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说猴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128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猴年说猴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猴年说猴模板.docx

《猴年说猴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猴年说猴模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猴年说猴模板.docx

猴年说猴模板

猴年说猴_模板

  猴年说猴

(一)

  春节将临,举国欢庆新春,今年为“甲申年”,申即猴年。

猴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联系最为密切,被人喻为聪明、机智、勇敢、活泼之兽,是智慧灵气的象征,尤为青年喜爱。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猴祖”的说法,古籍如《诗经》、《礼记》、《尔雅》、《庄子》、《列子》、《山海经》、《淮南子》、《世说》等均有记载;笔记、野史、小说等记载尤多。

记载名称各异,遂有猴、猿、猨(音‘猿’)、猱(音‘挠’)、狙、猕猴、禺、沐猴、狖(音‘又’)、参军、王孙等均指猿猴。

《诗经·小雅·角弓》中的“毋教猱升木。

”就是说:

猴不用人教,就会攀木,说明古人对猴有仔细的观察。

汉代王延寿撰有《王孙赋》,唐柳宗元有《赠王孙》赋等都是写猴。

  人们利用猴的攀缘特点,经过对它训练演示杂技,如宋代陈暘所撰的《乐书》,就有“汉世有猕猴缘杆之技。

”李昉的《太平广记》也有“蜀人阳千度弄胡孙(猢狲),饲养十余头,会人言语。

令骑马作参军戏。

”可见中国的“猕猴戏”由来甚久。

今之耍猴杂技,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

  “申,猴也”见于汉代王充所撰的《论衡·物势》中,说明十二属相与十二种动物相配,自古就成为既定规范的习俗。

“申”为什么是猴?

说法很多,比较可信的是申者伸也。

古人见猴群常伸手相援于深涧中饮水,故将伸(申)称猴。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

“申为字像猴之形。

”是又一解。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语:

“猴者候也。

见人设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

”因状定猴之名,也较合理。

  自古以来,关于猴的神话、传说,故事非常之多,其中以《世说新语》中的一段记载最为动人: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其他如《搜神记》、《齐东野语》、《墨客挥犀》等书,均有此类大同小异的记载。

“断肠”便成为典故,被历代诗人用之。

如唐代诗人常建的《岭猿》诗:

“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柳宗元的《入黄溪》诗: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做断肠声。

”宋代诗人范成大《八场平闻猿》诗中“雪涧琴心未是悲,须写峡中断肠时”等句,都是用此典。

  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约定俗成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甚多。

成语如“朝三暮四”、“沐猴而冠”、“心猿意马”等;谚语如“杀鸡给猴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歇后语“猴子爬树———拿手戏”、“猴子看果园———越看越少”等,常被使用。

  猴的神话传奇故事以唐人王勔的《古镜记》最具代表性。

至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汇集前人的神话传说,进一步创作了《西游记》,创造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典型形象,对后世影响尤巨,成为人人皆知的、敢于反抗玉皇大帝的、善于识别真伪的、能驱魔除怪的代表,并称为金猴、神猴、灵猴。

毛泽东就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诗句。

  猴年来临,大地增色,相信中国将有新面貌。

  猴年说猴

(二)

  在十二属相中,似乎与人最为接近的该是猴了。

猴的伶俐、猴的习性、猴的一切一切与人极为相似。

按考古家说,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这么一来,显然猴和人又近了一步,不但血缘相通,连祖先也相同了。

人家说马年说马,猴年说猴,关于猴的优点缺点,我也不妨闲说几句。

  一说起猴,人们很难不想起吴承恩笔下的那只聪明伶俐、神通广大的孙猴子。

孙猴子该是猴类的代表,它傲气十足,敢扯起“齐天大圣”的旗帜;他胆量过人,敢大闹天庭、龙宫;他神勇无比,令妖魔鬼怪闻声丧胆;他眼光敏锐,火眼金睛能识破妖怪的万般变化;他疾恶如仇,决不贪生怕死;他有君子之怀,决不贪恋女色,为金钱所迷。

