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456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促织》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

《促织》

(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2、领会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

有一句话说,“中学生有三怕”,听过吗?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问题:

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写文言文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学文言文呢?

师: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语言,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标志,是我们骨髓里面最珍贵的东西。

非常好,我发现你们真的非常优秀,直击核心本质。

学文言文不是仅仅为了认识几个字,理解几个词,或者说特殊句式,或者说它的用法,不是这样的。

最关键的是,我们要直抵古人的心灵,我们去跟古人交流思想,我们去传承文化,非常好。

但是,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字词,我们能不能抵达这个目的呢?

问题:

预习中谁有不懂的问题,现在我们一块讨论一下。

里正,就是里长。

明代的时候,以邻近的110户人家为一里。

在这在里里边呢,会挑选那种家里人口多土地也多的人家的主人来担任里长,并且这个里长的职务是会轮流更替的,任期满了后会重新统计人口和土地,重新挑选。

里长负责督管这110户人家的一些事务,包括缴纳赋税啊等等之类,也就是相当于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村长。

里长的职务是在官也在民。

他自己本身是百姓,但是他在百姓当中又是一个小头儿,得负责上下的交接,所以成名的工作往往是两头受气的,催缴赋税,他可能做不到,但是上级那边呢,他又要交差。

在百姓这边,他是一个什么身份啊?

是纯粹的农民吗?

问题:

他是怎样获得一只促织从而扭转全家颠覆的命运呢?

问题:

有没有什么特别触动你的人物或者场面?

师:

非常好,她的一个短语“更大的悲伤”很触动我。

促织其实也不是他们发达的希望,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指望靠促织发达,他们只想怎样啊?

只想交差,没想发达。

但是现在连儿子的命都没有了,这是更大的悲哀。

但是这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

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儿子的投井是更大的悲哀(板书:

更大的悲哀:

投井),最大的悲哀呢?

你觉得?

生:

我认为是这个社会的不公平。

需要用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地位。

我觉得社会体制的不公平是最大的悲哀。

社会体制的不公平,需要丧失生命,甚至丧失人性,扭曲灵魂来获得生存的机会以及发达的机会。

所以他说这个社会的体制才是最大的悲哀。

所以,投井不是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哀是“成虫”。

大家有没有发现“成名”这个名字的玄机?

我们有一句古话是怎么说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问题:

蒲松龄给主人公取名“成名”(板书“成名”),你觉得他寄托了什么样的意味?

成名是个读书人,蒲松龄希望读书人能够怎样?

我们看蒲松龄自己的经历

19岁应童子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名,他是在家上学的那一种,他的父亲亲自教他,因为他的父亲请不起老师。

他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所以19岁就连中县、府、道的第一名,但此后屡试不第,一直到71岁才按例补了一个岁贡生,不是自己考上的,是朝廷看着那些读书很多年都没有考取功名的,就给他们一个恩典,允许他们去上学。

刚刚补了一个岁贡生,4年以后就去世了。

他是怎么去世的呢?

“倚窗危坐而卒”,倚着窗,端坐着,去世了。

他这一生都是非常不得志,而他一生其实对功名还是很热衷的,他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他的作品譬如《叶生》中,就有这样的一种呈现。

叶生也是一个读书人,很聪明,但是活着的时候一直无法考中功名,有一个名叫丁乘鹤县令,一直鼓励他,帮助他,而他一再地落第,终于一病不起。

后来,丁公也因得罪了上司而不得不离开,走的时候他让叶生跟他一块儿走,想要继续帮助他考功名。

但是叶生缠绵病榻,很久都不能起床,他说,你不要等我了,我生病了,已经走不了了。

但是丁公还是不忍心走,就继续等。

等了几天之后,叶生忽然来找他,说让你久等了,实在不好意思,现在我们一起走吧。

之后就一直教这个丁公的儿子,把他自己曾经写的文章全都拿出来给丁公的儿子去应试,注意啊,用他自己的文章给丁公的儿子去应试,居然一路绿灯!

