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352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docx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

一个城市是怎样由来和为了什么理由存在,是一个社会持续发展所必需希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个城市的建筑是一个城市内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建筑本身不仅仅是某一个单个的建筑,而是建筑的群体,建筑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功能和文化的因素,一个城市的建筑形态和它的历史风貌阐释了城市功能和文化的历史变迁,也是城市发展重要的纽带,通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的看到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中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的重要时期,对于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就更加重要。

我们纵观人类的历史,从渔猎迁徙到定居,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有水,因此一个城市的供水和排水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是整个城市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古时代人们原来是临水而居的,但是紧靠着江河也是有另外的问题,也就是会有水灾的影响,而离水稍远的地方,如何保证持续的供水是人类聚居的第一个关键,在这里我们的华人始祖尧帝发明了打井,因此人类的居住与井的位置就极其的关键了,我们成语所说的背井离乡,把井与家乡完全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聚居人群的增加,人类的居住对于水的使用权的争夺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我们文化中的上风上水,对于在水源的位置关系是重大的,也是关键的,因为你不但要用水也要排水,你的排水对于下面的人是有重大影响的,在乡村城镇现在还可以看到有大量的人用水的排水是直接排到河里面的,或者是挖一个渗水井来处理污水的,你刷马桶的水也是排在河里或者渗水井里面,在下游取水的人就要用你排了刷马桶水的河水,或者我们的水井是表层地下水,普遍的压水井能够取水的深度与大气压相当的结果就是水面深度不能超过10米,这样的压水井也是要被排水的渗水井所污染的。

因此在城市发展的再进一步就是城市需要给排水系统了,主要是排水系统的建立。

在2000多年以前,战国时代的赵王城就有排水系统了,成为了世界城市进程主要的里程碑之一,该遗址位于邯郸城的西南郊,是战国赵王的宫城所在地,总面积达505万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战国古城址。

而对于古希腊的各个城邦,也有重要的给排水的系统设施,一个城市的建理,前提也就是建立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对此的考古证据也是鉴定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

然后我们就发现在有了基本的给排水系统人口逐步集中成为城市以后,人口集中到一定程度后,人口聚集下的城市在交通、商业和军事上的功能提升,在交通要道和主要关口,具备了人流和物流的集中效果,自然的商业集市就形成了,这样的商业集市成为了财富和经济的集散地,同时其军事价值也在增加,需要筑城了,同时对于大城市在城中还有坊,坊也是有墙有门的,是城中城和细化的管理单元,坊和坊之间是街道,我们的街坊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在古代城与市是分开的,唐代的长安就是由一个个的坊和东西两个市组成,而在北京,市原来是在前门外的,后来才建立了围绕这些市的城郭。

古代的城市就是这样在原始集市和军事关口上发展起来了,集市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人口,军事重镇也是同样要带来大量的人口和财富的,原因就是在军事重镇的地方,富甲一方的人能够得到一种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安全!

在过去的乡间信息交通不发达,所能够容纳的财富是有限的,巨富在乡里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不备流寇抢掠必须要组织自己的武装,这不仅仅是巨大的开支,还经常为统治者所不容,因此他们需要到城市里面居住,也给城市带来了财富、消费和繁荣,而且在古代的通商也需要安全,有军队的关隘本身也是通商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的情况下国家对于地方治安的控制没有今天这样的强大,会经常有小股流匪的活动,城市以及城市中的街坊结构是重要的安全保障。

同时城市的军事化设施的完善也带来了大量的劳动需求和军队的消费需求,这是一项长期稳定的功能需求,在这样的需求与集市的间歇性需求和季节性需求相结合,城市中服务于此的各项产业也发达起来了,尤其是对于作为京师的城市,由于封建官僚系统的发达,皇家和官员的消费以及各地的税收、贡品和礼品的汇集,形成了代表封建文明的核心城市。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一个主要的变化标志,那就是厕所的变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厕所所决定的卫生水平也是一个城市规模的重要限制,因为没有足够的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口过于集中必然导致瘟疫的流行对于城市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在农村的每家都在院角的茅房以及建筑在猪圈鱼塘上的茅房等等在城市里面不能存在,取代的是各家的马桶,而且有专门的乡下人来淘粪,而且在没有农业化肥革命的时代,城市粪便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前老北京是有为了粪便形成的黑社会粪霸的,而且我们的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就是乡里人会过日子的就要憋住屎尿撒在自家的田地里面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城市首先提供的清除粪便的一个体系,而在不发达的社会人们最主要的垃圾就是粪便。

