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周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8164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周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生物周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周考.docx

《生物周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周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周考.docx

生物周考

第I卷(选择题)

1.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蓝藻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中心体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答案】C

2.以下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B.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但每种蛋白质不一定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C.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P、Fe等元素

D.蛋白质是肽链以一定方式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C

3.在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子叶肥厚,是鉴定脂肪的理想材料

C.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都含有较多的糖,可用于鉴定还原糖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答案】C

4.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Chlorotoxin)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经人为加工制成,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能被癌细胞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识别

B.蝎子毒液中的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线粒体

C.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由蝎子细胞的核糖体合成

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方便制定医疗方案

【答案】C

4.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从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从结构上,DNA多为双链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答案】C

5.3H-亮氨酸合成3H—X的过程如图,a、b、c、d表示不同的细胞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d都具有膜结构

B.c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

C.该过程中d的膜面积会逐渐增大

D.3H-X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

【答案】B

6.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N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B.给水稻提供14C0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

14C02一14C3一(14CH20)

C.给水稻提供14C0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5OH

D.小白鼠吸入180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0,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0

【答案】A

7.下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

C.b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中的相同

D.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答案】D

7.关于细胞膜上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的受体还是一种通道蛋白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膜上的受体没有差异性

C.B淋巴细胞以抗体分子作为识别抗原的受体分子

D.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上均具有抗原-MHC复合体受体

【答案】B

8.对下列示意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该细胞失水过程中①内溶液的浓度高于②内溶液的浓度。

B.图乙(b)所示的过程可以表示(a)中的Na+的运输方式

C.图丙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是3

D.图丁中的①是mRNA,该过程最终形成的②③④⑤具有不同的结构

【答案】A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之为稳态

D.稳态正常,机体不一定能进行所有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A

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C.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植物生长

D.适宜生长素浓度能促进生长

【答案】C

1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①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②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③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④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⑤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⑥缺水时,动物体通过调节能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答案】B

12.下列是有关酶的叙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酶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②酶的合成场所可以是核糖体,也可以是细胞核

③ATP水解酶的作用对象是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④酶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

⑤为了验证某种物质是消化酶,可用斐林试剂

⑥酶的组成成分中有可能含有糖类。

A.全部都正确B.有两个正确C.有三个正确D.有五个正确

【答案】C

13.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C.如果该植物原重Xkg,置于暗处4h后重(X-l)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1

D.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

【答案】B

12.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C.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D.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B

13.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

的示

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合成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同时进行水的光解并释放出氧气

B.B中生成的C6H12O6可以直接进入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相同

D.D中能量可用于细胞的协助扩散

14.为了探讨某种植物的一些生理特性,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相关试验。

下图是在不同光照

条件下测定的其光合速率变化情况。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a~b段可以看出,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

B.若其他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蓝紫光和红光

C.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加后减少

D.i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C

15.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某种细胞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进行放射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统计标记细胞的百分数,图中A:

细胞核开始被标记;B:

一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C:

细胞X着丝点开始分裂;D:

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E:

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F:

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G:

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为7h

B.图甲中BC段DNA分子稳定性最低,适于进行诱发突变

C.被标记的细胞比例减少的根本原因是DNA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都是没被标记的

D.图乙分裂状态位于图甲的CD期的前段,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B

16.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出各种组织或器官的潜在功能的“万用细胞”。

如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

B.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信息将发生改变

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D.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受基因调控,但细胞内溶酶体功能增强

【答案】A

17.如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答案】B

18.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网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红褐色。

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

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②、①和④杂交

C.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③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9:

3:

3:

1

【答案】A

19.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密码子表:

甲硫氨酸AUG脯氨酸CCA、CCC、CCU苏氨酸ACU、ACC、ACA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

、GUC、GUA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中的①链是转录模板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

D.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被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

【答案】D

19.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下面①~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提出遗传因子。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

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答案】C

20.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即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

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B.背部的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褐色个体杂合子

C

.背部的皮毛颜色为棕色或黑色的个体一定为杂合子

D.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答案】B

21.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个体基因型

配子基因型

异常发生时期

A

DD

D、d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XaY

XaY、XaY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aXBXb

AAXBXb、XBX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C

22.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l,Fl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8、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C

