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8162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届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三三模试卷 

一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

    

(1)仰观宇宙之大,               。

(作者:

      ,《兰亭集序》)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3)《水调歌头》中的“          ,          ”,突破时间限制、空间阻隔,化思念为祝福,抒写了苏轼正视和超越人生苦痛的豁然情怀。

2.按要求选择。

(5)

    

(1)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使用不得体的词语是:

(  )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到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

具体改在何时,另行商定。

  A.贵馆    B.决定    C.另行    D.商定

(2)下列句子中,表达恰当的一句是(     )

   A. “三岁四岁狗也嫌。

”小点点一会儿爬到床上翻跟头,喊“我是孙悟空”;一会儿又在地上爬,喊“我当解放军,母亲给我买枪”。

 

   B. 洋柿子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软毛,花色黄,结浆果,球形或扁圆形,红或黄色,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

 

   C. 老村长一进门就说:

“张全家的二亩地,秋里收了一千五!

咱都得科学种田,都弄它一千五。

” 

   D. “我这法行不行?

”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

(16分)

中国电影:

庄稼不敌毒品

①《白日焰火》拿到金熊奖以后,我随即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

若是将《白日焰火》和《爸爸去哪儿》放在同一档期上映,其票房会怎样?

更极端点,假设《白日焰火》本就默默无闻,又会如何?

②一部获得三大国际电影节肯定的电影,品质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但放在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里上映,可能获得的市场回报却远远不如一部甚至连电影都称不上的真人秀,中国电影,究竟是出了什么差池?

③其实这已经不是头一回,回想当年的《图雅的婚事》、《三峡好人》,艺术光芒灼目,国际好评如云,到了国内,产业和市场却均不待见,这已经不可能单单怪责到艺术家们的头上。

④同样一块地,种庄稼和种毒品,都可以获益,但是,理性的人肯定会抉择庄稼而不是毒品,因为他知道,毒品可能会带短暂的巨大利润,但终究喂饱不了人的肚皮,能够活命的,终究是庄稼。

⑤同样的道理,只是换了块阵地。

近三年,中国的银幕数量几乎每年递增一倍,巨大的市场面前,几乎所有的片商都选择了急功近利和投机。

无论是走山寨特效大片模式的《大闹天宫》,还是走“电视节目上银幕”路线的《爸爸去哪儿》,以及数十年如一日“屎屁尿”百试不爽的王晶式喜剧,都不过是烂片电影代表的缩影。

但巨大的利润诱惑下,谁丝毫不动心?

持续追问,催生这个畸形市场繁荣的头竟然还是当前观众的观影习惯。

⑥由此可见,受众群的审美习性,实际上才是中国电影目前最大的问题,而需要什么电影去带动观众们,而不是迎合观众,也是中国电影未最大的课题。

⑦⑴那年代的观众能欣赏到各国优秀电影,而不仅仅是好莱坞大片一枝独秀,观众对好电影有追求和热情,优秀的电影才可以层出不穷,创作者们卯足了劲去创作优秀的作品。

⑵但这种良性循环在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制度环境的保守,对敢说真话的影视文学之慢性扼杀而被迫中断,形成了近十年的电影市场和文化的真空,以至于新世纪“娱乐至死”时代到时,主流观众已经养成了对大片和雷剧的依赖。

⑶当下中国普通观众对于电影的认识,已经沦落到分不清优劣,感官刺激至上,哭笑嬉闹就好,至于精神层面上更高的追求和智识上的愉悦,他们已经无动于衷。

⑷且不和发达国家观众相比,就是较之80年代,现今的观众观影素质可谓没有进步,反而太多退步。

⑧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不能仅以“观众就是上帝”的简单断定去模糊复杂的行业属性,去搪塞行业上下的反思,去掩盖受众群别之分,培养观众健康的观影习惯和素质,比“分级制”和“废除电影审查”更为迫切。