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每一个胡同的独立的公共厕所出现了,大小便不在自家里面了,这就需要一个城市的公共厕所的维护系统,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就要建立起来了,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垃圾是非常有限的,在现代高度的物质文明下人们的垃圾数量也在激增,城市的功能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垃圾的处理必须跟上,否则城市就无法让人类长期居住了。

在有了公共厕所之后城市的更进一步发展就是各家有自己的卫生间,卫生间出现了冲水马桶,这对于城市的给排水就有了重大的要求飞跃,最后就是卫生间有了热水,社会的公共浴室不再是各种人以洗澡为目的的场所而是社交文化场所了,这些得背后就是城市的供热和供电系统也要建立起来了,城市的功能性越来越完善了。

古代城市的防卫在军事技术的进步以后,城墙的作用失去了其军事价值,现代战争不是以城关为依托了,到了现代的社会城市的形成与交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城市是依托公路和铁路建成的,尤其是以铁路的交汇点为基础,没有铁路通过的城市在衰落,而在此之前是在中国形成了特色的运河文化和漕帮文化,在运河经过的地方形成了主要的城市,在现在运河断流的时代,原来的繁华都市冷清了,以前的临清、聊城等等都是异常发达的,而原来的九江等地也比现在发达,原因就是京广铁路当时在张之洞的支持下走了湖广。

中国民国期间的铁路建设带动了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原因就是那时的中国人认为火车的喧闹会打扰他们的祖坟而阻挠,导致火车要避开很多原有的城市,所以铁路交汇在郑州、石家庄而不是传统的保定、洛阳、开封等地,另外以铁路的城市有一个特点就是只在铁路的一边发达,另外一边是贫民窟,就如著名的铁西区、道北区等等,原因就是铁路难以跨越道口稀少,城市的服务功能只能服务于一边。

而现在中国各级中小城市的发展,由于汽车交通的日渐发达,则是围绕公路进行城市化的,先是在一条主干公路的两边逐步集中起来企业和店铺,变成一个一字长蛇阵,然后是路的中间修一个十字街,这样就是沿着一个十字公路路口进行发展,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要修一个环线了,然后就是第二、第三条环线修了出来,城市如摊大饼一样,一圈圈的摊大式的发展,再往下就是原来的横穿城市的公路和十字街交通压力太大,绕城的公路就修建出来的,原来城市的设立是因为有这些过路的车流,现在这样的车流反而成为了城市内交通的累赘了,这个时候城市的拐点就出现了,一个城市的驱动就从功能驱动向文化驱动进行转变。

城市的发展是平房还是高楼,还是有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这也是有一个价格门槛的,这个门槛就是房价,在房价低的时候是平房,也没有开发商开发的空间,房屋建设是自发的自家盖房。

对于开发商的开发,对于房价的水平是要有具体的要求的,以当前的建筑成本来说,对于普通的多层的建筑和市政的成本大致是1000元左右,在加上要满足市政的成本2-300块,外加税费和土地的价格,多层住宅只有售价在2000元左右才做得起开发,以往很多售价在2000元以下的房子,除了2000年以前建安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必定是要在土地拆迁征地的上门得利的,这样的得利未必一定是要挤压被征地的农民,只要把耕地等占据而留下村庄就可以了,要拆村庄的话每平米的土地成本是不会少于500块的,也就是2000元以下的房价是根本做不到的,历史上这样的做法就是留下了大量的城中村。

