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64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docx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词汇部分

第一节词汇和词汇单位

一.什么是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例如汉语词汇。

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例如“老舍的词汇”。

词汇不仅包括词,还包括“语”,“语”指由词或由词和语素构成的,性质相当于词的固定语,如“熟语、专门用语、习用词组”等。

(1)词汇是众多词语的汇集,即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2)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成种种句子进行交际的。

(3)词汇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就一种语言来讲,它的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

(4)就一个人而言,个人的词汇量则往往取决于他的学识、阅历,其词汇越丰富,也就越能确切地表达思想。

词汇量等于信息量。

(5)积累词汇的方法:

一是,深入生活,在丰富的语言生活中有意识地搜集、记录各种类型的词汇。

二是,认真阅读古代的、现代的、文艺的、政论的、科技的各种作品,从中汲取营养。

三是,加强写作实践,熟悉、掌握运用各种类型的词汇。

四是,关注社会,利用媒体。

(6)词汇不能用来指单个的词。

词汇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词汇系统不是单一平面的,而是多平面的、可以多角度、多层面上进行分析。

在共时的坐标上,词的组织结构、词汇成员的意义关系是两个重要的平面。

现时来说,词汇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词的结构的系统性

词在结构上市很有规则地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词的组织结构的系统性,如合成词的主要结构类型,见合成词部分。

2)词义关系的系统性

一般认为,从词的意义关系来说,词可以构成层次关系词群和非层次关系词群。

A层次关系词群。

层次关系词群的成员呈层级关系,因层次关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a)上下为关系词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大类和小类的关系。

b)整体部分关系词群,如“人体”和“头、手”等构成的。

c)亲属关系词群,反映的是作为生物的人在血缘关系上的先后层次和亲疏关系。

如“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其中“代”的先后次序就是一种层次关系。

d)等级关系词群,是社会组织上下级职位名称组成的词群。

反映的是社会形成的地位的层次。

如“省长—市长”。

B非层次关系词群:

意义上有共同的关系对象、关系范围的词可以组成词群,这样的词汇记起来叫做“主题词群”。

a)可以存在层次关系,如“植物—花卉—菊花”;也可以不存在层次关系,如“吃、嚼、吞、咽”。

b)非层次关系词群的成员一般都是同位关系,如表示口部动作的“吃、嚼、吞、咽”,同位关系中词义叠合或大部分叠合的词就是同义词,如表示口部动作的“吮”和“吮吸”。

3)同族词的系统性

a)同族词是指包含同一语素的一组词,它体现的出词汇的多层次的系统性。

b)以“篮”作为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为例,我们根据合成词中“篮”的意义、合成词的构造方式将“篮”的同族词分类排列如下:

①义篮子

构成的词:

偏正式:

摇篮、花篮、菜篮

并列式:

笸篮

附加式:

篮子

②义篮圈

构成的词:

偏正式:

篮板篮球

支配式:

投篮

③义篮球运动

构成的词:

偏正式:

篮坛男篮

c)我们可以看到:

在意义层面上,以上同族词中各个合成词的意义看似零散,其实它们是以“蓝”为基点,以“篮”的不同意义作为线索构成联系。

“篮”的三个意义都有构词能力,同别的语素结合,可以构成不同数量的合成词。

d)在结构层面上,语素“篮”按照语言中原有的构词方式、与不同语素结合,可以组成不同结构的合成词。

由此,“蓝”这一构词成分成为联系这些同族词形式上的标志。

e)这些体现了现代汉语词汇结构层面的规律性、系统性。

二.几种词汇单位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意义分两种

词汇意义:

表示事物、现象的意义。

语法意义:

只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

例如,“书”,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shū”,它的词汇意义是“成本的著作”,语法意义是“名词”及相关的语法作用,这种有词汇意义语素叫做实语素。

(实词能同别的词结合起来,组成词组、句子、充当词组和句子的成分)。

“吗”的语音形式是“ma”,语法意义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这种只有语法意义的叫做虚语素。

(有的虚词表示词组成分或句子成分间的关系;有的表示句子与句子的关系;有的表示一种语气。

2.语素的分类:

三分法:

(1)按照词汇材料角度考虑,以语素的构词能力为标准,可分成:

A成词语素(自由语素):

能独立成词又能同其他组合成词的语素,例如“地、牛、跑”。

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B不成词语素:

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必须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可分为:

不定位语素(半自由语素):

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全部或部分基本意义,位置自由,例如“民、语”。

定位语素(不自由语素):

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叫词缀。

例如“阿、子”。

二分法:

1.从语音形式看,根据音节的多少,语素可分为

A单音节语素:

只有一个音节的语素,如“天、地、人”。

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居多。

B多音节语素: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双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借来的,一般是连绵词、叠音词或译音词,如“蝴蝶、奶奶、坦克”;三个或三个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语借来的,多是译音词,如“巧克力、奥林匹克”。

2.从意义看,语素可以分为

A单义语素:

只有一项意义的语素是单义语素,如“镭、氢、砰、芭蕾……”。

B多义语素:

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意义的语素是多义语素。

汉语中多义语素大都是常用语素,

是较为活跃的语素。

如:

“纷”意义有两项:

①多,杂乱:

“~飞”;②纠

纷。

3.语素还可以从实义与否的角度看分为:

A实义语素:

指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它本身直接负载某种意义,并且在语素形成

词时或同其他成分相组合构成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时,这种意义基本不改变。

   

B虚义语素:

指一般都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它本身一般不直接负载意义,只有当它同其

他成分相组合构成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时,才会使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具有某种意义。

3.从构词功能看,语素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4.从语素在合成词中的位置看,可以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语素分类的内容,概括如下

成词与否

 定位与否 

实义与否 

 单音节 与否 

举  例

 成词语素

   不定位  

  实义 

单音节

 多音节    

笔、灯、走、大、好

枇杷、雷达、巧克力

  定位 

虚义

 单音节

也、耳、和、吗、了、被、的

不成词语素   

 不定位 

实义

  单音节 

机、企、技、经、体

定位

虚义 

 单音节 

子、儿、一、头、初、第、老菠(菜)、啤(酒)

实义 

多音节

(热)乎乎、(美)滋滋

(冰)淇淋、卡宾(枪)

                                               55.语素和词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

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是构词的单位。

  ①成词语素,既能单独成词,也能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

  ②不成词语素,单独不能成词,要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①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是造句单位。

  ②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多个语素构成。

  

只有在同别的语素相结合构成词或自身是成词语素时,语音形式才独立完整。

  汉语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

 

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在词的末尾可以有语音停顿,词内部语素之间没有停顿。

现代汉语的词,双音节占绝对优势。

6.词、语素、字、音节之间的关系

(1)语素和音节: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少数是三个音节以上的。

现代汉语的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节,少数是三音节。

(2)汉字和音节: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对应一个音节。

一个汉字对应两个音节的情况,是极个别的,如“千瓦”,qiānwǎ。

至于一个音节对应两个汉字的,主要是儿化现象,如“花儿”huār、“鸟儿”niǎor。

(3)汉字和词两者的复杂关系,

A.一个字表示一个词:

山、买、好、把

B.多个字表示一个词:

(a)各字代表语素,有义:

发展、经济、图书馆、无产阶级

(b)各字不代表语素,无义:

琵琶、海洛因、布尔什维克

C. 一个字表示多个词:

(a)各词同形同音:

白1白2、付1付2

(b)各词同形异音:

混hùn、混hún、传chuán传zhuàn

D.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词:

坟(坟)、考(考)。

(这是规范字与异体字、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

(4)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由一个个汉字书写的。

在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一个词的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音节,一个语素、一个词,如:

山、水、天、地、人、吃、走、等。

(5)词和语素。

见书(219)

语素和词的关系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从语素本身的性质来看,有两种语素。

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

从词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角度看,可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一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如“咖啡、人、维也纳”;另一种情况是一个词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如“耸立、生产关系。

两个语素组成的语言单位,有几种情况:

不成词语素加不成词语素的是词,如“具体、介绍”

不成词语素加成词语素的也是词,如“普通、习惯”

成词语素加成词语素的,有的是词组,如“白马”;有的是词,如“钢笔”。

语素和字关系和区别如图:

(219)

(6)字和词的关系:

在书面语中都用字记录。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单位,

A在汉语中,一个语素基本上用一个字表示,即一个字表示一个词的,如“山、水”,同时也代表一个语素。

B由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词的,“人民、人民币”,这些词里的字,个个都有意思,也各代表一个语素,又如,“电视机”是由三个语素组成的词,同时也是用三个字表示的。

注意:

“仿佛”、“莫斯科”这些词也是用两个或三个字表示,但各个字没有意思,只表示一个音节,各个字也不代表语素,合起来才表示一个语素。

C同一个字表示不同的词,但形同音不同,这种字的不同读法也代表不同的语素,如“还“hai表示仍旧;huan表示归还”。

D一个字可以表示不同的词,这些字所表示的词既同形又同音,代表不同的语素,如““生米做成熟饭的‘米’和“‘线有一米长的‘米’。

E不同的字实际表示同一个词,如“钩—鉤”。

7.确定语素的方法:

替代法,即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替代时注意两点:

A两种替代缺一不可,如“蝴蝶”中的“蝴”虽可以为其他的语素所替代,如“粉蝶、彩蝶”等,“蝶”却不能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即“蝴~”不能填换其他语素。

因此,“蝴蝶”是一个语素。

“蝶”有时作为“蝴蝶”的代表或简称,可叫简称语素,“蝴蝶”就是全称语素。

在别的组合如“粉蝶,彩蝶”中的“蝶”仍是一个语素,“粉蝶”“彩蝶”是两个语素。

B采用替代法还要注意在替代中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例如“马虎”

马—马虎老虎猛虎东北虎

虎—马虎马鞍马蹄马车

因为“马虎”中的“马”与“虎”同“马鞍”“老虎”中的“马”和“虎”在意义上毫无关系,不能为别的已知语素所代替,所以都不是语素,“马虎”合起来为一个语素。

8.语素与词根、词缀的关系如下:

(具体补充见218)

成词语素———————————————天、人

语素词根()

不成词语素不定位不成词语素—————伟、农

定位不成词语素——————前缀——老、第

词缀

后缀——儿、头

(二).词

(1)词由语素构成,两者都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

是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自由语素本身是词,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都不能独立成词。

(2)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单位。

(3)“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如:

他又来送信了。

解析:

“他、来、送、信”都能够单说,可以单独做句法成分,余下的“又”能单独做句法成分,“了”能单独起语法作用,即可以单用,也是词。

这种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就是剩余法。

因此,句子中的成词语素只要不与别的语素组词,便都是能独立运用的单位—词,不论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都可以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4)“最小的”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即在词中间一般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即使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词也不能分开,如“新娘、信件”。

(5)组成词的音节一般是固定的,各个音节有固定的音、韵、调。

双音节是现代汉语的词的主要语音形式。

(三)短语

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

短语能够独立运用但不是最小。

识别词与短语的方法是扩展法(或插入法),但此法不适用于某些动宾式的合成词。

(1)词和短语的区别:

待补充

(2)在词的定义中,用能否“独立运用”(单说单用)来区分语素与词,用是不是“最小的”(不能扩展)来区分词和短语。

(3)固定短语(=固定语?

):

A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自由短语:

是词跟词的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如“看报”、“撰写论文”),自由短语一般就称为“短语”。

B固定语指语言中既可以把语素也可以把词作为构成成分的,同词一样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语言单位。

它在结构、意义、作用上同词有不同。

C固定短语可分为专名(专有名称)与熟语、还有习用词组。

1)专名(=专门用语?

):

指各学科各学科短语式的用语,包括一些专名词语,以企事业单位的名称居多,包括组织名、活动名、书刊名、影视名等,如“北京大学”;一些术语“万有引力”;一些行业语“转账结算”。

专门用语的构成成分多数是词,也可以是语素、语素组。

如“北京大学”由“北京”和“大学”两个词构成,“曝光量”友词“曝光”、语素“量”构成;“云贵高原”由语素组“云贵”,词“高原”构成。

专门用语作为一个整体用,结构上中间不能加入其它语言成分。

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熟语结构上比较固定,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3)习用词组:

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类的固定语,习用词组不同于自由组合的词语,它的构成成分组合次序固定,一般整体使用,如“由此可见、绕不过弯来”。