而国外探索出用扶持艺术电影和建设艺术院线的举措提高引领观众口味的手段,行之有效。

⑨资本和片商对于电影,也应该深入了解和充分尊重,电影当然是一门产业,但它还兼具媒体属性和艺术品性。

电影是视觉媒介中的大海,是视听产业链的金字塔尖,它是想象力和技术造梦的汇聚。

正因为它具高度造梦的秉性,融技术工业和艺术于一体的特殊属性,以及高投入高回报的商业特质,才使人类如痴如醉,将其列入“第八艺术”之列,电影创作的艺术理念和技术手段是带动整个视频行业的龙头,无数艺术家和工程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电影行业,方让这个行业的成果再反哺给电视和其他包括互联网视频等新兴行业,如果无视这点,反而用制造概念,炮制噱头等敛财投机的办法去伤害电影本体,终究也会波及伤害到整个视听商业链上的其他链条。

⑩《爸爸去哪儿》片方所创造的模式,实际潜伏着对电影行业莫大的杀伤力。

悲观地看,这种无法归类于电影的“综艺电影栏目”一拥而上,必定会冲击到真正意义上制作的电影之上映,甚至影响整个中国电影格局。

发达国家视听产业确实也是尽量整合终端,打通上下游环节,也就是如今部分中国片商和发行方鼓吹的“互联网思维”,但欧美日本现在的游戏和电视剧的制作水准可以说都是奔着电影的艺术和工业品质而去,人家是把电视做成电影,而在中国这个地盘上,电影非要逼成电视,这难道是中国电影在二十一世纪对电影的“全新发明”?

⑪说到底,《爸爸去哪儿》票房火爆的背后原因,是绝大部分片商都把中国电影市场作为一个短期的套利跳板玩,逐利和洗钱成为了第一要务,品质和艺术追求却陪居末席。

真正讲求艺术品质的片商则受制于现行审查制度和工业现状而举步维艰。

⑫而中国电影市场同样是中国电影品质萎靡不前的元凶之一,它被太多制约电影的幕后黑手干预,尤其是发行和排片,《爸爸去哪儿》的制片和宣传方这次玩命式地推广投入“挤压对手”,连《冰雪奇缘》这样世界范围内都属卖相奇佳的电影都被迫挤出了相当大的份额,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只会带动电影市场的整体沦陷。

⑬中国电影经过十余年的不断飞腾,实际上已经走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没有左右,只能上下。

上则打磨电影独有的艺术品质带动观众品位的提高,进而带动商业环境的改善,从而真正睥睨群雄,正面抗衡好莱坞,下则以各种手段大赚快钱,消耗观众信任度,恶性循环,最终必定和中国目前的大部分产业一样,表面繁荣,但核心竞争力全无,危机到时就颓然倒下甚至蒸发。

(作者:

兰波,有删改)

 

3.第⑫段中“劣币驱逐良币”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2分)

4.根据上下文,第⑦段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

(2分)

   A.⑶⑷⑴⑵      B.⑷⑴⑶⑵     C.⑶⑴⑵⑷       D.⑷⑶⑵⑴

⑴那年代的观众能欣赏到各国优秀电影,而不仅仅是好莱坞大片一枝独秀,观众对好电影有追求和热情,优秀的电影才可以层出不穷,创作者们卯足了劲去创作优秀的作品。

⑵但这种良性循环在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制度环境的保守,对敢说真话的影视文学之慢性扼杀而被迫中断,形成了近十年的电影市场和文化的真空,以至于新世纪“娱乐至死”时代到时,主流观众已经养成了对大片和雷剧的依赖。

⑶当下中国普通观众对于电影的认识,已经沦落到分不清优劣,感官刺激至上,哭笑嬉闹就好,至于精神层面上更高的追求和智识上的愉悦,他们已经无动于衷。

⑷且不和发达国家观众相比,就是较之80年代,现今的观众观影素质可谓没有进步,反而太多退步。

5.下面说法,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白日焰火》得益于荣获金熊奖,使得它目前在票房上能够与《爸爸去那儿》抗衡。

   B.中国电影的票房与电影本身质量并无关系,其原因主要还是中国电影市场烂片过多。

   C.中国电影从业者只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畸形繁荣。

   D.中国电影观众品位与市场环境若无切实改善,电影市场整体沦陷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6.根据你的理解,请给文章题目“庄稼不敌毒品”加个标点,并说明理由。

