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0766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33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在“检测”后面加上“的力度”)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删去“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在“适量”前增加“只有”)

D.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

(删掉“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曾把叛徒投降敌人,出卖革命说成是一念之差,以此来掩盖灵魂的鄙夷和丑恶。

B.在社会主义中国,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C.不认真吸取失败教训,往往就难免重蹈覆辙。

D.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

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3、请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和句式,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自私是一面镜子,从里面看到的,往往只有自己;自私是______,______;自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四)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

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

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

“请各位注意:

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

”妇人转头对我说道:

“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

”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

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

“嗨,回广州啊?

”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

“吃,你们吃,不要客气!

”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

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

依据惯例,她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

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

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

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啊,我记不清啦!

”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

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

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

“我要换房!

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

” 稽查员说:

“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

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

”老编辑生气地说。

“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

”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

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

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

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眸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

“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

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一张脸涨得通红通红的,说:

“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

”女人微笑着说:

“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4、根据选文的情节,以“中年妇女”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1)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发展

(2)

高潮

(3)

结局

(4)中年妇女的话语感动了我们

 

5、简要概括文中“中年妇女”的形象。

6、结合语境,品析句子。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事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7、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

(请写出二点)

(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驳斥的错误论点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文章论证的正确论点是: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文章③至⑤段从驳斥对方的论证入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

D.第⑥段是过渡段,是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后面的直接批驳。

9、选文第⑦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10、第⑦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含义是什么?

请用历史或现实的具体人物加以说明。

 

评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二)

田稷子①相齐,受下吏之货金百镒②,以遗其母。

母曰:

“子为相三年矣,禄③未尝多若此也,岂修士大夫之费哉!

安所得此?

”对曰:

“诚受之于下。

”其母曰:

“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

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患。

今子反是,远忠矣。

夫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不义之财,非吾有也。

不孝之子,非吾子也。

”田稷子惭而出反其金自归罪于宣王请就诛④焉。

宣王闻之,大赏其母之义,遂舍⑤稷子之罪。

【注释】①田稷子: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宰相。

②货金百镒:

贿赂的大量财物。

③禄:

俸禄。

④诛:

责罚。

 ⑤舍:

通“赦”,免去罪罚。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遗其母/以光先帝遗德

B.忠信不欺/谓为信然

C.不为苟得/苟富贵,无相忘

D.尽力竭能/彼竭我盈

1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

田稷子惭而出反其金自归罪于宣王请就诛焉。

13、田稷子母亲的“义”表现在哪里?

(一)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 

(2)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  

(3)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D.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评卷人

得分

五、名著导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的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

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寻思道:

“何不就书于此?

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乘其酒性,磨得浓墨,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山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     

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

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7、选段中这个写词作诗的人是_______________,这段故事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简要语言概括,不超过10字)

18、联系《水浒传》内容,说说文段中主人公“刺文双颊”“配在江州”是因为什么事?

请简要叙述其起因、经过。

19、结合选文中主人公写下的诗词,简要分析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评卷人

得分

六、默写(题型注释)

20、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2)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3)___________________,全仗你抬声价。

(王磬《朝天子·咏喇叭》)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思乡情切等复杂矛盾心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默写完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评卷人

得分

七、书写(题型注释)

2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上说,便xièdú职业之神圣。

(______________)   

(2)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_______________)

(3)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ɡēnshēndìɡù 。

(_________________)

(4)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ēsīdǐlǐ地开始了。

(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八、话题作文(题型注释)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小学到初中,生活看起来简单平凡,实际上却也多彩多味,充满了酸甜苦辣……

请你从“酸甜苦辣”中任选一种或几种“味”,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1、C

2、A

3、 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 看不见别人的痛楚 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 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4、①中年妇女把零食摊放在桌上,嗑的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

②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

③内心感激,连声道谢(愧疚)

5、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得表现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引人反感。

(意思对即可)

②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意思对即可)

6、优点:

开朗大度心地善良热情体贴乐于助人不计前嫌等。

缺点:

不拘小节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做事马虎)举止粗俗等

7、示例:

①不可“以貌取人”。

②对与自己不同阶层或不同类型的人要宽容以待。

③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文明。

④要做一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人。

⑤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一时误解,坚定地做一个“好人”。

(言之有理即可)

8、D

9、B

10、示例:

这里指的是那些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及其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民族精神,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坚强“脊梁”。

如:

墨子为救宋国,只身前往楚国游说,平息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为了弘扬新思想,不惜牺牲自己;孙中山为拯救中华民族,毕其一生之力努力奋斗。

这些都可称为“中国的脊梁”。

11、D

12、田稷子惭而出/反其金/自归罪于宣王/请就诛焉。

13、她洁身自好拒绝儿子受贿得来的钱财,教导儿子要忠信、廉洁。

【参考译文】

田稷子,战国时齐国的相国。

一次,他把收受下属官吏贿赂的黄金百镒,送给母亲。

田母责问田稷子说:

“你虽然为相已经三年了,但你的俸禄大概还没有这些多吧?

这些金子难道是德行纯正的正人君子应该得到的吗?

你是怎么能得到这些金子呢?