叶生说,这说明我之前屡试不第不是我的文章不好,只是时运不济罢了。

我的文章能够让我恩公的儿子得到功名,我也感到很宽慰了。

等到丁公的儿子得了功名之后,他就帮助叶生,让他也获得了功名,这时候丁公说,你回家看看吧,看看妻子孩子。

于是叶生回乡,妻子一见他就吓得手里的东西都掉地上了,说,你不要吓我们啊,你已经是死去的人,你为什么要来吓我们活人呢?

你都死了四年了!

一直没有下葬,是因为我们太穷了,孩子又太小。

现在孩子长大了些,正想着要给你安葬,你怎么要来吓我们呢?

叶生很惊讶,到房里一看,他的灵柩就停在那里,然后他“哗”一下就消失了,只剩下他的衣帽委落在地,他的妻子就抱着他的衣帽哭,他夫人问了驾车的仆人才知道事情经过。

原来伴随着丁公而去,辅佐着丁公的儿子的那个人,他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叶生,他只是叶生的什么呀?

猜出来了吗?

灵魂。

对,灵魂。

他的灵魂跟随着赏识他的知己而去,竟至于忘了自己是活人还是死人了,又回去找他的妻子和儿子。

所以其实蒲松龄在很多的小说里边都表达了自己在功名方面不得志的一种愤懑,一种伤感,所以他用幻想的方式,让叶生用他的灵魂去实现梦想。

【板书】

悲哀:

投井

更大的悲哀:

成虫→成名

最大的悲哀:

平庸之恶

【语用整合】

一、通假字

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

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

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

二、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

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②今义:

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

大腿。

②今义:

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

涕:

①古义:

哭泣,流眼泪。

(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②今义:

鼻涕。

去:

①古义:

离开。

②今义:

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

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②今义:

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6.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

抵押、典当。

②今义:

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3)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

(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挖开)

(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

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后岁余/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

(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

(2)见虫伏壁上(上面)

(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

(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

(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折过墙隅(经过)

(2)裘马过世家(超过)

(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

(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7.逼

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

18.进

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19.为

①为人迂讷(对待)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

20.自

①自昏达曙(从,介词)

②不如自行搜觅(自己,代词)

③自与汝复算耳(自然,副词)

21.尚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动词)

②虫宛然尚在(还,副词)

22.复

①成反复自念(重复,动词)

②亦不复以儿为念(再,副词)

③成子精神复旧(恢复,动词)

23.举

①举家庆贺/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全,形容词)

②手裁举(抬起、举起,动词)

24.意

①即道人意中事(心里,名词)

②意似良(神态、神情,名词)

③惴惴恐不当意(心意,名词)

④岂意其至此哉?

(料想、估计,动词)

25.信

①成述其异,宰不信(相信,动词)

②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

(的确、确实,副词)

26.即

①即道人意中事(立即、就,副词)

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连词)

27.顿

①顿非前物(立刻,副词)

②顿足失色(跺,动词)

28.得

①得其尸于井(找到、发现,动词)

②市中游侠儿得其佳者笼养之(抓到,动词)

③冀有万一之得(得到,引申为收获,名词)

29.闻

①忽闻门外虫鸣(听到,动词)

②宰以卓异闻(闻名,动词)

30.忽

①忽闻门外虫鸣(忽然,副词)

②不可忽也(忽视,动词)

31.杖

①杖至百(杖责,动词)

②乃强起扶杖(拐杖,名词)

32.出

①因出己虫(拿出,动词)

②无出其右者(超过,动词)

33.而

①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但,连词,表转折)

②儿涕而去(连词,表承接)

③掩口胡卢而笑(连词,表修饰)

34.及

①仙及鸡犬(涉及、联系到)

②及扑入手(等到)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①岁征民间【每年】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③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④取儿藁葬【用草席】

⑤日与子弟角【每天】

⑥力叮不释【用力】

⑦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②旬余,杖至百(杖责、用杖打)

③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装进笼子)

④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⑤儿涕而去(流泪、哭泣)

⑥自名“蟹壳青”(命名、取名)

⑦细疏其能(陈述)

⑧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⑨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⑾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①昂其直(使…昂,抬高)

②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③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④不如拼博一笑(使……拼)

4.意动用法

①成然之(认为…对)

②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③益奇之(认为…奇特)

5.其他活用现象

①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完)

