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705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docx

福建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

福建省六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永安、连城、华安、漳平、泉港一中,龙海二中)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古代交通工具一般只有两类:

一类是陆路的车马,一类是水路的舟船。

正如南朝梁江淹在《别赋》中所写:

“船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古代送别诗词中出现的“长亭”和“南浦”意象,就与运用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密切相关。

秦汉时期,自两京始,在车马所行的官道两旁,已经开始设置邮亭与驿站。

邮、亭、驿的设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

唐代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说“邮,行书舍也”,可见邮是负责递送文书的机构;而《汉官旧仪》中记载“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盗”之语,可见亭的职能是抓捕奸盗。

驿站的设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制度,驿的功能主要是递送朝廷文书或为朝廷任命的使者和官僚提供上任与出使的旅行服务。

邮、亭、驿三者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功能上有太多的重合,故有邮亭、邮驿、驿亭等复称。

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大多是文学家夸张之词,而非实录。

《汉官旧仪》所载“十里一亭”“五里一邮”,并言邮亭相去“仅二里半”,汉代也未曾付之实施,这么密集的邮亭,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朝廷与民间的负担又是多少,可想而知。

但长亭短驿,在中国古代交通体制中确实长期存在。

《说郛》中记载了宋人一首打油诗:

“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长亭短驿”这样一个事实。

古代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词和在北方写的诗词,其所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这种差异同样存在。

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词,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较少。

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等意象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极为常见。

这种现象,与中国南北不同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

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其赋中多见“浦”字,《九歌》中有“望涔阳之极浦”之语,《离骚》中也有“送美人兮南浦”之句。

对于“浦”,《说文解字》解释说:

“浦,水滨也。

”《风土记》说:

“大水小口别通为浦。

”这里有大小河道分流处,理所当然成为舟船停泊之所。

“南浦”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据初步考察,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

但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

如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谢朓《送远曲》诗中也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的诗句。

唐诗宋词中,“南浦”意象俯拾皆是,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诗曰“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

”,柳永《倾杯》词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承继屈原这一手法,不断将离愁别绪的文化因子,添加到“南浦”之上,以致使“南浦”这一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李贺《黄头郎》诗曰: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清人王琦注曰:

“南浦,送别之地。

”叶葱奇也注曰:

“古人送别之地多称南浦。

                                                         (节选自2015《古典文学常识》第1期)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两段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长亭”和“南浦”意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运用车马、舟船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有密切关系。

B、邮、亭、驿功能有别,邮负责传递文书,亭主司奸盗,驿则兼有传递朝廷文书或保障官员出行之责。

C、汉制规定,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亭相距要近,实际上汉朝没有能力完成如此密集的交通设置。

D、《说郛》中记载了一首宋代人写的打油诗,提及宋代在很多地方设置了长亭短驿的事实,说明这种交通体制确实长期存在。

2、下列关于“南浦”这一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中经常出现与河流有关的“浦”或“南浦”等意象,这与南方交通多走水路、多用舟船有关。

B、“南浦”与送别产生固定联系,源于屈原,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在唐诗宋词已经成为极其普遍的文学现象。

C、屈原的《九歌》和《离骚》中有关“浦”的诗句赋于“浦”以文学的内涵,而《说文解字》和《风土记》则赋予它以地理的意义。

    D、“南浦”从一个地理名称升华为文学意象,历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用,赋予它以离情别绪的文化因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们在南方写的送别诗多选取“南浦”一类的意象,在北方写的送别诗则多选取“长亭”“短亭”等意象。

B、南朝梁江淹《别赋》中的文句,引发了人们对“长亭”和“南浦”等意象的文化联想,生发了与“别”相关的情愫。

C、文中多处选取屈原的诗句,来论证“南浦”的文学内涵,缘于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D、唐代李贺的《黄头郎》中的诗句“南浦芙蓉影”中的“南浦”意象已经定位为送别之地,后人对这种理解也多认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九十高龄汉学家叶嘉莹:

我的一生,“根”在中国

2014年5月10日,海内外各界人士齐聚天津南开大学,共贺嘉莹先生九十华诞。

在致答谢词时,叶嘉莹如此袒露心声:

“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

”而实际上,自1979年起,叶嘉莹先生就每年回祖国大陆讲学,为当时百废待兴的古老的“诗的国度”注入诗意。

在南开大学,她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捐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用于奖励师生。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古老的家族,祖父曾在清朝为官,他们原本祖居于叶赫地,本姓叶赫那拉,又称叶赫纳兰,与著名的饮水词人纳兰性德源出一家,因民国以后废除满族姓氏,方简化为“叶”字。