这个孙猴子可以说是猴族的骄傲。

  说到这,猴儿们可能要晕乎哉了。

  不过,且莫先得意,孙猴子也有抹不去的弱点。

其一,他太认真理,不会见风使舵,不会做那墙上草,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定的事就一往直前,义无返顾,所以肯得罪人,以致于搞民主选举时,没人投他的票。

其二,他不会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不会虚报数字,慌报军情。

其三,他不会拍马屁,不会左右逢源,其实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妖精多是“皇亲国戚”。

如果他会来事,就不用去吃那取经之苦,早就转正了。

其四,他有些恃才傲物,比如在天庭时,如果肯把那个小小的“弼马瘟”做下去,肯给上司提提鞋,耐心等着上司调走,多年的媳妇熬婆婆是大有可能的。

其五,性急,不能忍辱负重,比如在偷吃人生果时,如果肯让镇元大仙的门生骂几句消消气,也不至于落到去求观音菩萨的份上。

其六,太爱出风头,似乎那些妖精只和他是冤家对头,和他平级的还有猪八戒和沙和尚呢,难道就他业务熟练,别人都是吃闲饭的?

  好了,说了孙猴子这么多坏话,幸亏他回花果山去了,那些平庸的猴儿们又认不得字,否则还不让它们掐死。

打住,到此就打住吧。

  猴年说猴(三)

  2016年申应猴,是谓猴年。

  猴属灵长类,与人类可谓同宗、本家,在基因图序中仅差千万分之一,典型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不过它在动物界是最接近人类的高等动物之一。

它有一定的思维、记忆、摹仿、识别等高级脑的功能,能直立行走、蹲坐,甚至用前肢使用工具(如用石砸开硬果),相互梳理皮毛,捉虱子,这些均属人的智商动作。

更可信的是雌性生理上亦有例假,免疫系统与人相似,因此是最受青睐的生物学实验动物。

最近的例子是:

SARS科研中,猴是科学家建立动物模型的首选,猴为人类祛病甘作替身,是健康卫士,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猴又称猢狲,群居成一个大家族,分布地域非常广,种类也非常多。

在我国西南崇山峻岭中活跃着它们的身影,敏捷、顽皮、好动、多疑是它们的天性。

猴群有严格的家族等级,作为群首的统治者是一只年轻、强壮、魁梧、威武的雄性,它的毛色特别靓酷,具王者之仪,俗称猴王,享受着各种特权,吃、居、玩甚至交配,处处优先,虎视四周,八方威风。

后妃儿女、臣民、老弱病残都俯首贴耳,献媚伺侯。

另一面它本能的维护着群体的平安、生存、繁衍。

猴群各占一方领地,互不侵犯。

若有窥视探密者,猴王龇牙咧嘴,喧叫狂吼,做出一付出击架势,吓退之。

对强行闯入者,猴王挺身而出,恶战以驱之。

有趣的是当雌猴叫春来临时,蓄势待发的挑战者,揭竿而起与老猴王拼个你死我活,无情厮咬,打斗,残杀,可谓壮烈。

挂彩致残,胜者为王,败者逐出家门,在荒野中所见孤独者常为此类。

但这种残忍的争雄却是保持种群强威的“自我复壮”,是动物界的优势育种。

当猴子在树林中腾越时,猴子的尾巴,不但起平衡作用,还能勾住树枝或作倒悬,起到第五肢的功效,实属罕见。

它还有颊囊(俗称腮帮)用以储藏食物,亦是生理上的一大奇特之处,是物种求生存迫使进化的鲜明例证。

  我国广西的白头猴、滇南大马河和西藏芒康的金丝猴属稀有品种,前者身着一袭油亮黑毛,额头有一叶状白发,反差奇特,善攀岩,居于山崖削壁的洞穴中,估计仅存千只,是猴中最珍贵的。

后者披挂耀眼金丝长毛,又特爱清洁,雍容华贵,令人宠爱。

简猴(或称袖猴)产于四川,体小如家鼠,可放在袖筒里故名,是纨绔子弟的玩物。

  在我国有关猴子的故事和传说,首推童叟妇稚皆知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修炼成真正的火眼金睛,神通广大,超凡变幻,通灵豪迈,以及为民除害,忠心护主,不畏强暴,勇于请命倍具良知,是吴承恩笔下最为出彩的兽与人性的完善结合。

由此改编成的戏曲、说唱、杂耍、影子戏等不胜枚举。

最有意思的是孙大圣被安上紧箍后,从此叛逆之情稍有萌发,便在师傅唐僧的念念有词头痛难忍中湮没殆尽,悲哉!

