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5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2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龙泉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一)编制依据

⑴新疆托克逊县龙泉煤矿主斜井井筒平、剖、断面图。

⑵《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煤矿安全规程》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煤矿防治水规定》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08)

《井工煤矿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

《新疆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建设、竣工验收办法》

⑶《龙泉煤矿改建项目安全设计》

⑷《龙泉煤矿机械化改造设计》

⑸工程情况和我单位自身综合施工能力

(二)编制原则

⑴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

⑵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

⑶提高综合抗灾能力,确保施工安全,抓好特殊情况下的工程施工。

⑷降低工程成本,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⑸搞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第二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范围及工程量

巷道开口位于地面坐标:

X=4776614;

Y=29594725、标高Z=+942m位置,掘进方位角265°

42′21″坡度为-16°

下山掘进。

施工工程量819m。

主斜井井筒技术特征详见表1-1所示以及附图1-1至1-5所示。

1、主斜井设计采用半圆拱形断面,①-②段采用砼砌碹支护,支护厚度450mm,纵筋为Φ18,环筋为Φ16,材质为A3螺纹钢筋;

②-③段采用18U型钢+砼砌碹支护,支护厚度150+450mm,纵筋为Φ18,环筋为Φ16,材质为A3螺纹钢筋;

其它段采用锚网喷支护。

锚杆采用螺纹钢树脂锚杆,规格φ18×

2000mm,端头锚固,锚固长度≥500mm,间排距800×

800mm,配套螺母M20。

金属网采用∮3矿用高强度碳素钢丝六角网,搭接长度≥100mm,配套托盘120×

120×

10mm;

砌碹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5,喷浆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其它均为C15。

架棚段棚距800mm;

采用砼背板,背板规格1000×

200×

50mm,间距500mm;

背板外铺设钢筋网。

2、暖风硐及行人通道采用料石碹或砼块碹,料石(或砼块)规格为300×

250×

200mm,水泥合缝;

或砼砌碹。

3、井巷遇破碎带或构造带时,可采用架棚+锚喷、锚喷+锚索、锚喷+砌碹等复合支护方式。

砼砌碹段进行实体煤层后,若煤层较破碎,可先采用锚喷支护或U型钢或锚喷+U型钢等临时支护方式,然后再进行砼整体浇注。

浇注前应将浮煤(或浮矸)清理干净。

砼砌碹段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小于40d,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

钢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

砼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并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

若井筒有淋水,应进行防水处理:

在水泥中加入防水剂,用量为水泥的5%。

5、井筒人行道侧设置台阶及扶手,并每隔40m设躲避硐(部分可利用岔口);

躲避硐深度1.5m,采用锚喷支护。

台阶宽600mm,迈步高120mm,迈步宽418mm,整体浇筑,砌筑砼号C15。

考虑检修方便,井筒敷设622检修轨道,轨道铺设和铺底工程同时进行。

表1-2-1主斜井井筒技术特征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主斜井

备注

1

井口

坐标

X

m

4776614

Y

29594725

Z

942

方位角

°

265°

42′21″

2

倾角

—16°

3

明槽段

掘进断面

m2

23.6

净断面

17.3

长度

32.7

支护方式

砼砌碹砼强度等级C25

厚度450mm

4

架棚段

25.5

5

架棚加锚喷,砼强度等级C25

喷厚150mm

基岩段

19.97

17.25

781.3

锚喷,砼强度等级C25

6

附属工程

水沟、台阶、扶手加工安装

7

总工程量

819m

第三节地质概况

一、地层

(一)区域地层

井田位于北天山褶皱带吐鲁番—哈密坳陷西北缘,地层区划属北天山分区(I5),吐鲁番小区(I53),沉积盆地内中、新生代地层广泛分布,由老到新出露的地层有:

三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

1、三叠系

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湖相细碎屑岩为主间夹河流相的粗碎屑岩沉积,为中—上统小泉沟群(T2-3xq),厚360m,为灰绿、黄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杂色泥岩、砂岩、粗砂岩。

与下伏石炭系呈不整合接触。

2、侏罗系

为本区的含煤岩系,自下而上出露有:

下统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中统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上统齐古组(J3q)。

