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100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0953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5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方剂100首.docx

《常用方剂10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方剂100首.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方剂100首.docx

常用方剂100首

 

医师口袋书

常用方剂100首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医务部

2007年10月制

解表剂…………………………………2

泻下剂…………………………………6

和解剂…………………………………8

清热剂…………………………………12

温里剂…………………………………18

补益剂…………………………………20

固涩剂…………………………………26

安神剂…………………………………28

理气剂…………………………………28

理血剂…………………………………30

治风剂…………………………………36

治燥剂…………………………………40

祛湿剂…………………………………42

祛痰剂…………………………………48

消食剂…………………………………50

驱虫剂…………………………………50

附:

住院病历书写模板

首次病程……………………52

住院记录……………………

解表剂

序号

方名

出处

组成

(克)

方歌

主证(主症)

1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9

桂枝6

杏仁9炙甘草3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喘而无汗服之宜。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

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9芍药9

炙甘草6

生姜9

大枣4枚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表虚有汗此为功。

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3

九味

羌活汤

《此事

难知》

羌活6

防风6

苍术6

细辛2

川芎3

白芷3

生地黄3

黄芩3

甘草3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分经论治宜变通。

外感风寒湿邪,表实无汗兼有里热证

(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4

小青龙汤

《伤寒论》

麻黄3

芍药9

细辛6

干姜6

炙甘草6

桂枝9

半夏9

五味子6

小青龙汤最有功,

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

姜桂麻黄芍药同。

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功用

主要方解或配伍特点

发汗

解表

宣肺

平喘

1、麻黄味苦性温,入肺与膀胱经,善开腠理,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为君;

2、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解肌发表,温经散寒,麻黄与桂枝相配,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

3、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宣肺平喘之功为佐;

解肌

发表

调和

营卫

1、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2、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3、生姜辛温,大枣甘平,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

4、炙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5、药虽五味,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发汗

祛邪

兼清

里热

1、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

2、防风辛甘性温,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发汗除湿,两药相合,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为臣;

3、细辛、白芷、川芎散寒祛风,宣痹以止头身疼痛;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均为佐;

3、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升而不峻,寒而不滞;

4、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药备六经,通治四时,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

解表

散寒

温肺

化饮

1、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麻黄又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

2、五味子酸收敛气,芍药和营养血,并为佐制之用;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3、配伍特点一以麻黄、桂枝解散在表之风寒,配芍药酸寒敛阴,制麻桂而使散中有收;二以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在肺之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另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5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薷9

白扁豆6

厚朴6

三味香薷豆朴先,

散寒化湿功效兼,

若益银翘豆易花,

新加香薷祛暑煎。

阴暑

(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痛身重,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6

止嗽散

《医学

心语》

炒桔梗9

荆芥9

紫苑9

百部9

白前9

炙甘草3

陈皮6

止嗽散内用桔梗,

紫苑荆芥百部陈,

白前甘草共为末,

姜汤调服止嗽频。

风邪犯肺证

(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7

银翘散

《温病

条辨》

银花15

淡豆豉5

苦桔梗6

薄荷6

竹叶4

生甘草5

荆芥穗4

连翘15

牛蒡子6

芦根6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风疏热煮无过。

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8

桑菊饮

《温病

条辨》

桑叶8

菊花3

薄荷3

杏仁6

桔梗6

生甘草3

连翘6

芦根6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风温初起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祛暑

解表

化湿

和中

1、香薷辛温芳香,解表除湿寒,祛暑化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为君;

2、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内化湿滞,为臣;

3、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为佐;

4、入酒少许同煎,意在增强散寒通经之力。

宣利

肺气

疏风

止咳

1、紫苑、百部为君,味苦入肺经,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止咳化痰,新久咳嗽均可使用;

2、桔梗味辛苦,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长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

3、荆芥穗辛而微温,疏风解表利咽,以除在表之余邪;橘红理气化痰,均为佐;

4、配伍特点药虽七味,量极轻微,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辛凉

透表

清热

解毒

1、重用银、翘为君,既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又芳香辟秽,透解卫分表邪同时,兼顾温热病邪多加秽浊之气的特点;

2、薄荷、牛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清热解毒;荆芥穗、淡豆豉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与大队新凉药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都为臣;

3、芦根、淡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宣肺止咳化痰,同为佐;

4、配伍特点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具有外散风热,透邪解表,兼清热毒,芳香辟秽之功,构成清疏兼顾之剂。

疏风

清热

宣肺

止咳

1、桑叶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走肺络,清宣肺热而止咳嗽,为君;

2、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杏仁、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共为臣;

3、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芦根清热生津而止咳,共为佐;

5、桑菊饮宣肺止咳之力大;银翘散清热解毒之力强。

9

麻杏

石甘汤

《伤寒论》

麻黄9

杏仁9

生石膏18

甘草6

伤寒麻杏石甘汤,

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肺,

定喘除热效力彰。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10

败毒散

《小儿药

证直诀》

柴胡9

前胡9

川芎9

枳壳9

羌活9

独活9

茯苓9

炒桔梗9

人参9

甘草5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气虚外感证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泻下剂

