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596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docx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

第1篇:

初中地理微课地图方向的教案地图方向的判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学会判读不同地图的方向

2、过程和方法:

判读不图地图的方向,建立起学生读懂地图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空间思想能力【教学着重】:

地图的方向判读【教学难点】:

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读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通过学校的平面地图上来描述学校的食堂楼位于教学楼的什么方向呢?

要要正确的判断地理事物的方向我们必需要学习地图的另为一次重要的要素——方向

【讲解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地图,(插入ppt)在这次地图中我们能够看到有一次方向标,这种有方向标的地图,我们要依据方向标来确定方向,方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活动】完成学习卡第一题

【讲解新课】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样的一张地图,(插入ppt)在这次地图中我们没有看到方向标而是看到有经纬网,这样的地图我们怎样来确定方向呢?

前面的章节我们了解到了经纬线是可以指示方向的,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所以有经纬网的地图了我们要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来确定该地图的方向。

【活动】完成学习卡第二题

【难点知识的处理】注意如果经纬网是倾斜时候的处理【新课讲解】如果同学们拿到的地图既没有方向表也没有经纬网,就像我们现在看到这幅地图,(插入ppt)我们怎样来确定方向呢?

在这种情况下呢,我们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插入ppt)进一步我们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次方向。

【活动】完成学习卡第三题

【总结】地图方向的判读,我们就讲完了。

我们来小结一下刚才讲的知识点有指向标的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

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定方向

既无指向标有无经纬网的地图:

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教学效果的预计】:

我要通过简单地图来描述几种确定地图方向的方法。

学习每一种判读方法的时候,插入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

最后的总结可以再一次加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反思】

第2篇:

微课教案古诗文阅读中的互文修辞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

曹晓玲

授课时间:

2016-4-21

教学目标:

1、复习初中至高中阶段古诗文中所运用过的互文修辞手法。

2、理解什么是互文,互文有几种形式。

3、积累古诗文名句并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教学着重难点:

1、着重是互文修辞的判断和理解,如何运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的诗文。

2、难点是区分对偶和互文两种修辞的不同。

教学方法:

朗读、讲授、讨论、实践

教具:

教案、PPT、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我们的古诗文阅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如:

比方、拟人、对偶、夸张等等。

但是除了这些常见的以外,我们也会遇到另一种修辞:

互文。

什么是互文呢?

怎样运用互文的修辞来翻译诗文句子呢?

先请大家看演示屏:

1、播放“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图片

2、教师讲解

3、学生讨论释义

二、知识点:

1、什么是互文?

“互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手法,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2、如何理解互文的诗词语句?

所谓“互文”,指的是一次完整的意思,根据表白的需要,有意将它拆开,分别放在两句中(多数情况是这样,有时也放在一句中),在理解时应前后拼合,才干正确理解语意。

3、互文有什么样的特点?

其特点是上下文意互相呼应,互相弥补,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的语言形式多为两句式,也有单句式,排句式三种。

在具体的使用中,互文能使文字简洁、含蓄、生动并强化语气;也能使语言表白具备形式美和音乐美,以达到理要的表白效果。

三、课堂探索:

1理论知识明确之后,接下来我们着重复习从初中至高中的古诗词中运用了“互文”修辞的一些语句吧。

初中阶段: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释义:

将军和壮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释义:

打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一坐我旧时的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释义:

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释义:

从东西南北的市场里买回的奔赴战场的各种装备行头。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释义:

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好而喜,也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坏而悲。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释义:

受任奉命于败军危难的时刻。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深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

深夜时分,明月升起,清风吹拂,惊动了栖息枝头的鸟鹊;送来了阵阵蝉鸣。

8、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

释义:

烟雾迷离,月色朦胧,笼罩着这片寒水和沙滩。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残暴,若出其里。

《观桑田》释义:

日月星辰都似乎在这大海中升起落下。

10、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释义:

千万里都是大雪纷飞,冰封大地。

高中阶段: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少女。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释义:

那皎洁的牛郎织少女星,它们分隔得那么遥远。

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释义:

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和梧桐。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阿房宫赋》释义: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财宝都被掠夺而来。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

