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0992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4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5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②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

 

2、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②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3、内化与迁移:

 

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体验几次日落内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1、品味和评价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

 

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歌曲、录音机。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我心永恒》

2、学生回顾刘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关于村庄外景的描写内容;教师点出几个带“大”字的词语,引出西部旷远广博的特点。

 

3、教师抒情性导入:

用课件播放大西北的旷远、辽阔、苍凉、岑寂、广漠、蛮荒……无不体现一个“大”字。

大西北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有秦汉明月、千年关阙,有搅云长幡,有羌笛之怨。

久远的丝绸之路、伟大的敦煌壁窟……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她特有的神秘,对人充满了诱惑。

大多数人去到大西北,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朝圣的庄严。

我们今天来学习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来体验大西北的日落,体验世间的“大美”。

4、用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二、学生浏览课文,教师用课件展示课题。

 

三、学生谈课文主要写作内容,找出写日落的主体部分,完成段落划分(本文结构很清楚,学生不用教师指导,应该能轻松完成。

如果有学生将第二部分分成三段,教师予以肯定)。

 

用课件展示段落划分

1、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落日印象。

 

2、第二部分(2—23节)分写三次落日。

 

3、第三部分(第24节)结束全篇,照应开头。

 

四、学生谈第一部分写作的必要性。

 

1、提出“世间有大美”,引出写作的主体,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备于与结尾照应。

 

2、师生讨论“我每年去一趟新疆”一句的作用。

 

①写去的次数多,使得观察落日机会多、欣赏三次落日的体验才显得真实可信。

 

②去的次数多,对大西北的体验才够深刻。

这样落日与其它景物相比才有可能,与其它地区相比才有可能,“世间有大美”才有所依附。

 

五、研读第二部分师生互动过程:

 

1、师:

写景最重要要注意什么?

 

生:

抓住特征。

 

-

师:

本文写日落抓住了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生:

颜色、形态。

 

2、师:

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三次日落在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比较有什么区别,完成后由两位同学分别就这两个方面发言(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生1:

(颜色上)第一次 春联的红 

第二次 灰白 → 血红 

第三次 烧红了 → 热烈的红 → 炫目的红 

生2:

(形态上)第一次 勒勒车 

第二次 硬币 → 一轮 

第三次 躲在背后挥舞魔杖 

3、请学生体会用“春联”来写红的效果。

 

   生:

体现出一种净化心灵的“静”(年冬的效果);更体现一种历史文化氛围。

 

4、体会“勒勒车”写形的表达效果。

 

   生:

体现出一种民族特色。

 

5、学生体会“硬币”的修辞效果。

 

   生1:

圆(教师适当评价)。

 

   生2:

写出一种苍白的感觉。

与气氛相对应。

 

6、学生讨论“躲在背后挥舞魔杖”的修辞效果。

 

   生1:

变化多端。

 

生2:

热烈、神奇。

 

   生3:

不可思议。

 

7、学生发言三次日落颜色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来的特点。

教师总结。

 

三次对日落颜色形态的描写,体现出一个由静到动的过程。

日落过程中有动与静的分别描写,也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体现(学生在文中划出相应内容)。

 

8、师:

除了对日落的直接描写外,作者还写了什么内容来表现的?

 

生:

侧面烘托;历史典故的渲染。

 

9、师:

请一位学生读出文中侧面烘托的句子并简要分析作用(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生:

第一次 惊呆了 

第二次 遗忘 脸上的红光 

第三次 惊骇 向红光走去 自己的卑微 

10、师小结:

三次落日,都有侧面的烘托,但我们并没有感到一丝的枯燥,原因是每次都有变化,而且体现出了一种由“旁观”到“向红光走去”的变化,这是落日对人的感染。

三次落日,一次比一次热烈,一次比一次壮阔,由静态美到动态美,由“恍若梦境”的一瞬到“挥舞魔杖”让人倍感平庸的“惊世骇俗”,作者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又一幅奇幻的画面。

 

11、学生体会“向红光走去”的表达效果。

 

生:

双关。

既是事实上行走的方向的陈述,也是心灵上依附的表现。

 

12、师: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面对三次落日,我们都被打动了,陶醉了。

实际上,这样的落日,我们身边也有,天天都有。

但是不是也像作者所写的这样,让人感觉到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呢?