(四)略语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为了称说简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称或习用的短于化短,成为略语,分为两类:

1.简称(简称产生的词语不都是词,一部分凝固成词的单位可以进行构词法、造词法分析)

(1)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与全称相对而言,把全称删简成简称,大都是选取名称中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

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a)后词均取前一个语素。

例如:

家用电器——家电

(b)前一个词取前一个语素,后一个词取后一个语素。

如:

扫除文盲——扫盲。

(c)前一个词取第二个语素,后一个词取第一个语素,如:

人民警察——民警。

前三个都属于紧缩,即抽出原词语中有代表性的词语组成简称。

(d)省略并列的几个词中相同的语素(减缩)。

如:

中学、小学——中小学,北京大学—北大

(e)包含外来词的名称可以只取外来词的头一个音节(字),如:

加利福尼亚州——加州

(f)其他,如:

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农贸市场

(g)近年来新增加了许多拉丁字母的简称,如“CD、WTO”,有的还在字母前后加上汉字,这两者都叫做字母词,如“B超”。

注意:

有些简称经过长期使用,形式和内容都固定化了,便转化为一般的词,全称反而使用很少,例如“地铁(地下铁路)”;有些简称由于简缩不当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或者让人不知所云,如“人造革”简称“人革”,显然不当。

2.数词略语(简称中的统括:

数词+原词语中的共同成分;数词+原词语表示的事物的共性)

(1)对一些联合结构,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成分加上所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词略语。

如“百花齐放——双百”

(2)还有一些根据共同的属性加上列举的项数构成的,如“酸甜苦辣咸——五味”

注意:

数词略语称说简便,也有可能取得词的资格,这是反而不能用全称替代,如“三好学生”,但数词略语容易使原来的具体内容落空,数字越大,内容架空的可能性也越大,如“十八层地狱”。

二.词的结构

1.构成要素

(1)词根:

指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2)词缀:

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的不成词语素。

2.词的构成类型:

单纯词和合成词

(一)单纯词:

是一个语素构成词,单音节的如“天、江”,多音节的有以下几类:

1)联绵词:

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

1)双声的:

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参差仿佛伶俐”。

2)叠韵的:

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

例如“窈窕望洋犹豫”。

3)其他:

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联绵词,如“蝴蝶、芙蓉”。

2)叠音词:

由不成词语素的音节构成,它只是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如“猩猩潺潺哗哗”。

3)音译词外来词,如“咖啡盘尼西林伊妹儿”。

4)拟声词:

如“叮当哗啦扑通”。

(二)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1.复合式:

至少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

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主要有5种:

1)联合型(并列式):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

如:

收获、改革(两个词根意义并列,可互相说明)

骨肉领袖(两个词根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意义)

国家、窗户(两个词根组合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又成偏义词)

2)偏正型:

前一个词根修饰后一个词根。

如“冰箱,热心”(定中),“密植、游击”(状中)

3)补充型:

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个词根

如“提高改正”动作+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

“马匹纸张枪支”事物+表示事物的单位

4)动宾型(支配式):

前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动作、行为所支配

关涉的事物。

如“司令管家投资达标追风美容”

5)主谓型(陈述式):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

如“地震胆寒心虚海啸”

2.重叠式:

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如“哥哥恰恰”

3.附加式: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词缀在词根前的前缀,在词根后的叫后缀。

1)前加式(词缀+词根):

如“老—老虎老鹰老外老鼠老乡”。

2)后加式(词根+词缀):

如“—子桌子胖子磙子碾子黑子”。

3)词根+一个叠音后缀组成的三音节合成词,如“红通通、绿油油”。

注意:

确定合成词的结构类型要了解清楚组成的语素的意义和作用,不能只根据字面上的意义,如“狐疑”的“狐”意为“像狐狸那样……”,是偏正式。

从造词法的角度看,成为合成词的简称一般都属于句法学造词造出来的词,其类型同构词法的命名相同。

注意:

对同一语素的词根和词缀用法的鉴别;注意词缀附加的感情色彩;

注意:

多语素合成词的内部层次:

碰碰车、咸鸭蛋、猫头鹰、无产阶级性。

见书224、200.

