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0776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Hg—200.6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小题,共48分)

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

B.中国天眼传输信息用的光纤材料是硅

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一致

D.港珠澳大桥用到的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构成原电池时铁为正极,保护了铁,所以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故A正确;B.制作光导纤维的原料是二氧化硅,不是硅,故B错误;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废气、废渣等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一致,故C正确;D.跨海大桥使用的合金材料,必须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特性,故D正确;故答案为B。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CaCl2的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乙烯的分子式:

C2H4D.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CO32-+2H2O

H2CO3+2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CaCl2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应为

,故A错误;B.Cl-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C.乙烯是最简单的燃烧,其分子式为C2H4,故C正确;D.碳酸根离子为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则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32-+H2O⇌HCO3-+OH-,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这类问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有:

①书写电子式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阴离子及多核阳离子均要加“[]”并注明电荷,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时,不得使用“[]”,没有成键的价电子也要写出来。

②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时首先要明确原子间结合顺序(如HClO应是H—O—Cl,而不是H—Cl—O),其次是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应该写出来。

③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要能体现原子的相对大小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3.下列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补铁剂(有效成分为Fe2+)与含维生素C共服效果更佳

B.雷雨肥庄稼——自然固氮

C.灰肥相混损肥分——灰中含有碳酸钾,肥中含有铵盐

D.从沙滩到用户——由二氧化硅制晶体硅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防止补铁剂被氧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放电过程中,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O、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碳酸钾与铵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会生成氨气挥发,反应过程中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由二氧化硅制晶体硅,Si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C。

4.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

Na2S2O3+2H+=SO2↑+S↓+2Na++H2O

B.氢氧化亚铁暴露于空气中会变色:

4Fe(OH)2 +O2 +2H2O=4Fe(OH)3

C.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取次氯酸:

Ca2++ClO-+H2O+CO2=2HClO+CaCO3↓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

Cl2+H2O

2H++Cl-+ClO-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代硫酸钠是可溶性盐,可拆分,则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S2O32-+2H+═SO2↑+S↓+H2O,故A错误;B.氢氧化亚铁暴露于空气中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4Fe(OH)2 +O2 +2H2O═4 Fe(OH)3,故B正确;C.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则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取次氯酸,离子方程式:

ClO-+H2O+CO2=HClO+HCO32-,故C错误;D.HClO是弱酸,则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显Cl2+H2O

H++Cl-+HClO,故D错误;故答案为B。

5.1mol白磷(P4,s)和4mol红磷(P,s)与氧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E表示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4(s,白磷)=4P(s,红磷)ΔH>0

B.以上变化中,白磷和红磷所需活化能相等

C.白磷比红磷稳定

D.红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P(s,红磷)+5O2(g)=P4O10(s)ΔH=-(E2-E3)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依据图象分析,白磷能量高于红磷,依据能量守恒,白磷转变为红磷是放热反应,则ΔH<0,故A错误;B.依据图象分析,白磷能量高于红磷,则白磷和红磷所需活化能不相等,故B错误;C.依据图象分析,白磷能量高于红磷,能量低的稳定,则红磷稳定,故C错误;D.依据图象分析,红磷燃烧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P(s,红磷)+5O2(g)=P4O10(s)ΔH=-(E2-E3)kJ/mol,故D正确;故答案为D。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质量分数为46%C2H5OH溶液中所含O—H数目约为7NA

B.质量为12g的12C含有的中子数为12NA

C.将0.1molCH3COONa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3COO-数目小于0.1NA

D.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醇溶液中,乙醇、水分子都含有O-H键,所以100g46%乙醇溶液含有乙醇46g,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1molO-H键,含有水54g,物质的量为3mol,含有O-H键6mol,所以共含O-H数目7NA,故A正确;B.12g的12C的物质的量为:

=1mol,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6=6mol,含有的中子数为6NA ,故B错误;C.将0.1molCH3COONa 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

n(CH3COO-)+n(OH-)=n(Na+)+n(H+),而由于溶液显中性,故n(OH-)=n(H+),则有n(CH3COO-)=n(Na+)=0.1mol,即醋酸根的个数为NA个,故C错误;D.氧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其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②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③注意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是否已知;④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⑤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⑥注意物质的结构:

如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而不是有Na+和O2-构成;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A,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A等。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能制得纯净的一氯甲烷

D.葡萄糖、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2-甲基丁烷含5个C,则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故A错误;B.丙烷只有2种H,一氯代烃有2种,判断二氯代烃时一氯定位、另一氯转位,则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Cl2、CH3CHClCH2Cl、ClCH2CH2CH2Cl、CH3CCl2CH3,共4种,故B正确;C.光照下取代反应为链锁反应,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混合物,故C错误;D.葡萄糖是单糖不水解,油脂和蛋白质能水解,水解产物也不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B。

