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271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课标版答案.docx

语文课标版答案

泄露天机-2013年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

(语文课标版)

【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答案】

1.A“对其深恶痛绝”错,据原文可知,引起人们谐趣的对象是“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人们对被讥刺的对象还带有爱的成分。

2.C因果关系错,据原文可知,《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属于谐,是因为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

3.C“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无中生有,原文只是举了一首民歌的例子而已。

【备选1】

【答案】

1.C(“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不恰当,从下一段的开头,尤其是“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一句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文化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期。

2.B(从“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来看,文人们爱竹是为了自身的解脱。

3.A(“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分析错误,是审美趣味、文化影响等使然。

【备选2】

【答案】

1.B(答非所问,“使粉丝自己得以扩大知名度”之义本文没有涉及。

2.D(“这在现实世界中则不可能”绝对化,原文是“往往是泾渭分明的”。

3.A(“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理解不当。

微薄的“粉丝”有时不是单纯的迷恋,恰恰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所以无所谓两个极端。

【备选3】

【答案】

1.C(原文表述为“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说明影响还是有的)

2.B(“从来没让第六根手指存在”错,原文是“并没有……使其永久存在”。

3.B(“利用计算机技术验算”错,原文是“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原则”。

【备选4】

1.B光合作用只是森林碳汇的途径,不能说森林碳汇是光全作用的过程。

2.B不是森林可以增加森林碳汇,应该是增加森林面积才可以增加森林碳汇。

3.A“人类排放的CO2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错,文中是说“可能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答案】

4.C(窜:

流放)

5.C(①讲与民同甘共苦,不能表明在文治方面的才能。

⑥是三司官员的看法)

6.D(“并迫使蛮人投降”,与原文不符,见原文“会蛮首相继出降”)

7.

(1)你们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讨伐叛贼,还可以立功来赎自己的罪。

如果早晨叛乱那么晚上就会被处死,这不是正确的办法啊。

(2)徐的登记那些恶少年姓名,让他们互相担保,说:

“你们互相监督,不这样,都是你们的罪过!

【参考译文】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

考中进士,补任钦州军事推官。

钦州林木浓密,许多人死于瘴气瘟疫。

徐的去求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求说:

“把州府搬迁到水边就没有病患了,请转告皇上使他听到。

”郑天监听从建议,郑天监就请求把徐的留下让他办理相关事情。

徐的穿着短衣,拿着木棒,跟役夫一起辛苦劳动,修城墙,建望楼,用来准备攻守。

规划土地让军民居住,修建府舍、仓库、沟渠、店铺之类,民众都感到便利。

徐的升任大理寺丞,任吴县的知县。

后来又调到梁山军,任常州通判。

适逢饥荒,他就拿出米做成粥来给饥民吃。

多次升职至尚书屯田员外郎、临江知军,升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

安化州蛮人攻击杀害官府的军将和官吏,他们所属士兵怕死,谋划着要反叛。

徐的骑马赶到宜州,安慰劝告他们说:

“你们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讨伐叛贼,还可以立功来赎自己的罪。

如果早晨叛乱那么晚上就会被处死,这不是正确的办法啊。

”大家都束手听命。

奏请恢复澄海、忠敢军,后来都得到任用,改任舒州知州,调任荆湖北路转运使。

辰州蛮人彭士义叛乱,徐的用恩德威信感化他们,蛮人悔过后自来归附。

徐的代管江陵府的政事,城里很多行为恶劣的年轻人,想盗窃时,就在晚上放火,一夜十多处起火。

徐的登记那些恶少年姓名,让他们互相担保,“你说:

们互相监督,不这样,都是你们的罪过!

