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490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docx

急救药品作用概论

药名及规格

药物作用

适应症

常用用法、用量、极量

副作用

注意事项

肾上腺素(副肾)1mg/1ml

升压及抗休克药:

兼有a受体和β受体激动作用

1.心脏骤停,心肺复苏;2过敏性休克3.急性支气管哮喘;4.局部止血。

常用量:

心跳骤停首剂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心内注射剂量为0.25mg-1mg;皮下注射、肌肉注射,一次1mg。

过敏性休克或哮喘持续状态0.25-0.5mg/h,必要时0.5-1h,重复小于3次

头痛、心悸、甚至高血压、脑溢血、心律失常等。

1.注意:

不应与β受体阻滞剂碱性药(NaHCO3等)配伍。

2.禁用于:

外伤出血性及心源性休克、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甲亢、糖尿病、青光眼、帕金森综合症、心源性哮喘。

利多卡因

100mg/5ml

麻醉药,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麻醉药。

首次剂量1~2mg/kg20分后可重复用第一个小时可用300mg,24小时总量小于1000mg。

快速静脉注入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嗜睡,昏迷,抽搐,呼吸受抑制,大剂量可产生严重窦缓,心脏停搏,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收缩力减弱

血浆有效浓度2~6ug/ml;血浆浓度9ug/ml中毒。

输注速度>5mg/min可致癫痫、惊厥、木僵及负性肌力作用。

肝功能障碍、慢性心衰、休克或应用西咪替丁的患者半寿期延长。

阿托品

0.5mg/ml

解痉药:

M胆碱受体阻滞剂

心动过缓、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平滑肌所致内脏绞痛;有机磷中毒;麻醉前给药;锑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1.缓慢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阿斯综合症:

0.5-1mg静注后按病情改静滴或异丙肾。

2.内脏绞痛:

静滴或肌注0.5-1mg/次,极量:

2mg/次

3.有机磷中毒:

2-10mg/次静注,后为10-30分钟注1-5mg,阿托品化后改为2-6小时,皮下注射0.5-1mg.

1.怕光,视力模糊,口干,心悸,面部潮红等

2.用量超过10mg有中枢兴奋至抑制(有机磷中毒除外)

1.禁用于: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幽门梗阻,室速室颤者。

2.慎用于:

孕妇,老年心功能不全。

3.有机磷重度中毒时,应与解磷定合用,须注意四原则:

早期给药,足量给予,静脉注射,反复应用。

阿托品化表现为散瞳,颜面潮红,心率加快,口干及躁动等。

可拉明(尼可刹米)

0.375g/1.5ml

呼吸中枢兴奋剂:

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引起的肺性脑病

皮下注射、肌注、静脉注射均可。

1次0.25-0.5g,必要时每1-2h重复一次,或与其它中枢兴奋药交替使用;极量,1次1.25g。

大剂量时BP升高、心悸、出汗、恶心、呕吐、肌肉震颤、高热,过量可致惊厥

作用温和,较安全

洛贝林

3mg/ml

呼吸中枢兴奋剂:

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新生儿窒息、CO中毒、儿童传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皮下注射或肌注,成人3-10mg/次,(极量20mg/次,1日50mg)小儿1-3mg/次。

必要时可缓慢静注,成人1次3mg,小儿1次0.3-3mg,间隔30min可重复一次。

抢救新生儿窒息可用3mg自脐静脉注射。

大剂量应用可引起惊厥,肌肉震颤、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注意观察呼吸情况

遇光、热易分解变色

氨茶碱

0.25g/2ml

平喘药

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塞性肺气肿;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

肌注,静注0.25g+50%GS20-40ml(大于15分钟),极量:

0.5g/次,2g/日,也可静滴。

静注过快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跳骤停,血压下降,抽搐等

注意避光保存;慎用于:

心律失常,严重心脏病,低血压,消化道溃疡,休克,严重缺氧者。

避免与VitC、促皮质素、去甲肾、四环素族盐酸盐配伍。

阿拉明(间羟胺)