千年修炼之灵气竟受掣于几句空词,何理之有?

再则大帝以“弼马温”之马厩官以示安抚,考其来历经台湾史学掌故家苏同炳先生从《马经》中找到,曰母猴之月经流到草料上,马吃后可“辟马瘟”取其谐言也(是苏先生所撰《弼马温释义》)。

有此掌故所以栓马桩上常雕以石猴,寓意马栓得牢,管得好,图吉利。

有悬念的是吴承恩把老孙错判为雌的,怕是落笔一时疏忽,或是神话小说大师的超人想象力。

  京剧真假美猴王集武打中之独、群舞之大全,脸谱油彩是末角最精美的夸张,通过演员的脸部颤动,嘴角的收缩牵拉,加上摇头晃脑,左顾右盼,举手投足,极具猴儿的活泼、机灵,把猴子的个性刻划得惟妙惟肖。

六小龄童父子演猴戏最具魅力,舞动的金箍棒(独特的道具)寒光袭人,左右前后甚至在头顶飞舞,衬托出功力无比,既有功夫的观赏性,更具威武的感染力,深得孩童的喜爱,大人们亦不例外,尤其是老外。

  孙猴子的形象是天津泥人张、北京百塑汤和庙会上吹糖球人的传统典型题材,或金鸡独立,或散行架势,或手托猴腮,都极具诱惑欲,人见人爱。

猴子天生胆小,见血胆颤惊吓不止,故有“杀鸡给猴看”(俚语),“山中无大王(指虎)、猴子坐正堂”(警示语),“沐猴而冠”(戏谑语),“树倒猢狲散”(警示语)。

猴面鳚(生肖鱼)是海底世界的观赏族。

广西傣族家养训化的猴帮看家,甚至带孩子,乖巧伶俐;民间耍猴中常见的有猴子骑山羊、走钢丝和头戴礼帽,随着班主的锣声向围观者鞠躬行礼乞讨,杂技演出中缺不了各种猴子的剧目;猴族近年一大喜庆就是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中的猴首,被八国联军掳去百多年后重返故里,但还有八种至今流落异乡,不知何年再聚首。

古书上说的“猓然”辞书上有的说是猴,有的称为猿,莫衷一是,猿猴在我国古代不分之故,有诗为证,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三峡未见过猿只有猴)。

  吉羊(祥)灵猴双临喜,福祉(至)禄茂万家春。

春光无限好,华夏新桃俏,祖国沐浴在和熙明媚的阳光中,百业兴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猴儿蹦跳,又是一个好年景。

范蠡说媒

  

  ●牛涛(回族)

  

  一

  

  一天,范蠡从外地贩马归来,路过张家洼东北角一片坟地。

时逢农历七月,骄阳似火。

道路旁边的玉米叶儿被太阳烤得卷起一个个小圆筒儿。

范蠡和伙伴们直热得汗流浃背,身上全湿透了。

他们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正想找片树荫乘凉,歇歇脚,顺便吃点东西。

  

  “嗯?

不好!

”范蠡刚想坐在道旁休息,一抬头,突然发现前面一棵歪脖子槐树下,一个身穿浅绿色衣服的女子正在把绳子挽了一个套,套在脖子上,双脚一蹬地下的砖块,上吊了!

  

  “快,快去救人!

