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952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总体规划(2008—2030年)

说明书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区划

1、地理位置

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建于2000年10月,位于君山区西北部,东抵洞庭湖,南靠华容河,西邻华容潘家、三封,北依墨山、许市。

系由原国营钱粮湖农场二、七、九分场和华容三封乡烟墩村、许市镇肖台村合并而成。

东西长12.3公里,南北长12公里,总面积67.55平方公里。

全镇直辖1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和1个渔场,村民小组88个,总人口18407人,总户数6716户,其中非农业人口2786人。

2、历史沿革

2000年10月,根据上级指示,撤场并区时,原钱粮湖农场二、七、九分场加上华容县三封乡烟墩村、许市镇肖台村合并成立采桑湖镇,并入岳阳市君山区管理。

3、行政区划

2000年10月建镇后,下设团北等14个村、银杯居委会和采桑湖渔场,即将原农场所设的生产队以自然区域或水系进行合并,一般以两个队合并为一村。

二、自然环境条件

采桑湖镇基本情况统计表

单位

农业人口数

户口数

小组

常年

产量

农业税及

附加标准

总面积

耕地面积

水面

小计

旱地

水田

小计

精养

粗养

先锋村

1

694

365

4

800

39.2

2646

2521

1521

1000

125

12

113

乾隆村

2

683

251

6

824

40.3

3385

3385

1391

1994

 

 

 

文家湾

3

936

270

6

800

39.2

2814

2814

1324

1490

 

 

 

团北村

4

777

345

7

876

42.9

3422

3422

2916

506

 

 

 

毛家湖

5

890

445

6

827

40.5

4520

4402

3156

1246

118

 

118

银杯村

6

679

280

6

820

40.2

3399

3215

1788

1427

184

93

91

幸福村

7

1017

388

8

825

40.4

4246

4119

2385

1734

127

 

127

大桥村

8

483

150

4

823

40.3

3069

2835

 

2835

234

89

145

黄泥湖

9

767

310

7

825

40.4

4163

3436

1540

1896

727

453

274

方台村

10

873

324

8

800

39.2

3682

3300

1015

2285

382

17

365

观音村

11

754

258

5

840

41.1

3532

3387

819

2568

145

35

110

钱口村

12

890

321

6

876

42.9

4011

3631

2053

1578

380

40

340

渔场

13

579

210

3

827

40.5

951

527

37

490

424

424

 

烟灯村

14

1206

233

9

769

37.7

1518

1518

 

1518

 

 

 

肖台村

15

1501

342

10

762

37.3

1798

1798

 

1798

 

 

 

合计

 

12729

4492

95

 

 

47156

44310

19945

24365

2846

1163

1683

注:

采桑湖7716亩;大东哈450亩;方台湖1700亩未计算在内。

总人口未包括银杯居委会2100人。

1、地形、地貌

境内地势低平开阔,微向江湖倾斜,海拔一般在25~35米。

2、气候与水文

采桑湖镇属典型来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湿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1726.7小时,平时气温16.8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417毫米,雨水充沛,水质较好,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为南风。

3、地质地震

采桑湖镇所在滨湖平原,属湘江断裂的下沉地带。

本区域历史记载最大地震烈度为6级,建筑物按7度设防。

4、土地资源

2007年底采桑湖镇土地总面积67.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2.5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77.84%;水面14.97平方公里,占22.16%,耕地3079.14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5.58%,人均耕地面积0.1752公顷。

(合2.63亩)

三、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状况

镇域社会经济有关情况

年份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2000

17497

1265

6.99

11.37

2001

17603

1471

7.31

11.59

2002

17780

1581

7.01

11.30

2003

17843

1776

6.95

11.60

2004

17998

1894

6.86

11.30

2005

18081

1988

4.83

10.23

2006

18215

2573

5.81

9.39

2007

18407

2786

5.87

8.86

2、综合经济指标

建镇六年来,镇域经济长足发展。

2006年末,国内生产总值15500万元(为1978年的3倍),各类税收82万元,财政总收入427.5万元,分别比建镇初期的2001年增长了48.5%,35%和28%。

