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8462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docx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

 

摘 要:

 

利率市场化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必然之路。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显然,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使银行的产品价格——存贷款利率逐渐放开,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自主决定贷款的价格及存款成本,极大地促进我国银行的市场化运作。

然而,一旦价格的自由度增加,在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银行是否会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利用价格战进行市场竞争呢?

如果展开价格战,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如何?

对利率进行市场化的改革,是我国金融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论点,广大群众各持己见,有较为激进的观点,也有思维理智的部分。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所需的对应策略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现状具体阐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经济转轨中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体系市场化就作为“不得不玩的一个游戏”(theonlygameintown)风行全球,并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进行。

从建国伊始到现在,我国利率的管理一直遵循的都是行政体制管理。

不得不说这种严格形式的管理体制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确实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效果。

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的推行,我国的利率构架和传导体制上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

经济金融化的普及不完善、金融抑制的程度又过高,导致现存的金融资产机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利率无法正常反馈资金供求情况,从而没有对配置社会资金起到基本调节的作用。

国际贸易织的加入,也表明了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必要程度。

一、利率市场化的产生及其含义

二、

利率市场化是最近十多年以来学术界的新生词汇,它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的,利率管制最初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R.I.Mekinnon),他把政府的所有隐形税收定义为金融抑制,其中金融抑制的一种形式就是进行利率管制,自从利率管制一词被学术界正式提出以来,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利率管制大多都持持否定的态度,其普遍认为进行利率管制会带来如下弊端:

一是进行利率差管制不能发挥相应的最优效应,会造成相关利益的损失;二是狭隘的利率管制会限制储蓄,从而导致银行的收益低下;三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利率管制会阻碍金融市场的规模扩张,限制了单个银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学家们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利率市场化就是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管制,让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价值规律的调整,由其自发地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优化资源的目的。

进一步说,利率市场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

(一)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要以利率市场化为基准

纵观国际金融市场,从80年代到现在,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1994年的10月,日本在亚太地区成功实行了利率市场化,而早在1986年的3月,曾经的经济大国美国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二)国内银行业长期发展,要依靠利率市场化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依据相关经济要求,应该取消金融堡垒,也就是说银行业内的业务将彻底开放。

而现在中国的银行业,仍旧沉浸在通过“利差”来麻醉自我的落后状态,甚至想通过这一方法来保持生存发展。

行业有盈利,不代表能够作为维持生存的手段,形象的根本转变才是维系长期发展所应该走的路。

(三)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利率市场化的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要实现人民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实现兑换。

正当现在海外经济处于倦怠期,人民币能够跻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舞台上。

这个目标的完成,则需要四个基础计划同步完成,这其中包括开放资本项目、人民币能够离岸市场中得以完善、建立更佳的汇率浮动体制和利率市场化。

(四)负利率的未来规划

  当下,我国的通货膨胀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地位,而今年一月的CPI反弹则让我们不禁对负利率的平息产生一定的怀疑。

负利率的存在形式,通常被群众看待为“税收”。

由于负利率的出现,代表他们放在银行的存款相比于之前来说,在购买力方面的表现有所减少。

但是相对来说,这种说法只存在于中低收入群体中,因为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获利的渠道基本不是依靠存款来实现,而是有其他高回报的方案或方法。

如此一来,负利率便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状态,而这种状态又于政府所追求的改革目标相悖,没有在公信力上提供给群众满意的表现。

而且,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通胀预期有促进作用,鼓励房地产或者大宗商品有投机倒把嫌疑的过度投资行为。

这几项都是在宏观经济方面对中国的严峻挑战,不是能够依靠行政手段就能够抑制的。

资金成本过低,是这些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在行政调控措施上出现了松动,那么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又会像鬼魅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

从根本上来说,负利率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我国的宏观经济就会出现不间断的过发达、行政调节、平衡的循环圈。

三、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益处

1.提高了信贷市场等金融机构的效率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水平高低反映了资金的稀缺程度。

当一国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交易主体决定,即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利率水平对居民的投资、消费决策及一国的汇率、总产出水平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利率政策也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动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利率市场化后,各大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都将以更快的速度,面临更大的压力来对利率市场化进行反映,因此,利率市场化大大提高了信贷市场等金融机构的效率。

2.增强了相关金融机构的储蓄能力、盈利能力

利率市场化后对我国银行、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利率期限结构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活期存款利率、小额存款利率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大额定期储蓄利率大幅度的飙升,根据对贵大电子阅览室以及图书馆所提供的案头资料的统计,银行及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指标统计如下:

活期存款和银行小额存款拾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主要为了满足凯恩斯经济学下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因此存款人对利率的变化不太敏感。

利率市场化后,储蓄存款占比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能力、盈利能力都增强了,给老百姓的带来了实惠,一般来讲,利率市场化,不论利率是升还是降,都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多数银行会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老百姓从中自然会得到存款的更多实惠。

3.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进行金融改革的重要手段,对我国金融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弊端