2.词的构造

1)对词的构造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层面。

分析构词成分的性质、构词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就是对词的结构的静态描写,一般称之为构词法;分析词是如何创造出来的,用的是什么材料、什么手段、这是对词的创造方法的分析,一般称之为造词法。

2)造词法

A)造词原料主要是语素,如“电脑”中的“电、脑”都是语素,也可以时音节,如“葡萄”中的“葡、萄”。

已创造出来的词也可以充当造词原料构成新词,如“计算机”中的“计算”,“计算”单用也是一个词。

B)造词法的主要类型:

①词法学造词运用词法中的手段和变化形式创造词

a)附加拍—拍子

b)语素重叠妈—妈妈

c)音变种(上声)—种(去声)

②句法学造词按照类似句法关系的组合构成词,其类型跟构词法中的“词根+词根”组成的合成词的类型基本相同。

a)陈述式私营年轻

b)偏正式礼服红枣

c)并列式购买寒冷

d)支配式管家观光

e)补充式说明提高

③修辞学造词运用修辞手法来创造词。

根据修辞手法的不同来分类,主要有:

a)比喻式虎穴饭桶

b)借代式眉目口齿

c)夸张式万一天价

d)婉言式长眠有喜

④语音学造词利用语音模拟、变化等方式创造的词,主要有:

a)单纯拟声啪扑通(模拟所表示的声音)

b)取声命名布谷蝈蝈(由有关事物的声音作为它的名称)

c)取声表情哎呦哎呀(这是模拟人表示各种感情时发出的声音造的词)

d)音节重复饽饽猩猩

e)合音式不用—甭

⑤综合式综合运用以上两种以上造词方式造的词,主要有:

a)词法—句法综合式,如“急性子(“急”组合“性子”是句法造词中的偏正式,“性子”是“性”附加“子”,是词法中的附加式)”

b)语音—句法综合式,如“打哈哈(“打”组合“哈哈”是句法造词中的支配式,“哈哈”是语音造词中的取声表情式。

)”

c)修辞—句法综合式,如“板鸭(“板”组合“鸭”是句法造词中的偏正式,“板”在这里是比喻用法)”

C)造词法和构词法研究平面不同,内容不同,区别主要有:

1)构词法不分析单纯词,造词法则可以说明一部分单纯词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如词法学造词中的音变造词例子“种(去声)”是由“种(上声)”产生,二者的意义有联系,但语音改变,“种(上声)”就变成了另一个词。

2)构词法不分析词的构成成分如何表示词义,造词法则说明其表义的不同方法(如修辞学造词法的内容),如“牙齿”和“口齿”,按照构词法分析,都是并列式,但“牙齿”是“牙”和“齿”,“口齿”并不是“口”和“齿”,二者不同在于造词法,“牙齿”是句法造词,“口齿”是“修辞造词”,是用“口”和“齿”来借代说话,是一种借代用法。

3)构词法和造词法的内容也有交叉,如造词法中的句法造词,类型的划分同构词法内容基本相同,只是说明这些方式作用的角度不同。

构词法说明这是一种结构形式,造词法则说明这是一种造词方式。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的内容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

词是一种符号,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只要社会交际中需要,都可以用词来表示,这内容就是词义。

二、词义的性质

词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词的形式即词音(听觉形象);词的内容即词义,词义即词所负载的信息。

词义与词音的结合是一种约定俗成,但有个别例外(如“蟋蟀”、“知了”、“咩”等)。

词音与词义相辅相成,正如一页纸的两面,无法割裂。

词义基于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

在对客观事物和现象作了观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之后,人们形成了某种概念,然后再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加以固定,于是变为词义。

1.词义的概括性

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词义摈弃了对象的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如“人”的词义就舍弃了人在年龄、相貌、性别和种族诸多方面的特征,集中概括了人的社会性。

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有概括性,如“鲁迅”。

2.词义的模糊性

词义有精确性和模糊性,有些词是表义明确的,如“氯化钠”。

词义的模糊性指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事物边界不清,如“上午、中午、下午”,但“中午”的核心还是明确的,这核心部分仍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

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

3.词义的民族性

同类事物,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