(3分)

7.概述中国电影的主要问题。

(4分)

8.2014年2月16日,中国电影终于凭《白日焰火》拿到了阔别八年之久的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

你是否认同作者当时提出的中国电影最大问题在于观众一说,请阐述理由。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15分)

阮仪三:

最留恋苏州平江路

    ①一个老城总有几条老街,这些老街就是人们认识这个城市的窗口。

老街上大都开着店,这些店铺卖着不同的商品,特别是那些反映这个城市特色的商品,会使你有特别的感触与兴趣。

老街上有老字号,挂着老的招牌,老式的门面装饰,卖着经久不衰的老东西,透出历经岁月的沧桑,给人历久弥新的感受。

  ②北方街上的老店铺建筑会做出花样繁复的门脸,像老北京、老天津的店铺,从门脸的花饰和格局上就能看得出它的年代,并可猜测出店里可能出售的商品。

像古城平遥的街门楼,每一家店面总的看差不多,仔细看会发现每一个都不同,特别是走到巷子里,相邻两家门楼的构架、花饰、题额绝对不一样,这和过去风水要求有关,也是古街的特别之处。

  ③江南也一样,过去大街上的当铺、药铺、钱庄都做有高大的墙门头,高墙壁立,只开一个门洞进出,到院子里才看得到门面柜台,因为买卖有的是大生意,要安全保密。

一般的店铺都是排门板,白天这些门板卸下,露出里面的柜台、货摊。

一个城市一个样,都有自己的特点。

街上也常有住户,一些住家的开门也就在大街上,店铺里也有住家,有的是前店后宅,有的是下店上宅,楼下开店,楼上住家,所以街上就有人气。

特别是晚上客商散尽了,住家人到街上活动,热天就平铺了门板吃晚饭乘凉,白天老街都是熙熙攘攘的,夜晚人气也是旺的。

  ④到了中国南方广东、广西,岭南一带,天气热,下雨天多,就出现了骑楼街,店铺外面有廊子,可以遮阳避雨,给行人、顾客带很多方便。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到岭南的一些城市去,特别注意到,有些不是骑楼的店铺做生意都在第二进。

因为第一进沿马路,烈日下的马路被烤得火烫,店面里也热烘烘的,站不住人。

第二进肯定是天井式的两层楼,屋顶有个拔风的高气窗,后堂里吹进阵阵穿堂风,从趟栊门里流出去,人们顿时觉得阴凉了,也就能定下心观看商品做买卖了。

这可绝对是低碳又富有人情味和地方特色的店铺建筑。

可惜,这些建筑大多没有留下,连老房子里的天井、天窗也都渐渐被改掉了。

  ⑤过去的老街是经年累月逐渐形成的,是一家一户建成的,经历了年年岁岁,留下了岁月的沧桑和痕迹,所以一家店是一个样子,从门窗、梁柱、门头都能读得出它的历史。

店铺相邻的屋檐,肯定都是高低错落的,进而显得丰富多彩甚至有些杂乱,那像是老奶奶脸上的皱纹,铭刻着岁月的历史年轮,而许多老街经过修缮,把这些痕迹给抹掉了。

这些老城的老街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与特色,做规划、做修缮就要发现它,然后认真地保护它,将它的特色发掘弘扬。

很可惜,现在许多人光会看热闹,只会拾人牙慧,于是做出的历史古城、历史名街也变得差不多了。

  ⑥在历史名城里有些老街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街,它留存住了历史,它充盈着文化,这些城市也正是由于有老街、老巷加上文物古迹才被遴选为历史文化名城。

譬如历史文化名城苏州,除了小桥、流水、人家,它的街巷更有鲜明的文化印记。

我就非常留恋苏州平江路这条历史名街,它是我青少年时期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真是一步一个景,一回头就会和一个名人故居擦肩而过。

这里最出名的是洪钧状元和青楼女子赛金花的故事,这里有史学家顾颉刚的宅院,古老的桥名叫胡相思桥,“为什么相思啊?