为河流相、泥炭沼泽相、湖相沉积,厚2046m。

其中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为含煤地层。

与下伏三叠纪地层呈整合接触。

3、第四系,多为洪积、冲洪积和风积,厚0—40m,不整合覆盖在上述地层之上。

(二)井田地层

井田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上统、下侏罗统、中侏罗统,还有第四系。

1、三叠系中上统小泉沟群(T2-3xq)

上部以灰绿、灰黄色粉砂岩、泥岩为主,下部以灰绿色细砂岩为主夹泥岩粗砂岩厚360m,出露在井田北东部。

2、侏罗系下统按岩性、岩相、沉积建造,含煤特征及化石划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

(1)八道湾组(J1b)

出露在井田北部地区,厚260m—292m,平均276m,以河流相和泥炭沼泽相为主夹湖相沉积,为含煤岩系,含可采煤层6层,为1-1、1-2、3-3a、3-3b、3-3c、KB煤层。

根据+750m运输石门实际揭露情况,3-3a、3-3b和3-3c煤层之间的间距分别为39m、28m。

(2)三工河组(J1s)

整合于八道湾组(J1b)之上,井田内中部从西到东都有出露,厚112m—135m,平均118m,以淡水湖相沉积为主,上部细砂岩夹粉砂岩和中粒砂岩,浅灰绿色,薄层状,层理发育,有时层面具有波痕。

中、下部以粉砂岩为主,夹少量薄层细砂岩,地表颜色为灰及黄褐色相间,酷似虎皮,故称之为虎皮层。

本组层理清晰,颜色独特,岩性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不含煤,为良好的标志层。

3、侏罗系中统,根据化石、含煤特征,由下而上分为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

(1)西山窑组(J2x)

为河流相、泥炭沼泽相沉积的一套粗碎屑岩、细碎屑岩和炭质泥岩、煤层,含可采煤层5-2煤层。

厚243m—268m,与三工河组(Jls)整合接触。

下部灰白色砂砾岩、粗—细砂岩夹薄层粉砂岩、泥岩,中上部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夹细—粉砂岩。

(2)头屯河组(J2t)

分布在井田东南部,向西北延伸,西南部被第四系覆盖。

下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间夹沼泽相沉积。

岩性为肉红色砾岩、砂砾岩及砂岩偶夹薄层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线,厚295m—369m。

中下部有一层厚30m的“小虎皮层”为湖相细碎屑岩沉积,为灰黑色、浅灰黄色粉砂岩,叶片状、层理发育,风化后土黄色与灰黑色呈相问条纹,俗称小虎皮层,含植物及软体动物化石。

上部为黄绿色中厚层状中砂岩、粗砂岩与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互层,夹杂色泥岩、煤线,为河流相,未见顶界,控制厚度238m,整合于西山窑组之上。

4、第四系(Q4)

为冲洪积及风积之砂砾石、亚砂土。

砾石为变质岩、岩浆岩砾石,

分选差,半圆—滚圆状,底部砂质钙质半胶结,厚5m~10m,分布在井田南西部。

二、构造

(一)区域构造

区域构造线大体近东西向,克尔碱向斜横贯其中,向斜轴向近东西,长达20余千米,北翼陡,倾角64°

—70°

,南翼较缓,一般45°

左右。

断裂分为区域性走向断裂和次一级斜交断裂两组,前者规模较大,为压扭性逆断层,致使局部地层陡立或倒转。

斜交断裂发育于走向断层之间,走向多为北东和北西向,以高角度平推断层为主,对煤田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二)井田构造

井田位于克尔碱向斜北翼,整体为一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67°

在井田西部边界上有一条北西走向的平推断裂,倾向西,倾角70°

,平移距离150m,对煤层开采没有影响。

总之,井田构造比较简单。

三、煤层

1、含煤性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是井田内的含煤地层,据钻探资料和掘进巷道及其它工程揭露,八道湾组(J1b)厚260m,含煤10层,自下而上分别为1-1、1-2、2-1、2-2、3-2、3-3a、3-3b、3-3c、KB、4-2煤层,其中2-1、2-2、3-2和4-2为不可采煤层。

西山窑组(J1x)厚235m,含煤5层,自下而上分别为5-0、5-2、5-3、5-4、5-6煤层,只有5-2煤层是可采煤层,是井田内厚度最大的煤层。

2、可采煤层

(1)1-1煤层

出露在井田最北部,23-1孔见煤厚2.19m,无夹矸,顶底板岩性均为粉砂岩;