在土地紧张到一定的程度,原来的多层就不如盖高层核算了,高层建筑超过6层以后安全规范完全不同,需要安装电梯和高压泵站等,建筑成本就要到2000左右,电梯和泵站的公摊和物业费包含的养护费使得使用高层也比多层成本大,另外建造周期加长财务成本也增加很快,因此只有土地价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发高层住宅才比开发多层住宅合算,只有房屋售价在4000元左右盖高层才是更合算的,盖高层的背后就是要全面的拆迁带有一定空地的土地,对于农村没有区别的征地和安置,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市中心还是平房和多层的时候,就在城乡结合部或者新开发区出现高楼了。

而耕地受到保护不能占用,这就需要在没有空地可以占的情况下拆迁老旧平房了,这样的旧城改造所要求的房价更高,原来是计算了各种因素容积率接近1的城区按照1:

1.5进行补偿,只能建设容积率达到3的高层住宅,在高层住宅需要4000元以上的房价的情况下,让另外的1.5容积率的房子承担拆迁补偿的1.5容积率的房子,这样在高层开发需要4000元房价门槛的基础上,只有在市场房屋售价在8000元左右才能够进行旧城改造,如果哪一个政府想要搞政绩工程改造旧城,房价没有达到8000以上就只能是压榨拆迁户或者进行补贴,因此在房价没有达到8000以上的时候,普遍采取的就是另外建设新城或开发区的办法。

再往下就是一个城市越来越大,对于市政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市政投资是一种土地价值附属物的投资,这些市政投资的价值也要转化到房价之中,比如对于地铁的投资,每公里的造价早已经超过10亿元,由于地铁的票价最多是地铁运营成本,对于这一公里的受益楼盘是要被转化整个地铁投资价值的,分摊到20万平米里面就是每平米增值5000块,再可以算其他文化设施等投入的价值转化,房价没有15000-20000元以上是不行的。

对于这样的规律,具体到北京就是在当年开发农村的时候回龙观等地就势多层住宅是2000为主的房价,开发北京的望京大社区最开始是高层4000左右的房价,当时市区改造房开始是8000的房价,而现在有地铁是郊区房子可以卖好的关键,地铁边的房子再远也没有低于15000块的。

而修建地铁的其他城市的中心房价也是向15000元以上靠拢。

而当年要解决北大清华老师的住宅拆迁蓝旗营,那个时候房价没有达到8000,拆迁平衡不过来进行强拆,压榨拆迁户被很多当地人骂娘,当年要分房的那些北大清华老师们的态度与现在保护民生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不允许占耕地和不许强拆以后,这样的房价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从被拆迁人掠夺的拆迁户开始食利拆迁和城市开发了,从而就有了拆迁拆迁一步登天的说法。

城市在古代的规模限制与现在也是类似的,只不过是现代的技术发展使得这样的限制得以拓宽,古代对于城市的限制就是交通与通讯,在城市中老百姓主要依靠步行的城市从城市的一地到另外一地的交通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在可以骑马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放大但是由于城市的拥挤限制了马匹的奔跑速度,城市的规模到北京二环路,也就是北京过去的城墙,这样的城池规模已经是达到极限了。

对于现代社会由于汽车的出现城市的规模得以扩大,同时也因为堵车的原因受到限制,之间中国还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自行车王国的阶段,现在北京的规模扩大也使得人员的交通越来越无法依靠自行车了,城市的扩大对于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就提出了新要求,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先从黄包车开始,职业的车夫可以按照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给你交通支持,然后就是公交和出租车系统的建立,但是这样的地面交通的建立对于城市其它地面交通有严重的竞争作用,其速度和规模也受到了限制,这样地铁的需求就产生了,而地铁的建设是意味着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必须要有足够的土地回报才可以,这些价值都在土地的增值上得以体现。

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土地丰富更多城市就不承担地铁修建的代价而将城市小型化,在设施投资、土地价格等方面找到效益。

