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643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

历史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试题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2020年3月14日10:

30—12:

0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解答第Ⅰ卷和第Ⅱ卷,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仅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大克鼎,是西周晚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其铭文主要记录了克凭借先祖功绩受到周王册命和赏赐的内容。

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

①禅让制②宗法血缘③分封制④先秦青铜文化和古文字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 

2.“只要家庭里有一人做到两千石的官,他当一郡太守,便有权察举。

他若连做了几郡的太守,他便是足迹满天下,各地方经过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

”下列选项与材料中所提到的选官制度相一致的是(  )

A.“大人世及以为礼” B.“三公举茂才各一人 ” 

C.“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 D.“开科待人,士子投牒自试”

3.赵宋王朝创建的地方行政区划为路制,路制以交通路线为主来划分行政区域,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原则,分而治之、相互牵制。

据此可知,宋朝路制的设置(  )

A.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B.强化了中央控制地方

C.满足商业发展的要求            D.铲除了封建割据的根源

4.“寄信上谕是清代雍正以后特有的,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

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

”当时负责协助皇帝寄信的机构(  )

A.办事人员固定   B.行事保密性强

C.牵制外朝宰相    D.运作程序科学

5.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

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而《南京条约》规定:

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变化在本质上反映了(  )

A.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B.英国商人的贪婪野蛮

C.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弛          D.新旧商业模式的较量

6.1899年,英国与清政府达成一项照会,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

其后英国又与俄国在分铁路利权上达成协议:

一、英国在扬子江一带承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二、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

这反映了(  )

A.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B.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在中国和平瓜分利益

7.“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

”材料说明太平天国(  )

A.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B.保留了封建等级制度

C.废除私有顺应历史潮流         D.主张平分财产男女平等

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近代以前的爱国与忠君分不开,近代的爱国则与叛君的民权思想相联系。

”下列能证明后者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9.“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材料旨在强调五四运动(  )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弘扬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D.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

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

这一号召(  )

A.立足于国情的正确分析B.表明中共确立最高纲领

C.反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D.标志国共实现党内合作

11.1932年1月21日,倾向于政府且颇有实力的报纸《天津大公报》在社论中提出:

“政府应该开辟和平解决红军之路”,“在不暴动、不割据、不违法扰乱秩序的条件下,撤销禁止异党活动的禁令”。

这一社论反映当时(  )

A.国民政府统治日益反动          B.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C.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D.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2.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新纪元。

下列立法(  ) 

195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责。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A.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B.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C.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          D.促进了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3.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来一行访问了一些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提出支持民族独立运动、支持不结盟政策等五项原则。

这一系列外交活动(  )

A.推动了中美关系的解冻缓和         B.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为结盟第三世界国家应对美苏争霸      D.为新中国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14.伯里克利说: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携。

”为此,伯利克利在担任首席执政官期间颁布公职受酬制这一重要措施,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

上述措施(  )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利于更多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C.导致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D.确保公民担任一切机构公职

15.最初罗马法只适用于享有公民权的罗马市民,从屋大维开始,帝国所有的自由居民逐渐享有罗马公民权。

公民权的普及导致了地方政府的罗马化,越来越多的城市仿效罗马的宪政制度,建立起类似罗马公民大会、元老院的机构。

公民权的普及(  )

A.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B.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C.推动了政治制度的革新           D.实现边地各族的罗马化

16.英国的选民从1688年占人口总数的2%扩大到1868年的40%;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又由上院(贵族院)转移到下院(平民院)。

这种变化()

A.加剧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是以革命方式斗争的结果

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D.使英国实现了公民普选权

17.有学者认为,这种制度是一种不稳固的、过渡性的制度,迟早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是“走向首脑的专政”,就是“走向各成员之间的无政府状态”。

这种制度是(  )

A.邦联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18.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尔·霍华德敏锐地指出:

“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不是社会制度以外的独立部分,而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

”材料评价的是( )

A.1871—1918年的德意志          B.1852—1870年的法国

C.1861—1922年的俄罗斯           D.1945—1972年的日本

19.《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上述言论主要(  )

A.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表明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宣告了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D.阐释了生产力对社会革命的作用

20.巴黎公社的报纸几乎每天都要刊登人民群众关于各种问题的来信,有些报纸还开辟了读者专栏。

公社委员也经常到工人倶乐部等群众团体中去汇报工作,解释公社的各项政策。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旨在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政府