”错了,原名是“胡厢使桥”,“厢使”是相当于副市长的官名,还是宋代的名称。

有个电影文学界名人叫唐纳,在这里也有他的故居,他可是江青的正式前夫;师婆桥和桥旁的尼姑庵有关;雪糕桥背后是一个孝子的故事。

平江路上有董氏义庄、汪氏义庄,义庄这两个字就费你思量,就是现代的慈善机构,因为是公共建筑,房舍高大众多,现在都开成了旅馆、茶社。

我去年专门组织过中外志愿者在这里的潘祖荫故居参加重修旧房的活动,这位大收藏家收藏了中国最大的两个古鼎(大克鼎、大盂鼎),老先生早去世了,鼎还在老宅里。

战争年代,他的孙媳妇将它们埋入地下,推倒老宅,保存住了传世珍宝,1954年捐给了国家。

我们亲手捡拾老宅的残砖旧瓦,和工人们一起砌墙、立架,用汗水浸润平江路上这处文化遗产的沃土,心中铭记住了保护理念的真谛。

不用多说,历史文化名城、名街的魅力就把你的心俘获了。

  ⑦15年前,我开始领着研究生们对平江路历史街区做规划,一轮又一轮,付诸实施时,我三天两头去施工现场,做得不对的一定要改过,“修旧如故,以存其真”,关键是这个“真”字。

有的破房当然要拆,但是古老的房屋、地基不能乱拆乱挖,这里曾经拆出明代老牌坊的残柱,拆出天花板里的老结构。

苏州市为此花了好几个亿的投资,市里领导要求出效益,修好的店面要出租、出让,收回投资,他们希望尽快把店开出,热闹起。

我认为这个“历史文化”街区不能只想到“街区”,不要文化了,文化是一下子招不的,出了钱也买不的。

苏州市的主要领导听懂了我的意见,也就不逼着看效果、出效益了。

后,市里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引进了文化的内容和机制,平江路逐步开出了古琴乐器店、音乐茶楼、民间工艺室、摄影写真馆、概念书店、老宅民居客栈、背包族旅馆、文化陈列馆等等,加上昆曲博物馆、评弹艺术馆、平江文化馆……形成精品文化休闲业态的集聚,与街区内市井文化生活相对照,营造出文化传承的清晰脉络。

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呈现出传统与时尚和谐、怀旧情怀与舒适享受并举、浪漫休闲与文化探访交融的独特的、雅致的环境气质。

那些历史文化的遗存,那些名人逸事,与现代生活场景互相融合了。

  ⑧世界旅游组织总干事塔雷布访后说:

平江路是他见到的中国城市里最好的街道历史景区,第一是有风景,第二是有文化,第三是有居民,第四是没有那些人工的雕琢。

是的,在平江路看不见导游扬着小旗杆领着一队队匆匆赶路的游客,有的是相机的咔嚓声,人人往,游客有老头老太,也有80后、90后的年轻人,行人迈的是悠闲的脚步,景区传出的是悠悠的丝竹清音。

  ⑨我国有许多历史街区,虽然也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存,但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有的一经整修就修成了统一风貌的仿古式样老街,把自己的特色抹掉了;有的把居民全迁走了,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有的只搞商业不讲文化,只讲经济不讲特色,特别热衷于营造表面的繁荣气氛。

不少街区建起了大牌坊,挂满了红灯笼,满街飘的都是店招旗幡,卖的是全国雷同的旅游商品,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引人的风景,也没有自己的产品。

人们一走而过,留不下记忆,引不起兴趣。

而最可悲的是许多历史街区迎合低级审美趣味,把真古董做成了假古董。

  ⑩许多国家级名城在这些年建设发展中,把一些原列入保护的历史名街拆除了,有的变成了只有商业、没有文化的新街。

关于历史街区,我做了不少也看了很多,前不久,第五批名街又评出了,我说这些闲言碎语以寄托我对历史文化街区回归的期盼。

 

9.文章第③段才出现标题中平江路,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3分)

10.依据文本信息归纳“老街”的特征。

(4分)

11.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后,作者的潜台词是什么?