与此同时城市的通讯也是一个关键,在古代的通讯主要是依靠钟鼓甚至吼叫,在中国古代每一个城市中心一般都有钟鼓楼,晨钟暮鼓对于一个城市的生活是非常关键的,而西方的教堂钟声实际上也是相似的效果,伊斯兰的清真寺也是有瞭望和吼叫的高塔,这是最原始的城市通讯工具,在现代电信系统出现以前,城市的规模和管理成本很大程度是被通讯所制约的,现在有了电话使得城市的商务成本大大降低,尤其是有本地和外地通话费区别的时候,而在手机的出现和发展以后城市规模的通讯限制就越来越小可以忽略了。

城市的规模与城市功能性的完善是同步的,这样的阶段就是一个城市的功能驱动的阶段,在此阶段的城市是出于城市发展的初期的,在城市功能完善以后,城市的发展就向科技、信息、文化艺术等等方向了。

这样的转变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一个城市功能的效率问题,在城市小的时候资源不够集中,搞城市市政的规模不足是没有足够效率的,而城市增大以后对于城市的市政要求和代价是非线性的快速增加的,比如城市太大了以后就必须修建造价极其高昂的地铁而不能仅仅依靠地面的公交系统,城市过大以后给排水的规模和压力也很大,甚至到每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面工作和生活,每一天所花费的在路途上的时间也是巨大的,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迅速增加,就如北京以前是骑自行车上班为主的城市,后来发展到必须做公交,以后就是必须在地铁沿线才可以,以前可以中午回家自己做饭吃还睡个小觉的生活也基本不存在了,这时候这个城市给你的吸引力是什么呢?

城市的发展动力是什么呢?

此时的城市给你的就是非常优越的教育条件可以支持你的深造和下一代的发展,城市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让你能够更好的延续生命,对于京津沪等核心城市,教育资源的发达和医疗水平的领先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而这样的功能完善对于城市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环保开支也是越来越大的,当人们花大力气美化一个城市的环境的时候,城市的环境成本也是这个城市必须负担的,城市的环境维护也是对于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人口过于密集的城市必然环境成本也要极大的提高,这里仅仅是人群过多就会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更不要说城市发展后的工业对于环境的压力,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都脱离大城市到小镇发展,背后也是他们对于生产的环境要求更高,在大城市的环境成本代价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小城镇很多就是同类的一家或者几家工厂不会影响其他的企业也没有太多的居住区,环境问题容易解决。

同时在整个社会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对于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新的高度,这样的环境需求也是一种文化,当今世界各国绿党兴起,绿色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背后也有社会发展对于环境的要求、环境成本压力、资源紧缺压力等等的多重经济因素,而好的环境带动城市的发展带动人口的集中,也是人们对于高尚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

发达的城市给你一个重要的环境氛围,这个氛围就是信息和科技,城市规模越大,所集中的高级人才和信息就越多,在里面的个体通过彼此的交流和学习取得提高的机会也就越多,对于一个高级人才,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交流、吸纳信息的,一旦他脱离了这个环境,要不了多久他就会落伍的,这也是一个欠发达地区难以吸引人才最大的瓶颈,很多时候钱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的,人才的形成和成长是需要适宜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文化环境的,这样的文化环境可以自我推动的把一个普通人造就成为专家,把专家造就为大师,所有的大师的成长都是需要环境的支持的,没有人才和文化的环境是造就不出大师的。

与此同时大城市也成为了物流和资金的中心,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金融市场,商业和金融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繁荣,这样的环境的形成是需要城市的规模的,在城市规模大对于功能效率形成负面影响的时候,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信息、商业、金融等因素就为这个城市提供了巨大的补充,使得这样大规模高消耗的城市的存在是有经济性的,这样的文化繁荣发达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普通人而言,大城市确实是生活成本巨大,但是大城市也给与你了更多的机会和机遇。

