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313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9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

蜀州路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

兴隆11路等8个建设项目

蜀州路南段路面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兴隆11路等8个建设项目指挥部

二〇一六年九月

第一章编制原则及依据

1.1、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2、实现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的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小,并有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

3、保证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4、务使施工工艺与施工规范、设计要求相符,并达到完善。

5、力求施工规划合理,施工进度安排均衡、高效。

6、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工期、确保施工安全,全面兑现施工承诺。

1.2、编制依据

(1)施工图设计图纸。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JTGF80/2-2004);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6)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对现场周围环境的调查资料等;

(7)我单位施工类似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

(8)以往的施工经验、科技成果及用于本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情况。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项目简介

蜀州路南段位于兴隆湖西南侧,是创新中心二期相关配套道路,也是区域路网的一个重要补充,平行于天府大道,道路全长503.687m。

道路横断面宽为33m,断面组成为4.5m人行道+8m车行道+8m车行道+4.5m人行道,左右各4m建筑限界。

2.2、路面工程概况

根据《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技术导则—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导则(2014年试行版)》以及周边在建道路路面结构,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如下表

车道路面结构组成表(蜀州路南段)

层位

材料名称

厚度(cm)

上面层

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5

粘层

改性乳化沥青

下面层

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7

封层

改性乳化沥青(ES-2型)稀浆封层

0.6

上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7d抗压强度3~4MPa)

20

下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7d抗压强度2~3MPa)

20

垫层

级配碎石

20

总厚度

72.6

1、路面压实要求

沥青路面上面层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8%,中、下面层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7%,禁止超过100%.

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不小于98%,下基层不小于97%,级配碎石不小于97%。

2、路面抗滑技术指标横向力系数

SFC60≥50,构造深度TD(mm)≥0.5。

3、路面弯沉值检验要求

采用多层弹性体理论进行路面结构计算,各结构层竣工验收弯沉值的要求如下:

道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弯沉值要求

材料名称

上面层SMA-13

下面层AC-20

水稳上基层

水稳下基层

碎石垫层

土基

厚度(cm)

5

7

20

20

20

――

弯沉值(1/100mm)

25.3

28.4

33.1

66.1

200.3

232.9

2.3、主要工程数量

蜀州路南段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路面工程

5cm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7584

改性乳化沥青

7584

7cm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7584

0.6改性乳化沥青(ES-2型)稀浆封层

7584

20cm水泥稳定碎石(7d抗压强度3~4MPa)

7919

20cm水泥稳定碎石(7d抗压强度2~3MPa)

8252

20cm级配碎石

8597

2

人行道工程

10cm厚C25透水混凝土

m3

447

150*350*900C40砼路缘石

m

1188

150*50*900花岗石烧面边带

m

1188

全瓷盲道砖

m2

356

级配碎石

m3

1409

防渗膜

m2

4921

盲沟碎石

m3

88

砂砾石层

m3

1436

Φ15cm软式透水管

m

1020

Φ15cm横向UPVC排水管

m

17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部署

3.1、施工总体目标

(1)质量目标:

确保成都市优质工程“芙蓉杯”、争创四川省优质工程“天府杯”。

(2)安全目标:

无工程事故和重大设备、人身伤害事故。

杜绝因工死亡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指标达国标。

(3)工期目标:

路面工程施工计划15日内完成,计划开工日期为2016年10月15日。

(4)环保目标:

符合设计要求,达到《环保法》和《水土保护法》要求。

(5)文明施工目标:

严格遵守文明施工的原则,加强自身管理,做到项目经理部办公室设置岗位牌,所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挂牌上岗。

严格遵守国家、成都市和交通部门及业主有关文明施工的规定。

3.2、施工部署

3.2.1、施工现场准备

根据征地红线规划施工场地,已清除场内杂物,施工场地已进行清表平整。

施工便道已修筑完成,能满足施工需要。

3.2.2、人员安排

本工程项目部投入管理人员8人,基层施工班30人、面层施工班30人、辅助作业工班4人、另配备修理班3人,后续施工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补充技术及劳务人员。

 