C.意在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D.对有关民生问题格外关注

21.十月革命前,列宁主认为工会应该团结和联合工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十月革命后,他认为工会应该在管理国家、教育工人、维护工人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

这一转变(  )

A.说明工会与资产阶级达成和解      B.服务于国家政治形态的变化

C.体现工人地位已显著提高     D.表明工会已完成自身使命

22.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和管制。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讲:

“我们力求在日本确立稳定而强有力的自主的民主主义,使之独立,并由此在阻止远东可能发生的下一次集权主义战争中发挥作用。

”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清除法西斯势力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广美国式民主             D.应对亚太局势变化

23.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由“不承认这些国家真正是不结盟的国家”到“接受不与美国结盟并帮助它们实现经济发展”。

这表明()

A.美苏争霸形势渐缓和B.新力量崛起影响世界局势

C.美国的实力急剧削弱D.不结盟国家足以抗衡美国

24.有学者把苏联的崩溃与解体比喻为“现代斯芬克斯之谜”。

那么,这一谜底是(  )

A.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B.美国杜鲁门主义的胜利

C.苏联模式弊端的持续             D.入侵阿富汗战争的失利

25.有学者说:

“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

”导致此“奇特的混合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发生          B.美国企图建立单极霸权失败

C.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与组合          D.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兴起壮大

第Ⅱ卷(材料题)

二、材料题(共三道大题,26题22分,27题13分,28题15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材料一三省制是三省首长制、三省并重制和三省分权制三个内涵因素构成的一种施政机构宰相制。

魏晋南北朝是其酝酿时期,中经隋代,至唐正式建立。

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令、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

但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表现为低级官员入相,难以驾驭朝政,三省长官不专机务,动摇了三省机构的互相制约关系;三省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干扰和削弱了尚书六部的行政权。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节度使出将入相打破了三省分权的政治平衡;专使的设置削弱了六部的行政职能;翰林学士草拟诏敕代行了中书省部分决策权;宦官专权瓦解了三省制的组织原则。

——摘编白王素《三省制略论》

材料二杰斐逊是美国民主政体的创立者,他认为,政府应该是民主的政府,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当一个市民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它便形成了民主传统;当市民社会巩固时,民主传统也得到加强;市民社会占有支配地位,因此美国宪政避免了激进革命。

从殖民地、邦联到联邦制,美国是先有社会后有政治国家,这不同于其他国家宪政之路,美国是从限制国家权力开始进行的。

从邦联到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利,这也是现实需要。

因为松散的邦联体制和中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既保障安全又能保障对外贸易的进行,还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但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要防止英王式的新暴君,防止专制集权,所以采用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分权制不仅是横向的,杰斐逊又提出纵向分权,从而既保持了中央的权威,也使地方具有更大的自治性。

——摘编自信力建《美国宪政精神的源头是什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采用三权分立制的原因。

并分析三权分立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本质区别。

(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

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1931年到1945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

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

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

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国家和民族的变化。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6分)

 

28.(15分)【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

1950年6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要集中主要财力,保障革命战争、经济的重大开支。

为了保障供给,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总支出为366.56亿元,军事国防支出为138.49亿元,占总支出的37.78%;经济建设支出为125.70亿元,占总支出的34.29%。

1950年3月3日,国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

1950年统一财政后,规定所有财政收入全部收归中央,只有极少数地方捐税划归大区和省政府留用;一切开支均须列入预算,地方须按月、按季报中央政府核定执行,并在年度终了报请中央审查;一切财政制度、人员编制和各项开支标准均由中央制定,达到编制有定额,供给有标准,经费有定数,各部门没有丝毫的财力空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影响。

(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B

B

A

C

D

D

A

A

B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B

C

A

A

D

C

B

D

B

C

C

1.D.材料中提到“克凭借先祖功绩受到周王册命和赏赐的内容”,体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同时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可以研究先秦青铜文化和古代文字,所以选②③④.

2.B.材料提到的是选官制度是察举制,A选项是世袭制,B选项是察举制,C选项是九品中正制,D选项是科举制。

3.B.宋朝实行路制,相比于汉州、唐道,特点是“分而治之、相互牵制”,因而宋朝路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C,D选项与材料无关。

4.B.材料的时间定位是雍正朝,这一机构是军机处,从材料“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可得军机处行事保密性强的特点。

5.A.材料反映清朝享有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的规定反映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损坏,这一变化在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C.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99年,分析内容“英国在扬子江一带承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D.分析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可知,这说明太平天国主张平分财产,主张男女平等.