23.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答案】B

24.某实验小组将多株高粱的成熟花粉分别授给多株玉米成熟的雌蕊,结果一粒种子也没有产生。

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高粱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此实验每一株高粱与玉米的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形成对照实验

C.此实验说明玉米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高粱精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区别

D.此实验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排除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A

25.利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VK2培养肿瘤细胞72h后,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表示),结果如下

下列叙述中,最合理的是

A.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不会凋亡

B.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最适VK2浓度为40umol/L

C.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减弱有关

D.bax基因稳定表达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答案】C

26.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

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A、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答案】D

27.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

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红眼、细眼

B.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4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C.果蝇M与基因型为XEXe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D.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和v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B

28.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

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1∶1∶1∶1B、2∶2∶1∶1

C、3∶1∶3∶1D、9∶3∶3∶1

【答案】B

28.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

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

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A.3/4与1:

1B.2/3与2:

1

C.l/2与1:

2D.1/3与1:

1

【答案】B

29.图示模型为有关生理结构或过程,下列叙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A.若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B为脊髓,B中只有一个突触结构

B.若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A为效应器,C为感受器

C.若图示为减数分裂过程,则A可代表卵原细胞,B为第一极体,C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D.若A代表骨髓造血干细胞,B代表T细胞,C代表癌细胞,则①②代表分化过程

【答案】D

30.正常人体处于0℃、30℃的环境中均能维持体温恒定,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30℃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因此a1>a2,b1<b2

B.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

D.人体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答案】A

 

第II卷(非选择题)

31.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_。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

(写出3项)

【答案】

(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为生命活动供能

(2)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3)暗反应

(4)1、2

(5)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跨膜运输、信息交流、能量转换

32.如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A~D

表示化学物质,图乙表示该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有ATP生成的生理过程是,人体内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2)CO2以的方式进入该植物细胞中。

把该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处,其他条件不变,则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5的含量变化是。

若以该绿色植物的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需要在条件下进行。

(3)从图乙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其原因是____。

当CO2浓度低于300umol.mol-l时,28℃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条件下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

(1)①③④⑤(2分)①③④

(2)自由扩散减少黑暗(遮光)

(3)温度低,酶活性低三个温度条件下的真正光合速率都不高,而28℃条件的呼吸逮率明显大于20℃和

15℃

33.(10分)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

请回答:

(1)某果蝇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一只基因型为BbXaY的雄果蝇,它的白眼基因来自亲本的果蝇;若此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BbbXa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2)现有五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及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

其中,2~5果蝇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且都由野生型(长翅、红眼、正常身、灰身)突变而来。

请据表回答问题:

亲本序号

1

2

3

4

5

染色体

第Ⅱ染色体

X染色体

第Ⅲ染色体

第Ⅱ染色体

性状

野生型(显性纯合子)

残翅(v)

白眼(a)

毛身(h)

黑身(b)

其余性状均为纯合显性性状

①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翅的性状来进行基因分离规律的遗传实验,选用的亲本组合是_________。

(填亲本序号);其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时说明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规律。

②若要进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选择1和4做亲本是否可行?

______,为什么?

_______;若选择2和5做亲本是否可行?

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状眼雌果蝇CIB品系X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所示。

e在纯合(XBXB、XBY)时能使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控制正常眼的基因用b表示。

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如下:

将雄果蝇A与CIB系果蝇交配,得F1,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得到的F2的雌雄数量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答案】

(1)

(1)雌BXa、Y、Y

(2)①2与1(或3、或4、或5)长翅:

残翅等于3:

1

②不可行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不可行2和5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Ⅱ)上(3)雌果蝇:

雄果蝇=2:

1或全为雌性

34.“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

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来源:

学.科.网Z.X.X.K]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A

不作任何处理

8.76

112.39

B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溶液的鹅膏蕈氨酸1μL

15.72

149.73

(1)“胆碱能神经元”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____________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_________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的目的。

(2)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_____________下降,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

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下面实验。

实验步骤:

①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②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_______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的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答案】

(1)突触后膜“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

(2)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

(3)③乙酰胆碱骨骼肌细胞不收缩,心肌细胞收缩频率降低

35.2003年,我国首创的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被准上市,其本质是利用腺病毒和人p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