”范蠡一吼,几个箭步窜过去,飞起一刀割断绳子。

“扑通”一声,那女子落地,嘤嘤啜泣起来。

  

  众人把绳子从姑娘的脖子上解下,把她扶起来,范蠡等人这才看清:

姑娘生得如此娇美,大眼睛、柳叶眉、瓜子脸,细皮嫩肉,犹如粉面桃花。

  

  “姑娘,你天生貌美,为何行此短见?

”范蠡不解地问道。

  

  “几位恩公,你们不该救我呀!

你们今天救了我,明天我还得去上吊,不如现在就让我死掉吧!

”姑娘哭得像个泪人。

  

  “姑娘,你有什么难处,不妨告诉我,你有什么想不开的?

”范蠡劝解道,“普天之下,道路千万条,何必走寻死这条路呢?

  

  “恩公。

”姑娘苦苦地摇着头,“即使给你说了,你也救不了我。

恩公,求求你们了,还是让我去死吧!

  

  “可别这么想!

”范蠡连连摆着手说,“这位姑娘,天下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

只要姑娘说出来,兴许我能为你解围呢!

  

  姑娘瞪大了一双杏眼,重新打量着面前这位白静、慈祥、相貌非比寻常的男子,随即掏出手帕擦擦泪水,说:

”恩公,俺看你们都是好人,给你说了也无妨!

  

  接着,姑娘抽泣着,娓娓道来。

  

  姑娘姓张,名叫巧云,年方二十六。

她爹是本村大财主,名叫张喜贵,人称张员外。

家有良田千顷,房舍百间,虽有三妻四妾,可膝下只有一个女儿。

女儿取名为巧云。

巧云自幼聪慧过人,饱读史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巧云与在她家做长工的高三情投意合,两小无猜。

高三打七岁就来张家做长工,先是给张家放牛、放羊、打猪草。

高三生得聪明机智,手脚勤快,深得张员外喜爱。

为此,高三更是感激不尽,拼命给张家卖力。

再说张家小姐呢,见高三面目温存、心地善良、四肢发达,逐生爱慕之心。

一次,高三的七旬老母亲患伤寒病,险些丧命。

幸亏了巧云几次给高家送去私房钱,使得高母能够及时医治,才保住这条老命。

对此,高三默默记在心头。

  

  在张巧云进入二八妙龄那年。

三月的一天深夜,张巧云打发丫鬟约高三在后花园里会面时,姑娘有意要把自己的终身许配给他,问高三愿不愿意。

  

  高三一听,脑袋“嗡”的一下,瞪大了惊奇的眼睛。

只见他怯生生地说:

“小姐,这可不行,俺家境贫寒,配不上你呀!

  

  张巧云凑到他跟前,压低噪门,说道:

“俺巧云也是个有骨气的女子,不论富贵与贫贱,只要情投意合,既便吃糠咽菜,心里也是甜的。

反过来,虽富贵荣华,心不相投,虽吃山珍海味,可心里也是苦的呀!

高三哥哥,俺这辈子看中了你,也就铁了心,你就带俺远走他乡,过清静的日子去吧!

  

  可说来也巧,张小姐跟长工高三私下约会的事,立时被张员外知道了。

于是,他偷偷派二十几个家丁,把一对情人抓个正着。

  

  随即,张员外喝令家丁把高三绳捆索绑,关进牢房。

又派众家丁专门看住张巧云,不许她离开闺房半步。

  

  高三家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刘氏,听说儿子被张员外关进牢房,吓得差点没有背过气去,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

刘氏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张家欲找张员外评理,哪知被张喜贵破口大骂一顿:

“你这刁老婆子,我不找你就算便宜了你,可你倒找上门来了。

看你生的好儿子,平日里缺少管教。

坏我门风,不给你们点颜色看看,你们不晓得锅是铁打的!

但念你偌大年纪,暂且饶了你这条老命。

哼!

