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选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0186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选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毛概选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选题.docx

《毛概选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选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选题.docx

毛概选题

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与战略价值

摘要本课题主要究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与战略价值的研究开发现状,对西沙群岛这两方面的建设有个初步的了解,认清西沙群岛的基本现状,对祖国南疆这一不可分割的海岛领土加深认识。

本研究报告将从西沙群岛最基本的地理常识出发,针对有关西沙群岛渔业的开发,亚热带海岛旅游的开发以及海岛军事基地的建立这几个问题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字:

自然资源渔业开发海岛旅游战略价值海军军事基地

一、西沙群岛的基本概况

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领土主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隶属中国海南省三沙市行政管辖,现有赵述岛村委会、永兴岛村委会等村级组织。

  

地理位置:

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岛东南方,北纬15°40'-17°10',东经111°-113°,以永兴岛为中心,距三亚市榆林港和文昌市清澜港都是330公里。

  

(2)气候条件:

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5℃,年平均气温26.5℃,年降雨量1505毫米。

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

西沙群岛是我国著名渔场之一。

海域宽阔,岛礁星罗棋布,海产十分丰富,珍贵品种较多,每年吸引大批各地渔民来岛捕捞作业。

 

(3)地理概况:

位于南海西北部,海南岛东南方西沙群岛是我国四大群岛之一,与东沙、中沙、南沙群岛构成中国最南端的疆土,34座小岛像朵朵睡莲,浮珠般在绿波万顷的南中国海上,在距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颗颗

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岛东南面310km处,主体部分处于北纬15°40'--17°10',东经110°--113°。

海底地形为南海北部大陆坡的西沙台阶,是一个水深1500-2000m的高出南海中央深海平原逾的海底高原。

西沙群岛珊瑚礁林立,有8座环礁,1座台礁,1座暗礁海滩,干出礁礁体面积共有1836.4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积221.6平方公里,礁湖面积1614.8平方公里。

环礁和台礁上发育的灰沙岛共有28座,此外东岛环礁还有1座名叫高尖石的早更新世火山角砾岩岛屿。

西沙群岛在中国南海诸岛中拥有岛屿最多,岛屿面积最大(永兴岛),海拔最高(石岛),为唯一胶结成岩的岩石岛(石岛为晚更新世沙丘岩)和唯一非生物成因岛屿(高尖石),且陆地总面积最大(8平方公里多)。

大致以东经112度为界,西沙群岛分为东、西两群,西群为永乐群岛,东群为宣德群岛。

西群的永乐群岛包括北礁、永乐环礁、玉琢礁、华光礁、盘石屿等5座环礁和中建岛台礁,其中永乐环礁上发育有金银岛、筐仔沙洲、甘泉岛、珊瑚岛、全富岛、鸭公岛、银屿、银屿仔、咸舍屿、石屿、晋卿岛、琛航岛和广金岛等13个小岛,盘石屿环礁和中建岛台礁的礁坪上各有1座小岛。

东群的宣德群岛包括宣德环礁、东岛环礁、浪花礁等3座环礁和1座暗礁(篙煮滩),其中宣德环礁有西沙洲、赵述岛、北岛、中岛、南岛、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东新沙洲、西新沙洲、永兴岛和石岛等12个小岛,东岛环礁有东岛和高尖石2个小岛。

宣德群岛中的宣德环礁和东岛环礁环礁发育不完整,只有少部分礁坪。

在西沙礁坪发育较完整的环礁中,永乐环礁是面积最大的一个,且岛屿众多,礁湖内有大片浅水区域,渔业资源丰富,是西沙重要的渔业基地和渔民居住地。

二、西沙群岛的研究开发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广东广州510300;广东广州510300;

【摘要】根据1998年5月、1999年5月和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北礁、永兴岛、琛航岛、华光礁、浪花礁、金银岛、东岛和玉琢礁等8个岛礁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西沙群岛岛礁水域的鱼类区系。

在8个岛礁共捕获鱼类48科261种,其中礁栖性鱼类占78.93%,在8个岛礁广泛分布的鱼类只有33种,各礁区之间种类的相似度不超过41%,因此,种类多样性高和相似度低是该区域鱼类区系的2个主要特征。

