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615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下)高二年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包括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宋时,著名大儒朱熹撰写了《家礼》一书,其中依据古时礼仪,并参考北宋时司马光撰写的《书仪》,对士大夫的冠、婚、丧、祭四礼作了设计,而加冠、结婚、丧葬、祭祀,确是古代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四件大事;这四方面的礼仪,确是当时的家庭和家族所要践行的最重要的礼仪。

自南宋至清末的近千年间,中国传统的家族礼仪,即当时大大小小的家族所遵行的居家礼仪,大体依据着《朱子家礼》中的规定。

 

由于家族礼仪不仅有代代相承的基本面,也有不断演化的另一面,后世的人们仅凭古籍的文字记载往往不能真切地了解古代的礼仪。

东汉时,著名的大儒郑康成率先对先秦的《礼记》作了图注。

随后出现的同类著作有阮谌的《三礼图》,夏侯伏朗的《三礼图》,张镒的《二礼图》,梁正的《三礼图》,以及由隋文帝敕撰的《礼图》等。

五代时,聂崇义“博采众家,参以己意”,又纂成了一种《三礼图》。

随后,他又向宋太祖赵匡胤进呈了该书的修订本。

此后,配有图说的礼学著作才有所出。

例如,在南宋时,朱熹的学生杨复推出了《仪礼图》,布衣杨甲纂成了《六经图》。

到清代,由于进一步认识到庶民直至皇室都应依据礼仪图来行各种礼仪,并要根据礼器图来制作器皿,如果这些图画出现错误,便会误导整个社会,动摇皇朝的根基,因而清政府就直接组织了礼图的编绘。

在此期间,便出现了经乾隆皇帝御览的《钦定仪礼义疏》《礼器图》。

尽管这些配有图画的著作不免有若干差错,但因它们的作者几乎都是著名的礼学专家,从总体来说,经他们确认的图说都较为精确。

有了这些资料,后人对传统的家族礼仪便可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除了上述阐明礼仪的图画外,还有一批更为生动的作品可以帮助后人认识传统的家族礼仪。

它们是自古代直至民国初期描绘民间日常生活的图画。

于明代、清代出版的很多小说、剧本等,如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剧本《西厢记》《金钗记》等等,都有插图。

这些插图显示的是小说或戏剧的重要情节,其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各种礼仪。

到清代后期,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逐步发达,多种图说社会新闻的画报先后问世。

其中最著名的是《点石斋画报》。

此外,较有影响的还有环球社的《图画日报》等。

由于各地的人们在践行各种家族礼仪时往往受到地方风俗的影响,这些画报的绘画者们所绘的是他们目击或熟悉的情况,其作品的有些细节未必符合传统的家族礼仪。

不过,这些图画有血有肉,描绘的常常是令人喷饭的社会趣闻,因而有较强

的可读性。

 

在经历了唐代末年与五代十国的大动乱后,自古以来拥有大庄园的名门望族土崩瓦解,小家庭成为宋初基本的社会细胞。

后来,这些小家庭演化成了不同的家族。

这些家族陆续纂修本族的族谱,兴建本族的宗祠,并大多参照朱子《家礼》制订了本家的宗祠祭礼。

这些宗祠礼仪,以及家族在墓地举行的祭祀礼仪,无疑也成了传统家族礼仪的组成部分。

各个家族在纂修或生修族谱时都会

将有关文字,直至绘制的有关图画,载入此类家族的史册。

 

(摘自《中国家族传统礼仪•前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有助于人们具体认识传统家族礼仪”的一项是( )(3分) 

A.礼仪渗透到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南宋至清末的近千年间,大大小小的家族所遵行的居家礼仪,大体依据《朱子家礼》中的规定。

 

B.五代时,聂崇义又纂成了一种《三礼图》,随后,他又向宋太祖赵匡胤进呈了该书的修订本。

此后,配有图说的礼学著作才有所出。

 

C.明、清出版的很多小说、剧本有描绘民间日常生活的插图,其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各种礼仪,如小说《西游记》,剧本《西厢记》等。

 

D.唐代末

年与五代十国动乱后,出现了不同的家族。

这些家族在纂修或生修族谱时都会将有关文字,直至绘制的有关图画,载入此类家族的史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加冠、结婚、丧葬、祭祀是当时的家庭和家族所要践行的最重要的礼仪,这些礼仪是著名大儒朱熹依据古时礼仪,并参考司马光的《书仪》所设计的。

 

B.《礼记》《三礼图》《二礼图》《礼图》等图注和《钦定仪礼义疏》《礼器图》等图画,使后人能较形象地了解、认识古籍记载的传统家族礼仪。

 