将军和都护的角弓都冻得僵硬无法拉开,铠甲也冰凉难以穿上。

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释义:

正遇上十天之假,胜友高朋们从千里之外赴宴坐满厅堂。

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滕王阁序》

7、释义:

贾谊被贬谪在长沙,梁鸿被发配到海曲,不是没有圣明君主,也不是没有遇上英明时代。

7、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释义:

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上船了。

四、理解对偶和互文的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区别对偶和互文的关键是理解其表白内容(语意):

对偶可以独

2立完成语意的表白,不需要前后(或上下)内容相互拼合。

而互文则必需相互拼合才干正确全面的理解语意。

我们可以举两组对偶句式,大家比拟一下: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如何翻译理解呢?

前者上句极言”先忧”而下句极言“后乐”;后者则上下句皆言相思之悲、离别之恨。

这都是对偶,不必参互才见其义。

上句的内容不需要下句的内容来兼指拼合,下句的内容也不需要上句的内容来兼指拼合,上下句都可以独立表白其语意。

所以,对偶的修辞不具备互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等特点。

简单一点总结便是:

对偶句应该单独的释义,而互文是互补的释义。

五、扩大和运用:

(学生们自主解答)

其实互文的修辞不光是在古诗文中出现,它也常见于我们的实际生活,特别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

如“风调雨顺”“南腔北调”“别树一帜”“吞云吐雾”“残羹冷炙”。

大家可以拭着用互文见义的方式更为准确的理解它们。

古诗文阅读中的互文修辞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复习初中至高中阶段古诗文中所运用过的互文修辞手法。

2、理解什么是互文,互文有几种形式。

3、积累古诗文名句并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学习着重难点:

1、着重是互文修辞的判断和理解,如何运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的诗文。

2、难点是区分对偶和互文两种修辞的不同。

学习方法:

朗读、讲授、讨论、实践

一、互文的理解:

1、互文是一种汉语中特有的(),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2、互文的翻译方式是:

(),()。

这样理解之后,我们翻译古诗文语句时便轻松简单了。

3、互文有三种语言形式,分别为单句式,双句式,排句式。

判断下列句式分别属于哪种形式: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二、理解下列语句的释义,判断其是对偶还是互文。

1、将军阵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释义: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释义: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释义: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深夜鸣蝉。

()

释义:

5、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

释义:

总结:

对偶句式和互文的双句句式虽然结构是一样的,但在理解和翻译时是不同的,简单而言,对偶语句可以单独理解,下下句分别有独立的含义;而互文则需要我们“互文见义”,上下句互相弥补,整合在一起,才干完整的表示出诗句特有的意境。

三、理解下列成语中的互文修辞,解释成语的含义。

风调雨顺:

————————————————————————————

南腔北调:

————————————————————————————

别树一帜:

————————————————————————————

吞云吐雾:

————————————————————————————

残羹冷炙:

————————————————————————————

第3篇:

微课教案微课教案——《人物形象之外貌巧刻画》

湖北省黄梅县第三小学

王恺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外貌描写。

2、了解外貌描写的种类。

3、了解外貌描写的方法和注意要点。

教学着重:

了解外貌描写的方法。

教学着重:

明晰外貌描写的注意要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羊和狼两组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二、介绍外貌描写的定义。

简单来讲就是人的样子。

具体来说即是人物的体貌特征,以揭示人物的思要性格,表白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三、外貌描写的种类。

通过图片和优秀描写例文来展示:

包含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一般包含神态描写和肖像描写两局部。

四、外貌描写的注意事项和要点。

1、抓住外貌特征有选择,有顺序地描写。

2、外貌描写应突出人物性格。

3、善用修辞。

五、实践训练。

1、写一写。

2、评一评。

六、结束。

第4篇:

微课教案微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PEP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Atthezoo单元中的一局部内容。

本课时主要学习Ithas句型的运用,动物园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展开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了一学期的英语学习,对英语这种外来语有了初步的认识,词汇和句型也有了简单的积累,通过之前的学习,能够初步说出一些动物名称。

【教学目标】了解句型Ithas...【教学着重、难点】在现实情境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Step1热身/复习(Warm-up)

1、学生抢答动物园中动物名称Step2浮现新课(Presentation)

1、学生听录音,并回答Whatanimaldotheytalkingabout?