1.利率市场化下将使银行传统的信贷利率差模式的盈利方式受到冲击

在利率市场化下,从大部分国际经验来看,其中有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了银行倒闭增加的情况,而且这样的例子是不少的,其中以美国的情况最为典型,美国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3月,大约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三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闭,这是对传统信贷盈利模式的带来的挑战之一。

另外一方面:

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传统模式的挑战之二就是在于可能恶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毕竟全国性银行对中小客户提供零售金融服务可能是成本高昂的,中国银行业缺乏多层次体系,因此利率市场化需要“草根金融”的发育。

2.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骤然增加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更是面临增大的风险,不仅面临着传统的信用风险,而且利率风险也加大了,流动性管理更加困难。

在实施利率市场化以前,在管制利率体制下,各商业银行都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种情况下利率风险并不明显,商业银行基本不用考虑利率风险问题。

然而,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会逐步增加,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自身头寸的影响,还要考虑利率风险对经营策略的影响。

3.利率市场化会使潜在的信用风险逐步增加

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表现得日益明显。

一般而言,利率具选择功能。

对于企业来说,风险越高,收益越高,因此,对于每一个借款利率,存在一个对应的收益和风险水平。

如果商业银行提高利率,将会筛选掉低风险项目的借款人,结果将提高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高利率的结果是高风险项目驱逐低风险项目,产生逆向选择。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果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商业银行如果片面追求短期收益,过于强调通过提高利率来弥补风险损失,结果是刺激冒险者的贷款需求,同时挤出正常利率水平下的合格贷款需求者,必然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同时提高贷款人的道德风险(moralrisk),使信贷市场贷款项目质量的整体水平下降,并进而提高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这就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进一步增加。

商业银行进一步甄别信用风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4.利率市场化将改变存款者的行为

众所周知,在过去10多年间,我国的居民存款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这看起来有些不太正常,似乎居民存款对利率变动并不敏感。

有些学者在分析这种现象时指出,传统理论所以断言真实利率的下降将导致存款增速的相对下降,一是基于负的收入效应,二是基于负的替代效应。

就前者而言,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负的收入效应还不至于出现;就后者来看,替代银行存款的固定收益证券品种极度缺乏,养老体系也还不健全,结果居民存款增长速度对利率反应并不敏感。

因此,这种现象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诸如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系列制约居民储蓄行为的变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居民的储蓄行为也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对利率变化越来越敏感。

近年来,居民储蓄存款的期限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短期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管理头寸的难度。

这一挑战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很严峻的。

当前的利率市场化、资金“脱媒”对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只能着力发展中间业务以应对新的挑战。

四、利率市场化弊端的相应对策

(一)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收益和风险管理能力。

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利率风险在我国均已出现,但是,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信用风险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以及缺乏有效的防范风险工具等多方面的原因,利率风险管理问题至今尚未列入国内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在商业银行的基层行表现得尤其突出。

因此,对商业银行而言,必须从单纯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移到既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又关注利率风险的轨道上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

(二)逐步提高商业银行定价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拥有一套可操作性的资金定价体系是绝对必要的。

利率市场化使贷款利率成为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贷款定价过高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市场,反之则可能使竞争到的贷款业务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

借鉴外国银行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迫切需要。

(三)加强金融创新,调整业务结构

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行为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机会。

在贷款业务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银团贷款、并购贷款以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90%的业务仍然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经营收入主要依赖资产负债业务,其弊端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发达,也使银行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

表外业务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使银行改变单纯依靠大资金量获取贷款利息收入的局面,增加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关注宏观经济运行

利率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其走向与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具有重要关系,因此,商业银行要想科学地管理好利率风险就必须关注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

要关注价格走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消费的增长情况,以及国际利率走势等。

经济的运行态势是影响政府是否采取利率政策的主要因素,诸如投资规模与速度、工业增长情况、GDP增长速度和就业等,这些指标都很重要。

另外,也要看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我们联系紧密国家的利率政策的动向,要密切关注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利率政策举动。

总之,影响利率的因素非常多,不能只看单一指标。

(五)加强金融创新,调整业务结构

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行为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机会。

首先,在贷款业务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银团贷款、并购贷款以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

目前,国内有些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贷款方面推出了固定利率房贷,其目的是解决由于利率变动而对客户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利率升高的情况,当然这种产品对银行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其次,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也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90%的业务仍然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经营收入主要依赖资产负债业务,其弊端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发达,也使银行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

表外业务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使银行改变单纯依靠大资金量获取贷款利息收入的局面,增加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答谢辞:

这篇论文是在冯海红老师指导下完成的,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冯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此外,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朱广德,《重庆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2009

[2]谢平,《金融研究--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2010,(5)

[3]麦金农(RonaldI.Mckinnon),《经济自由化的次序》,2010

[4]周小川,《中国金融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2,(01)

[5]郭田勇、王忠冕,《社会观察--中国利率市场化路线图》,2012,(05)

[6]朱仕宁、吴际琨,《中国发展观察--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2012,(06)

你这篇论文的内容还可以,但格式不符合要求,存在太多问题,请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进行调整!

详见附件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