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674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重庆七中高2020级高二上半期考试

化学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户外运动常带便餐自热饭,其“发热包”遇水即可发热,原理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发热包”中可能含有下列物质中的()

A.氯化钠B.固体硝酸铵C.生石灰D.蔗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常见的物质溶解、化学反应热效应回答。

【详解】氯化钠、蔗糖溶于水无明显热效应(A、D错误);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显著吸热(B项错误);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合反应显著放热(C项正确)。

2.将25℃的纯水加热至8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不变,呈中性

B.水中c(H+)=c(OH-)>1×10-7mol/L

C.水的pH变大,呈中性

D.水的pH变小,呈酸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分析判断。

【详解】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ΔH>0。

将温度从25℃升高至80℃,平衡右移,使c(H+)、c(OH-)增大。

新平衡时c(H+)=c(OH-)>1×10-7mol/L(B项正确);水的离子积KW=c(H+)×c(OH-)增大(A项错误);c(H+)增大使pH变小(C项错误);c(H+)=c(OH-),纯水仍呈中性(D项错误)。

【点睛】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c(H+)、c(OH-)的相对大小。

纯水中c(H+)=c(OH-),一定呈中性。

3.用锌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加热B.将锌片改成锌粉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加入适量Na2CO3粉末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外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回答。

【详解】A项:

加热升高温度,使反应加快;

B项:

将锌片改成锌粉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

C项:

滴加少量CuSO4溶液,CuSO4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和ZnSO4,Cu、Zn与稀硫酸形成原电池,使反应加快;

D项:

加入Na2CO3粉末消耗硫酸,降低了反应物浓度,使反应变慢。

本题选D。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C2H5OH(g)+3O2(g)=2CO2(g)+3H2O(l)△H=-1499.0kJ/mol(燃烧热)

B.NaOH(aq)+HC1(aq)=NaCl(aq)+H2O

(1)△H=+57.3kJ/mo1(中和热)

C.S(s)+O2(g)=SO2(g)△H=+269.8kJ/mo1(反应热)

D.2NO2=O2+2NO△H=+116.2kJ/mo1(反应热)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分析。

【详解】A项:

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A项正确;

B项:

中和反应放热,△H应小于0,B项错误;

C项:

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H应小于0,C项错误;

D项: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物质状态,D项错误。

本题选A。

5.某无色溶液能与A1反应产生H2,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MnO4-、NO3-

B.NH4+、Mg2+、SO42-、NO3-

C.Al3+、Ba2+、HCO3-、NO3-

D.K+、Ba2+、Cl-、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性质和离子间的反应分析判断。

【详解】能与A1反应产生H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必无NO3-),也可能呈碱性(可有NO3-)。

A项:

无色溶液中不可能有MnO4-(紫红色)等有色离子,A项错误;

B项:

当溶液呈酸性时不可有NO3-,当溶液呈碱性时不可有NH4+、Mg2+,B项错误;

C项:

Al3+与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当溶液呈酸性时不可有HCO3-、NO3-,当溶液呈碱性时不可有Al3+、HCO3-,C项错误;

D项:

当溶液呈酸性时不可有NO3-,但当溶液呈碱性时K+、Ba2+、Cl-、NO3-可以大量共存,D项正确。

【点睛】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强氧化性,与铝反应不会生成氢气;在碱性溶液中NO3-比较稳定。

6.为了配制NH4+与Cl-的浓度比为1:

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①适量的HC1②适量的NH4NO3③适量的氨水④适量的NaOH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外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分析,注意特殊条件下电荷守恒原理的应用。

【详解】NH4Cl溶液中有水解平衡NH4++H2O

NH3·H2O+H+,使c(NH4+)

①加入HC1后有电荷守恒c(NH4+)+c(H+)=c(Cl-)+c(OH-),因NH4Cl与HC1的混合溶液一定酸性:

c(H+)>c(OH-),仍有c(NH4+)