8.D.分析后者“近代的爱国则与叛君的民权思想相联系”,即近代爱国活动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民权,因而选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并不主张推翻君制,义和团运动没有上升到民权思想高度.

9.A.理解材料,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对中华民族的促进作用,追求真理,追求进步.

10.A.中共二大发出的号召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团结工人、农民,并联合革命党派、资产阶级民主派进行斗争,这相比中共一大,将资产阶级作为斗争对象,是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立足于国情。

11.B.关注材料的时间定位1932年,倾向于政府的报纸发出舆论要求停止国共内战,停止“异党活动,”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说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要求一致对外。

12.C.三部法律文件分别要求废除封建婚姻制度,主张男女平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这是在法律上反对封建主义,是巩固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选C,其他选项与题目无关.

13.D.周恩来一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所以选D.中美关系解冻是在70年代,50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材料并没有说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结盟,所以A,B,C错误.

14.B.伯利克利改革时颁布的公职受酬制,是给担任公职的公民一定的报酬,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并不导致雅典民主的衰落,因而选B,不选C.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伯利克利改革时期是除十将军委员会以外对公民开放,因而不选A,D.

15.B.罗马帝国是罗马城市不断对外扩张而建立的,包括不同的民族,一开始,非罗马人并不享有罗马公民权,导致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的矛盾,因而公民权的普及有利于调和罗马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维护帝国统治.

16.C.这种变化是英国自光荣革命以来权利的下移,下移到资产阶级、平民,是因为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和平民要求提高自身政治权利的结果,所以选C.A选项无法体现,权利的下移是和平的渐进的改良方式进行的,B选项不正确,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公民的权利仍然有财产限制,并没有实现公民普选权,D选项不正确.

17.A.题目说到这种制度不稳固,要么“走向首脑的专政”,要么“走向各成员之间的无政府状态”,符合这种特点的就是“邦联制”.

18.A.题目说到“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不是社会制度以外的独立部分,而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说明这个国家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符合1871—1918年的德意志的特点.

19.D.材料说明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并促使工人阶级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所以材料说明的是生产力推动了社会革命,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20.C.分析材料,“巴黎公社的报纸几乎每天都要刊登人民群众关于各种问题的来信”,“公社委员也经常到工人倶乐部等群众团体中去汇报工作,解释公社的各项政策”,说明巴黎公社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

21.B.十月革命前,列宁主张工会的作用是对抗资本主义,十月革命后,列宁主张工会的作用是“在管理国家、教育工人、维护工人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这一转变主要是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工会作用应当有所改变,故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22.D.“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和管制”,到1948年,美国支持日本,“并由此在阻止远东可能发生的下一次集权主义战争中发挥作用”,重点理解“集权主义”,结合当时国际局势,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退败,美苏争霸已开始,因此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目的在于遏制共产主义。

23.B.结合材料,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转变说明不结盟国家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新兴力量影响世界局势,所以选B.选项A,C,D不符史实.

24.C.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根源在与苏大林模式的弊端.

25.C.之所以形成“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原因在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再加上,不同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其他选项只是一方面,不全面.

二、材料题(三道大题,26题22分,27题13分,28题15分,共50分)

26.(22分)

(1)特点:

经历了较长时间酝酿;内涵丰富;三省六部之间分上明确;三省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易受皇帝设置的其它部门制约。

(6分)

影响:

分散了相权,突出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但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发挥分权的效能比较有限。

(6分)

(2)原因: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市场;启蒙思想家的理论认识;松散的邦联体制不利于美国的统一;美国先有社会后有政治国家的历史使美国选择了不同于其他国家宪政之路;吸取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经验。

(8分,一点2分,四点8分)

本质区别:

美国三权分立制维护的是民主共和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维护的是君主专制。

(2分)

27.

(1)通过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加速分封、宗法制瓦解和中央集权体制形成;据所学可得民族变化:

通过争霸、兼并战争和各族间的密切交往,华夏认同的观念得到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7分)

(2)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全民共识;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6分,答对一点给2分)

28.(15分)

(1)背景: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经济上表现为封锁、禁运;国内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新生的人民政权亟待稳固;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6分,任意三点即可)

特点:

兼顾战争供给和经济恢复;财政走向统一,财权趋向集中。

(2分,任意两点即可,照抄材料原文不给分)

(2)评价:

保障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恢复了国民经济,人民物质生活初步得到改善;但从长远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易使经济失去活力,从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7分,任意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