”说着,张喜贵一招手,众家丁蜂拥而上,把刘氏老太太推推搡搡,轰了出门。

  

  当天夜里,恼羞成怒的张喜贵又指使家丁,一把火把高家的两间破草房烧了。

幸亏刘氏老太太赶上起夜,拉起肚子来,半天没有离开茅房,才幸免遇难。

  

  张喜贵火烧张家的消息很快传到女儿巧云的耳朵里。

善良的姑娘气愤至极,捶胸顿足,她哭着对贴身丫鬟桃花说:

“我爹爹真缺德,竟对高三哥家下此毒手!

苍天啊,这叫我如何是好呀!

  

  站在一旁的桃花劝道:

“小姐,你快别哭了,还是想想办法,救救高三哥这一家吧!

  

  张巧云抹抹眼泪,说:

“桃花妹妹,你快给我想个办法呀!

  

  足智多谋的丫鬟桃花定睛思索了一会儿,低声对巧云耳语了几句。

张巧云茅塞顿开,喜出望外,立即唤桃花说:

“就这么办吧,你快去把家丁二愣叫来!

越快越好!

  

  “嗯!

”桃花开门四处张望一下,见院子里静悄悄的,便蹑手蹑脚一阵风似的消失在夜幕里。

  

  不大一会儿,桃花带着一位穿青挂皂的男子来到张巧云的闺房里。

只见那人二十四五岁的年纪,身高九尺,面目黝黑,鼻正口方,十分结实。

那人见了张巧云躬身施礼:

“小姐,您唤小的有何吩咐”?

  

  张巧云欲张口,眼泪又涌了出来,泣不成声地说:

“二愣哥,求求你,帮我放了高三,眼下我爹又派人烧他家的房子,叫他娘如何安身呀!

  

  “这?

”二愣一惊,不知如何是好,面带犹豫。

  

  “二愣哥,事情办成,俺绝不会亏待你的!

”巧云哭说着,指使桃花用托盘端出一盘白银。

“二愣哥,一点薄礼,不成敬意,你就收下吧!

  

  二愣平生哪见过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

简直看傻了眼,半天才说到:

“小姐,这么多银子,俺可不敢当!

”可说着还是把银子收下了。

不多时,桃花又拿出一个蓝布包裹,巧云接过来,递给二愣,哀求道:

“二愣哥,这一百两白银,请你带给高三哥,让他远走高飞,快快逃命去吧!

  

  二愣别了张巧云,跟随桃花,拐弯抹角,从后门出了小院。

此时,三更已过,远处传来打更的声音。

  

  天刚蒙蒙亮,张员外已经起床,正准备上厕所。

这时,一个家丁慌慌张张地跑来:

“老爷,不好啦,高三跑了!

  

  “跑了?

”张员外一愣,随即训斥家丁道:

“谁把这小子放跑了?

嗯?

真是狗胆包天!

还不赶快给我追!

  

  为追赶高三,张家几乎倾巢出动,可追了半天,连个影子也没见着,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高三跑了以后,一心想着攀龙附凤的张员外日夜张罗着要把独生女儿嫁出去。

风声放了出去,前来说媒提亲的人能踏破门坎。

结果呢,张巧云连一个也没有看中。

可固执的爹爹不死心,还是变着法儿为女儿说亲。

老东西什么招数都用上了,哄、骗、吓、逼,可一点也不凑效,巧云就是不见。

就这样,八年过去了,巧云宁死不嫁。

  

  有一天,张员外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宴,他苦苦哀求道:

“好闺女,这回我给你说的这门亲,保证你满意。

小伙子家有良田千顷,宝马千匹,他的舅舅在朝为官,我已经收下了人家的彩礼。

明天,我把这小伙子请来,你偷眼瞧瞧,肯定成!

  

  第二天上午,果真有个陌生男人进了张家大院。

楼上的张巧云隔着窗户观看,只见那男人狮子鼻,血盆口,一双三角眼冒着贼光,紫茄子般的大脸,全是横肉,肥厚的嘴唇憋憋着,大腮帮子鼓鼓着,圆不溜秋的大肚子腆着,如同凶神恶煞一般,让人一看就恶心。

  

  当天下午,爹爹又来逼婚:

“闺女,你觉得那小伙子怎么样。

嗯?

  

  “啊呸!