请依据文本做合理的想象。

(3分)

12.请说说作者“最留恋”苏州平江路的理由。

(5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8分)

游赏心亭

(宋)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13.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诗。

(1分)

14.下列对诗歌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歌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展开描写,境界开阔;

   B.三四句化静为动,写出无限江山奔赴眼前的态势;

   C.第五句追溯往昔,感慨史事,其意在借古以讽今;

   D.第六句暗指今日宋朝国势已微,情感委婉而深沉。

15.诗歌尾联与前文照应紧密,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

(18分)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②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③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曰:

“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

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

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④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

“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允曰: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

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日磾退而告人曰:

“王公其不长世乎?

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⑤邕遂死狱中。

允悔,欲止而不及。

时年六十一。

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摘编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2分)

    

(1)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 

(2)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   )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准确的一项。

(2分)

    

(1)辄令邕鼓琴赞事(   )

   A.帮助       B.颂扬      C.介绍      D.引导

    

(2)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

   A. 斗嘴,让人下不了台    B.羞惭,难为情     C.讥笑轻侮     D.毁谤议论

18.请为下列句子断句。

(2分)

    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19.翻译下列句子。

(5分)

    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

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

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20.第④⑤段的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方法?

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请简述。

(3分)

21.概括蔡邕的品格,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3分)

拙庵记

(明)宋濂

①京口徐君德敬,居京师,处一室,不垩不华,仅御风雨,环庋①图书,置榻其中,自号曰“拙庵”。

②余,天下之拙者也。

德敬岂若余之拙乎?

世之人舌长且圆,捷苦转丸,恣谈极吐,如河出昆仑而东注;适宜中理,如斧断木、炭就水,猱②援木以升,兔走圹而攫之以鹘也。

其巧于言也如此。

余则不能。

人问以机,谢以不知;人示以秘,瞪目顾视,莫达其旨;人之所嘉,余纵欲语,舌大如杵,不可以举;闻人之言,汗流颡泚③;人之所讳,余不能止,开口一发,正触禁忌,人皆骇笑,余不知耻。

余言之拙,海内无二。

他人有识,洞察纤微,揭首知尾,问白意缁。

未入其庭,巳觇其形;始瞷④其貌,巳尽其肺肝而究其缊奥;福荧荧,出身以承;祸方默默,预防而避匿。

其巧于识也如此。

余梦梦不知,愦愦无所思。

人之笑吾,吾以为喜;人之怒吾,吾径情而直趋。

网罗当前,吾以为织丝;虎豹在后,吾以为犬狸。

吾识之拙,当为举世师。

此二者,乃吾所大拙。

德敬岂有之乎?

③然吾亦有不拙者。

圣人既没,千载至今,道存于经,岳海崇深,茫乎无涯,窅乎无涂。

众人游其外而不得其内,舐其肤而不味其腴。

吾则搜摩括剔,视其轨而足其迹,入孔孟之庭而承其颜色。

斯不谓之巧不可也。

周公既亡,本摧末弊。

吾握其要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

是不谓之巧不可也。

而德敬岂有是乎?

④盖人有所拙者必有所巧,有所巧者必有所拙。

拙于今必巧于古,拙于诈必巧于智,拙于人者必巧于天;苏、张巧于言而拙于道,孟子拙于遇合而巧于为圣人之徒,晁错号称智囊而拙于谋身,万石君拙于言语而为汉名臣。

余诚乐吾之拙,盖将全吾之天而不暇恤乎人也。

【注释】①庋:

放置;②猱:

猿猴;③颡泚:

惭愧、惶恐;④瞷:

观察。

 

22.简析第①段的作用?

(2分)

23.第②段主要从           和          两个方面指出自己为“天下之拙者”。

(2分)

24.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名为“记”,实为“赋”,汪洋恣肆,有赋的体貌特征。

   B.本文名为写徐德敬,实为写自己,类似于一篇心迹自述。

   C.本文名为“拙”,实为“巧”,抒发自己巧于古道,巧于智识。

   D.本文名为自抑,实为自得,表达安贫乐道,孤高傲世的思想。

25.赏析第二段的语言艺术。

(3分)

26.通观全文,简析对比手法的运用艺术。

(3分)

 

三 写作(70分)

27.老子说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又有这样一句话: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