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7984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

要求

1.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

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含意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具

准备

“神舟”飞船成功发射的图片和报道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①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开篇点题,写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②这几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主要写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lài)自然的农耕(ɡēnɡ)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④“千里眼”“顺风耳”指的是什么?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⑤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意在表现什么?

]

段导读:

第3自然段运用对比的写法,说明现代科学技术把过去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qián)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❶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❷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❸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bó)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句导读:

这两句话说明了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段导读:

第4自然段列举大量事例,说明科学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作者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zhé)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⑥引用罗素的名言的目的是什么?

]八十多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句导读: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概括和总结。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引用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主题。

知识点详解☜

  ①这句话照应了题目,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呼风唤雨”在这里是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这句话写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②设问,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清楚地说明:

正是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

③精彩句解析:

概括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④“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这两个词在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⑤引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扬扬的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是形容北国边境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话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不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❶光年:

指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过的距离。

一光年约等于9.46万亿千米。

❷原子核:

原子的核心部分,带电,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❸因特网:

英语Internet的音译。

目前全球最大的由众多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的开放性网络。

  ⑥重点句解析:

作者引用罗素的名言,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提出疑问。

一 用幻灯片导入新课,直插主题

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

教师:

生活的巨大变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来感受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1)潜:

qián,不读qiǎn。

  

(2)核:

hé,不读ké。

2.巧记字形。

(1)观察下面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程 驾 控 哲

(形声字。

通过分析形旁、声旁,快速记忆。

(2)比一比,找不同。

架—驾 幻—幼 赖—懒 该—核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记住字形。

(3)找一找,错在哪儿。

(仔细观察,找出易错处,加深记忆。

(4)指导书写。

①潜:

两个“夫”的最后一笔不同。

  ②赖:

左边的“束”不要写成“

”。

3.提出自己初读后不理解的地方,交流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感受。

  1.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因此,应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贴近生活。

课前,应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的生活状况,了解20世纪日新月异的社会面貌,让学生在鲜明、直观的对照中感受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变,为学习课文铺垫认识,积累感情。

2.导入课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个性化。

或置疑,或激趣,也可剪辑影像资料,制作成短片,以直观、新颖的方式导入本课。

3.讲解过程中,如果学生对20世纪的起讫存在疑惑,应适当讲解一下(20世纪通常指1901年至2000年这100年),并简单介绍一下公元纪年的知识。

1.读懂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分析重点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1.学生搜集的各种资料。

2.“神舟”飞船成功发射的图片和报道。

一 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完成辅助练习)

1.    是一个      的世纪。

 

2.    (谁)靠        (什么)呼风唤雨。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一句诗)来形容。

 

4.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      (用一个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5.是          (什么)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二 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解决心中疑惑

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①这个词让你想到谁?

(有法术的神仙)

②文中谁“呼风唤雨”?

靠的是法术吗?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

“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发现”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如: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

他们的哪些本事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b.“愿望”是什么意思?

(幻想,一心盼望能得到。

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

用生活实例来回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飞船可以到宇宙中遨游……)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

是什么意思?

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

(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

3.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加深认识。

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科技发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你还能举出哪些反映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1.本文中心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完全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阅读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就势从旁指导即可。

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为纲,引导学生思考、议论。

如:

①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②20世纪之前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

③20世纪与过去截然不同,靠的是什么?

④你觉得已经来临的21世纪还会有哪些发现与发明?

2.课文第2自然段开头运用了设问,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也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时,应适当讲解一下,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3.本文虽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生动形象、文辞斐然。

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令文章增色;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课文深入浅出,具体可感。

应指导学生体会它们的妙处,并学着运用于今后的习作。

4.本文的作者路甬祥先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他眼中的20世纪如此生动可感,那我们这些普通人眼中的20世纪又是什么样的呢?

应引导学生写下来,最好用上文中那些修辞手法、说明方法。

1.看拼音,写词语。

lài

   

ào

   

chéng

kòng

2.选字填空。

   连  联

(连)长  (联)系  (连)接  关(联)词  (连)续  相(连)3.用“发”组成不同的词,填在句中括号里。

(1)我(发现)操场东侧的杨树发芽了。

(2)科学家(发明)的助听器为许多聋人带来了欢乐。

(3)我们小队的队员一起在街上(分发)宣传单。

4.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因为在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科学技术的改变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在未来,人类还将会有哪些新的发明创造?