引出本节课师生讨论的动物——大象。

2、通过描述图中的动物,引出短语如alongnose,ashorttail,smalleyesandbigears引导孩子理解。

3、引导孩子们猜想Ithas的意思。

4、总结本节课大象的特点。

Step3趣味操练(Practice)

1、出示其他动物并尝试用Ithas去描述其特点。

2、安排作业,在现实情境下的运用。

第5篇:

微课教案一二年级看图写话教案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

我们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注意对学生看图说话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

一、二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①具体形象性。

②由具体形象性思想逐步向抽象逻辑思想过渡。

心理学最佳期理论告诉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其心理发展正处敏感期,这时,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加以训练,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采用正确的手段练学生说话能力呢?

一.观察

观察是口述和笔述的前提,没有细致而又准确的观察,怎能说好话呢?

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引导学生对图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要善于抓住画面的内容,逐步教给学生由上而下,由远到近,由人到物,有点到面和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方法。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

2、细致观察,叙述图义。

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

然后,再依据画面引导学生联要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一幅图画变成一次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切,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3、提供词语。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库存有限,他们能有顺序观察的事物不一定就能有顺序口述。

为此,可因图而异,提供相关词语,作好顺序提示,以辅助学生有顺序地表白。

如《教你玩游戏》可提示开始——接着——然后——最后的词语;如《买文具》可提示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从而为学生有顺序口述降低难度。

二、展开要象

要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活动,也是构思语言的一种心理能力。

学生要象如果丰富合理,说话必定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月亮湾》这幅图是一次整体,可以把它看成是小河里、小河上、河岸上、农田里、山坡上等五次局部组成的。

画面上画的是春天刚刚到来的一些特征。

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抓住前五次局部的景物特征来启发学生要象。

指导学生看河岸上的景物时,可以用提问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或看到别的小朋友在节日里跳舞时的情景,运用比方、拟人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要象。

问:

春天来了,河岸上的小草开出了各种颜色的野花,好像小朋友跳舞时,头上戴的什么?

谁会打比喻?

”,“小草的颜色和茎上一片片叶子,好像小朋友跳舞时,身上穿的什么?

谁会打比喻?

”再指导学生把河岸上”这局部的要象连起来。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指导学生对图中其它四次局部的景物展开要。

三、说图①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训练要求;提供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图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发生看图说话的愿望。

②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时要训练他们先要好自己要说什么,要求学生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然后再举手发言。

当学生说话有误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话进行纠正,更不应训斥、挖苦学生。

要鼓励在语言表白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表彰他们说得细、说得好.③上看图说话课,还应留一些时间,对本节课的说话进行总结讲评,因为总结讲评是看图说话练习的继续和提高了。

在看图说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系统的、规范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地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形象生动,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使教学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发展水平,同时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快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想从具体形象成分为主向抽象、概括成分为主的过渡,逐步提高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第6篇:

微课教案微课:

《体积变更之谜》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

一、设疑导入

师: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观察这几张图片,觉得熟悉吗?

(生答)那你们能发现了什么秘密吗?

(生自由回答,师相机引出瓶装饮料为什么不会装满的问题)

二、寻找答案

师:

同学们都知道温度计,它最重要的部件就是里面的液体——水银。

而我们都知道温度计里面的水银上升谨代表温度高,下降则表现温度低,也就是说水银柱遇热上升,受冷下降(即液体遇热膨胀,遇冷收缩)

三、解开谜团

师:

知道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同学们能解开课前的谜团了吧。

(生答、、、)师: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也知道了瓶装饮料的秘密,那老师有疑问了:

夏天我们将啤酒放入冰箱冷冻,会发生爆裂,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师:

这其实是水的特殊现象,科学研究发现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为它在0℃~4℃之间时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这就说明水在常温下还是满足热胀冷缩的性质,而在特定的温度下却有着相反的性质。

为了验证这一科学现象,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动手做做实验:

将装满水的瓶子去掉瓶盖放入冰箱,观察水是否会超过瓶口。

四、扩大延伸

师: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液体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现象,那不妨思考一下固体和气体是否也是这样呢?