27-1孔见煤厚1.32m,无夹矸,顶底板岩性均为泥岩;

21-1孔见煤厚1.34m,无夹矸,顶板中砂岩、底板炭质泥岩。

产状倾向180°

—190°

,倾角64°

—68°

(2)1-2煤层

出露在1-1煤层南侧,23-1孔见煤厚4.75m,煤层结构0.51(0.27)3.97,有益厚度4.48m,顶板岩性砂砾岩,底板岩性粉砂岩;

27-1孔见煤厚4.56m,煤层结构0.18(0.06)3.24(0.06)1.02,有益厚度4.44m,夹矸2层,顶底板岩性均为泥岩;

27-2孔见煤厚4.27m,无夹矸,顶板岩性泥岩、底板岩性炭质泥岩;

21-1孔见煤厚3.92m,无夹矸,顶板砾岩,底板泥岩,产状同上。

(3)3-3a煤层

出露在井田北部,露头较好,27-2孔见煤厚度3.57m,无夹矸,23-2孔见煤厚1.21m,煤层结构0.63(0.21)0.37,27-3孔0.71m,无夹矸,顶板岩性粗砂岩,底板岩性炭质泥岩;

21-3孔见煤厚0.16m,为局部可采煤层。

(4)3-3b煤层

在3-3a煤层南侧,距其顶板6.3m—15.9m。

27-2钻孔见煤厚度1.82m,无夹矸;

27-3孔见煤厚度2.26m,无夹矸;

23-2孔见煤厚度0.78m,无夹矸,顶板岩性粉砂岩,底板岩性炭质泥岩;

21-1孔见煤厚1.47m,无夹矸,顶板为砂砾岩,底板为粉砂岩,产状180°

∠64°

(5)3-3c煤层

出露在3-3b南侧,距其顶板距离7.9m左右。

27-2钻孔见煤厚7.50m,煤层结构3.22(0.26)1.24(0.06)2.72,有益厚度7.18m,27-3孔见煤厚7.08m,煤层结构1.29(0.68)1.16(0.02)1.18(0.62)2.03,有益厚度5.66m;

23-2孔见煤厚0.93m,无夹矸,顶、底板岩性均为粉砂岩;

21-2孔见煤1.22m,煤层结构0.62(0.30)0.30,有益厚度0.92m,顶板为炭质泥岩,底板为粉砂岩,产状同3-3b煤层。

(6)KB煤层

出露在井田中北部,地表延伸稳定。

23-2孔见煤1.80m,有益厚度1.45m,煤层结构1.07(0.35)0.38,顶板岩性粗砂岩,底板岩性粉砂岩;

27-3孔见煤厚度1.34m,无夹矸;

27-4孔见煤厚度1.26m,无夹矸,顶、底板岩性同上;

21-2孔见煤厚0.72m,无夹矸,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

21-2孔见煤厚0.72m,无夹矸,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产状倾向170°

—195°

,倾角65°

—68°

(7)5-2煤层

出露在井田中南部,23-4钻孔见煤厚度11.08m,煤层结构5.63(0.27)4.26(0.14)0.78,有益厚度10.67m。

顶板岩性粉砂岩,底板岩性细砂岩。

25-1孔见煤厚度10.05m,煤层结构0.44(0.02)9.59,顶板岩性粉砂岩,底板岩性含碳质泥质粉砂岩,产状180°

∠57°

,23-4孔煤层产状180°

∠66°

,27-4孔原施工设计欲穿透5-2煤层,但是打到断层上,未见5-2煤层。

21-4孔见煤厚15.72m,煤层结构9.06(0.30)0.32(0.09)1.08(0.05)3.78(0.08)0.96(0.96),有益厚度15.2m;

21-3孔见煤厚9.2m,煤层结构4.28(0.51)2.15(0.27)1.99,有益厚度8.42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细砂岩。

煤层延伸稳定,厚度变化不大。

井田可采煤层特征如表1-3-1。

表1-3-1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m)