项目部管理人员配置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责

1

蒙海源

项目负责人

负责总体施工组织管理

2

孙少秋

项目总工

负责总体技术管理

3

邢立群

现场负责人

负责现场施工协调工作

4

任广旭

安全负责人

负责施工安全管理

5

史永强

试验负责人

负责施工试验工作

6

王景龙

物资负责人

负责物资和机械调配

7

杨正全

测量负责人

负责施工测量工作

8

王溯

技术员

负责先创技术工作

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专业分工

人数

主要职责

1

基层施工班

30

垫层、基层施工作业

2

辅助作业工班

4

现场配合和维护作业

3

面层施工班

30

沥青砼面层施工作业

4

修理班

3

机具设备和各种器具的维护、修理

3.2.3、物资准备

施工用柴油、砂砾垫层、水稳、沥青混凝土等物资由物资部统一调配,重点保障。

3.2.4、机械设备准备

主要施工机械已到位,能满足施工需要,数量及型号详见下表。

拟投入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

功率或容量

数量

备注

1

振动压路机

YZ

16~22t

3

2

光轮压路机

12~16t

3

3

轮胎式压路机

12~16t

2

4

水稳摊铺机

TITAN423

2

5

沥青摊铺机

VOLVOABG8820B

2

6

乳化沥青洒布车

1

3.2.5、主要测量、质检仪器

根据施工需要已配备测量检测仪器。

试验、测量仪器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土壤筛

60~0.075mm

1

2

烘箱

101FA-3

1

3

磅秤

100kg

1

4

电子天平

30kg/200g

2

5

电子天平

3kg/0.1

1

6

电子天平

200g/0.001g

1

7

灌砂仪

Φ200mm

2

8

环刀

500cm3

10

9

轻型触探仪

10kg

1

10

电动击实仪

Φ152mm

1

11

电动脱模器

DTM-150

1

12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LG-100D

1

13

土壤密度计

TM85

1

14

蒸馏水器

10L

1

15

比重瓶

100ml

10

16

量筒

1000ml

10

17

三角烧瓶

500ml

10

18

标准砂

0.25-0.5mm

3

19

全站仪

拓普康GTS-332N

3

20

水准仪

DS3

4

第四章施工工艺

4.1、总体施工方法

水稳基层采用2台TITAN423摊铺机单幅摊铺。

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2台VOLVOABG8820B型摊铺机分段摊铺,单幅一次成型。

4.2、级配碎石垫层

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垫层,垫层为级配碎石,厚度为20cm,

4.2.1机械配制

施工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带有电脑计量自动控制装置,采用自卸汽车运输,采用一台平地机摊铺。

压路机压实。

每工作面拟配备设备为:

平地机1台,18吨以上重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2台,运输车10辆,水车1台。

4.2.2材料试验及混合料拌和

级配碎石垫层所用级配碎石,轧制碎石的材料采用坚硬的岩石、圆石或矿渣、圆石的粒径应是碎石最大粒径的三倍以上,矿渣应是已崩解稳定的,其干密度和质量要均应,干密度不小于960kg/m3,碎石中针片状颗粒总含量不超过20%,压碎值不大于30%,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细集料采用石屑或其它碎石场的筛余料,或专门轨制的细碎石集料。

级配采用骨架密实型,碎石集料级配应满足以下要求:

级配碎石的集料组成范围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筛孔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垫层

100

90~100

73~88

49~69

29~54

17~37

8~20

0~7

4.2.3试验路段

垫层在正式开工前,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不小于100米地段进行试验段施工。

采用拟用于本工程的材料、配合比、水稳拌和机、平地机、压路机等和施工工艺进行试验路段施工,检验所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和准备使用的各种机具的效率以及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应性。

测试混合料的干容重、含水量以及达到规定密实度时的压实系数,碾压遍数、压实程序和施工工艺。

及时进行级配碎石垫层试验路段的施工总结,并将总结提交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指导施工。

1)基底准备

在进行路面垫层施工前应对路基进行检查。

路基的CBR值(填料的最小强度)及压实度均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路基必须密实稳定,其标高、平整度及弯沉值均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路基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路面底基层的施工。

2)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选购合格材料,分别堆放并进行各项指标检测。

试验段开工前28天将提出几种混合料配合比方案,并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用指定清扫机具清扫下承层,并洒水湿润,使下承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严格控制平整度、高程和压实度。

(2)测量

在验收合格的路基顶面上恢复中线,测设边线,直线段每10m设一中桩,曲线每5m设一中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0.3~0.5m处设边桩,打上钢桩,然后根据垫层铺筑高度和一定控制高度进行水平控制测量,挂Φ3mm钢丝绳,并用紧线器拉紧作为摊铺标高控制线。

(3)拌和

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施工。

正式拌和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要求。

(4)混合料整型及碾压

采用平地机摊铺,摊铺前,采用钢丝绳导引。

摊铺后,按试验段试验确定的碾压程序和遍数及时进行碾压。

碾压长度通过试验段确定,摊铺时严格控制含水量要稍大于最佳含水量,以保证有效压实。

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在单幅全宽内进行碾压,并及时调整、控制混合料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值。

碾压一直进行到符合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标准为止。

4.2.4质量检验

1)基本要求

①石料质地坚硬、无杂质,颗粒级配符合要求。

②配料必须准确,塑性指娄应符合规定。

③混合料拌和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④碾压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2)检查项目