城市再往大了发展,在教育、医疗、科技、信息、商业、金融等等的高度发达就产生了巨大的财富和财富的集中效应,这样就会造就城市富足的高端人群成为整个社会模仿的榜样,其中的艺术和时尚等高端文化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艺术和时尚的出现是要依靠坚实的物质基础的,为了衣食奔忙的人群是难以有精益求精的艺术情调的,即使是潦倒的人是艺术家,其背景也是要有富足的成长培养过程的,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放是一定有足够的财富支撑的,对于千金可以过一辈子的穷人是不会这样的"挥霍"的,而艺术的极致也是金钱的堆砌造就的。

而这样的艺术高端,就可以让整个社会成为向往的追求,其间产生的大量的奢侈品和名牌要为这个城市带来巨大的财富价值的,其高尚的社会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追求以后也要为这个城市吸引全社会的富裕人群加入的,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也是一个民族一个文化的持久发展动力,我们关注一个文化,总是离不开这个文化所特有的艺术品,我们的城市园林和历史文化遗迹,都诉说着这个城市的繁盛,这样的文化氛围也形成这个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推动。

在这里城市的建筑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成为城市文化留给这个城市不可磨灭的烙印。

在艺术的发展向大众化,就产生了民众的娱乐需求,这样的娱乐本身是对于民族属性的熏陶,在罗马时代遍地的斗兽场,在斗兽场的血腥中培养了民族征服世界和奴隶部落的征服精神,在歌剧院音乐厅,又培养了本民族的艺术美感和对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有什么样的群众娱乐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

在艺术高度发达以后,就产生了人类思想光辉的土壤,大师的思想是要来源于艺术的灵感的,西方的崛起和科学的历史进步首先开始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艺术带给人们的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而不是简单的对于金钱、财富和权力的追求,艺术带给人们的是物质富足下的为了理想的更高的追求,只有为了真善美的追求而不断努力的人群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同时城市又能够把他们集中起来,让他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够产生照耀人类社会的崇高思想和精神,一个伟大的城市必定是因为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和思想而伟大,绝不是一个财富、金钱、物欲横流的城市可以成为历史名城。

在中国的十年浩劫的文化破坏和上山下乡的反城市化的运动,造成城市的文化艺术氛围的破坏,对于中国大师的成长是非常不易的,因为培养大师的环境已经不再存在,我们创造中国的崛起,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更需要的是艺术和思想的崛起,对于这样的崛起我们更需要城市的文化功能和氛围,以此推动社会的科技和思想的发展,这样的推动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是同步的,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动力。

任何一个事物都尤其出生发展的过程,也有其消亡的过程,文化城市也可以发展到它衰亡的阶段的。

而对于一个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的结果之一,就是必然产生人流的转移,把非文化企业从城市里面挤出去,把从事生产的功能性人口从这个城市里面挤出去,尤其是对于特大型的城市对于有污染的工业生产是非常排斥的,然后就是土地价格的增加导致低利润的企业也无法生存,因为城市的规模过大以后城市的功能效率越来越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只有能够负担这样的功能效率和环境成本的产业和人群能够留下,最后在城市中心的要么是富豪要么的服务于富豪的社会最低层的人群,在美国就是富人区和黑人平民窟,在中国就是城市有房者和进城农民工。

西方发达社会的乡村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伴随的就是这部分人群在城市混凝土建筑下的邻里人情淡漠和电视、网络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群居属性可以变成看电视和上网的虚拟生活,在没有电视、收音机的时代人们是离不开聚集在一起交流的,而城市文化的发展邻里的淡漠,使得这样的交流变得异常的昂贵。

我们中国在核心大城市的下馆子、泡夜店、茶楼与麻将、雇保姆等等的生活品质,如果在发达国家复制,其费用支出远远的高昂,是西方发达国家达到5%的富裕人群也未必能够承担的。