煤层间距

稳定性

可采性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1-1

1.32—2.19

1.7

9

稳定

可采

粉砂岩、中砂岩

粉砂岩、炭质泥岩

1-2

3.92—4.75

4.42

砂砾岩、砾岩

56

3-3a

0.16—3.57

1.6

局部可采

粗砂岩

炭质泥岩

30

3-3b

1.47—2.26

1.64

粉砂岩、砂砾岩

炭质泥岩、粉砂岩

25

3-3c

1.22—7.50

3.83

粉岩岩、炭质泥岩

粉砂岩

62

KB

0.72—1.80

1.24

粗砂岩、粉砂岩

337

5-2

9.20—15.72

9.2

细砂岩、泥质粉砂岩

四、煤质

(一)煤层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1、物理性质

井田内的7层煤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黑—褐黑色,条痕黑褐色、玻璃光泽、沥青光泽,局部土状光泽,贝壳状—不平坦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性脆,发火时焰短,火焰呈褐红色。

煤岩类型:

肉眼观察,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一半光亮型。

2、煤岩特征

煤岩由凝胶化物质、半凝胶化物质、丝炭化物质、稳定组分及矿物质组成。

凝胶化物质以凝胶基质为主,在普通透射光下为褐红色,在油浸反射光下为深灰色,半凝胶化物质可见半木质镜煤,丝炭化物质有木质镜煤丝炭、半木质镜煤丝炭凸镜体,稳定物质有、角质层、小孢子及稳定碎块,偶见大孢子。

树体角质层在普通透射光下为金黄色、琥珀黄色,在油浸反射光下为黑灰色。

有少量沿裂隙充填的黄铁矿和碳酸盐类,粘土呈浸染状或胞腔充填。

镜煤最大反射率平均值为0.607%,变质阶段为I阶段。

(二)煤的化学组成

1、煤的工业分析

井田内5-2煤层,其化学指标为:

原煤水分含量4.59%,灰分产率8.09%,精煤水分含量4.55%,灰分产率3.73%,碳含量77.48%,氢含量5.13%。

原煤灰份<

10%,属于特低灰份煤。

2、有害元素分析

5-2煤层全硫含量平均值为2.22%,为中硫煤。

3、煤的工艺性能

井田内5-2号煤层原煤挥发分43.66%,低位发热量(Qb.d)27.92MJ/kg,高位发热量(Qb.daf)32.4lMJ/kg,精煤挥发分41.83%,高位发热量(Qb.daf)32.47MJ/kg,粘结指数2.23,胶质层为零,低温干馏之半焦产率68.87%,焦油产率11.36%,为富油煤。

(三)煤种及煤类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粘结指数2.23,为长焰煤(41CY)。

各煤层变质程度低,煤的类别为长焰煤,煤质为特低灰分,低熔灰分,高挥发分、高发热量的中硫煤,是良好的工业用煤及动力用煤,也是兰炭加工的良好原料煤。

l组、3组、5组煤层为富腐植酸煤,可以综合利用。

五、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

1、概况

井田属大陆性干早气候,冬季干燥,夏季干燥、酷热,年降雨量仅20.3mm,年蒸发量却高达5826.2mm,地形为北西高,南东低的斜坡,没有长年地表迳流,在井田外北东向距离1500m处有潘吉塔格苏河向南东流去,年迳流量455.54×

104m3,春季融雪期水量较大,洪峰出现在7—8月份。

2、含水层

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受构造、岩性、气温、水文等因素控制,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水

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及砂土,厚度5110m,由于汇水面积小,大气降水少,气候干燥,受地形影响,大气降水除少量渗入地下外,大多沿小沟以地表迳流形式消失,对地下水的补给很微弱,为透水不含水层。

(2)基岩裂隙水

K2新生界R第三系砂砾岩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分布在煤盆东南部,由红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夹砂砾石透镜体,厚150m左右,q=O.5L/s·

m。

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砂砾岩裂隙潜水—承压水组:

①J2t侏罗系中统头屯河组,位于含煤地层之上,全区均有分布,底部以黄褐色、肉红色砂岩为主,厚327m,q=O.176L/s·

②J2x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夹粉砂—细砂岩、煤层,厚235m,q=O.00541-0.238L/s·

③J1s侏罗系下统三工河组,灰绿、黄褐色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俗称虎皮层,厚129m,致密,隔水,岩性稳定,遍布全区,为良好的隔水层。

④J1b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由灰—灰黄色,中—粗粒砂岩夹粉—细砂岩和煤层组成,厚250m,q=O.000758-0.075L/s·

