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93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

7.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唐代的庙会

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

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

8.北宋文人王说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

……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

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

”作者旨在说明

A.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B.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C.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D.藩镇是平定叛乱主要力量

9.(宋)王柏《鲁斋集》中说:

“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材料反映了

A.手工业商业获得高度发展B.农村草市已出现

C.农民兼营农业之外的产业D.农工商地位改变

10.“(元代)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据此材料,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

A.中书省与行省制B.中书省和枢密院

C.枢密院与宣政院D.行省制与御史台

11.明朝初年,地方行政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

但在省级行政上,明朝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即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和刑名司法、都司掌理卫所军政,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朝廷负责。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提高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

C.确保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D.解决废除丞相制度所带来的弊端

12.黟县《环山余氏宗谱》中记载,明代商人余荷浦经商“二十余年,囊囊日实,良田美宅如愿以偿”。

这一记载反映了明代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封建礼教束缚解除D.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13.明代王艮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学歌》: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据此判断,对王艮思想影响深刻的学者应该是

A.程颐B.朱熹C.王阳明D.顾炎武

14.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

“私通者,商业。

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

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

”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15.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D.力图深刻反省明亡的原因

16.康熙帝云:

“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

雍正帝则说:

“楚地本产米之乡,素为东南所仰给”。

这说明江浙地区

A.农业经济已经衰落B.经济结构变化很大

C.出现新的经济因素D.不再种植粮食作物

17.清代人口由清初的不足一亿,到1850年已达到约四亿三千万。

对于科举考试而言,从清初的顺治年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乡试的举人名额一般都在1000到1500名之间波动。

这表明

A.清代人口总数的持续增长B.考试制度逐步完善

C.科举制没有适应社会发展D.社会的流动性增强

18.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

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

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反映了魏源

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

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

19.1844年,一个英国人搜集了中国生产的各式各样的土布布样送回英国,看能不能按照中国土布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

“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按照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

”这主要说明

A.英国机器大生产在中国优势不明显B.中国棉纺织技术优于英国

C.传统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D.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0.徐继畲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

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

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

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21.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

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这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C.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

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2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

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

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23.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

时间

承借人

贷款人

用途

1861.11

江苏巡抚李鸿章署布政道吴煦

上海外商

雇船至安庆运淮军至上海

1862.6

苏松太道吴煦

英商怡和洋行

“常胜军”饷银

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部分湘军军饷

上海美商洋行

上海会防局洋枪队军需等费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B.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

C.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24.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之器”的工厂;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

A.使用“制造之器”的工厂B.与洋商争利

C.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督商办

25.《光绪三十三年福建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记载:

“宁波、上海两处所出土布,运至本口(福建)销售,未见合算。

而本地用洋纱织成之棉布一宗,售价较为便宜,是以人多购置。

”这说明

A.传统棉纺织业出现了异化B.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加速

C.西方侵华转向了资本输出D.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26.187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大学,即今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1906年,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教会在北京合办协和医学堂,即现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前身。

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有必要对传教士传教权的评价做根本性的调整

B.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C.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在日益加深

27.“‘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

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

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

A.经济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B.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

C.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D.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

28.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

该协议的签订

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

29.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

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

这反映出当时

A.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B.革命发展引发知识分子分裂

C.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D.朝廷腐败遭到爱国士人不满

30.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

“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31.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

《时务报》最多时日销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

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C.中国办报深受西方的影响D.报纸具有宣传政治主张的功能

32.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

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时期,总是通过吸取周边世界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但是,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

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33.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

下图为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

由此可知

A.清政府一直以来重视铁路修筑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

C.铁路修筑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D.国人的阻碍严重制约铁路修筑

34.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

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同盟会的成立B.武昌起义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D.清帝退位

35.《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职、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

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

A.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B.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C.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

36.一战期间,西方社会自相残杀,物质财富惊人毁坏,科学技术误入歧途,整个社会人心动荡,对中西方的思想界震动极大。

受其影响,当时中国

A.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B.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C.尊孔复古逆流彻底终结D.文学平民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37.1919年1月,陈独秀坦言:

“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八面非难,那旧派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呱呱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

”这说明当时新文化运动

A.没有社会基础B.需要推进思想启蒙

C.即将以失败告终D.理论上宣告破产

38.1924年7月,北京学生联合会等50余个团体联合组成反帝国主义运动大同盟,提出“扑灭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废除压迫中国弱小民族所定一切不平等条约”;

9月3日至9日,上海废约运动大联盟更是掀起全国性的群众反帝国主义运动。

这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擅长动员群众B.中华民族已有近代意义的觉醒

C.北伐战争推动反帝爱国运动D.一战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骤降

39.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初步建立中央、地方二级财政体制:

税源较大的税项如关、盐等属于国家收入;

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

原来归中央政府收入的田赋划归地方。

这一税制改革

A.进一步增强了民国地方行政和财政基础B.给予了地方财政的完全独立地位

C.反映经济结构已经向以工商业为主过渡D.说明田赋在税源结构中地位上升

40.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九江,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正确地预判了革命的战略形势