②近抚之(形作动,靠近)

③而心目耳力俱穷(用尽)

④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

⑤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⑥审视【仔细地】

⑦啼告母【哭着】

6.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①里胥猾黠(狡猾)

②死何裨益(益处)

③填塞门户(充满,门口)

④唇吻翕辟(嘴唇)

⑤急逐趁之(追赶)

⑥虫跃掷径出(跳跃)

⑦不复聊赖(依赖、寄托)

⑧自增惭怍(惭愧)

⑨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停止)

⑩僵卧长愁 (向后倒下,躺)

⑾百计营谋不得脱(谋求)

六、特殊句式(翻译略)

(一)判断句

1.此物故非西产

2.非字而画

(二)被动句

1.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

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被动句,无标志,意念上的被动)

(三)定语后置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后置定语)

(三)状语后置

1.问者爇香于鼎

2.焚拜如前人

3.既而得其尸于井

(四)省略句

1.岁征(于)民间。

2.(上官)试使(之)斗而才,因责(之)常供。

(前“之”代促织,后“之”代县令)

3.令以(之)责之(于)里正。

4.转侧(于)床头,惟思自尽。

5.成妻纳钱(于)案上。

6.(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7.见有虫伏(于)棘根。

8.(成名)遽扑之,(虫)入石穴中。

(成)掭(之)以尖草,(虫)不出,(成)以筒水灌之,(虫)始出。

9.(成名夫妻)近抚之,(儿)气息惙然。

喜置(之于)榻上。

10.徘徊四顾,见虫伏(于)壁上。

11.(成名)视之,(虫)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12.不敢与(之)较。

13.临视,则虫集(于)冠上。

14.又试之(以)鸡。

15.(巡抚)又嘱学使俾(成名)入邑庠。

七、固定句式

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耶”是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句式,意为“该不会是……吧”、“恐怕是……吧”)

译:

(这画)该不会是指点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2.岂意其至此哉?

(“岂……哉”,表示反问语气,意为“难道……吗”、“怎么……呢”)

译:

难道能料想他落到这样的结局吗?

八、课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随即,跟着)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4)斯须就毙(一会儿)

(5)未几,成归(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吃一顿饭的工夫)

【同步检测】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猾黠(xiá)竦立(sǒng)不啻(chì)觇视(zhǎn)

B.惭怍(zuò)跬步(kuǐ)迂讷(nè)稿葬(gǎo)

C.审谛(dì)啜(chuò)蹄躈(jiào)裨益(bì)

D.科敛(liǎn)翕辟(xī)邑庠(yàng)荫庇(yīn)

2.加线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操童子业(从事……行业)抢呼欲绝(碰撞)俾入邑庠(使)细疏其能(梳理)

B.久不售(卖)虫集冠上(聚集)业根(罪恶)又劣弱不中于款(款式、规格)

C.蹑迹披求(拨开)掭以尖草(撩拨)冥搜未已(深)直*8敌领(咬)

D.抚军亦厚赉成(赏赐)无毫发爽(差错)掇置笼中(拾取)径造庐访成(建造)

3.下列加点字均为活用词,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③虫集冠上,力叮不释④旬余,杖至百⑤成以其小,劣之。

⑥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⑦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⑧日将暮,取儿稿葬

A.①②③⑧/④⑨/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③/②⑧/④⑦/⑤⑥⑨

D.①③⑧/②⑥/⑤⑦/④⑨

4.本文作者______,字留仙,______代______年间杰出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诗文词曲都有成就,尤以著称。

他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______,“志异”意为________。

5.根据文意和学习体会填空

本文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如在写成名的遭遇时,情节_______,成名忽而______,忽而_____,忽而失望,忽而又有了希望,常常是眼看已经“____疑无路”,后来却“_______”了。

6.小说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两个片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项()

A.表现了作者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局限性。

B.“求神问卜”是无望中寻求生路。

“魂化促织”寄托了美好的愿望,说明通过艺术虚构,善良的百姓能够获得解脱。

C.“魂化促织”使故事结局由悲剧变成了喜剧,削弱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

D.“求神问卜”推动情节发展,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魂化促织”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7.选出与“问者爇香于鼎”一句同属于一类句式的一项()

A.掭以尖草   B.将献诸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C.村中少年好事者D.古之人不余欺也

8.选出对“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翻译正确的一项()

A.抚军不忘自己,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县官一高兴就免去了成名的差役。

B.抚军不忘这好处是从哪里来的,不久成名又因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去了成名的差役。

C.巡抚忘乎所以,不久成名因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去了成名的差役。

D.巡抚不忘这好处是从哪里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县官一高兴,就免去了成名的差役。

【高考对接】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

(一)异史氏曰: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①)。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②)?