请同学们课后对此进行大胆的料想并动手验证。

第7篇:

微课教案3.2钠的重要化合物

(课时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性质的异同;了解过氧化钠的用途

2、过程和方法

充分利用表格,通过比拟,了解知识;

通过实验演示、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

培养学生仔细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着重:

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

难点: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教学方法

对比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回忆)Na2O和Na2O2

(1)氧化钠是____白___色固体,

过氧化钠是___淡黄____色固体。

(2)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式是

__Na2O+H2O=2NaOH__。

(提问)Na2O和水会发生反应,那么,Na2O2和水是否反应呢?

又将如何反应呢?

[新授]

(一)Na2O2和水的反应(演示实验)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

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有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

现象:

①有大量气泡发生

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试管外壁温度升高④酚酞溶液变红

(学生讨论)结论:

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氧气和碱

反应原理:

2Na2O2+2H2O=4NaOH+O2↑(提问)

1、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只生成碱,没有其他产物。

那么,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碱性氧化物吗?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除了生成碱还生成了氧气。

所以,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2、往包有适量过氧化钠的棉花上滴加几滴水,会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现象:

棉花燃烧

原因: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发生氧气,并放热使棉花具备燃烧条件

(讲解讨论)

Na2O2和水反应方程式的价态分析

(结论)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二)Na2O2和CO2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

2(用途)

供氧剂

[小结]Na2O和Na2O2的比拟

[板书]

3.2钠的重要化合物

(课时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一、Na2O

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

2、化学性质

①和H2O的反应

Na2O+H2O=2NaOH②和CO2的反应

Na2O+CO2=Na2CO3

二、Na2O

21、物理性质

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①和H2O的反应

2Na2O2+2H2O=4NaOH+O2↑②和CO2的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3、用途

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的供氧剂

第8篇:

微课教案4.1立体图形和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

(2)、会判断一次几何图形是不是立体图形2.过程和方法

(1)经历探索立体图形之间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仔细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着重:

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加以分类.2.难点:

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的转化.

教具准备

几何体模型,粉笔包装盒,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章节引言,情境引入

实际世界中有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形。

在小学我们学过许多关于图形的知识,在章前的建筑中,你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

千姿百态的图形世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怎样画出一次五角星?

怎样设计一次产品包装盒?

怎样绘制一张校园布局平面图?

不同的图形各有什么特点和性质?

所有这

些都需要我们知道更多的图形知识。

几何就是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

本章我们将认识更多的几何图形,进一步探索直线、线段、角等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性质,了解它们的广泛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种更复杂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做好准备。

展示各种图片:

从城市建筑到乡村住宅,从立交桥到交通标记,从剪纸艺术到城市雕塑,从申奥标记到动物形态……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上述各种各样的物体除了具有颜色、质量、材质等性质外,还具有形状(如方的、圆的)、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关系(如相交、垂直、平行等),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是几何中研究的内容。

二、新知探索

活动一:

探索几何图形:

什么是几何图形?

1、观察这次纸盒,从中可以看出哪些你熟悉的图形?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______;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______或______;看棱得到的是______;看顶点得到的是______.

类似地观察罐头、足球或篮球的外形,可以得到圆柱、球、圆等.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形、圆、线段、点等,以及小学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总结归纳: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你能从身边的实物中找到你所熟悉的几何图形吗?

说明: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关注学生:

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的认识水平。

活动二:

探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请同学们将书本和一页纸放在桌面上,观察它们,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进行比拟,思考,小组交流。

教师做好引导。

共同归纳:

课本(长方体)各局部不都在桌面(平面)内

纸(长方形)的各局部都在桌面(平面)内

你还能举出各局部都不在同一平面上和各局部都在同一平面上的图形吗?

线段、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立体图形的概念:

各局部都不在同一平面内平面图形的概念:

各局部都在同一平面内

说明:

学生操作、观察,合作交流。

找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

活动三:

实物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1、看图连线

2、认识棱柱和棱锥

问题:

它们有什么特点?

还能找出类似棱柱、棱锥的物体吗?

关注:

(1)、观察、发现、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直觉能力。

(2)、具体实物和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活动三:

这些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巩固提高了

课本P116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