8.四种主族元素a、b、c、d分布在三个短周期中,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d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d的简单离子半径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的,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b>c

C.c为第二周期第VIIA族元素

D.原子半径:

d>c>b>a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四种主族元素a、b、c、d分布在三个短周期中,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H;b、d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d的简单离子半径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的,d为Al,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c为第二周期元素,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1-3=11,b为N,c为O符合题意,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b为N,c为O,d为Al;A.b元素为氮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硝酸为强酸,故A正确;B.非金属性O>N,则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b<c,故B错误;C.c为O元素,核电荷数为8,为第二周期第VIA族元素,故C错误;D.短周期主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

Al>N>O>H,故D错误;故答案为A。

9.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

溶液紫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在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为电解质的原电池装置

镁表面有气泡

金属活动性:

Al>Mg

C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与Na2CO3溶液的pH

后者较大

非金属性:

Cl>C

D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

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HB酸性比HA强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还原,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故A错误;B.Al与NaOH溶液反应,Al为负极,但金属性Mg大于Al,故B错误;C.常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Cl的溶液的pH,Na2CO3溶液大,可知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D.HA放出氢气多,等pH时,HA的浓度大,HA为弱酸,则HB酸性比HA强,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D.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氨水来测定其浓度,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锥形瓶和容量瓶不需要干燥,有少量水对实验无影响,故A错误;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B正确;C.蒸馏完毕后,还需充分冷凝,则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故C正确;D.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氨水来测定其浓度,滴定终点时恰好生成NH4Cl,溶液显酸性,则应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故D正确;答案为A。

11.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4O6

B.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羧基和酯基

C.该分子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D.它属于芳香烃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的分子式为C10H10O6,故A错误;B.

中含有羟基、羧基和酯基三种官能团,故B正确;C.

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和酯基三种官能团,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如发生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故C错误;D.

除含有苯环外,还含有氧元素,只能属芳香族化合物,不是芳香烃,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无水FeCl3固体

B.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不断蒸出

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使用催化剂,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勒沙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与平衡移动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

【详解】A.加热会促进FeCl3的水解,蒸干产物不是氯化铁,是氢氧化铁固体,灼烧得到氧化铁,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错误;B.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减少生成物浓度导致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乙酸乙酯产率,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正确;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该反应存在溶解平衡,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饱和食盐水抑制了氯气的溶解,所以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时间,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

特别要注意改变平衡移动的因素需与平衡移动原理一致,否则不能使用该原理解释,如催化剂的使用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再如工业合成氨和硫酸工业的条件选择等。

13.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

Fe2O3(s)+CO(g)

Fe(s)+CO2(g),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见右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T/℃

1000

1150

1300

平衡常数K

4.0

3.7

3.5

 

A.由表中数据可判断该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B.1000℃下Fe2O3与CO反应,tmin达到平衡时c(CO)=2×10-3mol/L,则用CO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2×10-3/tmol·L-1·min-1

C.为了使该反应

K增大,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c(CO)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Fe2O3的用量,不能有效降低炼铁尾气中CO的含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判断,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错误;B.1000℃下Fe2O3与CO反应,tmin达到平衡时c(CO)=2×10-3 mol/L,设CO起始浓度x,

   

Fe2O3(s)+CO(g)⇌

Fe(s)+CO2(g),

起始量(mol/L)  x     0

变化量(mol/L)x-2×10-3     x-2×10-3

平衡量(mol/L)2×10-3    x-2×10-3

K=

=4,x=10-2mol/L;用CO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故B错误;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增大c(CO)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故C错误;D.增大固体的量,不改变平衡的移动,则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Fe2O3的用量,不能有效降低炼铁尾气中CO的含量,故D正确;答案为D。

14.以纯碱溶液为原料,通过电解的方法可制备小苏打,原理装置图如下:

上述装置工作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池电极接电池正极,气体X为H2

B.Na+由乙池穿过交换膜进入甲池

C.NaOH溶液Z比NaOH溶液Y浓度小

D.甲池电极反应:

4OH--4e-=2H2O+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装置图分析可知放出氧气的电极为阳极,电解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气流浓度增大,碳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出口为碳酸氢钠,则电极反应,4CO32-+2H2O-4e-=HCO3-+O2↑,气体X为阴极上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连接电源负极,放电过程中生成更多氢氧根离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乙池电极为电解池阴极,和电源负极连接,溶液中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故A错误;B.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钠离子移向乙池,故B错误;C.阴极附近氢离子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NaOH溶液Y比NaOH溶液Z浓度大,故C正确;D.放出氧气的电极为阳极,电解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气流浓度增大,碳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出口为碳酸氢钠,则电极反应,4CO32-+2H2O-4e-=HCO3-+O2↑,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5.常温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mol·L-1K2CO3溶液中:

c(H+)+c(HCO3-)+2c(H2CO3)=c(OH-)