”巧云气得鼻子都歪了,脸色铁青,“我好狠心的爹呀,你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

那是小伙子?

起码五十挂零了吧,倒是个老伙子!

要嫁,你嫁给他吧!

  

  “你!

”张员外压了压心中的怒火,说道,“闺女,那人是大了点,人也不太俊,可人家有钱有势的。

  

  “我看你是财迷心窍!

整天算计着钱,钱,钱!

反正,我死也不嫁!

  

  “死丫头,你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就这样定了!

”张员外心一横,气红了眼,便拂袖而去。

  

  二

  

  “就这样,我被逼无奈,只有走寻死这条路了!

”张巧云姑娘从头到尾将她的不幸遭遇讲述一遍,使得在场的人无不给予同情和感慨。

  

  “孩子,地上的路千万条,你年纪轻轻,聪明漂亮,又何必走这条路呢?

我想办法总会有的!

”范蠡安慰着张巧云。

然后,长长舒了一口气。

  

  “是啊,这位姑娘,你见到我们范老爷,就算有救了!

”这时,马倌王贵兴插了一句。

  

  范蠡捋一捋花白的胡须,眉头一皱,微然一笑,说道:

“巧云姑娘,既然碰上了你,说明咱们有缘份。

如果你相信老夫,就来听老夫安排如何?

  

  张巧云听罢喜出望外,跪在他面前“嘣嘣嘣”连磕三个响头,说:

“恩公,小女子就听您安排!

  

  “哈哈!

”范蠡站起身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便胸有成竹地说:

“好,咱们一言为定!

  

  夕阳西下,满天云锦。

张员外在书房看书,这时,一个家丁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老爷,门外有一位贩马的老者求见!

  

  “贩马的老者?

”张员外推开竹简,不耐烦地瞪了家丁一眼,“一个小小贩马的有什么好见的?

大惊小怪。

不见,把他轰了出去!

  

  “老爷,”家丁急了,“老爷,轰不得呀,那马贩非要见您老人家,说有要事商议!

  

  “噢?

”张员外一惊,抬起头了,看了家丁一会儿。

不解地说,“有要事商议,一个贩马的,我与他素不相识,能有什么要事商议?

  

  “老爷,小的给轰了,可轰不出去呀。

来了五六个人,还有几十匹宝马良驹在门口恭候呢!

  

  “噢?

”张员外又是一惊,“那好,会客厅有请,看茶!

”“小的明白。

”家丁从地上爬起来,一溜烟似的跑了。

  

  不大一会儿,范蠡等人跟随家丁来到会客厅。

但见会客厅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位六十挂零的老者,大耳有轮,鼻正口方,金簪别顶,穿绸裹缎。

两个丫鬟,正用芭蕉扇“呼哧呼哧”地为他扇着风。

  

  这时,家丁向范蠡等人介绍:

“客官,这位就是我们张员外!

  

  范蠡擦一擦额头上的汗水,然后一揖到底,说道:

“再下范某拜见张员外!

  

  只见张员外打量着面前这位客官,穿青挂皂、眉分八彩、目若朗星、面色白皙、身高丈二、威风凛凛,果然与众不同。

他耷拉着眼皮,打着哈欠,说道:

“这位客官,非要见老夫,意欲何为?

  

  范蠡目视一下对方,见这位身材矮胖的张员外如此傲慢,目空无人,心中很是不悦。

但他把火气往肚子里压了一压,依然微笑着说:

“老朽去东北贩马,见天色已晚,想借宝宅安歇一晚,明日即可登程,不知员外大人允许否?

  

  “嘿嘿,这点小事,何必非要见老夫呢。

让家丁安排一间房子住下就是了,下去歇息吧!

”说着,张员外头也不抬,起身便走。

  

  “员外大人慢走,老朽还有一事相求。

”范蠡摆摆手,又问:

“大人贵庚了?

  

  张员外十分不快:

“你只管下去歇息,管我贵庚不贵庚干什么?

你我萍水相逢,这与你有何相干?