②加入适量的NH4NO3,c(NH4+)增大,可使c(NH4+)=c(Cl-)。

③加入适量的氨水时,电荷守恒c(NH4+)+c(H+)=c(Cl-)+c(OH-),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有c(NH4+)=c(Cl-)。

④加入适量的NaOH后,与NH4Cl反应消耗NH4+,始终有c(NH4+)

本题选B。

7.已知吸热反应2CO(g)=2C(s)+O2(g),假设△H和△S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低温下能自发进行B.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C.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D.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综合利用△H、△S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详解】题述“2CO(g)=2C(s)+O2(g)”是吸热反应,即△H>0;又因其气体分子数减少,则△S<0。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本题选C。

【点睛】以△H为横轴、△S为纵轴画坐标系,则第二象限一定自发、第四象限一定不自发、第一象限高温自发、第三象限低温自发。

8.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

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较原来深

C.慢慢压缩气体使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

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不会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常数表达式分析回答。

【详解】A项:

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升高温度使气体颜色加深,则平衡左移。

据平衡移动原理,逆反应吸热,正反应放热,A项错误;

B项:

压缩气体体积即加压,平衡向右移动,使体积减小、n(N2O4)增大,故c(N2O4)增大。

又据K=

,c(NO2)增大,混合气体颜色较原来深,B项正确;

C项:

压缩气体使体积减小,则压强增大。

若体积减半时平衡没有移动,则压强加倍。

实际平衡右移,使压强小于原来的两倍,C项正确;

D项:

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虽然容器内总压强变大,但没有改变c(NO2)、c(N2O4),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化学平衡不会移动,D项正确。

本题选A。

【点睛】体积改变引起平衡移动时,利用平衡常数表达式易判断浓度或浓度比的变化。

9.在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10mL0.2mol/L的CH3CO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粒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OH-)>c(H+)B.c(CH3COO-)>c(Na+)>c(OH-)>c(H+)

C.c(CH3COO-)+c(CH3COOH)=0.2mol/LD.c(Na+)+c(H+)=c(CH3COO-)+c(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混合时的化学反应、混合溶液的三大守恒关系分析解答。

【详解】10mL0.1mol/LNaOH溶液与10mL0.2mol/LCH3COOH溶液混合时发生中和反应,所得20mL混合溶液中CH3COONa、CH3COOH各0.05mol/L。

据电荷守恒,得c(Na+)+c(H+)=c(CH3COO-)+c(OH-)(D项正确);又物料守恒,得c(CH3COO-)+c(CH3COOH)=0.1mol/L(C项错误);因同浓度时,CH3COOH电离程度大于CH3COO-水解程度,混合溶液呈酸性c(H+)>c(OH-)(B项错误);结合电荷守恒关系得c(CH3COO-)>c(Na+)(A项错误)。

【点睛】解答溶液中粒子浓度的相互关系或比较大小,依次考虑:

化学反应、强电解质电离、弱电解质电离和盐类的水解(分清主次)、水的电离。

10.下列实验过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

在试管中加入3mL6mo1/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B

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1/L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C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现象

D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2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同时滴加1mL0.lmol/LFeCl3和CuCl2溶液,摇匀观察现象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从实验原理、试剂选择、操作方法等方面分析能否实现实验目的。

【详解】A项:

铝与盐酸反应时,用温度计测得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即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项正确;

B项:

向0.1mo1/L醋酸、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浓度较小的醋酸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而硼酸溶液中无变化,说明醋酸的酸性比硼酸强,B项正确;

C项:

不同浓度的NaHSO3溶液中加入2mL5%H2O2溶液,发生反应NaHSO3+H2O2=NaHSO4+H2O,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快慢,C项错误;

D项:

同浓度同体积的H2O2溶液中,同时加入等量等浓度的不同催化剂,可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D项正确。

本题选C。

11.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他均为Cu,则()

A.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Ⅱ逐渐溶解

C.电极Ⅲ的电极反应:

Cu-2e-=Cu2+D.电子移动方向:

电极Ⅳ→A→电极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应用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分析判断。

【详解】I(Al)、II(Cu)活泼性不同,左边两烧杯构成带盐桥的原电池。

III、IV都是铜,右边烧杯只能是电解池。

电极Ⅰ为负极:

Al-3e-=Al3+,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误);电极II为正极:

Cu2++2e-=Cu,电极变粗(B项错误);电极III为阳极:

Cu-2e-=Cu2+(C项正确);电子移动方向:

电极Ⅰ→A→电极Ⅳ(D项错误)。

本题选C。

1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c1:

c2=1:

3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

2

C.X、Y的转化率相等D.c3的取值范围为0mol/L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和化学平衡的特点分析解答。

【详解】A项:

X、Y、Z的起始浓度均不为零,起始时反应可能向右或向左进行达到化学平衡。

按化学方程式,反应消耗或生成的X、Y的浓度之比为1:

3,又平衡时X、Y的浓度之比为0.1mol/L:

0.3mol/L=1:

3,则起始时c1:

c2=1:

3,A项正确;

B项:

平衡时,生成Y的逆反应速率和生成Z的正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3:

2,B项正确;

C项:

起始、转化的X、Y浓度之比都是1:

3,则它们的转化率相等,C项正确;

D项:

若反应向右进行建立平衡,一种极端的起始状态为:

c1=0.14mol/L、c2=0.42mol/L、c3=0。

若反应向左进行建立平衡,另一种极端的起始状态为:

c1=0、c2=0、c3=0.28mol/L,故c3的取值范围为0mol/L

本题选D。

13.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中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C.a=5时,A是强酸,B是弱酸

D.若a小于5,则A、B都是弱酸,且A的酸性弱于B

【答案】C

【解析】

【分析】

类比强酸、弱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分析解答。

【详解】1mLpH=2的HC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0mL,pH=5。

1mLpH=2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到1000mL,2

故当a=5时,A是强酸、B是弱酸(C项正确);当a<5时,A、B都是弱酸,且A的酸性强于B(D项错误);稀释前,两溶液pH相同,即已电离浓度相同,A酸性强于B,则A酸溶液中未电离浓度小于B,所以A溶液浓度小于B(A项错误);稀释1000倍后,A酸溶液的pH较大,溶液酸性较弱(B项错误)。

本题选C。

【点睛】比较两酸的酸性强弱,即比较它们电离出氢离子的能力大小,可比较电离常数。

比较两溶液的酸性强弱,即比较氢离子浓度或pH大小。

14.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g)+B(g)

mC(g)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纵坐标表示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物C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p为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平衡后向容器加压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m<2

D.恒温、恒容充入稀有气体,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判断。

【详解】A项:

其它条件相同时,T1温度下先达到平衡,则反应快、温度高,T1>T2,A项错误;

B项:

较高温度T1平衡时C%较小,较低温度T2平衡时C%较大,即升温左移,逆反应吸热、正反应放热,B项正确;

C项:

T2温度平衡后加压,C%减小,即加压左移,m>2,C项错误;

D项:

恒温、恒容充入稀有气体,不能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本题选B。

15.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0.22molX和气体0.16molY充入5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Y(g)

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72.0L/mol

B.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υ(Z)=4.0×10-3mol/(L·min)

C.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υ(逆)>υ(正)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1mo1X,新平衡时X的转化率将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和“三行式”计算,并分析判断。

【详解】一定温度、5L2X(g)+Y(g)

2Z(g)△H<0

起始/mol:

0.220.160

转化/mol:

0.120.060.12

平衡/mol:

0.100.100.12

A项:

平衡时X(g)、Y(g)、Z(g)的浓度分别是0.02mol/L、0.02mol/L、0.024mol/L。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得K=72.0L/mol,A项正确;

B项:

前2min的平均速率υ(Z)=2υ(Y)=2×(0.16-0.12)mol/(5L×2min)=8.0×10-3mol/(L·min),B项错误;

