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1259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docx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1、宗教艺术:

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2、语言艺术:

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3、艺术形象:

是指艺术反应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4、艺术鉴赏:

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5、形象思维:

是指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6、艺术风格:

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7、艺术流派:

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有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8、艺术思潮:

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9、艺术语言:

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10、艺术意蕴:

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

11、典型:

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12、意境:

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注意:

(1)基本含义

“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

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2)其他含义: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3)引证解释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境界。

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13、艺术体验:

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14、艺术构思:

是指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

15、艺术传达:

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向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16、灵感思维:

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17、共鸣:

是指在艺术鉴赏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而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使鉴赏主题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18、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是20世纪诞生的一种艺术类别,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着的时间和空间里创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造银幕形象,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19、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并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它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20、造型艺术: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21、悲剧:

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22、绘画艺术:

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及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23、雕塑艺术:

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24、摄影艺术:

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再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25、书法艺术:

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

26、表情艺术:

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活动的这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27、音乐艺术:

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乐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时间艺术。

28、舞蹈艺术:

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29、戏剧艺术:

时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

30、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部分包含的精神,审美情趣,人格魅力,悲剧艺术等等,作为文化的观念层面,构成某一种文化特色的价值体系。

戏曲对于中国文化,意义尤其重大:

不仅一般地形成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最终铸成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2、简答题

1、简述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答:

艺术的起源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五种,第六种说法便是“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发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的产生是人类的需要和满足。

我的理解是,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2、简述艺术的主要特征。

答:

艺术的主要特征:

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

(1)、形象性

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

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3、如何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使得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虽然艺术对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艺术生产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凝聚和物化了人对现实世界的的审美关系。

因而,在艺术生产活动中,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边线和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读者.观众.听众则是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

艺术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通过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这样一个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最终对社会生活发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中外古今的思想家和文艺家门,曾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艺术的作用和功能,发现艺术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许多社会功能,苏联有的美学家甚至概括出艺术具有交际功能.启迪功能.预测功能.劝导功能等十四种社会功能。

但是,尽管艺术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或者换句话说,艺术作为人类的文化形态之一,之所以区别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就是由于艺术始终把创造和实现审美价值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所以,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他的多重社会功能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才能发挥作用。

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中,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三种功能。

4.简述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启示。

(1)、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的这种“模仿”功能,使艺术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

(4)、形象性: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间接地感受。

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5.简述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6.简述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

(1)从起源看,原始宗教是艺术起源的摇篮

(2)从情感表现上看,他们都带有情感特性

(3)从思维方式上看,他们都运用想象和幻想把握世界

(4)从表现手段上看,他们都借助形象表达自身

(5)从探究对象来看,他们都注重对人的探究

(6)从审美角度看,他们都具有审美价值

7.简述秦汉雕塑的作用及风格特点、代表性作品?

作用:

在陵墓前纪念和仪卫;

风格特点:

规模大,数量多,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力求

逼真,表现物件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品:

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群。

8.简述艺术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

任何艺术。

不管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还是建筑、绘画、音乐、舞蹈,总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们的道德生活,因此,艺术作品常常包含有道德的内容,通过塑造典型形象的手法来反映人们的道德面貌。

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

9.简述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①综合性与独特性;

②情节性与主人公;

③文学性与表演性。

10.简析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的异同。

差异:

①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

②意境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典型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

相同:

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

蕴。

11.简述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12.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13.简述艺术语言及其特性。

艺术语言:

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特性:

间接性与广阔性;

情感性和思想性;

结构性与语言美.

14.简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道”的意义。

答:

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

“天人合一”强调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后者强调“主客分立”。

“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

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5.简述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答:

区别: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分别针对个体、群体、以及在相当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当规模的较大群体;

联系:

艺术风格促进和推动了一定艺术流派的形成,艺术流派又反过来扩大和发展了艺术风格的影响,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形成了艺术思潮。

16.简述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答:

基本技法:

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风格

表现形式:

常见的有方堂,条幅(分横式或竖式),条平,扇面等等。

17.简述西方话剧同中国戏曲的异同。

答:

差异:

中国戏曲委婉动人,表达方式较为含蓄;

西方歌剧慷慨激昂,表达起来更为激情,昂扬;

相同:

他们都具备戏剧的各个要素,都讲究唱念做打,均要求字正腔圆。

18.简述矛盾冲突在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作用?

19.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答:

①中国画是以墨线为主来描绘一切物象的形体;

②中国画是综合艺术;

③中国画用“意象”造型;

④中国画不仅用焦点透视,而且还采用散点透视;

⑤中国画的色彩,根据画面的需要和人们的欣赏习惯来着色;

⑥中国画有特定的工具(毛笔)、材料(宣纸、墨、颜料).

20.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是什么?

答:

美学特征:

纪实性、艺术性;

表现手法:

直接展示法、突出特征法、对比衬托法、合理夸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