在中国目前这些文化城市的消费费用的低廉,造就了城市房屋价格的高涨,高涨的房价背后是享受这样高尚城市文化生活的门票和费用转移,因此造成现在的逃离北上广的说法,这也是一个反城市化的过程,让人口从核心城市流向普通城市,然后再从普通城市流向乡村,对于一个城市就是他的相对的衰亡,对于一个社会可能是社会普遍的发达,而这一个过程也是城市输出人才和输出文化的过程,就如很多人员在北京等地的工作经验成为了地方急需的东西,各地的经济生产的模式向京沪等地学习一样,原有的城市的文化高度决定了你的人才和文化的层次水平,原来的城市越发达文化水平越高,这样的输出也变得越有意义。

因此对于城市化的程度也是要有一个度的,不是绝对的越城市化越好,也不是核心城市越多越集中就越好,在城市效率降低资源流向乡村的时候,丰富的乡村物质基础也是酝酿新的发达城市崛起的土壤,我们只有存在这样的过程,才保障了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城乡差别不至于过于畸形,中国历史上的财富的城乡再分配的主要过程就是官员的告老还乡的归隐制度,而在近现代社会这样的循环被打断了,造成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这是重大社会问题,美国的乡村化的情况对于我们是非常好的借鉴和镜子,人类的历史也就是这样的循环往复的发展的。

而古今各个历史名城的遗迹和传统,给我们创造当今新的发达城市和文化主要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对于政府的行为,就是要把握各个城市的发展状态和城市的发展动力在哪里,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城市的发展。

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多的诟病,原因就是西方的专家们在说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铁公鸡和房地产,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的就是中国现阶段的核心就是要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要提高和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过程就是要进行房屋建设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和进行服务城市功能的基础建设和公路建设,这些建设的基础保障是钢铁等重工业,如果没有一个发达的城市,没有发达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作为基础,怎么可以有文化生活的高品质的精神境界呢?

就如我们熟知的寓言,地主要求盖高楼只要上面的高层不要从基础盖起,我们没有物质基础的时代搞以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文化,就是在盖空中楼阁,最后会演变成为口号式的形式主义,精神文明是需要环境和财富支撑的。

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大搞基建和房地产,就是中国城市化现阶段最好的方式,中国的文化提高是要下一个阶段的主题。

而且我们如果知道了城市的发展规律,很多建设就要有预见和超前,这样的投资开始的时候是看着浪费,但是其后的功能完善和不需要反复扩建的重复建设,是非常划算的,更何况在当今资源不断涨价的今天,这样的建设冗余等于就是一种最好的资源性储备,这些建设所必须的资源在建设设施里面发挥着作用还没有仓储费用,而且城市的功能完善对于文化的发展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我们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也就知道在一个城市的开发建设应当去怎样做,对于一个城市的投资热点在哪里!

对于一个开始发展的功能化的小城市,市中心和交通要道永远是最好的投资建设的开发方向,而对于更发达的城市,有医疗配套和教育配套的地方价值就更高,北京的学区房就一直价格居高不下,而对于一个以文化驱动的城市,带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成为了奢侈品,就如北京的四合院,对于这样的奢侈品是不讲性价比的,因此在文化中心城市住房可以成为奢侈品可以远远的售价偏离租金,同时出现商住倒挂的现象,原因就是你的文化可以吸引全社会的富人和财富到你这里来,在你这里买房子的不光是本地的人还有外来的富豪,这也就是市场下上京沪杭等地的房价成为天价的真正背景,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其他城市文化太稀缺了,中国的文化资源基本就只在这几个城市,这样的房价就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价格脱离成本和投资收益,也脱离普通人群的收入,因此对于核心城市的房价就是奢侈品的价格,对于这样的奢侈品是面对它特有的消费人群,对于奢侈品讲价格收入比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对于印度孟买的百万美元的豪宅也可以建筑在贫民窟旁边看臭水沟,因为孟买是印度的文化中心住在这里本身就是奢侈,印度的富豪更是不惜10亿美金建设自己的豪宅,对于文化的高端是离不开财富的冗余的,其价值在于对于全社会的示范效应,而对于低端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民俗,是一种宣泄而不是引领。

这样的投资规律,也是资本在城市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本推动的体现,资本的流动使得城市的发展按照既定的规律方向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这也是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上的看不见的手的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