业文化学》,(第二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9月第2版

4.罗长海:

《企业文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