与南沙岛礁(1998~1999)延绳钓、刺网和手钓以及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1991)、南海北部海域等底拖网鱼类相比较,物种相似度分别为34.0%、5.1%和6.8%。

2、【机构】海南省环境资源厅;海南省环境资源厅;

【摘要】海岛调查“环境质量”课题组在参加海南组织的西沙群岛综合调查过程中,走遍了宣德群岛、永乐群岛,实地接触了驻岛部队、驻岛渔民及海上作业渔民,目睹了种种现实。

我们发现由于管理上的问题以及缺乏生态意识,使得西沙群岛生物资源的开发活动已有较长时间处于无政府状态,人们酷捕捞、滥挖炸生物资源。

夕日龟、鱼、贝、珊瑚等资源丰富的西沙,现已满身疮痍,脆弱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困扰不断加剧,本

3、【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西沙群岛为我国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群岛,自然资源丰富,该群岛珊瑚礁是典型的大洋型珊瑚礁,代表着我国现存最古老最珍贵的珊瑚礁,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

建立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对表明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主权的重视及充分行使我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具有重要意义。

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虽然具备不断调节自身的能力,但面对人类活动及全球变暖的双重压力,其前景仍然堪忧,建立自然保护区应该被海洋管理部门提上日程。

该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具备保护的物质基础,也有足够的面积能有效保护造礁石珊瑚的生长和发展。

西沙珊瑚礁区域是我国沿海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发源地,珊瑚礁系统最完整和完好,因此保护管理的难度相对其他地区和海域要小得多,可保护性高。

(2)国外研究现状:

1、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高级国际政策研究员科迪斯·库珀(CortezCooper)在由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做了报告。

他称处海南三亚新基地外,中国正在新建或扩建大约另外4个海军基地,以满足海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2、三沙市的成立,使海南省的海疆面积一下子扩大了近百倍。

但是自从2007年批复三沙市之后,官方却从不渲染,中国官方媒体基本上也不报导这个事情。

正相反,尽管越南一次次的抗议,可美国出版的有权威的世界地图上却一点也不含糊,总是理直气壮地印有“ParacelIs.China”(西沙群岛。

中国)的字样。

三、根据国内外对西沙群岛的研究现状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关于自然资源的开发问题之一渔业开发

(1)西南中沙渔场的开发现状

中华民族在南海的渔业作业活动,秦汉之时就有了。

到16世纪时,海南东部沿海的渔民更频繁地到西南中沙一带海域从事渔业生产,并于1950年代在西沙永兴岛建立后勤服务机构。

1950年代时,琼海县渔业年产量就达2000多吨干品。

2011年11月在琼海博鳌举行的南海渔业资源与开发研讨会上,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吴壮称,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外海渔业新资源尚未有效利用,与近海区域密密麻麻的渔船相比,广阔的外海作业区域却仅有极少数渔船到达,如西中南沙群岛超过140万平方公里的传统渔场,当前的常年性生产渔船就不到1000艘。

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显示,南海陆架区以外的广阔海域分布有相当数量的大洋性头足类和金枪鱼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据海南水产研究所负责人介绍,南海是全球浅海和热带生物多样性的中心。

2008年以来,该所就将西南中沙海域中上层渔业资源调查列为科研课题,每年都派出科研人员跟随不同的作业渔船,前往该海域调查。

目前该所已基本掌握南海渔业资源分布情况。

他说,南沙群岛海域岛礁中上层鱼类渔业资源丰富,渔获品质优,总储量巨大,目前已知栖息鱼类有500种以上,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30多种,适合大范围开发。

  据调查,三沙渔业资源的潜在捕获量约为500万吨,每年的可持续捕获量在200万吨,而目前海南每年的捕获量仅为8万吨左右,开发前景巨大。

  2010年颁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积极拓展外海和远洋捕捞,努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培育发展休闲渔业,增值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加快划建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积极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

加快中心渔港和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推进西沙渔业补给基地和外海捕捞基地建设。

  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目前海南捕捞渔船已达2万多艘,但绝大部分以小型近岸渔船为主,捕捞渔业产业层次低,多数经济种群主要由1龄以内的幼鱼所组成。

2011年我省财政扶持更新改造80吨以上大中型渔船20艘,全省80吨位以上大中型渔船总数达到约1300艘,其中赴南沙生产渔船230艘,赴西沙和中沙生产渔船约300艘。

  

  

(2)如何实现保护性开发任务?