级配碎石垫层检查项目

级配碎石垫层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压实度(代表值)(%)

≥97

按JTGF80/1-2004附录B检查,每200m

每车道2处

2

平整度(mm)

12

3m直尺:

每200m测2处*10尺

3

纵断面高程(mm)

+5,-15

水准仪:

每200m测4个断面

4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

每200m测4处

5

厚度(mm)

-10

按JTGF80/1-2004附录H检查,每200m

每车道1点

6

横坡(%)

±0.3

水准仪:

每200m测4个断面

3)外观鉴定

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松散现象。

4.2.5接缝处理

纵横向接缝处理应采用搭接拌和,整平后一起进行碾压密实。

4.2.6交通管制

碾压完毕后应及时封闭交通并尽快铺筑底基层。

4.3、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和下基层

级配碎石垫层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下基层为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

下基层以水泥稳定碎石7天龄期饱水抗压强度为2-3MPa时的水泥计量为实际施工水泥剂量,上基层以水泥稳定碎石7天龄期饱水抗压强度为3-4MPa时的水泥计量为实际施工水泥剂量。

混合料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的成品混合料。

水稳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下基层施工完毕后,均匀洒水润湿养护,养护时间为7~14天。

底基层施工完成后尽快施工基层,未施工基层的底基层禁止重车通行,以免损坏底基层。

水稳层施工工艺图

4.3.1.机械配置

施工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均带有电脑计量自动控制装置,自卸汽车运输。

摊铺每幅采用两台同型号摊铺机联合摊铺,压路机压实。

每个工作面拟配备设备为:

同型号摊铺机2台,18T以上重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3台,25吨以上胶轮压路机2台,运输车10辆,水车1台。

4.3.2.材料要求

(1)水泥:

要求使用低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为减少裂缝的发生,宜采用缓凝型,终凝时间宜大于6小时,初凝时间应大于4小时。

散装水泥进场后存放时间应不小于7天且每罐车水泥经安定性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2)粗集料:

采用大型联合碎石机(反击破或冲击破)轧制成的碎石,压碎值不得大于30%,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20%。

卵碎石具有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一个破碎面不小于70%,两个或两个以上破碎面不小于50%。

(3)细集料:

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石屑,有机质量不宜超过1%,水洗0.075通过率不得大于15%。

(4)混合料:

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材料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混合料七天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底基层应不低于2.0Mpa、基层不小于3MPa(此抗压强度要求为设计值,为避免混合料离散性过大,考虑95%的保证率系数后,基层强度偏高,要求偏差系数宜控制在10%以内。

施工过程中,抗压强度检验时以范围控制,即控制强度的上、下限,底基层宜控制在2.0~3.0Mpa之间,基层宜控制在3.0~4.0Mpa之间)。

(5)室内强度试验混合料试件须采用振动法成型。

(6)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中集料的级配范围要求见下表

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中集料的级配范围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结构类型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基层、底基层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压实度及7天抗压强度要求见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压实度及7天抗压强度

类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压实度(%)

≥98

≥97

抗压强度(Mpa)

≥3.0

≥2.0

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所备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限制水泥用量、适当增加粗集料、控制细集料用量以及调整混合料级配等措施尽量减少水泥稳定碎石裂缝的产生。

4.3.3.施工准备

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标准试验,按设计掺配后,进行重型击实试验、承载比试验、及抗压强度试验,并确定最佳的水泥剂量和最佳含水量。

分项工程开工报告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方可试铺。

4.3.4.施工放样

在验收合格的垫层或者底基层上,打出10m桩(曲线段加密为5m桩),用水准仪测高程,在桩上标出高程控制线,架设钢丝,并用导链将钢丝拉紧,使其绷直不下垂,用走钢丝的方法控制路拱标高。

4.3.5.试验段施工

在正式开工前,进行试铺,在经验收合格的垫层上选至少100m长度的一段做为试验段。

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的松铺系数、最佳机械组合、碾压遍数、运输能力配备等数据,以指导以后大规模底基层、基层的施工。

4.3.6.质量检验

1)基本要求

①集料符合图纸和本规范要求。

②水泥用量按图纸要求控制准确。

③混合料拌和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④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⑤养生符合本规范要求。

2)检查项目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的检查项目及检验标准见表。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检查项目及检验标准

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底基层

基层

1

压实度(代表值)(%)

≥97

≥98

按JTGF80/1-2004附录B检查,每200m每车道测2处

2

平整度(mm)

≤12

≤8

3m直尺:

每200m测2处*10尺

3

纵断高程(mm)

+5,-10

+5,-10

水准仪:

每200m测4个断面

4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

每200m测4处

5

厚度(mm)