”这老头说来也怪,还是没有正视对方一眼。

  

  范蠡仔细打量着对方:

“老朽平时懂一些卦术,常给人相相面,便知吉凶祸福。

我观员外大人面色发青,阴气满面,必有大难临头!

  

  张员外闻听勃然大怒:

“你这老东西,好不知趣!

提出要在我家借宿一晚,念我今生心善好德,允许尔等住下。

不料,尔等得寸进尺,满口胡言!

老夫如今日子如日中天,哪来的祸凶?

气煞老夫也!

”说着,呼唤家丁:

“把这等不知好歹的东西乱棍打了出去!

  

  话音刚落,站列两旁的家丁,面带煞气,如狼似虎,扑过去举棍要打。

  

  “慢来,慢来!

”范蠡见此情景,不慌不忙,捋着花白胡须,叹了口气说道:

“想不到我范蠡吒咤风云,纵横天下,乐善好施,今天算是看错人了!

  

  话音未落,张员外突然打断他的话:

“等等,你说什么?

你说你是范蠡?

就是那个协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灭了吴国的上大夫范蠡?

  

  范蠡微微一笑:

“正是再下。

  

  “哎呀呀!

老夫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张员外听罢,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态度马上缓和下来。

便喝退众家丁,然后来到范蠡面前,大礼参拜。

  

  范蠡随即还礼,说:

“员外如此大礼,再下不敢当,不敢当呀!

  

  张员外又吩咐家丁:

“给范先生等人看茶,要上等香茶!

”他拉着范蠡的手,重新打量着对方,说:

“范先生尚有经天纬地之才,决胜手里之韬略。

不知哪股香风把你刮到寒舍来了,真是满院添锦,蓬荜生辉呀!

哈哈哈!

  

  “哪里,哪里!

”范蠡跟他客套一番,接着说:

“员外膝下可曾有个女儿?

  

  “是啊,范先生怎么知道的?

”张员外又是一惊。

  

  这时,范蠡指着躲在马倌中的张巧云:

“姑娘,出来吧!

  

  女扮男装的张巧云走出人群,来到张员外跟前,低头不语,泪水扑扑地往下落。

  

  张员外大惊失色,疑惑地问:

“你?

这是为何?

  

  范蠡站起来,对张员外说:

“员外,你甭着急,听我慢慢给你解释,是这么,这么……”

  

  张员外闻听,不禁老泪纵横。

说道:

“丫头,想不到你性情这么刚烈。

休怪爹爹逼婚,二十五六大的大姑娘,嫁不出去,爹爹能不着急吗?

再说,那胡大,人是丑了点,年纪也大了点,可人家是这一带方圆百里的首富!

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范蠡接过话茬:

“有道是,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我先问员外大人,是巧云嫁人,还是你嫁人?

  

  张员外随口答道:

“当然是巧云嫁人喽!

  

  “这就对了!

”范蠡进一步开导他,“既然是巧云嫁人,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难道你就不让她作一点主吗?

你能把一个黄花大闺女,许配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吗?

  

  “这个?

”张员外无言以对。

又说:

“我已经收下人家的彩礼,这又如何是好呀!

  

  “这有什么为难的,退了彩礼就是了!

”范蠡说,“倘若退婚,我倒认识一个小伙,此人学识渊博,才高八斗,貌似潘安,熟读兵书,日后必成大器!

不妨给巧云姑娘介绍一下如何?

  

  “这个?

”张员外若有所思,“退婚?

退不得呀!

那胡大有权有势,咱得罪不起呀!

  

  范蠡又说:

“自己的女儿,自己不能作主,天下哪有这个道理呀!

老夫倒有一计,保你心想事成。

”“噢?

”张员外急不可待地说,“范先生,你快说说,有何高见?

敬请范先生教我。

  

  范蠡对张员外耳语几句之后,说:

“你只需这么,这么……即可退婚,而且还能使那胡大满意,何乐而不为呢?

  

  张员外闻听大喜,急忙点头称道:

“高,高,这叫金蝉脱壳。

哈哈……”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