B.已知Ksp(AgCl)>Ksp(AgBr),将AgCl和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的浓AgNO3溶液,AgCl沉淀多于AgBr沉淀

C.常温下,pH=4.75、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c(CH3COO-)+c(OH-)<c(CH3COOH)+c(H+)

D.已知Ksp(AgCl)=1.8×10-10,Ksp(Ag2CrO4)=2.0×10-12,向浓度均为1×10-3mol/L的KCl和K2CrO4混合液中滴加1×10-3mol/LAgNO3溶液,Cl-先形成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0.1mol·L-1K2CO3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即c(H+)+c(HCO3-)+2c(H2CO3)=c(OH-),故A正确;B.由Ksp(AgCl)>Ksp(AgBr),将AgCl和AgBr

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c(Cl-)大,再加入足量浓的AgNO3溶液,则最先析出AgBr沉淀,但其沉淀量小于AgCl沉淀,故B正确;C.pH=4.75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则:

c(CH3COO-)>c(Na+)>c(CH3COOH),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知:

c(CH3COO-)+c(OH-)>c(CH3COOH)+c(H+),故C错误;混合溶液中生成氯化银需要的c(Ag+)=

=

=1.8×10-7mol/L,生成Ag2CrO4需要的c(Ag+)=

=

mol/L=4.47×10-5mol/L,所以氯化银先沉淀,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注意根据溶解度判断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易错点为D,组成不相似的物质,不能直接根据溶度积判断。

①溶度积Ksp的大小和平衡常数一样,它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而不能改变溶度积Ksp的大小;②溶度积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于水;反之Ksp越大,溶解度越大,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简单地根据Ksp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大小。

16.25℃时,向浓度均为0.1mol·L-1、体积均为100mL的两种一元酸HX、H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lg

随n(NaO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为弱酸,HY为强酸

B.水的电离程度:

d>c>b

C.c点对应的溶液中:

c(Y-)>c(Na+)>c(H+)>c(OH-)

D.若将c点与d点的溶液全部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c(Na+)>c(X-)>c(Y-)>c(H+)>c(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lg

越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未加NaOH时,HX溶液中lg

的值大,所以HX的酸性大于HY,加入氢氧化钠物质的量10×10-3mol,lg

=1,c(H+)=c(OH-)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溶液呈中性,HX为强酸,HY为弱酸,故A错误;B.d点是强酸HX的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当溶液的pH=5时,HX过量,水的电离被抑制;c点加入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5×10-3mol,所得的溶液为NaY和HY的等浓度的混合溶液,而lg

=6,水的离子积Kw=c(H+)•c(OH-)=10-14,故可知c(H+)2=10-8,则c(H+)=10-4mol/L,溶液显酸性,即HY的电离大于Y-的水解,水的电离也被抑制;而在b点,加入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8×10-3mol,所得的溶液为大量的NaY和少量的HY混合溶液,而lg

=0,离子积Kw=c(H+)•c(OH-)=10-14,故可知c(H+)=10-7,溶液显中性,即HY的电离程度等于Y-的水解程度,水的电离没有被促进也没有被抑制,故水的电离程度d<c<b,故B错误;C.c点加入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5×10-3mol,所得的溶液为NaY和HY的等浓度的混合溶液,而lg

=6,水的离子积Kw=c(H+)•c(OH-)=10-14,故可知c(H+)2=10-8,则c(H+)=10-4mol/L,溶液显酸性,即HY的电离大于Y-的水解,故c(Y-)>C(Na+)>c(HY)>c(H+)>c(OH-),故C正确;D.若将c点与d点的溶液全部混合,所得溶液等同NaX、HY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其中X-不水解,HY部分电离,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X-)>c(H+)>c(Y-)>c(OH-),故D错误;答案为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

(1)钠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做性能优良的催化剂。

工业上二氧化钛的制备是:

资料卡片

物质

熔点

沸点

SiCl4

-70℃

57.6℃

TiCl4

-25℃

136.5℃

I.将干燥后的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主要杂质SiO2)与碳粉混合装入氯化炉中,在高温下通入Cl2反应制得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

II.将SiCl4分离,得到纯净的TiCl4。

III.在TiCl4中加水、加热,水解得到沉淀TiO2·xH2O。

IV.TiO2·xH2O高温分解得到TiO2。

①TiCl4与SiCl4在常温下的状态是________。

II中所采取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②I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IV在实验室完成,应将TiO2·xH2O放在________(填仪器编号)中加热。

(2)根据废水中所含有害物质的不同,工业上有多种废水的处理方法。

①废水I若采用CO2处理,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废水Ⅱ常用明矾处理。

实践中发现废水中的c(HCO

)越大,净水效果越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③废水III中的汞元素存在如下转化(在空格上填相应的化学式):

Hg2++______=CH3Hg++H+,我国规定,Hg2+的排放标准不能超过0.05mg/L。

若某工厂排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