 

学生讨论能否写出同样的落日,能写,如何写;不能写,为什么?

 

师:

美之为美,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了它,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理解了它,接受了它。

课文三次写日落,在我们的视觉当中融进了其它一些东西,虚拟出一个现实与虚幻并存的世界,让你纵览古今,神游中外。

积蓄在我们身心深处的情结一旦被激发出来,我们便感觉到美了。

 

13、师:

实际上,真正让我们感觉西地平线上这三次落日伟大动人之处的原因,在于作者对历史、文化典故的回顾上。

请学生回答文中三次落日引出的相关文化内容。

 

生:

第一次:

左公柳(左宗棠征西) 

        第二次:

萨克斯曲《我心永恒》 罗曼罗兰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塑造 

        第三次:

匈奴的外迁 成吉思汗(元朝的外扩) 

14、点名读课文第5段提及“左公柳”的内容。

体会抒情性的描写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结合古人“折柳”典故进行开放性的分析,答案不一,可集中在思乡、为民造福、文人的雅行等点上。

) 

15、师:

大家一定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并为其主题曲《我心永恒》所打动。

哪位同学说说这首曲子给你的感受?

 

生1:

悲伤的感觉。

 

生2:

死亡的气息。

 

生3:

悲壮而又令人感伤。

 

师:

也可以调过来说,“令人感伤又觉非常悲壮!

六、课堂反馈:

生字词的书写与解释。

七、小结:

八:

布置作业:

1、生字词的理解。

2、描写一种自然景物。

板书设计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

 

                       

环境:

黯淡

定西高原落日     颜色:

血红  平静、从容      神圣

                                        形态:

像勒勒车的轮子

               西沉过程:

依恋、贪恋、梦境

                                                                                 庄严

世间有大美----落日                      

环境:

压抑        反衬

罗布淖尔荒原落日颜色:

灰白-------------辉煌       悲剧感

                                        形态:

五分硬币 

唐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意图,把握本文主旨,积累优美句子。

掌握文中所用到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揣摩优美句子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艺术魅力。

 

3、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感悟人生书法自我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积累优美句子,掌握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2、难点:

感悟人生书法自我内心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相应的幻灯片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在黑板上画三个大圆圈,先后请三个孩子上来,将圆圈画成人脸,并给他起个个性化名字。

不可互相模仿。

(如:

J乐乐 K捣蛋鬼 L娇气)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就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文学创作也是如此,我们如果潜心去体会生活,向世界,也向自己的心去追寻,往往会有很好的收获与表达。

(二)今天我们阅读《云海》,这是福建女作家唐敏所写的散文,回忆她在文革期间下乡当知青时的一段生活体验。

请大家阅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三)问:

本文主要表现什么?

——适度开放。

可以读出不同的层次来:

①云海。

②“我”的与众不同的青春岁月。

③与自然相亲如手足是很美好的。

(四)读完这篇文章,很想用本文的一个词来作为本文的概括和评语,大家猜猜是哪个词?

——就是开篇那句“我的青春与别人不同,是在宁静中度过的”中的——“不同”。

问:

请大家再次阅读本篇,找找,本文有哪些可称作“不同”的地方。

——讨论完成。

参考意见:

对云的观察视角不同。

对云的观察,一般是仰视,而本文却是以平视和俯视。

人与云交融在一起,“相亲如手足”,是很难得的。

写云的情调不同。

一般是从美感的角度来写,而本文则有很多幽默戏谑的成分。

特别是这一段:

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来去匆匆。

偶尔有走错路的一团云,慌慌张张一头撞在山上。

“轰”地一下,胖乎乎的云变成晕头晕脑的丝缕状,随后拖长了身体,又瘦又薄地从山头上漫过。

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巨大的身躯已经损失了许多,万分懊恼地向远方溜走了。

写的云很不同。

云海被称为“漏斗海”,第一次听说。

“云潮”也让人觉得稀奇。

对云的体验很不同。

在云里“洗澡”,玩仙女的游戏,都让人叹为观止。

青春岁月的体验不同。

是在人迹罕至的高山上,“宁静”地度过的。

穿的是破衣烂衫,干的是体力活儿。

与山下社会缺少联系(当时整个社会正处于文革动乱中)。

心情与一般人在这样情况下通常所有的心情不同。

她们“不像看破红尘到深山苦修的悲愁的人”,事实上也没有物质生活匮乏的人常有的痛苦。

(五)进一步讨论最后那两点:

为什么她们这样的境况,却不觉其苦?