在这个早已被汉文化同化的大家庭中,一直信奉的是儒家思想,这对叶嘉莹的影响十分之大。

闲暇时光,叶嘉莹的父亲与伯父会在院中散步,声情并茂地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则会各执一册诗词选集默默研读。

按时间计算,叶嘉莹的一生几乎与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同步,同样,她也经历了这个大时代所有的幸与不幸,甚至曾经入狱。

在屡次磨难中,叶嘉莹丢掉了衣服、行李,而始终贴身携带的便是恩师顾随的授课笔记。

在诗词大师顾随的影响下,对古诗、古典文化的热爱与研究一直伴随在叶嘉莹的生活中,包括“白色恐怖”时期。

“放出去后我没有工作,甚至没有桌子床铺,先生仍在监狱,身边带着吃奶的孩子。

我放弃过研究还是没有放弃过?

”叶嘉莹似自问又似自答,伴以怅然叹息,“或许当时我内心仍然热爱着我的古诗,但是我在生活中不得不暂时放弃了。

生活非常困苦,但是我还会背诗啊。

叶嘉莹认为最美好的时光也与做研究有关。

上个世纪60年代,她来到哈佛与一位教授合作做研究,在那段时间中,最让叶嘉莹印象深刻的是哈佛大学的总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丰富,少有比肩。

“我的办公室就在图书馆楼上。

与我合作的美国教授为我提供了很多方便,他告诉图书馆的人,五点钟闭馆,但是叶先生可以一个人留在里面看书。

”于是,叶嘉莹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她每天很早起床,一杯咖啡,两片面包做个三明治,带到图书馆算作午餐,然后去馆外的推车买个三明治又是晚餐,一直工作到天黑。

叶嘉莹逐渐在古诗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于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其实很早之前,叶嘉莹便在台湾的三所大学、两个电台讲学,当时外国汉学家前来“取经”,都能听到她的名字。

久而久之,国外大学都请她去讲学。

而令人称奇的是,这位能以流利英文授课的学者起先并不懂得多少英语。

叶嘉莹坦率地说,那是被“逼”出来的。

初到温哥华,叶嘉莹每天查英文生词到两点,然后第二天去教书。

也曾有人担心,叶嘉莹会不会因为英文不通,被学生赶下台,但奇妙的是,不只学生喜欢听,连听过叶嘉莹讲演的教授都说她是教书的天才。

红学家冯其庸认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上,叶嘉莹的成就之高是当今首屈一指的。

而台湾的历史学家汪荣祖指出,某种程度上,叶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使中国古典诗词“再生”。

她不但写出了重要的学院派论文,还像一位传教士,在东西方普及中国的古典诗词,连对幼稚园的小朋友都精心去讲。

她做了很多“清高”的诗人或学者不愿去做的事情。

她把投身诗词教育当成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她最多时曾同时在三所大学教书。

她说,自己现在的身体已经到了衰老的阶段,没有年轻时的精力,可是只要有人希望她教下去,她仍愿意尽力。

“我现在已经归来啦。

”此前一直两地奔波讲课的叶嘉莹说,“回想我这一生,实在是幸运的。

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在中国。

”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一位晚辈记得,有一次他们几个人送她到机场。

进入登机口后,她一个人拎着那么大一个包,身影孤独。

这样一个瘦弱老人的身上,担负着一种东西。

30年来,她不断往返于祖国大陆、台湾、加拿大。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②先生从事教育事业近七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

七十年来,先生一边孕育桃李,一边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温家宝贺叶嘉莹九十华诞)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在古典诗词领域的成就,加拿大皇家学会授予叶嘉莹“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可见其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

B、叶嘉莹尽管最初英文不好,但依然能够吸引学生来听她的课,这固然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但同时也与她的自身素养有关。

C、在哈佛期间,叶嘉莹经常工作到天黑,与她合作的教授被深深打动,因此叮嘱图书馆的人允许她在闭馆后留在里面看书。

D、虽然不曾丢弃恩师的授课笔记,但在“白色恐怖”时期,考虑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叶嘉莹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热爱的古诗。

5、叶嘉莹先生说“我的根就在中国”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

(4分)

6、有人认为叶嘉莹先生连对幼稚园的小朋友都精心去讲古典诗词,是“大材小用”“自降身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9分)