请你大胆想象。

1.作者简介

路甬祥,1942年出生,浙江慈溪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他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

2004年2月,路甬祥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表彰他为促进意中两国科技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2.20世纪的重大发明(三则)

(1)原子弹:

美国首先在1945年试爆成功,苏联紧接着在1949年成功试爆,英国是1952年,法国是1960年,中国是1964年。

(2)人造卫星: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由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试射成功的,紧接着美国的探险者1号在1958年1月31日试射成功。

从此以后,这些随着地球自转运行的人造卫星愈来愈多地游弋在大气层外。

(3)个人电脑:

电脑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工作与思考的形态。

20世纪70年代末,电脑厂商开始开发较小型的个人电脑,到了80年代初,市场上出现了大众化的电脑消费产品。

个人电脑加快了社会数字化的进程,几乎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都被电脑感染,没有人能够拒绝电脑进人生活之中。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7.呼风唤雨的世纪(学案3)-人教新课标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五年级

主备教师

教案设计背景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上成科学常识课,失去语文的本真。

所以教学时,从课题入手,找出课文的中心句,抓住重点段,积极开发文本训练点,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走进文本,通过“读、想、议、悟、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理解、品味、运用语言,与文本的对话,感受科技的魅力,畅想未来科技发展,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材

解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科技成就”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课文层次清晰,语言精练,用词准确,运用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展现了百年科技发展画卷,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

教学

目标

1、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感受本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

方法

在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读、想、议、悟、写”教学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渲染,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怀,实现想象与读写相携共生。

教学

准备

ppt幻灯片;搜集、阅读农耕社会人们生活及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

导案

学案

课前预习

1、搜集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2、设计预习作业。

1、搜集、阅读农耕社会人们生活及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预习作业。

课中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激趣,质疑问难:

读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头脑里马上会想到了谁?

课题里“呼风唤雨”指的是神仙的法力吗?

(二)检查预习,感知大意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品析词句,了解成就

(1)出示:

20世纪,……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①出示第四自然段中事物图片,配以解说。

②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发现或发明呢?

配乐出示磁悬浮列车、空调、洗衣机等图片。

③指导朗读。

(2)出示: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什么是发现,什么是发明?

第四自然段所列举的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出示练习:

发现发明

①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

②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2、深入文本,回顾历史

(1)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出示农耕社会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在上百万年的农耕社会里,仅仅是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吗?

出示练习: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虽然生活贫穷落后,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却从未停止过。

他们幻想“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了什么愿望?

(2)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出示图片:

望眼镜、雷达、视频;电话、手机、录音机;飞机、火箭、地铁、登陆月球……

3、理解诗句,感受变化

(1)出示诗句。

诗中的“春风”“梨花”“千树万树”分别指什么?

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什么?

(2)指导朗读。

4、启发想象,深化主题

假如王公贵族穿越时空来到今天,看到我们的生活,他们会说什么?

(三)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四)拓展延伸,畅想未来

1、回顾过去的20世纪,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时代,创造一个又一辉煌。

所以作者用饱含激情的笔写道:

在新的世纪里,……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请同学们畅想一下:

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

所以我们说21世纪是_______的世纪。

 2、同学们,让我们永远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将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美好。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写旁批。

 

学生交流

欣赏图片

有感情的朗读

 

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完成练习

根据课前预习回答:

千里眼就是现在的望眼镜、雷达、视频、可视电话,顺风耳就是现在的电话、手机、录音机,幻想中的腾云驾雾就是现在的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欣赏图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及课堂学习汇报交流

带着激动与自豪之情朗读

 

自由交流

 

有感情的读课文中心句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21世纪是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是人类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是无所不能的世纪……

 

课后扩展

以“畅想未来”为题,完成一次小练笔。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技发现: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

人类

发明:

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改变

      

教学反思

本课文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语言简洁,但文中的一些名词,如“农耕社会”、“千里眼”、“顺风耳”“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原子核世界”……由于平时学生甚少涉足,较为陌生,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

我尝试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努力拓宽语文学习资源。

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会科技的神奇与伟大,感受社会的进步,使语文学习体现大语文观。

2、让说明文教学体现语文味。

教学中,首先从题目入手,联系第一自然段,确立中心句。

其次是围绕中心句,结合着四个问题让学生在读中交流感悟:

①二十世纪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②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大大改观了?

③我们的祖先有哪些幻想,都实现了吗?

④假如过去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看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他们会说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深化主题:

“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三是牢牢抓住语言训练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大胆想象,积极交流,再以多种形式朗读重点语句及段落,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积累,在说写中运用,使师生、生生和谐互动,让文本真正成为例子,学生真正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7.呼风唤雨的新世纪导学案

1.我能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我能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我能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我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学习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

刻的词语和句子。

知识链接:

1、“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

2、“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这两个词

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3、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2年出生,浙江慈溪人。

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

2004年2月,路甬祥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表彰他为促进意中两国科技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4、20世纪的新发明:

X射线维生素青霉素激光洗衣机磁悬浮列车:

霓虹彩色胶片冰箱电视圆珠笔因特网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你知道20世纪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2、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3、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

明”

4、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5、研习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

2)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

用这样的方

法写有什么好处?

3)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我来闯关:

1、听写生字、词语。

2、课文的中心句是。

3、“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意思是

4、读了这篇课文,给我的感受是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

建议。

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