10mg/ml

升压药: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心源性、感染性及出血性休克早期;防治低血压。

皮下注射或肌注,1次10mg;静滴,10-20mg加于5%GS100ml中。

极量:

静滴,每次100mg,每分钟0.2-0.4mg。

静脉外渗,易引起组织坏死;头晕,心悸。

禁用:

甲亢,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衰。

多巴胺

20mg/2ml

升压及抗休克药:

具有直接激动β和a受体作用,也可激动多巴胺受体

低血压及休克(心源性.感染性.外伤性.肾衰性)

静滴,根据病情调节.3支加5%GNS250ml中小剂量(2.5ug/kg.min)中等剂量(5-10ug/kg.min)大剂量(>10ug/kg.min)本品还具有利尿作用。

在抗休克治疗中和其它拟肾上腺素药相比,特别是中小剂量时,其正性肌力作用和肾血管扩张作用占优势。

常见有胸闷.呼吸困难.高血压、心悸.心律失常

注意:

1.用前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2.不能与苯妥英纳或碱性液混用3.静脉滴注时,应观察血压.心率.尿量及一般情况。

禁用于:

嗜铬细胞瘤.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

慎用于:

闭塞性血管病,心肌梗死,动脉硬化,高血压,雷诺病,甲亢,糖尿病。

异丙肾上腺素1mg/2ml

升压及抗休克药:

主要兴奋β受体

1.主要用于症状性心动过缓(如阿托品无效的缓慢型心律失常、阿斯综合症等);

2.心搏骤停;

3.败血症;

4.严重低血压

5.局部止血。

1.心肺复苏,0.5-1mg1次,静注

2.缓慢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阿斯综合症0.2-0.4mg加5%GS100ml缓慢静滴,依心律调整剂量及滴速

恶心、呕吐、眩晕、震颤等;对于心肌缺血、心衰患者可加重缺血,引起各种快速心律失常;

1.注意:

不能与肾上腺素,氯化钙,普鲁卡因酰胺同用。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和心律。

2.禁用于:

心绞痛,心肌梗塞,甲亢,嗜铬细胞瘤。

慎用于:

低血钾,血容量不足,冠状动脉狭窄,糖尿病性肾病。

50%GS

20ml/支

脱水剂

补充能量和体液;低血糖急救;高钾血症;脱水剂;配制腹膜透析液和极化液;药物的稀释剂;静脉法葡萄糖耐量试验。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大剂量易引起静脉炎,头晕心悸、心律失常。

高血糖非酮症昏迷、高钾血症、电解质紊乱。

(1)切勿外渗出血管外。

(2)缓慢静注。

(3)冬季应用应先在热水中加温使之与体温接近,以免导致血管痉挛。

葡萄糖酸钙

10ml/支

钙补充剂,抗过敏,解毒。

用于氟、镁中毒,抽搐,过敏,心肺复苏(如高血钾或低血钙引起的心功能异常)

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分钟不超过5ml。

可引起全身发热,过快可引起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线条骤停等。

刺激性大,外漏易引起皮肤坏死。

不宜用于肾功能不全、呼酸者。

应用强心苷期间禁止静注本药。

生理盐水

10ml/支

胺碘酮(可达龙)(150mg/支)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5ug/(kg·min)一天用量800mg,每支150mg,稀释到20ml,静推时间需要20分钟,经中心静脉导管使用。

终末半寿期18~40天

肺纤维化;胃肠道反应,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引发尖端扭转性室速。

静脉外渗,易引起组织坏死。

可加重哮喘及房室传导阻滞。

肾上腺素可逆转其对有效不应期的作用。

可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诱导地高辛毒性。

AVB及心动过缓者忌用。

心律平(普罗帕酮)(35mg/10ml)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

室上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但易至心律失常,仅用于危机生命的心律失常。

首次70mg稀释后3~5分钟内静注,无效20分钟后重复1次;或1次静注后继以(20~40/小时)维持静滴。

24小时总量<350mg。

恶心、呕吐、便秘、味觉改变、头痛、眩晕等,严重时可致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

2.病窦综合症、低血压、心衰、严重慢阻肺患者慎用。

.1.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2)心肌严重损害者、。

严重的心动过缓,肝、肾功能不全,明显低血压患者慎用。

去甲肾上腺素(正肾)2mg/1ml

升压及抗休克药:

主要兴奋a受体,肾上腺受体激动药

休克,上消化道大出血、整形面部手术。

感染性休克:

0.5-1mg/10ml,20-40滴/分,依血压,中心静脉压调整两者比例滴速

上消化道出血:

去甲肾10mg加在100ml冰NS.内po.或NG.3次/日

整形面部手术:

去甲肾与利多卡因合用能起到麻醉、止血的作用。

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高浓度iv、ivgtt时易引起反应性血管收缩、皮肤苍白,一旦坏死,可用利多卡因+DXM+NS局封;过量长期使用可致急性肾衰.心律失常.高血压.肺水肿

1.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不能与碱性药物配伍,尤其是氨茶碱。

2.小儿宜选用粗大静脉。

3.缺氧.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糖尿病.闭塞性血管炎.血栓病患者慎用.

毛花甙丙(西地兰)0.4mg/2ml

抗心力衰竭药:

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慢传导。

1.急慢性心衰;急性心衰肺水肿。

2.室上速(半预激综合症者禁用);严重房颤等。

静注:

首剂0.2mg加5%GS20ml大于5分钟。

以后根据病情2-4小时后再给0.2-0.4mg,小于1-1.6mg/日。

易引起洋地黄中毒。

表现为: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黄视、绿视、心动过缓甚至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1.用药前测脉搏应大于60次/分。

2.禁用于:

1).心肌梗死这24小时内;2).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3).洋地黄中毒者;4.)室速、室颤。

3.慎用于:

低钾血症、高钙血症、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梗、心包炎、严重缺氧。

呋塞米(速尿)

20mg/2ml

利尿药:

抑制髓袢升支腔壁Na/K/CT,联合转运载体,扩张血管

1.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2.顽固性水肿;

3.急性心力衰竭;

4.急性肾衰;

可口服、肌注,静滴或静注20-40mg,无效时剂量可成倍增加至120mg/日

体位性低血压;电解质紊乱(低K、低Na、低CL性中毒);高尿酸血症;胃肠道反应,肝损害等。

慎用于:

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症,糖尿病

禁用于:

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肝昏迷,孕妇,哺乳,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者。

硝酸甘油

5mg/1ml

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供。

降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心力衰竭

静脉注射

头痛,血压下降,过量易引起低血压、心悸。

使用时速度不易过快监测血压。

禁用:

心肌梗塞早期(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

地塞米松

5mg/1ml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1.支气管哮喘

2.感染,过敏性休克

3.肺水肿,脑水肿

肌注或静注,静滴均可,5-10mg/次,1-3次/日,必要时可增加剂量

感染;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库欣综合症,还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1)大量使用可引起糖尿、溃疡消化道出血及库氏综合征。

(2)溃疡病、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肺炎、胃吻合术后患者忌用或慎用。

(3)有癔病及精神病史者应慎用。

纳洛酮

阿片受体拮抗药,促醒

1.解救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

2.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残余作用.

3.解救急性乙醇中毒

5.促醒作用

常用剂量:

纳洛酮5μg/kg,待15min后再肌注10μg/kg.或先给负荷量:

1.5~3.5μg/kg,以3μg/kg·h维持

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颤动

1.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及心律

2.用药需注意维持药效,以防患者患者再度陷入昏睡和呼吸抑制.