11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黄12

厚朴15

枳实15

芒硝6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梗痞满泻热良,

调味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梗,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秽臭,脐腹疼痛,按之坚梗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12

大黄

牡丹汤

《金匮

要略》

大黄12

牡丹皮9

桃仁12

冬瓜子30

芒硝9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肠痈初起

(右下腹痛拒按,或右足曲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辛凉

宣肺

清热

平喘

1、生石膏配伍麻黄,既能清肺又能泄热。

生石膏倍于麻黄,不失为清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之用;

2、杏仁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和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

散寒

祛湿

益气

解表

1、羌活、独活为君,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治风寒湿邪;

2、川芎行气祛风;柴胡疏散解肌,并为臣,助君散外邪,除疼痛;

3、桔梗宣肺;枳壳降气;前胡祛痰;茯苓渗湿,皆为佐,以宣利肺气,化痰止咳;人参亦为佐,用量虽小,却具深意:

一是辅助正气以驱邪外出;二是散中有补,不致耗伤正气。

4、甘草调和诸药,兼以益气和中;生姜、薄荷为引,襄助解表之力,皆属佐使;

峻下

热结

1、寒下的常用代表方剂;

2、四药相合,既有大黄、芒硝泻下通便,以治燥实,又有厚朴、枳实行气散结,以治痞满,泻下行气并重;

3、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4、热结旁流,下利清水,治以大承气汤,此“通因通用之法”;

5、热厥,治以大承气汤,称为“寒因寒用”。

因厥是现象,里实热是本质。

在四肢厥逆的同时,必有大便不通,腹痛拒按,口舌干燥,脉滑实等实热症状。

泻热

破瘀

散结

消肿

1、大黄苦寒攻下,泻肠中湿热郁结,祛肠中稽留之瘀血;桃仁苦平,性善破血,与大黄配伍,破瘀泻热,共为君;

2、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与大黄合用荡涤肠中实热;牡丹辛苦微寒,凉血化瘀,消肿,俱为臣;

3、冬瓜子甘寒,清肠利湿,排脓散结,为佐使。

13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大黄15

当归6

干姜6

附子6

人参6

芒硝6

甘草6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与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寒积腹痛

(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14

十枣汤

《伤寒论》

芫花、甘

遂、大戟

三药等分

为散,

大枣10枚煎汤送服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1、悬饮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梗,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苔滑,脉沉弦)

2、水肿

(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和解剂

15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柴胡24

黄芩9

人参9

炙甘草6

半夏9

生姜9

大枣4枚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2、妇人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见少阳证者)

16

大柴胡汤

《金匮

要略》

柴胡12

黄芩9

芍药9

半夏9

生姜15

炙枳实9

大黄6

大枣4枚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梗,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攻下

寒积

温补

脾阳

1、大黄虽苦寒,但与辛热之附子相配具有温下之功以攻逐寒积,共为君;

2、芒硝、当归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阳祛寒,为臣

3、人参合甘草益气补脾,是助阳需先益气之意,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

4、配伍特点:

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是为温下的著名方剂。

攻下

水饮

1、甘遂苦寒有毒,善行经隧络脉之水湿;

大戟苦寒有毒,善泻脏腑之水邪;

芫花辛温有毒,善消胸胁伏饮痰癖;

2、大枣取其益脾缓中,防止逐水伤及脾胃,并缓和诸药毒性,使邪去而不伤正;

3、原方用法值得注意,一是方中甘遂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故以散剂吞服疗效较好;二是从小剂量开始,且于清晨空腹服用;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和解

少阳

1、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为君;

2、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清降泄,两者配伍,以和解少阳,黄芩为臣;

3、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

4、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和解

少阳

内泻

热结

1、柴胡配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

2、轻大黄并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3、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急痛;

4、半夏和胃降逆,配伍生姜重用,以治呕逆不止;

5、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诸药。

17

蒿芩

清胆汤

《重订

通俗伤

寒论》

青蒿6

淡竹茹9

半夏5

赤茯苓9

黄芩5

生枳壳5

陈皮5

碧玉散9

(滑石甘草青黛)

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加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少阳湿热证

(寒热如虐,寒轻热重,口苦膈闷,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18

四逆散

《伤寒论》

炙甘草6

柴胡6

炙枳实6

芍药6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脉弦)

2、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19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

炙甘草5

当归9

茯苓9

芍药9

白术9

柴胡9

生姜

薄荷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20

半夏

泻心汤

《伤寒论》

半夏12

黄芩9

干姜9

人参9

黄连3

大枣4枚

炙甘草3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寒热互结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寒,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清胆

利湿

和胃

化痰

1、青蒿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黄芩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两药相合,既可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

2、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两味相协,以加强化痰止呕之功;