41.1932年8月,由共产国际指导的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决定在上海召开远东反战会议。

在筹备过程的新闻报道中,会议的名称最初有“上海反帝国主义战争大会”“世界反帝非战大会”等,后来又称为“反法西斯蒂非战大会”“远东反战反法西斯蒂代表大会”等。

会议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B.反战运动阵线有扩大趋势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阶级斗争服从于民族斗争

42.1933年7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

“御辱抗日,绝非以武力可与之竞胜,亦非以外力可以牵制,此时,唯有在内政、社会、教育制度中,即国民军事教育与团练保甲之中,积极努力,行之五年,由小而大,则或有万一之效也。

”这反映了

A.国内最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

C.日本侵华改变了中国政局D.蒋介石已经有了抗日的筹划

43.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宣布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但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

A.传统婚俗已遭到完全废除B.移风易俗任务仍然困难重重

C.婚姻仪式由繁琐走向简约D.南京国民政府倡导婚姻自主

44.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

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

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

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

这表明当时

A.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B.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45.“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

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

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

”诗人何其芳笔下的这一景象突出说明

A.国民政府迫害民主人士B.红军大主力齐聚陕北

C.土地改革政策深得民心D.爱国青年追求理想自由

46.近代中国的一首军歌歌词中写道: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

”这首军歌最有可能是

A.《国民革命军军歌》B.《八路军军歌》

C.《中国工农红军军歌》D.《新四军军歌》

47.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爱国将领白崇禧的咨询中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白崇禧照此实行。

A.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B.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

C.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D.徐州会战揭开了国共合作序幕

48.电视剧《长沙保卫战》(1939.9—1942.1)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

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

该电视剧的播出说明

A.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B.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

C.抗日战争转入了战略反攻D.对国民党抗战的认识更客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49题14分,第50题22分,第51题16分,共52分)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和议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

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预甚少。

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

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

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

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

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侯家驹著《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汉武帝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各自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10分)

5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清中叶以来,中国商品的规模发展与商业资本的壮大促使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日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以“汇通天下”为目标,以“诚信”等儒家思想为精神内核,积极借鉴并完善传统商业中的账期制度、合伙制度、无限责任制度、身股制度,为满足城乡百姓经济生活、促进工商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相继陷入与太平军、捻军的战争之中,南北失联,南方各省饷银入京不畅,清政府被迫同意票号代为汇兑饷银,票号逐渐将承汇清政府饷银或赔款作为主要业务。

据统计,1862—1912年的50年间,票号承汇政府金额2.2亿两,利润高达8000万两。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垮台,票号业务量骤减。

加上外资银行纷纷来华,到1932年,经历百年辉煌的票号,全国仅剩2家。

——摘编自黄鉴辉《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1905年,在考察英国英格兰银行与美国花旗银行后,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府开办的国家银行。

户部银行总资本400万两,总行位于北京,在天津、上海、武汉等9处设立分行。

与票号主营汇兑业务不同,户部银行还经营收存出放存款、买卖金银、代人收取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

此外户部银行还享有发行货币,经营国库的特权。

1908年,经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大清银行,制定《大清银行则例》,进一步明确该行国家银行的性质。

——摘编自黄鉴辉《中国银行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票号兴起的主要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票号和大清银行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票号衰落的原因。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具备领导革命的极优越条件,但领导权并不是天生的属于中国共产党。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共“三大”前后,党内普遍认为工人阶级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陈独秀提出要由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这不仅是他本人的看法,也代表了共产党人当时普遍的认识水平。

1924年10月以后,由于实践提供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党内开始讨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并在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上明确提出:

无产阶级必须参加民主革命,并取得领导地位。

党的“八七”会议报告指出,党在今后的策略是独立领导工农阶级开展斗争。

1928年,党的六大在正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只有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地位,才能解决反帝反封建的两大任务。

遵义会议后,这一宝贵认识逐渐成为全党的实际行动。

材料二1935年12月,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中强调党要“率领中国革命”,毛泽东也在报告中指出,在形成中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增加了共产党批评同盟者、揭破假革命、争取领导权的责任”。

刘少奇也明确指出:

“无产阶级在目前革命阶段中,应以中国革命唯一领导者的资格,率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叛变,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使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阶段去。

”(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正确地坚持了自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相对独立性,坚决同国民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在稳固地领导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前提下,对民族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使自己的领导艺术更加成熟,终于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包括全部革命阶级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卫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共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认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共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领导艺术更加成

熟”的表现,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1—10BBCACABACB11—20ADCDDBCAAC21—30ADDAABBBCC

31—40DBBDBABBCB41—48BDBDDDCD

49.

(1)儒家主张藏富于民,均贫富,开源节流,节用裕民,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涉甚少;

(任意一点2分)汉武帝对商人征收重税,打击富商大贾,盐铁官营,与民争利,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预甚多。

(任意一点2分)

(2)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

社会生产力进步,铁犁牛耕出现;

工商业发展;

小农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写自然经济产生不给分)。

(4分,四个点写出两个要点即可)

汉武帝时期:

国家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