  西、南、中沙群岛环境优美,但生态系统同时较为脆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A、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认为,设立地级三沙市,是我国对海南省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

设立三沙市后,将大大充实管理机构、人员等,有利于加大海洋环境的管控力度。

同时,设立三沙市,有利于形成“一盘棋”格局,统筹规划,加强三沙海洋环境保护。

他认为三沙市的开发应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B、目前海南省已出台《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年-2020年)》,围绕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结合海南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明确了2015年中期目标和2020年长期目标,特别提出要加强对西沙、南沙、中沙海域及其岛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将西沙永兴岛生活污染治理工程及西沙赵述岛、晋卿岛海岛修复与保护工程纳入重点工程项目。

  C、据介绍,目前西、南、中沙已设有三沙群岛热带海洋动物保护区、西沙东岛白鲣鸟省级自然保护区、西沙东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海南省下一步还将争取国家支持,设立珊瑚礁等海洋特别保护区,加大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D、在加强南海北部近海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加快推进南海中部、南海南部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战略性的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

适时在南沙建设渔用码头、渔船补给基地和避风港、渔船导航灯标、南沙渔业安全通信指挥管理系统等,形成集生产指挥、科研试验、补给加工、商业旅游为一体的渔业综合基地,为渔民保驾护航。

 

 E、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将为西南中沙深水网箱养殖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比如组织海监和渔政部门加强海洋监察和渔业执法,组织海洋预报部门提供更广泛更精细的海洋气象预报,组织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基地等。

  F、海南省将继续扩大深水网箱养殖规模,计划到2012年年底前,全省深水网箱养殖规模达到3000口;预计2012年全省深水网箱养殖产量达2.7万吨,产值7.56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27%和126%。

  G、为实现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我省还将优良的经济鱼类、贝类、虾类等苗种,投放于适当的海域,增加水域中优良品种的生存基数,从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和增加河流鱼类种群规模,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西沙群岛自然资源之热带海岛自然生态旅游的开发

西沙群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与东沙、南沙、中沙群岛共同称为南海四大群岛。

有宣德、永乐两岛群和其他岛礁。

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甘泉岛、中建岛、东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

西沙群岛上栖息着鸟类四十多种,素称“鸟的天堂”。

最有趣的是鲣鸟,它会在大海中给渔船导航,渔民们称鲣鸟为“导航鸟”。

西沙群岛是国主要热带渔场,那里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四百余种。

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

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渔藻等。

西沙群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雨量充沛,岛屿附近海域的水温年变化小。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西沙群岛奇特的景观。

西沙永兴岛在南海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也是西南中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面积为2.13平方公里;它就象一艘永不沉没的“航母”,默默地停靠在南中国海上,捍卫着祖国浩瀚无垠的“蓝色国土”。

海上的船只无论是东亚地区通往印度洋和非洲、欧洲、大洋洲,还是东南亚地区通往太平洋,都必须通过南中国海,可见我国南海不仅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最重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之一,素有“世界第三黄金水道”之誉。

与这种黄金水道功能相适应,西沙—永兴岛海上补给基地初具规模,大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

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热带海岛自然风光,以永兴岛为代表的热带海岛—梦中神秘乐园生态旅游,可以说每个小岛都是块“处女地”举世无双。

(1)、西沙发展热带海岛生态旅游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西沙群岛远离大陆人迹罕至,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6.5℃,气候温和;海水透明度为20~30米,最高达40米,水清浪白,海域珊瑚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其间栖息着鱼、虾、蟹、贝、藻等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构成了奇特的海底奇观,素有“珊瑚世界”、“龟鸟乐园”等美誉。

