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400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组一个地球仪。

讲台上摆放大地球仪和经纬仪。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宫》和《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时尚和最流行的词语,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

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维互动,学习新课

  授课环节如下。

  环节一:

观看──记录

  【学生活动】

  观看:

播放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演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记录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人凭直觉认识世界──“天圆地方”

  ②视野扩大,人们臆想中──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③麦哲伦环球航线──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拓展: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和现象有哪些?

  海边看船……

  【设计意图】

  播放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简要记录经历的四个阶段,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地球是个球体,让学生了解、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环节二:

描述──计算

  【学生活动】描述

  1.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最大周长:

  地球表面积:

  2.用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诗词描述大小

  坐地日行八万里……计算

  1.人的步幅约米,绕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步?

若按照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走,需要走多长时间?

  2.传说中的“土行孙”能够遁地飞逃,假设他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横穿地心,达到与

  出发地对应的地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

  三种描述方式中,一是用数据描述,直截了当;二是用示意图描述,实现文图转换;三是用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给抽象数据赋予感情色彩,增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

通过计算、对比,让学生对地球大小有更深入的、感性的认识。

  环节三:

观察──归纳

  【学生活动】观察

  1.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找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和纬线,说出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2.观察地球仪,描述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的排列规律。

  3.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和0°、180°、20°W、160°E经线,说明它们的重要性。

归纳

  1.归纳比较经纬线的特征

  2.归纳比较经纬度的划分

  拓展

  ①思考:

为什么不用0°和180°划分东西半球?

  ②用简图表示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设计意图】

  经纬线的特点虽是重点,但难度不大。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可完成。

经纬度的划分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充分运用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结合板图及时点拨,纠正,答疑,解惑。

东西半球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

先在图上找到4条重要经线,思考为什么不用0°和180°划分东西半球?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经度划分和东西划分半球略图”,让学生通过动手绘制简图,理解东西半球和东西经度的范围差异,突破教学难点,并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图表述地理事物的技能。

  环节四:

判读──定位

  【学生活动】判读

  ①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出上海、北京、纽约、伦敦,说出其经纬度。

  ②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到“117°E,39°N”“123°W,49°N”和“151°E,32°S”三个地点,找到附近是哪个城市?

定位

  利用经纬网进行位置定位的规则:

  ①分清经线和纬线;

  ②分清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

  ③用经纬度定位。

  拓展:

绘制简易经纬网,并且利用其进行定位。

  【设计意图】

  经纬网的判读与定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在学习了经纬线和经纬度之后,首先让学生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进行判读,然后归纳总结利用经纬网定位的规则,最后让学生自己绘制简易经纬网并进行定位练习。

上述步骤的设计判读到寻找规律再到绘图应用的顺序,遵循了易到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循序渐进原则,将难点分解细化,逐个突破,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是立体的,而绘制的经纬网则是平面的,立体图转换为平面图,培养学生图图转换能力。

  四个环节的设计,直观到抽象,动眼动口到动手,易到难,对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符合认知规律。

学生活动的设计为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每个环节小组学习结束后是展示交流,展示是组员集体展示,边演示边讲解,分工合作,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构建梳理,归纳小结

  【学生活动】

  构建思维导图

  梳理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

  构建思维导图,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构建。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梳理,找出“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之间的联系,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方法体系。

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概括、梳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构

  建知识体系。

  四、课外实践,布置作业

  1.上网查询资料,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模拟“海边看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组一个地球仪。

讲台上摆放大地球仪和经纬仪。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宫》和《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时尚和最流行的词语,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

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维互动,学习新课

  授课环节如下。

  环节一:

观看──记录

  【学生活动】

  观看:

播放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演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记录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人凭直觉认识世界──“天圆地方”

  ②视野扩大,人们臆想中──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③麦哲伦环球航线──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拓展: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和现象有哪些?

  海边看船……

  【设计意图】

  播放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简要记录经历的四个阶段,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地球是个球体,让学生了解、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环节二:

描述──计算

  【学生活动】描述

  1.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最大周长:

  地球表面积:

  2.用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诗词描述大小

  坐地日行八万里……计算

  1.人的步幅约米,绕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步?

若按照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走,需要走多长时间?

  2.传说中的“土行孙”能够遁地飞逃,假设他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横穿地心,达到与

  出发地对应的地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

  三种描述方式中,一是用数据描述,直截了当;二是用示意图描述,实现文图转换;三是用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给抽象数据赋予感情色彩,增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

通过计算、对比,让学生对地球大小有更深入的、感性的认识。

  环节三:

观察──归纳

  【学生活动】观察

  1.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找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和纬线,说出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2.观察地球仪,描述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的排列规律。

  3.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和0°、180°、20°W、160°E经线,说明它们的重要性。

归纳

  1.归纳比较经纬线的特征

  2.归纳比较经纬度的划分

  拓展

  ①思考:

为什么不用0°和180°划分东西半球?

  ②用简图表示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设计意图】

  经纬线的特点虽是重点,但难度不大。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可完成。

经纬度的划分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充分运用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结合板图及时点拨,纠正,答疑,解惑。

东西半球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

先在图上找到4条重要经线,思考为什么不用0°和180°划分东西半球?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经度划分和东西划分半球略图”,让学生通过动手绘制简图,理解东西半球和东西经度的范围差异,突破教学难点,并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图表述地理事物的技能。

  环节四:

判读──定位

  【学生活动】判读

  ①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出上海、北京、纽约、伦敦,说出其经纬度。

  ②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到“117°E,39°N”“123°W,49°N”和“151°E,32°S”三个地点,找到附近是哪个城市?

定位

  利用经纬网进行位置定位的规则:

  ①分清经线和纬线;

  ②分清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

  ③用经纬度定位。

  拓展:

绘制简易经纬网,并且利用其进行定位。

  【设计意图】

  经纬网的判读与定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在学习了经纬线和经纬度之后,首先让学生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进行判读,然后归纳总结利用经纬网定位的规则,最后让学生自己绘制简易经纬网并进行定位练习。

上述步骤的设计判读到寻找规律再到绘图应用的顺序,遵循了易到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循序渐进原则,将难点分解细化,逐个突破,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是立体的,而绘制的经纬网则是平面的,立体图转换为平面图,培养学生图图转换能力。

  四个环节的设计,直观到抽象,动眼动口到动手,易到难,对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符合认知规律。

学生活动的设计为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每个环节小组学习结束后是展示交流,展示是组员集体展示,边演示边讲解,分工合作,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构建梳理,归纳小结

  【学生活动】

  构建思维导图

  梳理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

  构建思维导图,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构建。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梳理,找出“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之间的联系,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方法体系。

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概括、梳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构

  建知识体系。

  四、课外实践,布置作业

  1.上网查询资料,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模拟“海边看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