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0939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0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梳理

第3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开(K)。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1℃)。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②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温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

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等。

非晶体物质:

玻璃、食盐、奈、各种金属等。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①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2.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放热。

方法:

A.降低温度;B.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举例说明自然界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

碘、冰、干冰、樟脑、钨。

2.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3.举例说明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悬浮在水中

D.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2.如图所示,托盘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则左盘物块的密度是

A.1.4g/cm3

B.2.0g/cm3

C.3.5g/cm3

D.7.0g/cm3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C.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

D.利用此成像点可制成照相机

4.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C.光是一种电磁波

D.白光是单色光

5.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

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

B.

C.

D.

6.太阳光通过校园林荫道旁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这些光斑

A.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是树叶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是树叶缝隙形的,它是太阳的影子

7.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8.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物质

水银

酒精

熔点/℃

1535

-39

-117

3410

沸点℃

2750

357

78

5927

A.铁在1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用金属钨制作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C.在河源地区可以用酒糟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9.2015年9月14日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Hz。

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

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属于次声波B.在1s内,振动约100次

C.它属于超声波D.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10.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玫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速

二、填空题

11.若甲、乙两均匀固体的质量之比是2:

3,体积之比是3:

4,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

若把甲物体截去1/2,乙物体截去3/4,则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_。

12.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____眼.用凸透镜可以矫正________眼.

13.光在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m/s;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字发生_____反射;有时黑板“反光”,使部分同学看不清字,是黑板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

14.观察图中水壶烧开水的情景,两壶中的水均已烧开,判断甲、乙两房间中温度较低的房间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15.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______不同。

16.小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

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运动的,卡车向_____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运动。

(填“左”或“右”)

三、计算题

17.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3)

液体与烧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1)烧杯的质量;

(2)这种液体的密度;

(3)一个能装下200克酒精的瓶子,能不能装下200克这种液体?

若不能装下,最多能装多少?

若可以装下,这些液体占多大的体积?

18.某测量员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5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5s再次听到回声,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已知当时声速为340m/s)

四、实验题

19.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_____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g。

(3)如图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_____,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cm3。

(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放置在广局座的C点处,如图所示。

(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B点处时,移动光屏到光具座B点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cm,此时光屏应位于图中___(填写字母)点的位置。

(2)再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则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

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

(3)再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则所成的像是否完整且亮度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如图所示:

(1)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角为________度;

(3)在某次实验中,一束光线斜射入水面并与水面成40度,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度。

2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某小组将质量相等的海波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他们每隔1min记录一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直到固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并升高温度后结束,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为完成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实验时,使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这样做的好处有:

增大加热面积、使物质缓慢升温和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不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规律不同。

其中_____的是晶体,熔点为_____℃;

(4)第5min~第7mim,海波处于_____状态。

23.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耳朵能够识别出是用嘴吹还是用筷子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若用相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24.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当3t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D

B

C

B

B

B

C

二、填空题

11.8:

98:

9

12.近视远视

13.同种均匀介质3×108漫镜面

14.甲乙中温度高,水蒸气不易液化,乙中“白气”少,水蒸气液化少

15.音调

16.右右左

三、计算题

17.

(1)20g;

(2)1g/cm3;(3)能装下200g这种液体;200cm3

18.55m.

四、实验题

19.

(1)左端零刻度处

(2)52(3)水面达到标记处

(4)20(5)2600

20.D左缩小照相机左完整变暗

21.小于05040

22.秒表固体受热比较均匀海波48固液共存

23.音色空气柱高不变

24.20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D.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2.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

3.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丙丁

4.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5.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远视眼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相机镜头2倍焦距以内的地方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6.下列物理现象中:

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面的几种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会慢慢变干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D.烧水时从壶嘴喷出“白气

8.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是发生了“熔化”现象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9.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个现象说明了

A.水可以传播声音B.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C.固体能够传声D.液体也可以成为声源

二、填空题

11.小明五一随父母去西藏旅游,回到榆林时发现他在西藏喝剩的矿泉水瓶变瘪了,则矿泉水瓶的瓶内气体体积_____,瓶内气体的密度_____,冬天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破裂,是因为水变成冰的过程中密度_____,体积____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如图所示,从物体发出的光经某人眼睛的折射后的情况,则该眼睛是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矫正的方法是配一副由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上/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左/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左/右)移。

14.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物理量的单位及其测量工具的熟练掌握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要求.在我们学过的知识中,我们用温度计来测量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填字母符号),实验室中我们常用_______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15.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1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160m,它的速度是_____m/s,它25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三、计算题

17.体积为150cm3的空心铜球,质量为1068g,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水、酒精中的一

种液体后,质量为1092g。

已知:

ρ铜=8.9g/cm3,ρ水银=13.6g/cm3,ρ水=lg/cm3。

求:

(1)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2)注入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18.甲、乙两同学比赛翻越一座小山坡,同时以A处为起点出发,登上坡顶B处,不休息,再达到另一侧的终点C处.已知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其中甲上坡的速度为匀速4m/s,30s后抵达坡顶,马上下坡,下坡速度为匀速6m/s.

(1)坡长SAB为多少米?

(2)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4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6m/s,最后谁将赢得比赛?

(通过计算说明)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都不能使天平平衡,指针仍然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______________。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是_____cm3

(3)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g,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千克/米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置在光具座上,如图,并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3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3)小明对凸透镜成像作了进一步的探究,他将自己的近视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结果发现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21.小亮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

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亮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

(1)刚开始看不到硬币是由于_____原因造成的。

(2)这个实验中光线传播方向是从_____(填“水进入空气”或“空气进入水中”);

(3)小亮想用作图方法说明这个结论,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_____。

A.

B.

C.

D.

2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请指出甲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

________.

(2)第2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绘制出了水的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由图象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

(4)实验中有的同学对温度计中红色液体是不是酒精产生了疑问,查液体沸点表得知酒精的沸点为78℃(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由此断定红色液体________(填“是”或“不是”)酒精.

23.小明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

(2)小明用塑料袋把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密封好放进水中后,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小明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_______(选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24.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

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和_______。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_______(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下同)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_或换用锥角较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实验中测出纸锥速度为1.06m/s,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A

D

B

C

C

C

B

二、填空题

11.变小变大变小变大

12.近视眼凹

13.

(1)下

(2)放大;左(3)左

14.温度m天平

15.发声体在振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16.200

三、计算题

17.

(1)30cm3

(2)酒精

18.

(1)120m;

(2)4.8m/s;(3)乙赢得比赛.

四、实验题

19.取下最小砝码,移动游码702.5×103偏小

20.同一高度上倒立放大照相机向右

21.光的直线传播水进入空气B

2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9697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不是

23.响度真空不能传声液体可以传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4.A时间路程刻度尺秒表下落的时间下落高度大纸锥每秒通过的路程为1.06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