”于是夜间就不再起火了。

太子冼马欧阳景狡猾蛮横,不守法,是邻里间的祸害,徐的揭发他的罪恶,把他流放到岭外。

徐的以兵部员外郎身份担任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奏请朝廷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的运河,诏令还没下来,他就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调动士兵民夫疏通治理它,运出积压的盐三百万斤。

军贼王伦在山东叛乱,转而攻打淮南,徐的集合军队等待他。

正赶上青州改派的裨将傅永吉追赶贼人进入历阳,徐的和他一起受赏赐,升做工部郎中。

又治理泰州西溪河,运出积存的盐。

区希范、蒙赶在衡湘为寇,朝廷命令徐的去招抚他们。

徐的到了之后,住了两夜,恰好赶上蛮人首领一个个出来投降。

三司官员认为郊祠典礼临近,应召回徐的议事,徐的回朝后,蛮人又反叛。

廷授予他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到了桂阳,投降的又有许多。

那些钦景、石硋、华阴、水头各洞不投降的,徐的都讨伐平定了他们,斩杀了他们的首领熊可清等一千多人。

后来,徐的在桂阳去世。

【备选1】

【答案】

4.B(阅:

历经)

5.D(③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④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⑥表现钱乙多识物理。

6.B(理解错误。

“我能移之,使病在末”是将疾病转移到四肢,而不仅是“双脚”。

7.

(1)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

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2)(钱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伤叹道:

“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

【参考译文】钱乙,字仲阳。

父亲钱颢,擅长用针灸,然而嗜好饮酒,喜欢游玩。

有一天他隐藏了姓名,向东行到了海上,没再回来。

钱乙当时三岁,母亲在此前已经亡故,父亲的同胞姐妹嫁给了姓吕的医生,同情钱乙成了孤儿,收养他为儿子。

钱乙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跟从吕君学习医术。

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

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渐渐地又过了几年,才把父亲接回家。

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乡亲们惊叹不已,感慨激动,为此流下眼泪,很多人赋诗赞颂钱乙寻父的事迹。

后来又过了七年,他父亲寿终故去,钱乙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

钱乙侍奉养父吕君,就像侍奉生身父亲一样。

吕君死后,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收殓安葬服丧,又替吕君嫁了孤女,按年节祭奠供奉吕君,都和自己的父亲一样。

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有了病,召钱乙让他为女儿看病,立了功,长公主上奏皇上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赐给他红色的六品官服。

第二年,皇帝的儿子仪国公得了手足抽筋的病,太医院里的医生没能治愈。

长公主上朝,于是禀报说钱乙出身于民间,有特异才能,皇帝立即宣召,钱乙入宫后进献了“黄土汤”,皇子得以病愈。

神宗皇帝召见并褒奖钱乙,并且问用“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医理。

钱乙回答说:

“以土去抑制水,这样木才能平复,那么风自然就被控制住了。

况且前几位太医的治疗已使皇子的病症接近痊愈,我(只是)恰好赶上皇子将要病愈。

”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了太医丞的官职,又赐给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戴。

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请到钱乙治病,钱乙没有一点空闲的日子。

钱乙谈论医道,那些有名望的老医家没有人能够问倒难住钱乙。

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免官。

哲宗皇帝又召钱乙在宫中值夜。

过了好久,钱乙又以生病为由请求皇帝恩准他告老还乡,于是不再起复。

钱乙,原本体弱多病,性格坦率和易,嗜好饮酒,疾病屡次侵犯,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总是能够治好。

钱乙最后一次犯病,疲倦得厉害,就伤叹道:

“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

”过了一会儿又说:

“我能让这病转移,使病转移到四肢上。

”于是就自己配方制药,日夜饮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

过了不久,他左侧的手足挛缩不能使用,就高兴地说:

“这下可以了!

”又让亲近的人登上东山,找到菟丝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着菟丝下面,而在火把熄灭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茯苓,茯苓大得像斗,钱乙就按法服用它,历时一个月吃完了。

从这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骨强壮坚固,就像没有患病的人。

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不拘泥某一师门,他对治疗疾病的各种方法都精通,而不只是个小儿科医生。

对于各种医书没有不读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古法,惟独他治病就像带兵打仗一样,经常安全地越过险要地带、故意暂时放纵敌人然后一举全歼,最终还是与古法相合。

他特别精通《本草》,广泛地了解事物的原理,分辨改正《本草》中的缺漏和错误。

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材,或者拿奇怪的事去问他,他定能给他们说出其产地、生长环境状态,以及形貌特点等,问的人回去拿书考证他的话,都符合。

钱乙临终那年,挛痹症逐渐加重,他嗜酒,喜吃寒食,这些嗜好都不肯戒掉。

他给自己诊断后知道病不可治,便召来亲友诀别,换好寿衣等待寿终,享年八十二岁,死于家中。

【备选2】

【答案】

4.D(革:

读jí,急,重。

5.C(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人言)

6.D(应为:

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

(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参考译文】刘珙字共父。

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部郎官。

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

秦桧死后,刘珙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兼任代理中书舍人。

金人侵犯边界,宋军战败,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泪。

随从皇上到建康,车驾将要回宫,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

等到诏令发出,是派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并议论说不能这样。

皇上发怒,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

“再进言就会连累张公。

”刘珙说:

“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

”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

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发动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几十个州动荡不安。

刘珙上奏说:

“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

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湖北有茶盗几千人入境,守卫的官吏把这事报告朝廷,刘珙说:

“这些人不是拼命的贼寇,对他们宽松他们就会分散各自求生存,对他们逼得紧他们就会聚集反抗至死。

”贴出榜文晓谕他们悔过自新,宣称军队就要来了,命令所属州县准备几千人吃的食物,盗贼果然散去,那些留下来的没有多少人。

刘珙于是发兵,告诫部下说:

“盗贼来了不要急于作战,盗贼退走时不要穷追不舍,那些不肯退走的才予以打击罢了。

”盗贼的士气更加松弛,于是仅一次战斗就击败了他们,全部生擒而归,杀掉为首作恶的几十人,其余的都列入军籍。

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

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先上奏免除夏粮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税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富豪大户囤积税米不出售,购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从各衙门借钱共三万,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价以救济性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

开始于当年九月,结束于第二年四月,全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

进为观文殿学士,生了病,请求退休。

病重时,起草遗奏说:

“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担负大事,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召见任用他们。

”然后又写信与张栻和朱熹诀别,所说的话都是以未能为国家报仇雪耻而遗憾。

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

刘珙在家事亲孝顺,继母卓氏去世的时候,他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

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他喜欢接受直率的意见,做事稍有过错,下属官吏指出来就立即改正。

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答案】

8.一二句总起全诗,①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

(1分)②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

(1分)③这两句直接抒发感情(1分),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1分);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壮心不已的情怀做铺垫(1分)。

(只写“总起总用”没有分析不给分。

意思对即可。

9.①首联表达了作者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了一生保持的开朗旷达、洒脱乐观之情。

②二、三两联写作者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之情,但又隐含了作者对“抛官”闲居的无奈与郁闷。

③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备选1】

【答案】

8.从语义上看,“肌”意为肌肉,与诗意不合,它不能描摹鸟的特点,放在诗句中也与“不如”不搭配;(2分,意思对即可)“肥”字不仅符合诗意,而且能使“凫鹜”之肥与稚儿的瘦弱形成对比(而且表明稚儿连凫鹜胖都没有),更好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3分,能答出“符合诗意”1分,解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2分)

9.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

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2分;其中观点1分,分析1分)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

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

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惨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

(4分。

答出“反衬”“对比”等,给1分;分析1分;答出“羡慕鸟、人不如鸟”等1分;答出“批判性”1分)

【备选2】

【答案】

8.“春兴”(诗眼)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统领全文。

(3分)

领起了对诗中暮春景象的描绘,也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分)

9.①武诗借用梦境(联想),(“逐”字运用拟人),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

(3分)

②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通过“折杨柳”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

(3分)

【备选3】

【答案】

8、①诗中的白鹭孤单落寞。

(1分)它玉立清波,不愿与白鸥为伴,不能与鱼儿为伍,只有惨淡的斜阳陪伴它寂寞的孤影。

(2分)

②诗人以白鹭自况,(1分)来表达自己既不愿隐逸、又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无奈落寞之情。

(2分)

9、①“犹”字用得好。

(1分)“犹”是“还”的意思,表示进一步。

(1分)

②白鹭本已孤寒,再加上落日余晖的烘托,更增添了凄凉的程度,暗合了诗人孤单落寞的心境。

(3分)

①“侣”字用得好。

(1分)“侣”是“陪伴”的意思。

(1分)

②本来有人陪伴令人愉悦,可是陪伴白鹭孤影的却并非同伴而是落日余晖,这更突出了白鹭的孤单,亦即诗人的孤单。

(3分)

“犹”和“侣”两个词选一个作答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答案】

(1)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

(2)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不给分)

【备选1】

【答案】

(1)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

(2)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3)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不给分)