3、工商业状况

镇区企事业单位情况表

名称

职工人数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单位性质

学校

87

113亩

8000平方米

事业单位

卫生院

10

2亩

470平方米

事业单位

派出所

7

1亩

420平方米

事业单位

国土所

4

1亩

180平方米

事业单位

林业工作站

4

0.5亩

80平方米

事业单位

民政府

2

0.5亩

80平方米

事业单位

司法所

3

0.5亩

80平方米

事业单位

四、镇区用地情况及存在问题

1、用地情况

(1)分路口集镇

分路口集镇位于墨山南麓的S306省道两旁,东距岳阳城50公里,西距华容县城20公里,呈丁字形街道,长1000米,居住人口约560人。

2000年11月分路口集镇成立了居民小组,隶属于采桑湖镇银杯居委会.

(2)银杯集镇

银杯集镇在黄泥湖村境内的原钱粮湖农场七分场场部所在地,为采桑湖镇银杯居委会所管辖。

居住从业人口1220人。

(3)文家湾墟场

文家湾墟场在乾隆村境内的原钱粮湖农场二分场场部所在地,为银杯居委会所管辖。

居住从业人口320人。

2、用地存在的问题

采桑湖镇由于起步较晚,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严重制约着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1)镇区居民居住仍以私房为主,而且布局零乱、建筑密度高、土地利用率低、居住环境质量差。

(2)镇区道路不成系统,路网结构不合理,路面质量较差,无静态交通设施,居民交通安全意识较差,不能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市政设施简陋,不成系统;环卫、消防设施也比较缺乏。

(4)无城镇公共绿地,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不强,乱搭乱建,乱丢垃圾,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党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指导思想贯彻实施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采桑湖镇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为了科学合理的控制与引导小城镇发展,镇党委和政府决定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编修。

1、国家推行加快城市化战略

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城镇化发展战略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在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城镇化的战略,包括:

重点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要消除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使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集镇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

2、新一轮经济结构的调整

面对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中国加入WTO后接受的挑战,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经济结构调整既要解决好过去发展中积累的不合理问题,又要解决好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问题。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结合地方实际的各种有效途径,应该利用各种力量和各种资源,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和新城镇的发展创造条件。

采桑湖镇的规划建设就是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探索,其产业结构的新颖化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

3、国家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宏观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是深化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的阶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阶段。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月21日正式公布,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

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新编《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年)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建设部)

(8)《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

(9)《采桑湖镇政府工作报告》(2007)

(10)《采桑湖镇志》(2007年)

(11)历年有关统计资料

(12)国家、省、市有关法律、规划及行业标准

(13)中共中央、国务院、湖南省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文件

三、规划范围

采桑湖镇总体规划中规划区分镇区和规划协调控制区两个层次,总面积为1平方公里,镇区主要指现状及规划建成区,规划协调控制区主要为了满足主城区未来发展弹性需求,保证规划最终实施,在城区外围划出一定范围,主要是指沿S306往华容方向附近及杭瑞高速公路镇区段东南角用地,协调控制区是镇区的空间管制区范围。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确定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制订周期相一致;

(2)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的总体规划期限相符合。

由此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

2008~2030年;

其中近期为:

2008~2015年;

远期为:

2016~2030年。

五、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1)新“田园城市”思想

19世纪末,著名的规划师霍华德提出建设“田园城市”设想,开辟了城镇规划的新纪元。

在霍华德“田园城市”强大影响下,20世纪末,发展了新“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镇生活与乡村环境、田园风光充分结合起来,创造城乡协调的新局面。

(2)可持续发展思想

城镇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展”并非仅指经济发展,更不是将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态环境破坏基础之上的发展,而是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即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科学发展观思想

城镇总体规划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一方面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社区,有利于“人”自身的提高和进化。

(4)坚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思想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协调好居住、商贸、工业、市政设施等关系,建立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机制,实行人口相对集中,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织、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镇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思想

规划针对未来,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但这种超前意识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因此,规划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总体规划牢牢地建立在现实的根基之上。