3.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氯丙嗪(冬眠灵)(

抗精神病药,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镇静作用明显

⑴安定作用

⑵抗精神病

⑶镇吐

⑷对体温调节的影响,使体温随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升降。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肌肉注射每次可使用25—50mg。

静脉注射也可使用25—50m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mg/ml,然后以每分钟不超过1mg的速度缓慢注入

白细胞减少。

口干,乏力,嗜睡,便秘,心悸。

偶见泌乳,乳房肿大,肥胖,闭经。

心动过速。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死亡。

 

本品刺激性大,静注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局部疼痛较重

安定(地西泮)

(1mg/2ml)

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和骨骼肌松弛

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失眠和抗癫癎,缓解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等。

常用量:

10mg/次,以后按需每隔3~4小时加5~10mg。

24小时总量以40~50mg为限。

 

嗜睡、眩晕、运动失调等,偶有呼吸抑制和低血压

慎用于急性酒精中毒、重症肌无力、青光眼、低蛋白血症、慢阻肺患者。

鲁米那(苯巴比妥)(0.1g/1ml)

镇静和催眠药物

1.镇静

2.安眠

3.抗惊厥

4.抗癫痫

5.麻醉前给药

6.治疗新生儿核黄疸。

1.抗惊厥:

钠盐肌注,每次0.1~0.2g。

2.前给药:

术前1/2~1小时肌注0.1~0.2g。

5.癫痫持续状态:

肌注1次0.1~0.2g。

3.5~10倍催眠量时,可引起中度中毒,10~15倍则引起重度中毒。

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1.长期用于治疗癫痫时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起癫痫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5.对严重肺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肝硬变或肝功能严重障碍者禁用。

异丙嗪

50mg/2ml

镇静催眠,镇吐,抗晕动作用。

皮肤黏膜的过敏;晕动症;用于麻醉和手术前后的辅助用药;镇吐。

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均可。

抗过敏,一次25mg,严重者可肌注25-50mg,最高应不超过100mg;紧急情况下,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到0.25%,缓慢静脉注射;止吐,肌注12.5-25mg;镇静催眠一次25-50mg。

小儿减量。

心悸、头痛、头晕、喉干、恶心、软弱无力及出汗等。

剂量过大易致心动过速,也能引起心律紊乱,甚至猝死。

成人心率超过110次/分,小儿心率超过140-160次/分时,应慎用。

急性哮喘、骨髓抑制、心血管疾病、昏迷、闭角型青光眼、肝肾功能不全、梗阻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慎用。

碳酸氢钠

250ml/瓶

纠正酸中毒药物

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碱化尿液,制酸

复苏时一般先给5%碳酸氢钠5ml/kg,必要时10分钟重复1次。

24小时内,5%NaHCO3的输入量不宜超过800-1000ml。

NaHCO3过量可致严重后果:

可抑制氧的摄取;造成反常性酸中毒;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入出量下降。

还可造成严重的高钠血症、高渗状态、血粘稠度增加,继发血栓形成,组织坏死。

1.应用NaHCO3的同时需监测血钾、血钙。

2.禁与酸性药物配伍。

3.对皮肤有刺激,低血钾伴二氧化碳潴留者慎用,临床上宁酸勿碱。

甘露醇

250ml/瓶

脱水剂:

临床用其高浓度溶液使血浆渗透压增高,以达到脱水及利尿的效果

(1)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2)降低眼内压。

(3)渗透性利尿药。

 

(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7)术前肠道准备。

(1)利尿。

用20%溶液250m1静脉滴注。

(2)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

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

(3)肠道准备。

术前4~8小时,10%溶液1000ml于30分钟内口服完毕。

1)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

(2)寒战、发热。

(3)排尿困难。

(4)血栓性静脉炎。

(6)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

(6)过敏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7)头晕、视力模糊。

(8)高渗引起口渴。

(1)注射过快可产生一过性头痛、视力模糊、眩晕等。

(2)心功能不全、尿闭等患者禁用。

活动性颅内出血者,除非在手术过程中或危及生命时,一般不宜用。

(3)输出血管外可发生局部组织肿胀,热敷后可消退。

(4)气温较低时,常析出结晶,可用热水(80摄氏度)温热,振摇溶解后应用。

(5)不与其它药物混合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