C.清代后期,随着新闻事业的发达,出现了图说社会新闻的画报,如《点石斋画报》《图画日报》等,因而这些图画有血有肉,可读性也较强。

 

D.经历了唐代末年与五代十国的大动乱后的大大小小的家族陆续纂修本族的族谱,兴建本族的宗祠,大多参照朱子《家礼》制订了本家的宗祠祭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朝时,尽管政府直接组织了礼图的编绘,且经几乎都是著名的礼学专家确认,但这些配有图画的著作也不免有若干差错。

 

B.乾隆皇帝御览《钦定仪礼义疏》《礼器图》的原因,是清统治者意识到错误礼仪图会误导整个社会,动摇清王皇朝的根基。

 

C.唐代末年与五代十国动乱后出现的一些小家庭的宗祠礼仪和家族墓地举行的祭祀礼仪,也成了传统家族礼仪的一部分。

 

D.《家礼》中对“冠”“婚”“丧”“祭”四礼设计的礼仪到现在都受到人们的推崇,是由其具有代代相承和不断演化的特点决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周有光传

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

他17岁从常州中学毕业,阅读英文已无障碍。

而考上圣约翰大学,无疑是他最珍视的经历,他因此从一个江南小城市来到风云际会的上海,眼界由此大为开阔。

五卅运动后,周有光转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三十年代以后,周有光接触的社会,已经远远超出了早年那个以教育、金融为核心的银行圈子。

他在章乃器的提议下加入了救国会,与“七君子”这样一大批有识之士有或近或远的交往。

但他显然不像那些一心投入救国运动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他参与的进步工作更多是利用自己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为那些正在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

有时候他也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1952年周有光先生把自己文字研究方面的文章结集起来,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

这些工作虽然在业余时间完成,但周有光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被邀请参加1955年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这次会议以后,周有光实际上就转向文改会的工作,无意中或许也是本能地避开了接踵而来的、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影响。

周有光在加入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后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建立一个以26个罗马字母为核心、适应所有汉字的拼音体系。

这时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

周有光为此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明确指出拼音是规范化的普通话,否决了搞一套能拼各种方言的方案,以便真正实现语言文字的改革。

他和他的同事最终一起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方案。

从1955年到1958年,这三年潜心的工作,或许暂时排除了周有光心头的忧患,当他大部分从事经济研究的旧日同事被打成右派甚至自杀时,他没有被席卷进去,而且工作成就卓著。

这个时期恰逢中国需要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这个运动想要成功就必须有更简易的汉字学习方法。

当政者未见得希望人们识字以后有更独立的思想,但他们希望人民接受社会主义观念的想法一定十分迫切。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觉得知识分子是不可靠的,他们需要更多工人、农民的支持,这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策大计。

如今看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成功地推进社会进步的策略。

1966年一场更为持久的革命运动开始了。

这一次,已经60岁的周有光也不能幸免了。

1969年他去了宁夏五七干校,在那里呆了将近三年。

置身于荒漠,研究工作中止,周有光的兴趣又回到了经济上。

他研究黄瓜为什么可以在宁夏长得比北京还好,研究宁夏煤炭等资源的利用。

他仿佛又成为了经济学家,他甚至设想如果有好的政策,宁夏也可以成为瑞士一样的好地方。

文革后期,他在这方面的想法还被当地所重视。

周有光的人生留下的故事,是经过他的记忆筛选的,通常是习惯性地过滤掉大量悲剧性的因子,留下最活泼和幽默的部

分。

一个人活得久长,经历的事情就多,如果沉淀下来都是怨恨,创造力也很难持续。

他曾经回忆说:

1960—1963年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

我参加的学习

小组,由于营养不足,人人身体软弱,学习一会儿就彼此轮流打哈欠,精神疲乏。

这时候,有人回想起曾经品尝过的佳肴,不由自主地谈起美食来。

一个人开了头,其余的人都跟上来,越谈越起劲,好像面前桌上的学习材料变成了一碟碟可口的美味饭菜,大家口舌留香,精神振作,不再感觉疲乏了。

这是精神会餐。

周有光先生做研究工作,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学院派学者不同的是,他的研究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就如拼音方案的制定等,就像他在宁夏五七干校,考虑的是实用型的适合宁夏的经济发展模式。

包括他早期的《汉字改革概论》等著作在内,他所要完成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条件。

语文现代化既包含了全民具有文字阅读能力,同时还包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为此,周有光开始了他退休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拓展工作,这些工作与他前期的语言文字研究一样,始终带有普及常识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意义。