3、碧玉散、赤茯苓清热利湿,四药相伍,导邪从小便而去。

4、小柴胡汤兼有益气扶正之功;本方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

透邪

解郁

疏肝

理气

1、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

2、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敛阴和阳,条达肝气,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阴伤血之弊;

3、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共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气血调和;

4、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疏肝

解郁

养血

健脾

1、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又为肝经引经药,兼使药之用;

2、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

3、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

4、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辛散达郁。

寒热

平调

散结

除痞

1、半夏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为君;臣以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泄热开痞;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

2、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利脾虚,与半夏配合,有升有降,以复脾胃升降之常。

3、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21

葛根

黄芩

黄连汤

《伤寒论》

葛根15

甘草6

黄芩9

黄连9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协热下利

(身热下利,胸脘烦满,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而促)

清热剂

22

白虎汤

《伤寒论》

生石膏50

知母18

炙甘草6

粳米9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阳明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寒,脉宏大有力)

23

竹叶

石膏汤

《伤寒论》

竹叶6

石膏50

半夏9

人参6

麦门冬20

炙甘草6

粳米10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伤寒、温病、暑热余热未消,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24

清营汤

《温病

条辨》

水牛角30

生地黄15

元参9

竹叶心3

麦冬9

丹参6

黄连5

银花9

连翘6

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

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25

黄连

解毒汤

《外台

秘要》

黄连9

黄芩6

黄柏6

栀子9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三焦火毒热盛证

(大热烦渴,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解表

清里

1、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解表退热,又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

2、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3、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4、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里之力锐,使表解里和。

清热

生津

1、君药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善能清热,以制阳明(气分)内盛之热,并能止渴除烦;臣药知母,味苦性寒质润,寒助石膏以清热,润助石膏以生津;

2、佐以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并可防君臣药之大寒伤中之弊,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

清热

生津

益气

和胃

1、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为君;

2、竹叶清热除烦;人参益气;麦冬生津,共为臣药;

3、佐以半夏性虽温,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粳米甘平益胃;使以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5、此方实为清补两顾之剂。

清营

解毒

透热

养阴

1、水牛角苦咸性寒,清热凉血解毒,寒而不遏,且能散瘀,为君药;

2、生地黄专于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长于滋阴降火解毒,三药为热甚伤阴者设,且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共为臣;

3、佐以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清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4、竹叶入心,专清心热;黄连苦寒,清心泻火;丹参清心,而又凉血活血,可防热与血结,此三药皆入心经,兼有使药之用。

泻火

解毒

1、以大苦大寒之黄连清泻心火为君,兼泻中焦之火;

2、臣以黄芩清上焦之火;

3、佐以黄柏泻下焦之火;

4、使以栀子通泻三焦,导热下行,使火热从下而去;

5、若便秘而令人错语者,宜服大承气汤;通利而错语者,宜服黄连解毒汤。

可作为大承气汤证和本方证的根本区别。

26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

大黄9

朴硝9

甘草9

薄荷5

山栀子仁5

黄芩5

连翘18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

中焦燥实服之消。

上中二焦火热证

(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27

仙方

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白芷6

贝母6

防风6

赤芍药6

当归尾6

甘草6

皂角刺6

乳香6

天花粉6

没药6

穿山甲6

陈皮9

金银花25

仙方活命金银花,

防芷归陈草芍加,

贝母花粉兼乳没,

穿山甲刺酒煎佳,

一切痈毒能溃散,

溃后忌服用勿差。

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掀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28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生地黄6

木通6

生甘草梢6

导赤生地与木通,

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

引热同归小便中。

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29

苇茎汤

《备急千金要方》

苇茎60

薏苡仁30

瓜瓣24

桃仁9

苇茎汤方出千金,

桃仁薏苡冬瓜仁,

肺痈痰热兼瘀血,

化浊排脓病自宁。

肺痈

(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泻火

通便

清上

泻下

1、重用连翘,清热解毒为君;

2、黄芩以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热于中,共为臣药;

3、薄荷、竹叶轻清疏散,以解热于上,兼有“火郁发之”之义,为佐;

4、使以甘草、白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存胃津;

5、配伍特点:

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

清热

解毒

消肿

溃坚

活血

止痛

1、金银花为君,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谓之疮疡圣药;

2、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共为臣;

3、白芷、防风透达营卫,疏风解表,又可散结消肿;山甲、皂刺通行经络,溃坚决痈,可使脓成即溃;花粉、贝母清热化痰排脓,可使未成即消,均为佐药;

4、甘草为使,助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

5、属外科“消法”代表方剂,体现了外科阳证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

清心

利水

养阴

1、木通入心与小肠,味苦性寒,清心降火,利水通淋,为君;

2、生地入心肾经,甘凉而润,清心热而凉血滋阴,为臣,与木通配合,利水而不伤阴,补阴而不恋邪;

3、竹叶甘淡,清心除烦,引热下行;甘草用梢,取其直达茎中而止淋痛,调和诸药,且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为方中佐使。

4、配伍特点:

治心经火热,取清热与养阴之品配伍,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滋阴而不恋邪。

最宜于小儿。

清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