代表值

-10

-8

按JTGF80/1-2004附录H检查,每200m每车道1处

合格值

≤-25

≤-15

6

横坡(%)

±0.3

±0.3

水准仪:

每200m测4个断面

7

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按JTGF80/1-2004附录G检查

8

整体性

现场实测

每车道500m或每一作业段取样1次

9

代表弯沉值

不小于设计值

每车道20m测2点

3)外观鉴定

①表面平整密实,无抗洼、无明显离析、无软弹现象,无浮浆现象,表面露石,粗集料嵌镇紧密,边线整齐,边缘无松动现象。

②施工接缝平顺、稳定。

4.4、透层、粘层、稀浆封层

基层施工完成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及时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紧接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路面基层养生结束以后及时铺筑0.8cm厚ES-2型稀浆封层;在沥青面层施工时,沥青面层各层之间、稀浆封层与沥青面层之间、水泥混凝土桥面及过渡板上洒布粘层沥青。

透层、粘层采用洒布法;稀浆封层采用层铺法。

1)机械配置

每一工作面机械配置:

沥青洒布车1辆、集料洒布车1台、洒水车1台、森林灭火鼓风机4台、轮胎压路机1台、6~8T钢轮压路机2台、装载机1台、道路清扫车1台。

2)材料要求

透层沥青采用粘层沥青采用煤油稀释中凝液体石油沥青AL(M)-2,沥青与水的比例可根据撒布机、渗透性试验进行调整,以易于渗透,且渗入深度不小于5mm,表面不形成油膜,喷洒量应试验确定,一般为0.6~1.5kg/m2(以沥青重量计)。

粘层沥青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喷洒量经试验后确定,一般为0.3~0.6kg/m2(以沥青重量计)。

透层沥青及粘层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

透层沥青

破乳速度

快裂或中裂(PCR)

离子电荷

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

8-25

恩格拉粘度E25

1-10

蒸发残留物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50

针入度(25oC100g5s)(0.1mm)

40-120

延度(15oC)不小于(%)

20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7.5

常温储存稳定度

1d不大于(%)

1

5d不大于(%)

5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复面积不小于

2/3

稀浆封层采用慢裂型阴离子乳化沥青(70号道路石油沥青经乳化而成),其技术要求如下:

稀浆封层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

稀浆封层乳化沥青

沥青标准粘度C25,3(s)

10-60

恩格拉粘度E25

2-30

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55

储存稳定度5d(%)不大于

5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复面积不小于

2/3

蒸发残留物性质

针入度25oC(0.1mm)

60-100

延度15oC(%)不小于

40

溶解度(%)不小于

97.5

稀浆封层集料采用硬质卵石加工,集料形状应饱满接近立方体,石质坚硬耐磨。

稀浆封层集料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可拌合试件(25℃),大于(S)

120

手工拌和

稠度(cm)

2-3

T0751

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浸水1h(g/m2)

<800

T0752

矿粉: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石灰岩矿粉,所需矿粉类型和数量应由试验室拌和设计确定。

水:

必须是不含有害的盐和其他杂质的水。

用于现场施工的每一堆集料须取代表性样品,进行五次筛分分析试验,要求五次筛分试验的平均值都在级配范围内,如果显示该材料无法使用,可在料堆内掺入其他集料使其达到标准,并能合成稳定的级配。

拌合料的级配及乳化沥青用量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稀浆封层的矿料级配表

层位

通过下列孔筛(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上基层

100

90~100

65~90

45~70

30~50

18~30

10~21

5~15

3)试验段施工

在稀浆封层正式开工前在主线上选长度不小于20m的路段喷洒透层沥青试验段,在基层养护期过后,应尽快进行稀浆封层施工,由此确定基层表面乳化沥青的喷洒方法及用量,集料的撒布方法及用量,碾压工艺,施工产量及作业段长度等。

提出试铺总结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作为正式施工的依据。

4)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前将下承层表面清扫干净,用森林灭火鼓风机吹净浮尘。

在水泥稳定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洒布透层油,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不均匀时改用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

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在设计规定的沥青用量范围内的透层油用量确定最终实际喷洒量,以不流淌作为基本依据。

为保护透层油不被车辆破坏,在透层油洒布后再撒一层石屑采用集料洒布机联合作业。

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进行稀浆封层施工,使用专用同步沥青洒布车喷洒乳化沥青,洒布速度控制在2.5km/h之内,采用单层施工。

施工后封闭交通进行养护。

沥青面层间和排水口等构造物与沥青面层接触的侧面喷洒粘层油。

采用智能沥青洒布车喷洒改性乳化沥青,当天喷洒,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寒冷季节施工可分两次喷洒,路面潮湿时,用水洗刷后待表面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