为什么作者说,后来的岁月,偶尔登上名山,“再没有当年的心情,云很难那么潜心入腑地感动我”?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当年被认为寂寞的岁月,是人生难得的宁静状态。

再问:

作者这里所说的“宁静”,是什么意思?

——是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相亲如手足”的单纯状态。

当时,“云海隔开我们与山下社会的联系,造成无限畅通的开阔心情”,能够心无旁骛地欣赏大自然,享受身在其中的快乐。

(六)作业:

1、抄写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十个。

点评其中两个。

2、做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预备:

印发课堂练习。

(二)分组,讨论,当堂完成。

课堂练习如下:

一.请画出以下段落中具有拟人意味的词语,并说说这么写的表达效果。

1.落日在沉入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

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

2.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来去匆匆。

偶尔有走错路的一团云,慌慌张张一头撞在山上。

“轰”地一下,胖乎乎的云变成晕头晕脑的丝缕状,随后拖长了身体,又瘦又薄地从山头上漫过。

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巨大的身躯已经损失了许多,万分懊恼地向远方溜走了。

二.你认为下列句子中哪个或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请找出,并点评:

1.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

2.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停驻在西边天空。

3.不经意一回头,突然看见在一平如抹的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

4.“轰”地一下,胖乎乎的云变成晕头晕脑的丝缕状,随后拖长了身体,又瘦又薄地从山头上漫过。

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巨大的身躯已经损失了许多,万分懊恼地向远方溜走了。

三.下面这个语段是大家熟悉的,跟《云海》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对云的描写?

为什么?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

参考答案:

一.有拟人意味的词语画“—”。

1.落日在沉入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

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

表达效果:

既表现出太阳落下的特点,不是一下子落下去的,而是结合着跳跃、颤抖、纹丝不动等过程。

又赋予落日一种人的情感,充满离别的依恋,这实际上是人对落日依恋的反映。

2.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来去匆匆。

偶尔有走错路的一团云,慌慌张张一头撞在山上。

“轰”地一下,胖乎乎的云变成晕头晕脑的丝缕状,随后拖长了身体,又瘦又薄地从山头上漫过。

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巨大的身躯已经损失了许多,万分懊恼地向远方溜走了。

表达效果:

用吉普赛是流浪民族的特点来比喻云,生动写出云朵没有固定位置,四处流散飘逸,变化万端的形态特点。

二.1.“攫”字用得好。

在这种表达中,常用的词是“信手拈来”,很轻松的意思。

而“攫”是用力抓取的意思,这么用与本文所表现的西北的粗犷有力的风格一致。

2.把本应无比明亮的太阳比作“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很罕见,但恰好反映出罗布泊灰蒙蒙的一片死寂的景象。

3.“在一平如抹的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简直就是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散文化写法。

但仍给人如见其景的强烈的冲击力。

4.除了已经讨论过的拟人写法外,动词和形容词也用得很好。

“胖乎乎”,“丝缕状”,“又瘦又薄”,生动写出了云团的变化万端的情状,“拖长”“漫过”“溜走”,生动体现了云朵飘逸聚散的特征。

三.开放。

但要尽量言之成理。

参考:

萧文更偏重客观描写,唐文较萧文多了些趣味。

1,赋予云人的心情性格。

2,在写云时渗透了人的情感,有幽默感。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天上的街市》是新编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个新诗单元,教材编者称之为“诗海徜徉”。

单独设立一个“新诗单元”,这在初中语文教材编辑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反映了人们对诗歌,尤其是对新诗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

本单元编选中外九位现代诗人的十首诗歌,可以说都是精品佳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

《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

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

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

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1)《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

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

(2)《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而这个联想的“中介”便是比喻。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两个比喻,两层联想,把我们引进了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