苏颂,字子容。

第进士,知江宁县。

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

颂在馆下九年,奉祖母及母,养姑姊妹与外族数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时。

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

擢知制诰。

大臣荐秀州判官李定,召见,擢太子中允,除监察御史里行。

宋敏求知制诰,封还词头。

复下,颂当制,颂奏:

“虽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所益者小,所损者大,未敢具草。

”次至李大临,亦封还。

神宗曰:

“台官有阙,不拘官职高下。

”颂与大临执奏不已,于是并落知制诰,归工部郎中班。

知婺州。

方溯桐庐,江水暴迅,舟横欲覆,母在舟中几溺矣,颂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

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为纯孝所感。

徙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

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

“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

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颂曰:

“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

”既而妇死,元孚惭。

吴越饥,选知杭州。

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

“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

”颂曰:

“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

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

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

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

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

绍圣四年,拜太子少师致仕。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B.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C.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D.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科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

考中称为及第,没考中称为落第。

“第进士”,即殿试及第,考中进士。

B.工部为三省六制中尚书省下所辖六部之一,主管管工程营造、赋税财政等,其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

C.古代倡导孝道,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孝即孝顺,善事父母;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

D.九流是古代战国时代的九个学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颂为官正直,坚持按法规办事。

神宗想破格提拔李定,他认为这样会毁坏法制,拒绝起草任命书,他和李大临的知制诰一职都因此被免。

B.苏颂仁厚待民,体谅百姓的苦衷。

不论是犯了罪却装病的豪强妇人,还是欠了钱还闹事的吴越饥民,他都能以其悲悯之心去感动、转化他们。

C.苏颂擅长发明,科技成就很突出。

他和韩公廉等人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用的是水力而不用人力,不仅能够观测天象,还能够准确地报时。

D.苏颂十分好学,知识面非常广博。

无论是经史、九流、诸子百家之说,还是天文、地理、算法、音韵、医药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他不通晓的。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

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2)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 题。

(11分)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1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13-14 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

除夜,即除夕之夜。

13、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5分)

14、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概括。

(6分)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0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高居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③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下之时,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④英国《金融时报》指出,2015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⑤一个小个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的《清平调》。

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⑥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⑤⑥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②我们在学习时,要不断积累,必须厝火积薪,厚积薄发,才会学有所成。

③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言的本领,所以文章写得很慢。

每写一文,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④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⑤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张军还只是个学生,犯了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你也不要太过责备。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写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B.奥斯卡金像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C.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D.古龙的作品在武侠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不仅引入了戏剧、电影、诗歌等元素,而且融进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理。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一个人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创造自己与他人幸福的保证。

B.参加世界杯预选赛的国脚们十分清楚,一场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

C.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D.在全球化去中心化的背景下,他在达沃斯讲台的精彩阐述无形中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了解、支持、认同,进而在共赢中实现发展。

2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就承诺而言,①千金一诺最为沉重,②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观其行径还要等待慢慢时间的印证,③“信”在外化体现方面,④产生了一种加固信任的仪式,仪式也并不复杂,中国的印章,⑤是一种仪式化的凭信。

对于一国来讲,国之玉玺,郑重一落,就印盖出了国家信誉;⑥对于个人来讲,名章为凭,红印一盖,就代表着本人的信誉。

 

A

/

所以

/

B

尽管

可是

于是

因此

/

相反

C

既然

那么

因此

/

便

而且

D

因为

并且

因而

便

/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

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市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①③⑤④②     B.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⑤③①     D.①⑤③④②

   四、写作。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

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2015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介绍马云:

“深凹的额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

”“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永安、连城、华安、漳平、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六校联考

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D(模糊范围,第二段最后一句中“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长亭短驿’这样一个事实。

”特别指出“中原地带”)

2、B(或然判断表述成肯定判断,文中为“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

3、B(“别赋”中的“别”与南浦这个意象有关,与长亭这个意象无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4、C(C项,因果倒置,图书馆允许她在闭馆后留在里面看书,她才经常工作到天黑。

5、①创办研究所。

回国讲学,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捐出自己一半的退休金用来奖励师生。

②传承中国诗词。

在东西方普及古典诗词,使中国古典诗词“再生”。

③传播中国文化。

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6、示例:

不同意。

(1分)理由:

①叶嘉莹先生酷爱中国古典诗词,给孩子们精心讲解古典诗词,正是她对古典诗词的热爱的表现。

②叶嘉莹先生放低姿态,为孩子们讲解古典诗词,是为了传播文化,做了很多“清高”学者不愿做的事。

③叶嘉莹先生投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