【备选2】

10、【答案】

(1)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2)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3)吟鞭东指即天涯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不给分)

【备选3】

10、【答案】

(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3)封狼居胥烽火扬州路(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不给分)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答案】

(1)答E项3分,C项2分,A项1分;答B、D项不给分。

(A不够准确,为后文做铺垫的应是“我”对这种认识的坚信态度。

B她对“我”产生兴趣的原因是我的钱包。

D是无中生有)

(2)第一次写狗“很讨人爱”,引出了“那个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二次写狗“冻得直打寒战”,我也不想回去,从侧面烘托“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推动情节发展;第三次写狗,通过我的一“夹”的细节描写,充分表达了“我”对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的愤慨之情。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3)

(1)惯于挖掘生活,但对生活的了解是肤浅的。

(2)待人诚恳,但也容易轻信别人。

(3)充满自信,但也自以为是,处事不冷静。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4)探究示例一:

以“人物”为题更合适。

(1)“人物”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是对小说情节的高度概括。

小说讲述的就是“我”对人物的寻找探索过程,同时也是那位妇女把“我”当成她的“人物”(实际是“猎物”)的逐步捕获的过程。

可以说,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

(2)以“人物”为题内涵丰富,为人物形象制造出一种绝妙的讽刺效果。

“我”怪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而警察却帮“我”追回了钱包,以“我”所标榜的来源于生活的“人物”为题,恰能很好地突出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幼稚无知,进而深化了主题。

(3)从读者接受角度看,以“人物”为题,更能吸引读者,表意含蓄,耐人寻味,让人忍俊不禁。

通过以上比较看出,“人物”做标题更好,“偷”就过于浅白平淡了。

探究示例二:

以“偷”为题更合适。

(1)以“偷”为题能够更准确直接地概括小说要表达的真正内容,“我”设法在中年妇女那里“偷”素材,她设法在“我”这里偷钱包。

小说展示的就是这样同时发生的“偷”的过程。

(2)便于揭示小说要表达的这一层内涵:

我们用大量心力求取的事情往往会偷走我们对其他事情的关注。

(3)在读者接受的角度上,“偷”作为标题能够制造悬念,直到最后谜题揭晓,读者都能保持很强的探求欲望。

通过以上比较看出,“偷”做标题更好,“人物”就显得晦涩难解了。

【备选1】

【答案】

(1)答D项3分,答B项2分,答A项1分,答C、E项不给分。

(A是对小说情节的分析。

“轻松”的说法有一定合理性,但笔调中更多的是厚重和严肃,“山东农村”范围过大。

B是对小说环境的分析。

小说中缺乏的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有对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交代。

C是对小说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不想在众人面前说自己的心事”与文中“王二根真诚地点点头:

秋红你放心”相矛盾,且与“爹和娘也不愿意他太场面儿”有关;“做事有板有眼”和“让秃子先举手”无关。

D是对局部描写的理解和认识。

正确。

E是对重要语句含意的分析。

“对二根救命之恩的感激”错;表现的是秃子对二根当初“让我先举的手”的感激,还有对二根为救自己而牺牲的负疚感、悲痛和感激)

(2)①采用了倒叙的方式;②造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

吸引读者),

突出了秋红的形象特点,表现了二根和秃子性格特点的不同,暗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每答对一点得1分。

(3)泼辣,重诺,要强(证明自己彻底不是赔钱货),热爱家乡(或:

爱国),聪慧,勇敢(主动追求爱情,具有牺牲精神,打仗时救助八路军伤员)。

每答对一点得1分。

(4)观点一:

认同“爱国说”。

①“大事儿”是指秋红和王二根“秘密商讨”后,秋红在村里的参军动员大会上公开表明谁先报名参军就嫁给谁的态度;②她要借干成“大事儿”证明自己彻底不是赔钱货,还想借此激发村里青壮年参军抗日的热情和行动;③小说正是通过写秋红干出了这件“大事儿”,表现了她热爱家乡、保卫家乡的决心和牺牲精神,歌颂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祖国和团结抵御外侮的高尚情怀。

观点二:

认同“爱情说”。

①“大事儿”是指秋红和王二根“秘密商讨”后,秋红在村里的参军动员大会上公

开表明了谁先报名参军就嫁给谁的态度;②她要借参军动员大会的公开场合,名正言顺地实现嫁给王二根的目的,以此证明自己彻底不是赔钱货;③小说通过写秋红干出了这件“大事儿”,表现了抗日根据地的平凡女性期盼和勇敢追求美好爱情的动人情怀,突出了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答出“大事儿”的含义得1分,答出秋红“干出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的目的得2分,答出相应的主旨得3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答案】

(1)答E项3分,答D项2分,答A项1分;答B、C项不给分。

(A文中所叙述的并非都是夏先生教授作者时的事情;B写夏先生告别时“愤然”的回答和“凝注的目光”,是为了突出夏先生对国运的担忧而非消极悲观;C两处错误,一是“后来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爱我们,这绰号就变成了爱称而沿用下去”;二是“如果学生的请愿合乎情理,夏先生就当作自己的请愿”,并非“把学生的请愿全都当作自己的请愿”)

(2)①因为二位先生都博学多能(或同样深解文艺的真谛),同样具有人格魅力。

(2分)

②都深爱学生,得到了学生的敬重。

(或他们的教育都是爱的教育)(2分)

③都痛感众生疾苦,对人世有悲悯之心。

(2分)

(共6分。

每条2分。

意思对即可。

(3)①对国家的热爱。

当时国运衰微,战乱频仍,他心系国运,愤然悲叹。

(2分)

②对学生的关爱。

像父母一样,叮嘱学生不喝酒,少花钱等。

(2分)

③对众生的大爱。

他痛感众生疾苦,为人世而忧伤。

(2分)

(4)答案示例一:

喜欢李先生的教育方式。

(2分)

(4)①李先生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使学生感动、诚服。

他上课必先到教室,板书写好,端坐讲台等学生到齐。

(2分)

②他性格沉静,寡言少语,说话和颜悦色,学生对他畏惧又敬爱。

学生还琴,若弹得不好,他不言辞责备,只说“下次再还”。

(2分)

③“爸爸的教育”主要是重身教,以自身行动影响学生。

(2分)

(共8分。

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二:

喜欢夏先生的教育方式。

(2分)

①夏先生对学生的教育具体琐碎,无微不至。

看见年纪小学生弄狗他也要管。

(2分)

②夏先生有话直说,使学生容易亲近,感激而敬爱。

如放假时反复嘱咐学生“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少花钱”。

(3分)

③“妈妈的教育”主要是重言教,率直开导,谆谆教导,更易被学生接受。

学生凡有请愿都会告诉他。

(2分)

(共8分。

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三:

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喜欢。

(2分)

(理由可参考示例一、实例二。

言之成理即可)

【备选1】

【答案】

(1)答E项3分,C项2分,D项1分;答A、B项不给分。

(A“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活动家”无中生有,原文是“活跃的党员”,而且“大量”的说法没有根据;B错解关系,“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筹资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属于“帮助反对压迫或剥削劳工的事业”;D说沙利文小姐的丈夫也“照顾海伦生活;并帮助她工作”原文无依据)

(2)①走遍了工业贫民区,开始真正思索社会问题。

对穷人中失明的高发生率特别关注,坚定了她关注社会问题、投身公益的信念。

(2分)②经常与社会问题评论家约翰•梅西交谈,也促使他对社会问题感兴趣。

(2分)③阅读韦尔斯的著作,又进一步向社会主义靠近。

(2分)

(3)①加入社会主义政党,积极从事社会主义活动,帮助反对压迫或剥削劳工的事业。

②海伦•凯勒的戏剧表演出色,征服了最挑剔的观众,取得成功。

③发表了多部作品,成为了一位有名的残疾人女作家。

④一生积极地为盲聋人的利益奔走,对盲聋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条2分,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

(4)答案一:

我认为海伦的成功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

①海伦幼年残疾,却能刻苦学习,努力康复,自立自强,最终学会了各种生活的技能,并且读完大学,成为人生的强者。

②靠个人努力,在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生中,她在杂耍表演方面最出色。

在大剧院的初次演出中征服了挑剔的观众,得以在全国巡回演出。

③成为一位知名作家是靠克服无视力、听力的巨大困难才能取得的。

④以残疾之身,在慈善事业中一生打拼,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与个人努力分不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