此外,总体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要素之间关系复杂,这要求总体规划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做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生产与生活相结合,远近期相结合,使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均衡得当,全面提高城镇整体素质和综合功能。

(6)突出地方特色和发挥地方优势思想

特色就是生产力,把握住地方特色就等于把握了经济发展的最优途径,从而减少后进地区经济发展成本和节省追赶时间。

2、规划原则

(1)区域原则:

将采桑湖镇规划置于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采桑湖镇的建设发展不仅要领先而且还要带动区域的综合发展。

(2)资源原则:

充分合理地利用采桑湖镇的各种优势,不仅要利用其物质性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其非物质性资源;同时还要注意资源的永续利用。

(3)效益原则:

在采桑湖镇的发展进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注意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追求三者的高度统一。

(4)弹性原则: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采桑湖镇的规划要既有超前性又具有相当的弹性和活性,近远期相结合。

既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城市每个发展阶段相对完整,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城市结构便于分期发展;基础设施每个阶段配套完整,并为下阶段提供充足的可能;用地不全部分配完,适当留出备用地,以适应不可预见的变化。

(5)多样化原则:

多样化即城市功能丰富性,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多种城市功能的聚集、融合,以达到城市中人的活动的多元化,从而形成富有生气和活力、吸引力强的城市空间。

采桑湖镇规划在功能与用地配置方面应注意多样化原则,以赋予城市充分的活力。

(6)特色化原则:

采桑湖镇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应合理保护和开发特色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良好人居环境,促进采桑湖镇各项事业的发展。

 

(7)生态原则:

采桑湖镇规划要以生态学的理论与理念作指导,在城市形态、规划布局结构等方面体现生态学的思想,促进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3、规划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规划期末将采桑湖镇建设为布局合理、二、三产业繁荣、基础设施齐全的综合性城镇,为居民创造环境优美、舒适安全、方便先进的良好人居环境。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济现状

采桑湖镇社会经济在君山区处于中等水平,规划对采桑湖镇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所在,为未来的发展确定目标。

1、经济总量偏低,农民人均收入增速缓慢

采桑湖镇现状经济总量偏低,2006年GDP为1550万元,人均收入为950元,远低于长沙市农村人均收入的4700元,远低于“十五”期间长沙市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10.39%。

2、土地的综合效益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采桑湖镇人均土地0.39公顷,人均耕地0.18公顷,人均用地指标偏少,采桑湖镇以农业为主,依靠有限的土地快速增加农民的收入不太现实,应在注重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3、劳务输出仍是村镇的主要经济支柱

劳务输出对采桑湖镇的经济作出过很大贡献,2007年,采桑湖镇外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17.5%,但近年,对劳务人员素质要求提高,导致劳务输出难度加大,外出务工收入增长难以实现较大突破。

4、农产品深加工不足,产业链延续不够

采桑湖镇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价值受市场影响,潜在价值对不到有效挖掘,生产的农产品往往增产不增收,出售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受时间和季节限制,真正加工转化升值的少。

5、农村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提高,但是距小康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信息、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有待完善。

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建立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技术教育、社会教育等四级网络。

至2030年,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8%以上,普通高中、职业中学的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青年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重大于15%,六周岁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降至6%。

2、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2030年下降到30%左右,社会和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平均寿命达到75岁以上;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3、完善城镇和乡村医疗卫生网络。

普及医疗保健知识,抓好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医疗设施的建设;到2030年医院拥有床位数达到5张/千人指标,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人/千人。

4、生活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教育设施、绿化、环保、环卫、给水、排水、电力电讯、道路交通等配套完善。

5、办好乡镇图书馆;发展和扩大群众业余文化团体。

6、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

到2030年,社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彩色电视机、电话普及率达到90%,报刊杂志入户率70%以上,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40%,宽带网入户率达到50%,服务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30%以上。

7、逐步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到2030年,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100%,山丘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集中居民点绿化覆盖率40%以上,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90%以上,改厨、改厕、改栏、改浴率90%以上,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现状问题分析

现有一个中心集镇(采桑湖镇城区)、一般集镇一个(银杯居委会)、14个行政村,基层村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下。