岛上怪石嶙峋,奇洞清幽;有千年狂风恶浪击不倒的成片海棠树林,以及其它的珍贵树种和人工树林。

西沙旅游中心系统滨海区,有沙滩、海岸,也有基岸海岸,海岛周围沙滩洁白,岸宽沙细举世闻名;海岛空气清爽,其自然景观比海南岛周围海岛和一些热带岛国具有更高的旅游价值。

西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被我国先人开发最早的一群岛屿,汉唐时代已有我国海南渔民到这里居住、开发和经营渔业生产,因而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

有古代渔民的居住遗址、种植的椰子树、开挖的水井、拜神的古庙、耕种过的土地,以及古代的墓葬墓碑等;还有当年日本和法国人侵占时建的营房;有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而献身的烈士陵墓、收复西沙群岛的纪念碑和南海诸岛地形图碑;还有陈列各种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标本的海洋展览馆等等。

而且西沙群岛的大多数岛屿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是向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其人文景观别具独特价值。

1993年8月制定的《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已将西沙旅游区列入海南省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六大旅游中心系统之一。

近年来,独特原始的热带风情和岛屿风光,已吸引不少海岛生态旅游爱好者要求开始涉足西沙。

(2)、西沙热带海岛生态旅游业的玩(看)点在哪里

西沙群岛是“三沙”(指西南中沙群岛)一处亟待开发的热带海岛旅游胜境,如何把开发西沙热带海岛生态旅游作为我国开发南海的切入点,怎样利用西沙热带海岛生态旅游开放带动南海全面开发,要想激活西沙热带海岛生态旅游业,我认为要进一步整合热带海岛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其生态旅游四大板块:

一是潜水和垂钓板块。

到西沙去,潜水和钓鱼是最重要的两大热带海岛生态旅游娱乐项目,按照“岛礁游玩,邮轮食住”的原则组织实施,就是把邮轮开到靠近礁盘的平台上,游客就可以下来看珊瑚礁、游泳、潜水、垂钓,然后再上船食、住,其意义不言而喻。

西沙海域的水质洁净、晶莹剔透,环境保护得更好,因而在西沙潜水能看到更美的海底景观。

所以,到了西沙以后,尽量要选择水肺潜水(水肺潜水的英文名是SelfContainedUnderwaterBreathingApparatus,简称为SCUBA,意思就是靠自身携带的呼吸系统进行潜水活动。

SCUBA这个专业名字已经渐渐为人们所熟悉,在全世界都通用,专门代表水肺潜水)方式,潜入水中,能带你进入一个平生难得见到的神秘空间。

一丛丛、一簇簇的珊瑚像盛开的鲜花覆盖着整个海底:

有的金黄、有的雪白、有的鲜红,很是惹人喜爱。

与五光十色的鱼儿共舞,此惬意平生能有几回!

二是热带海岛自然体验生态游板块。

西沙群岛区域内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拥有独特的热带海岛景物等自然资源,开展海岛自然体验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按照“永兴为主、整体规划、分片开发、区内游览、区外居住”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

可规划以永兴岛、七连屿(赵述岛)为主,以东岛、浪花礁、中建岛、北礁成环形旅游功能区,四是南海文物生态游板块。

在西沙群岛上和海底都有我先民留下的文物,而且极其的丰富。

特别是海底文物,由于海水含盐量高,不易腐烂,又少人为破坏,因此保存的非常完整。

1.“唐宋遗址”甘泉岛:

甘泉岛呈椭圆形,岛西北有我国古代渔民建造的珊瑚石庙一座。

1974年还在岛上发现一处唐宋时期的居民遗址。

清末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岛有甘甜可饮的泉水,故命名为“甘泉岛”。

据考证最早利用岛上淡水的是我国唐代先民。

2.“文物古迹”金银岛:

岛上有古代神庙一座,东西各有石碑一块。

西部有海南古代渔民挖的水井和种植的红厚壳树(海棠树)。

1974年,在岛的西南出土了3只相叠在一起的清初青花龙纹瓷盘,在礁盘上还发现了一批元、明、清时代的瓷器。

3.晋卿岛土地庙及古钱:

岛名为纪念明成祖时三佛齐国宣慰使施晋卿而命名。

岛上有2座古代土地庙,上面刻有“有求必应”4个字。

1974年在岛的西南处出土一枚“圣宋元宝”铜钱。

4.北礁沉船遗址:

北礁为西沙群岛最北的一座暗礁,发育于一座椭圆形封闭环礁的礁盘上。

四周为?