”田稷子跪下回答说:

“这些金子确实是下属送我的。

”田母严肃地训斥田稷子说:

“臣子辅佐圣上,就像儿子孝敬父亲。

尽心竭力,忠诚不二,效忠圣上,恪守使命,廉洁公正,因而就不会有祸患。

如今,你却与此相反,远离了忠诚啊!

作为臣子不忠,就是作为儿子不孝。

不义的财物,不是我应该拥有的,不孝顺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

你起来吧。

”田稷子羞愧地走出家门,退还了财物,主动向齐宣王认罪,请求处罚自己。

齐宣王听后,对他母亲的深明大义大加赞赏,并赦免了田稷子的罪责。

14、将/将近赞同/赞成扛

15、

(1)冬夏换季(一年)才往返一次。

(关键词:

易节、反。

(2)你太不聪明了。

(关键词:

甚、惠,倒装句式。

16、A

17、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宋江吟反诗

18、宋江私放晁盖,晁盖上梁山后给宋江的信被阎婆惜发现,阎婆惜以此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

19、从“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可看出他是个有学问、有谋略,自视颇高的人;从“恰如猛虎卧山丘,潜伏爪牙忍受”可看出他是个壮志未酬、善于隐忍的落魄英雄;从“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和“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可看出他是个不满现状,图谋造反(胸怀大志)的人;从“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可看出他是个浪迹江湖、心系故园的人。

20、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童稚携壶浆 官船来往乱如麻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21、 亵渎 拮据 根深蒂固 歇斯底里

22、                           苦哉?

甜哉?

一阵风能唤醒一个季节,一棵嫩芽可以振奋一滩荒原,一涓细流足以滋润一座高山,一种苦涩滋味能够激活百味人生,一种苦涩滋味可以唤起沉睡的心灵,一种苦涩滋味足以创造人生的奇迹,苦,是人生中最甜的滋味。

苦中寻甜,创造奇迹

世界著名的励志大师约翰.库提斯刚出生时就被医生断言活不过当天,二十岁时接受截肢手术,三十岁时患癌症,生活的磨难让他饱尝了人生“苦”滋味,可是你知道吗,这个没有脚的人却能游泳、驾车,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励志大师,可谓“甜”也。

用坚定的信念拥抱不幸的命运,苦痛创造生命的奇迹,当岁月的双翼在你手掌划下苦痛的伤痕,请珍惜这份苦涩,那么当你回首遥望时,你会看到在人生苦痛的路口,留有你自信的微笑和顽强的身影。

化苦为甜,事在人为

生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折,品尝苦涩,八次竞选八次落选,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越战越勇,最终化苦为甜,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他不仅将苦化为自身品尝的甜,更化为千万人民可品尝的甜,黑奴自由了,南北战争结束了,美国经济起步了!

这让世人震惊:

品尝了无数次的“苦”,其实是为“甜”积蓄力量,最终赢得满堂喝彩,千古流芳。

苦哉?

甜哉?

皆为人为之也。

苦中觉醒,后晓甜味

云烟漫漫。

翠华摇摇,揭开历史的帷幕,我看见他正在急笔飞书,口中念着“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好一个司马迁!

受辱的苦痛令他觉醒,著书励志,谁说我是孬种?

提起沉重的笔杆,铸就千古绝唱!

天地苍茫一根骨文采飞扬司马迁!

谁说苦难后爬不起来,谁说他注定一世耻辱,苦尽甘来尽享文坛盛况!

不为功名,著书励志显于后世。

受辱不屈,志气书写万里河山。

饱尝辛酸苦辣,历尽寒来暑往,看惯日出日落,体察百味人生,这才明白,化苦为甜,人生辉煌,苦中能创造奇迹,苦苦甜甜,亦我所乐,苦在甜哉,“味”在人为,你不妨试试,化苦海为蜂蜜,撑起苦之舟,方能驶向甜之岸!

【解析】

1、试题分析:

“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属于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试题分析:

A.鄙夷:

指轻视;鄙薄;蔑视;鄙视。

鄙夷是动词,不能修饰灵魂。

B.凌驾:

超越,压倒;驾驭,乘。

C.重蹈覆辙:

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以前的错误。

含贬义。

D.持之以恒:

长久坚持下去。

3、试题分析:

注意补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及句式上相似;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

注意比喻的修辞手法。

4、试题分析:

通读全文,理情故事线索,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三个人物的关系吗“我”是见证人,主要从两个女人的角度概括情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和“我”的感受。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句子赏析,

(1)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

(2)人物描写的角度,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结合“取、喷、搓、倒”等是动作描写,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表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试题分析: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

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

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认为在文中的表现来谈,合理即可。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8、试题分析:

D.第⑥段后面不是直接批驳,说的是“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等没失去自信力的人。

9、试题分析:

第⑦段举出的几类人属于举例论证。

10、试题分析:

答含义时,抓住“中国的”“脊梁”两个关键词,“脊梁”是脊背,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中国的脊梁”比喻在中华民族的挺立和进步中起中坚作用和推动作用的人。

围绕“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几类人举例即可。

点睛:

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的题目,语句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