C项:

其他条件不变时降温,平衡右移,达到新平衡前υ(正)>υ(逆),C项错误;

D项:

其他条件不变时再充入0.1mo1X,则X总量增大,新平衡时X的转化率将减小,D项错误。

本题选A。

【点睛】计算反应速率时用浓度的改变量除以时间,计算平衡常数时用平衡时的浓度代入K表达式。

16.室温下,将1.000mol/L盐酸滴入20.00mL1.000mo1/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1/L

B.b点:

c(NH4+)>c(Cl-)>c(OH-)>c(H+)

C.c点:

盐酸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

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pH和温度的变化,分析解释水的电离、恰好中和、离子浓度间的关系。

【详解】A项:

a点未加盐酸,1.000mol/L氨水的710-14mo1/L,氨水中只有水电离生成氢离子,即c(H+)水=c(H+)>10-14mo1/L,A项错误;

B项:

b点加入一定量盐酸后溶液仍为碱性,c(OH-)>c(H+),据电荷守恒c(NH4+)+c(H+)=c(Cl-)+c(OH-),则c(NH4+)>c(Cl-),故有c(NH4+)>c(Cl-)>c(OH-)>c(H+),B项正确;

C项:

盐酸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铵水解溶液呈酸性,而c点溶液呈中性,必有少量氨水剩余,C项错误;

D项:

d点时混合液温度最高,此时恰好反应,之后,过量的盐酸使溶液温度略下降,D项错误。

本题选B。

【点睛】酸碱恰好中和是指酸碱按化学方程式的计量关系完全反应。

溶液呈中性是指溶液中c(H+)=c(OH-),常温时pH=7。

两者无必然关系。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17.汽车尾气里含有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

N2(g)+O2(g)

2NO(g)△H>0,已知该反应在某温度时,平衡常数K=6.4×10-3。

回答:

(1)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mol,5分钟后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N2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2)假定该反应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B、消耗1molN2同时消耗2molNO

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2υ正(N2)=υ逆(NO)

(3)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变化趋势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mo1/L、4.0×10-2mo1/L和8.0×10-2mo1/L,此时反应_____________(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4mol/(L·min)

(2).BD(3).B(4).不变(5).向逆反应方向进行(6).Qc>K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平衡的特征、平衡移动原理等分析解答。

【详解】

(1)υ(N2)=υ(O2)=

=0.04mol/(L·min);

(2)A、对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恒温、恒压时其体积不变,反应中只有气体,其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必然不变,不可作为平衡标志。

B、正反应消耗1molN2必定生成2molNO,已知同时消耗2molNO,即NO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可作为平衡标志。

C、反应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质量都不变,其摩尔质量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必然不变,不可作为平衡标志。

D、只有化学平衡时,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故“2υ正(N2)=υ逆(NO)”可作为平衡标志。

答案选BD。

(3)A图:

对正反应吸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使K变大,A图正确。

B图: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起始时有催化剂反应先达到平衡,但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有、无催化剂平衡时NO浓度应相同,B图错误。

C图:

T1温度较高,反应先达到平衡。

对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氮气转化率增大,C图正确。

答案选B。

(4)按化学方程式,一定量的NO相当于等物质的量的N2、O2组成的混合气体,则该NO可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建立与原平衡等效的化学平衡。

保持原密闭容器恒温恒容,将NO建立的平衡并入(相当于加压),对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平衡不移动,故NO体积分数不变;

(5)由某时刻的浓度数据,求该时刻的浓度商Qc=

=0.64。

因Qc>K,故反应逆向进行。

18.Ⅰ、常温下,将0.1mo1/LCH3COONa和0.05mo1/LHCl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忽略混合过程中体积变化)。

(1)该溶液中存在着三个平衡体系,用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溶液中,浓度为0.05mol/L的粒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c(Cl-)、c(CH3COO-)、c(CH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