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③)!

(二)太史公曰: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④)?

何兴之暴(⑤)?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

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候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

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

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⑥)。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⑦)!

9.选择恰当的虚词填在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耶矣也夫哉哉

B.矣也也夫哉哉哉

C.也哉夫耶也矣哉

D.矣夫哉也哉矣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必不过此已忘不一定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不曾

B.独是成氏子以蠹贫凭借欲以力征用

C.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涉及牵连及羽背关怀楚,函谷关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扯及羽背关怀楚等到

11.填空

“异史氏”和“太史公”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自称,前者是 代人,后者是_______代人;两段分别选自______和______________。

这两篇文章又分别出自两人的著作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部文集,从体裁看,前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

12.对上面两段文字的分析,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

(一)段议论的对象是天子,成名,抚臣,令尹等。

②第

(二)段议论的对象是舜,项羽,义帝等。

③第

(一)段的要点是:

寄讽谏天子之旨,证实善恶有报的思想,对将自己的升迁发迹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封建官僚表示强烈的不满。

④第

(二)段的要点是:

批判项羽乘乱而起,自矜功伐,相信天命等,整体看,对项羽是持否定态度的。

⑤第

(二)段从整体看,对主人公是持肯定态度的,作者更多流露的是惋惜、同情。

 ⑥第

(二)段对主人公的分析批评比较公允,褒贬适度。

⑦第

(一)段“异史氏曰”的评论中有“天将以酬长厚者”之语,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宣扬了因果报应的观念,是不可取的。

A.①④⑤⑦B.②④⑥⑦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

13.请根据“成子身化促织”一段合理想像,编写一个故事。

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提示

1.B(提示:

A项“觇”读chān;C项“躈”读qiào;D项“荫”读yin,“庠”读xiáng)

2.C(提示:

A.疏,臣子向君主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在这句中作动词用,释为“分条陈述”,B.售,考取的意思,集,止的意思,D中“造”,解释为“到”)

3.A(提示:

①②③⑧均为名词作状语,④⑨名词作动词,⑤形容词意动,⑥形容词使动,⑦形容词动用)

 4.蒲松龄清康熙小说书斋名记载的是奇闻异事

 5.跌宕起伏悲喜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又一村

6.D

7.A(提示:

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

例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A同此。

B项为省略句。

C项为定语后置句。

D项为宾语前置句)

 8.D(提示:

文言句子的翻译,或是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或是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只要将所给的几种翻译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考查的重点。

经分析可知,本句几种翻译的区别在对“所自”、“宰”的理解,“所自”是所字结构,属于名词性短语,意思是“所来之处”,“宰”在文中指县官。

A、B、C三种翻译均有错)

9.C(提示: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上述两节文字中,虚词均在句末,“耶“表疑问语气,故④当选“耶”。

“也”为语气词,在句末表各种语气,①当选“也”,表否定句中的肯定语气。

⑤当选“也”,表感叹语气。

“哉”,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反问等语气。

②当选“哉”,表反问语气,⑦当选“哉”表感叹语气。

“夫”在句末,只能作助词,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③处当选“夫”。

“矣”语气助词,⑥当选“矣”,表感慨语气)

10.C(提示:

“以蠹贫”的“以”释为“因为”)

11.蒲松龄司马迁清西汉《促织》《项羽本记》《聊斋志异》《史记》文言小说历史著作

 12.C(提示:

(二)段文字议论的对象是项羽,既有对项羽崛起灭秦取得“近古以来未尝有”的功绩的赞叹,也有对其“自矜功伐”“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至死不悟的惋惜,及对其灭亡结局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