   (摘编自叶芳《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1906—2017),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

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

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周有光为那些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主要得益于他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

B.1952年,周有光发表《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时,他的身份还是个经济学

家,但他的研究很快在文

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

C.为统一汉语拉丁化的五花八门的方案,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与他的同事最终促成了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拼音方案。

D.由于周有

光选择了语言文字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年代,他能够不被席卷进去而保全了自己。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抗战时期,周有光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当时所有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中国当政者希望人民尽快接受社会主义观念,迫切需要简单易学的汉字学习方法,周有光等人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应运而生。

C.周有光对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的事例的回忆,说明了精神会餐胜过物质饮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在宁夏五七干校,周有光提出了适合宁夏发展的一些设想。

文革之后,当地政府重视他的这些设想。

6.综观全文,周有光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祈 求

林敬钧

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

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

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

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

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②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③后来一个偶

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

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

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

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

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④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

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⑤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

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

鹰架距我不到三米。

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

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⑥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

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

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

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

向远方。

⑦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

一边大声地骂。

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

它的声音在颤抖。

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

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⑧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

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

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⑨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⑩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

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

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

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

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选自《美丽如初——10年精短散文100篇》)

7.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开篇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一方面象征了中华民族,同时奠定了沉郁、厚重、苍凉的基调,也为下文看到鹰旗,展开联想以至为鹰震撼做铺垫。

B.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造成对比,反衬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C.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D.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8.结合语境,品味文中加波浪线句中划线词的妙处,(3分)

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9.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祈求”若换成“鹰的遭遇”,可以更加突出鹰的不幸。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你的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

少孤游学于洛下。

举进士,补长社县尉。

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

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

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

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

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

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曰:

“吾代若父兄训之尔。

”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

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

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

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

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

自是寇稍息。

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

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①,至旦堤完。

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

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

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

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

迁给事中、知寿州。

豪右多分占芍陂②,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

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

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

建言:

“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

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帝悟,为下诏谕中外。

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

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

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注】①埽(sào):

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秸秆、芦苇捆绑而成。

②芍陂(quèBēi):

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B.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C.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D.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古官名。

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B.天圣,是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C.徙,指调动官职,多为平级调动。

文中的“迁”“改”“罢”等均是官职变动的用语。

D.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

太傅教武,太师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若谷公正廉明。

补任长社县县尉时,有官员趁百姓交纳木材时索要贿赂,而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

B.李若谷不畏权贵。

兼领三司户部勾院时,当地的豪族元甲倚仗祖上的恩荫多次犯法,李若谷对他施了杖刑,并说是替他的父兄教训他。

C.李若谷性情率直。

出使契丹,到宫里辞别皇帝,他没有等到帘幕放下就急于应答,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于是被罢免官职,改任荆南知州。

D.李若谷爱民如子。

任并州知州时,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13.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10分)

(1)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

(5分)

(2)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自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

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

萧次君:

《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②彩缋:

色的绘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

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D.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15.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韩愈在《师说》中说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的原因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 ,”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过渡自然。

(3)《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4)屈原在《离骚》中说到自己经常感叹流泪,就是因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举世皆浊,可屈原就是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而选择。

(5)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也好,列子也罢,他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

他认为只有“,”的人,才是真正无所依待而遨游广阔宇宙的人。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经济遭遇了一系列就业情况的恶化,对此,大约90万就业人员都有切肤之痛。

②中年旅客吴先生报案称,自己的黑色双肩背包在过安检后不胫而走,里面有笔记本电脑和钱包等物品。

③纵观我国店名文化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店名文化发展的趋势,还可以预设一个荦荦大端的架构。

④从以往考古文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考古工作的可谓凤毛麟角。

⑤岳飞的浩然正气还体现在他的作品《满江红》之中,这样的词作,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拍案叫绝。

⑥青龙山坐落于南部的青龙山镇,海拔1200米;山路蜿蜒崎岖,山峰险峻,怪石嶙峋,可谓鬼斧神工。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庄子善于借助寓言生动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与老子的哲学思想相比,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更大。

B.作为一名斗士,鲁迅的内心既坚硬又柔软,他的一生,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

C.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它包括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D.如何吸收西方绘画中的营养,使中国画既具有科学性又更具有人文精神,是中国画今后发展中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19.下列句子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3分)

A.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毕业之后,学生感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D.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种经历:

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电器是否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

如果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同时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 ① 。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强迫症状一般包括: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前者表现为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 ②,如反复检查、反复计数、反复洗手等。

 ③,以致手上有一股浓重的肥皂味,有人甚至把手都洗出血来。

21.如图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