(3)《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这个反传统的创作,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编入本单元的第一篇,因为它很好体现新诗的特点,它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新诗的领域。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尝试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4)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形象鲜明,意境深邃。

由于文字上没有障碍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对诗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反过来要埋怨新诗“没劲”。

这首诗节奏和谐,音韵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语言清新朴素,描绘出一幅浪漫温馨的天国乐图。

根据这一提示,教学目标

(1)

(2)应确定为本课重点。

在朗读中感受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炼的诗句中解诗读歌的丰富内涵来。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也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适当介绍诗人在创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后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绪,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朗读中想象诗歌的图画美,在朗读中品析诗歌的情感美。

(指导诵读)。

(3)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天上的街市》有丰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4)比较——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做比较,从两者生活状况的不同上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配乐朗读磁带。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1)诵读法。

反复诵读逐步加深理解。

诵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

(2)想象法。

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

(3)比较法。

比较诗歌与民间传说的异同,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说教学程序

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

为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用民间故事导入。

教师或学生讲故事均可。

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过着被禁锢,被束缚,难得一见的不幸生活。

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里,我们将会见到与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织女……。

然后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在学生积极性已被调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的情况下,我因势利导,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作者、时代背景做一些介绍。

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立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三)、理解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诗歌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目的,通过读来领会内容、探索问题。

为了能抓住实质问题,我不按照逐段来分析,而依照:

学读——想读——析读来分析课文。

1、学读

(1)、学生听朗读带或老师的范读,然后自己试读,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教师评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

(3)、配钢琴曲《星空》,全班小声读,享受诗歌的音乐美。

2、想读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外收集的关于星空的想象的传说、故事、诗文。

(2)、教师示范(出示牛郎织女行空图):

我看见牛郎骑着牛儿,脸上写满了幸福温暖,他在想什么呢?

在想织女昨天的新花样织出来了没有?

织女是个巧手的女子,也是个倔强的女子,什么事情不做到最好决不罢休。

不过牛郎今天给她带的这本《中国织染》一定可以帮助她的。

天河浅浅的,眨眼功夫牛郎就望见那似锦的云霞和云霞中春花般的织女……

(3)、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4)、配乐,沉醉在想象中默读。

3、析读

(1)、夜幕降临,刹那间,远远的街灯全亮了;而这时,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现出了它美丽的容颜。

试着读这一节,读出你看到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时的心情。

1老师示范读,指导朗读技巧:

怀着惊喜的心情去读,重读“明”“闪”“明星”“现”“点”“街灯”。

②学生练习读。

③学生演读。

(2)、①请学生读自己写的表现天街美丽富足的文字,其他同学闭目听。

②作者在想象这一切的时候,有着怎样的心思呢?

试一试,把你的心思读出来。

③指名说出朗读时的体会,教师点拨:

有一点向往、有一点赞叹、有一点想飞的感觉。

④女生齐读。

(3)、①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②学生轻声读。

③指名学生读,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总结:

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温馨是通过重读“浅浅的”“不甚”“来往”“闲游”“提着灯笼在走”表现出来。

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时,尝试用语音语速来表现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美好。

⑤指名朗读好的同学读。

⑥师生交流听读时的感受。

点拨引导学生明确读三、四节的要领:

要读得轻柔舒缓,仿佛是坐着小船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摇曳,有一种沉醉其中的感觉。

(4)、背诵。

(四)、总结扩展,领会内涵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1、介绍联想和想象这两个概念。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

如诗中由“街灯”想到“星星”是联想。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础上创作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如诗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织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2、仿照示例写句。

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续写下边的句子。

例: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

我的板书就力求显示这点,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灯——明星(人间天上:

联想)

街市——物品——珍奇(物)

(想象)由物及人

天河——牛郎织女(人)自由幸福

(想象)

流星——灯笼

联想:

抓相似点想象:

虚构

(生活)基础

想象

联想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艾青

 

附指导朗读材料:

(1)押韵。

本诗隔行押韵,每节换韵。

第一节(星xīng灯dēng),第二节(市shì奇qí),第三节(广guǎng往wǎng),第四节(游yóu走zǒu)。

(2)节奏感强。

全诗四节,每节四句,每节字数相差不多,句式比较整齐,节拍基本一样。

(音步和重音符号。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