?

湖斜坡环绕,?

?

湖内生长着丰富多彩的鹿角珊瑚,海鲜品也极丰富。

这里暗礁多,风浪急,又当国际航道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南海的著名险区之一。

自唐代起至宋元明清各朝代,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北礁东北礁盘上先后出土古代沉船及其遗留下的蚕豆和自南北朝至近代的大量铜钱、铜锭、铜镜、铜剑鞘和陶瓷器等文物。

(3)热带海岛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热带海岛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热带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只有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行,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其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性,不合理的开发,就是对海岛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是海岛大多数是小而分散的地理单元,一般蕴藏的资源比较单一,过度开发某种资源,不但经济效益不高,而且可能制约岛屿其他功能的发挥,只有保持合理和适度开发,才能保证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海岛远离大陆,且被海水分隔,每个海岛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态环境地域系,岛陆、岛滩、岛基和环岛浅海四个小生境,都具有特殊的生物群落,从而构成其独立的生态系统。

由于海岛面积狭小,造成海岛地域结构简单,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物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小,稳定性差;极容易遭到损害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南海群岛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岛屿资源和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

但现在一些开发较早较快的海岛,也出现了一些资源遭破坏,环境质量大滑坡的憾事,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使其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持续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因此,我们绝不能以牺牲海岛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的一时发展。

为此,海岛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国内外海岛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制定其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永续利用原则:

“永续利用”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使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到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到不对后代人进一步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策略。

尽管它不意味着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却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2.保护性开发原则:

要使热带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针对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应体现总的原则是:

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开发才能得到收益;开发取得收益,反过来可促进保护工作。

但是,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有绝对否决权。

  3.特色性原则:

热带海岛生态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4.协调性原则:

热带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环境相协调,既有利于突出各旅游资源的特色,又可以构成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使游客观后感到舒适、自然。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热带海岛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也追求效益最大化,但这个效益不仅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必须高度地协调统一。

而当三者出现矛盾时,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于一切为指导原则,即经济效益必须从属于上述两种效益。

实际上,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最优化时,其经济效益肯定也是相当可观的。

(二)海岛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不可否认,西沙是热带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

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海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其生态环境质量会严重下降,使生态旅游无法开展,而且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的海岛生态资源,坚决制止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大植树、种花、种草力度,尽快提高森林和绿地的覆盖率,力争海岛的整体绿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2.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热带海岛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

应对西沙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

应建立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海岛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3.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热带海岛生态旅游会不会对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弊大还是利大,这并不取决于是否开发旅游,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的管理。

要保护热带海岛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

因此,开发热带海岛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其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海岛生态环境资源的现象。

4.突出热带海岛生态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热带海岛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其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西沙的生态旅游还处于研究探索和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着无特点和完整的类型、档次低等诸多问题。

因此,应吸收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西沙的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热带海岛型生态旅游产品。

在其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丰富热带海岛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以此建立新型的热带海岛生态旅游市场体系,推动西沙热带海岛生态旅游的发展。

  5.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热带海岛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内容。

必须创造出可供游客逗留的环境,这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两者缺一不可。

必须全方位地开发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开发。

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可按照“区内游,区外住”的原则,除了永兴岛少量容客外,其它的游客全部在邮船上食、住,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加强热带海岛生态旅游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热带海岛生态旅游是我国唯一的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

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热带海岛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其生态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西沙热带海岛自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如何开发西沙的热带海岛生态旅游资源,世人在期待,西沙人在努力。

西沙的热带海岛生态旅游开发,可先以点(永兴岛)带面,摸索经验,阶梯式推进,最后达到“环保与开发统一,资源利用与资源再生相一致”的整体推进目的。

永兴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连接其它岛陆的永兴码头、机场和其它岛屿码头的建成和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