人口最多的是肖台村,人口1501人,最少的是大桥村,只有483人。

乡域村镇体系现存的问题有:

1、规模等级不合理

采桑湖镇村镇分三个等级:

1000人以上的有幸福村、烟灯村、肖台村三个村;500~1000人的村有先锋村、乾隆村、文家湾、团北村、毛家湖、银杯村、黄泥湖、方台村、观音村、钱口村、渔场等十一个村;500人以下的有大桥村。

2、基础设施条件急需改善

省道306及202分别从采桑湖镇穿过,拟建杭瑞高速由西向东穿过整个镇区。

这是两条重要的省道,对采桑湖镇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但是目前采桑湖镇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极大的制约了采桑湖镇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要振兴采桑湖镇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之一。

二、规划原则和目标

1、扩大集镇规模,强化中心集镇的集聚功能和综合实力;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提高集镇的经济辐射能力,带动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2、建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体系;建立多层次、不同特点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

3、完善乡域交通网络,建立高效科学、主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结构体系,充分发挥村镇体系的分工协作功能,促进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4、发挥各村镇的特色,缩小村镇之间的差距,形成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镇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1、城镇化发展动力分析

2007年采桑湖镇域人口184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86人,主要分布在采桑湖镇区、银杯居委会;农业人口15621人,分布在其他14个行政村。

今后20年采桑湖镇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四方面:

(1)工业发展的拉动力,随着采桑湖镇工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镇区就业和生活,这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生产效益提高,规模经营导致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势必转移到非农产业,其中相当一部分将进入集镇就业落户,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另一动力。

(3)镇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城镇化发展速度必然加快。

(4)依靠采桑湖镇的区位和环境优势,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吸引长株潭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人群到这里投资建厂。

2、镇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1)总人口预测

近5年来,采桑湖镇的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0.4%-0.6%之间,但是近几年波动较大,呈下降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自然增长率预计近期(到2015年)控制在4‰,中期(2016-2020年)控制在3‰;远期(2021-2030年)控制在2‰;由此得到2015年Q自然=18407×(1+4‰)7=18929人

2020年Q自然=18929×(1+3‰)5=19215人

2030年Q自然=19215×(1+2‰)10=19603人

考虑到未来城镇工业发展对附近乡镇人口的吸引力,并且采桑湖镇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将来工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人口的流动,参考同等城镇,考虑到人口的机械增长等情况,到2030年,预测全镇人口达19603人以上。

(2)城镇化水平预测

由上述可知,考虑到采桑湖中心驻地人口总数的自然增长、机械增长等原因,根据有关人口的预测方法,则城镇人口总数约为0.6万人;同样预计银杯集镇有非农业人口0.3万人,并充分考虑部分农村人口转入岳阳市区及周边其他城镇,则总的非农业人口共1.2万人左右,至2030年采桑湖的城镇化水平为:

1.2÷1.96=60%。

四、村镇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规划

1、等级结构

镇域村镇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次:

形成以采桑湖镇为镇域中心,银杯集镇为副中心的四级村镇网络体系。

(1)中心建制镇:

采桑湖镇镇区是全镇域范围的政治经济中心,直接受到岳阳市的经济辐射,在城乡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规划期内其规模将不断扩大,综合实力逐步加强,除了带动本镇农村的发展外,对邻近的乡村也将产生影响。

(2)集镇:

银杯集镇,采桑湖镇域的副中心。

(3)中心村:

3个中心村,即肖台村、幸福村、乾隆村。

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

一般村委会所在地要逐步发展成中心村,个别规模小或经济发展困难的,或因其他原因难以形成中心村的可适当调整,中心村在公共配套设施方面具有服务周边村庄的功能。

(4)基层村:

11个行政村作为基层村,其中规模较小低于800人的村庄可适当兼并,以形成一定规模,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2、职能结构

采桑湖镇应该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适度发展农村服务业,限制污染工业。

在中心集镇强化产业服务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在中心村注重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培养有特色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

3、镇村体系空间布局

以镇区为中心,省道306及202为纽带。

形成中心镇区位于镇域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