⑤T2-3xq三叠系中上统小泉沟群,上部以灰绿、灰黄色粉砂岩、泥岩为主,致密、隔水,厚0-310m,主要分布在北部,为一隔水层。

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区域地下水的运动受补给条件、地形条件、岩性及排泄条件等诸多条件限制,地下水位与地形大体一致,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主要补给来源为北西部高山融雪和大气降水。

(二)井田水文地质

1、含(隔)水层

井田位于克尔碱向斜北翼,岩层、煤层裸露较多,现依含水性的强弱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

侏罗系基岩裂隙水含水层(H-Ⅱ)

由细—粗砂岩和砂砾岩组成,岩性粒度沿走向与倾向均有一定的变化。

浅部裂隙发育,含水性较强,向深部裂隙发育程度和含水性均逐渐变弱,该含水岩系主要为西山窑组一头屯河组底部和八道湾组,含水组分四个含水亚组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1)H-Ⅱ-1含水亚层:

头屯河组(J2t)中上部的小虎皮层底界到西山窑组的5-6煤层顶部,小虎皮层由灰黑—灰绿色粉砂岩夹薄层泥岩组成,厚30m,相对隔水。

含水层由砾岩、粗砂岩和中砂岩组成,呈厚层状互层,岩相变化大,往深部明显变细,厚105m。

在井田外东部对本组下部含水层作了抽水试验,水位埋深19.68m,单位涌水量q=0.176L/s·

m,渗透系数K=0.811m/d,地下水矿化度0.45g/L,PH值8.1,水化学类型为HCOa-·

S042-Na+·

Ca2+型。

(2)H-Ⅱ-2含水亚层:

西山窑组所含的5-6层煤到5-1层之间,含水层上部为中砂岩,呈薄层状夹于粉砂一细砂岩之间;

下部以中一粗砂岩为主,夹薄层砂砾岩,灰白色,一般厚28m,含水性较弱,单位涌水量q=0.00015L/s·

m,渗透系数K=0.000048m/d,地下水矿化度11.68g/L,PH值8.3,水化学类型为HCO3-·

S042-Na+型。

此段可视为相对不含水层。

(3)H-Ⅱ-3含水层:

为5-2煤层到西山窑组的底界,主要由粗砂岩、中砂岩组成,灰白色,下部胶结疏松,底部为含砾粗砂岩。

厚58m,单位涌水量q=0.00541L/s·

m,渗透系数K=0.009m/d,地下水矿化度0.59g/L,PH值7.7,水化学类型为HC03-·

SO42-Na+·

(4)H-Ⅱ-4含水层:

由八道湾组的4-2煤层到3-3c煤层顶板,岩性为中粒砂岩和砂砾岩互层,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砂砾岩成份为石英岩、安山岩。

岩石节理发育,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中下部,上部中粒砂岩呈薄层状,含水性微弱,厚24m,单位涌水量q=0.00971L/s·

m,渗透系数K=0.076m/d,地下水矿化度6.41g/L,PH值7.5,水化学类型为HC03-S042-Na+型。

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内无长年地表迳流,潘吉塔格苏河第四系含水层,地处井田外,距离1.5km,含水面积小,对矿井充水几乎没有影响,以基岩裂隙水为主,但一般含水性较弱,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矿床。

3、充水因素分析

井田以地下水为充水水源,通过基岩裂隙的渗透,在开采时,通过裂隙,进入巷道,另外井田西北部有一条长度500m的平移正断层,其破碎带成为地表水渗透的通道,进入未来的巷道。

(井田西部尚未建井)二者成为主要补给水源,由于充水岩层为陡倾斜岩层,且出露面积小,大气降水补给微弱,补给条件差.煤层顶极为粉砂岩、泥岩,因此,矿床充水强度不大。

4、矿井涌水量

根据地质报告计算结果,预测矿井+750m水平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23m3/h。

考虑矿井生产用水的外排,矿井正常排水量40m3/h,最大排水量60m3/h。

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类依据以下几方面:

(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

井田内无长年地表迳流,潘吉塔格苏河第四系含水层,距离井田1.5km,含水面积小,对矿井充水几乎没有影响。

根据抽水试验数据,井田内含水层最大单位涌水量q=0.176L/s·

m,渗透系数K=0.811m/d,单位涌水量小于1.0L/s·

依据含水层的性质、补给条件、单位涌水量及地表水体,据此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为中等类型。

(2)矿井及周边老空区分布情况

该井田内只有一个生产矿井,井田内无废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