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862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新疆自治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含答案师生通用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问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食与礼(姚伟钧)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礼记·礼运》中说: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

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剖开的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贮存水,用双手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

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

《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人要吃喝,以为神也离不开食物,所以要将自己的食物也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中国的先民们想通过这种简单的仪式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而当这种纪念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

这里,我们将“污尊而杯饮”之类的仪式称为“原始的礼”,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种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

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喝好以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

所以,“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亦非巧合。

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以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的观点影响最大。

史密斯认为,图腾制是由一种叫“图腾餐”的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图腾餐”是神与神的崇拜者之间“共餐”,“共餐”的意思就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

共餐本身就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说,《礼记》中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与史密斯的“共餐”制的说法有相似之处。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关于礼的起源的认识与实践是十分类似的。

他们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莫过于“吃的是同一锅饭”,如中国先民们就将那种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视为另起炉灶、感情淡薄的表现,因而饮食筵宴就成了中国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

在此基础上,各种饮食礼节也就产生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社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的“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B.“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先民们通过毫无保留地向神奉献自己的食物,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对鬼神表示敬意,来请求神的庇佑。

 C.《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

“原始的礼”指的是“污尊而杯饮”之类的仪式,它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D.关于“礼”的起源,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与我国的看法十分类似,如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的“共餐”制之说,从而可以理解中国礼的起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都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B.中国先民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的简单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

 

C.《礼记•礼运》中记载,我国先民“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来表达对鬼神的敬意,希望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

 

 D.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对现实的重视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社会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的,所以说,礼”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B.我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并且按照人类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从而创造了祭礼文化。

 

C.“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不但音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这种巧合,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D.中国人并不赞同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而是十分重视饮食筵宴,并将其作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笑  嫂(陈国炯) 

笑嫂喜欢笑,与人相见微微一笑,高兴时哈哈大笑,有时独自一人也偷偷地笑,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捡宝似的笑个没完,因此,没见过笑嫂发愁时是个什么模样。

 

因为笑嫂爱笑,大家当面笑嫂笑嫂地叫,背后笑嫂怎么笑嫂怎么地夸,好像笑嫂的姓名就叫笑嫂。

 笑嫂是我的师傅。

我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铝轮厂搞宣传,负责人事的小老头陪我到车间,对车间主任说,这小伙子到你车间实习一个月,你给他安排一下。

车间主任长着八字胡子,看似匪气十足。

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我后,说,一个学生娃,哪能干活。

反正一个月后要坐办公室的,就去帮笑嫂做点事吧。

车间主任唠唠叨叨的一番话中,我知道有个笑嫂,也有些受辱的感觉。

车间主任唠叨完,亲自陪我去厂东边一个堆废料的塑料棚下,扯开嗓门喊,笑嫂,我给你送来一个徒弟,给你打个下手。

车间主任的一咋呼,我不但认识了笑嫂,还成了笑嫂的徒弟。

 

我很顺从地叫了笑嫂一声师傅,笑嫂听了高兴得咯咯地像母鸡下蛋般笑。

笑完了就说,你还真听小胡子的瞎话,什么师傅徒弟。

笑嫂停了一下对我说,大家都叫我笑嫂,你也叫我笑嫂吧,我可不敢做你大学生的师傅呢。

说完又咯咯地笑,把个笑嫂的雅号笑得名副其实。

 笑嫂已是奔五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那种臃肿,而是清清秀秀,穿戴得也整整洁洁,十分素雅。

笑嫂的活不笨重,也不怎么脏,她每天整理着送来的废过滤网,那些过滤网是用来过滤铅水的,用过后铝水沾在过滤网上结成了块。

因为过滤网是铁的,沾在上面的是铝,铁几百元一吨,铝上万元一吨。

把废铁网当铝卖,人家不要;把铝当铁卖,公司不干。

因此,笑嫂把沾在上面的铝块铝屑撬下来,分开卖,谁也不亏。

 

笑嫂做事很认真,一块块像翻找金子一般,有时我一不留神漏撬了几块,她会猫着腰,捡回来重新撬。

这样一来,我也不好意思马虎了,做得一丝不苟。

笑嫂还挺关心人,我进公司时是夏天,南方的夏天贼热,加上在似露天一样的塑料棚下,汗似下雨般流,一把把捋也捋不完。

笑嫂见了心疼地说,大学生,你去找个地方凉快一下,这点活我做起来很轻松的。

我当然不同意,笑嫂就说,还要我陪你啊。

说完就咯咯地笑着,连推带搡赶我走。

笑嫂从来不到餐厅吃饭,她每次从餐厅里买来米饭,不打莱,菜从家里带来,等吃饭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就打开饭盒,坐在塑料棚下吃起来。

那些走过来走过去的人都会与笑嫂打个招呼,笑嫂吃饭了?

今天啥菜?

还会有啥菜,这个星期吃成鸭蛋呗。

笑嫂咯咯咯地笑着回答,笑嫂的菜每星期换一种菜,咸鸭蛋,炒鸡蛋等等。

 

那天,我没去吃中饭,笑嫂吃完饭去了洗手间,我想笑嫂经常帮我洗饭盆,我也帮笑嫂洗一次。

打开盛菜的铝盒子,里面的咸鸭蛋丝毫没动,完完整整地躺在盒内。

当初没在意,后来想想有点问题,以后几天我特意偷看了笑嫂的菜盒,我终于明白,笑嫂一个咸鸭蛋要吃一个星期。

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一位同事,同事不满地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

我闹了个大红脸。

从此我不再看笑嫂的菜盒,也不再提及同一个菜要吃一个星期的事。

 

那次大地震后,公司开展捐款救援,笑嫂捐二百元,工会主席说,笑嫂你要不少捐一点?

笑嫂微微一笑说,多的拿不出,捐二百没问题。

工会主席不再说什么了。

 

实习期满,我到宣传部搞宣传工作。

那天工会去慰问贫困职工家庭,领导让我去拍照片,并写一篇通讯稿。

走了几户后,一行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叩开一扇墨绿色的斑驳的门。

门一打开,一张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有些诧异地叫道,笑嫂?

笑嫂仍在笑,把大家让进屋,屋里灯光暗淡,客厅也逼仄,几个人进去后有些拥挤。

这时我才知道,笑嫂的丈夫几年前被车撞得瘫痪,长年卧床不起,公公早年已故,婆婆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需照料,一个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十分拮据。

笑嫂照顾两个病人,负担一个学生,又要上班,还从社会上揽来了刺绣,挣几个外快,以补家用。

可想而知,笑嫂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我对笑嫂更是敬重了,有事没事总爱往笑嫂的工作场地跑。

笑嫂依旧咯咯咯地笑,好像与那个沉重的家没有一点牵绊似的。

 

那次我与笑嫂聊得很开心,我忽然说,笑嫂你的心态真好。

笑嫂知道我想说什么,顿了顿道,家里有这么多病人,谁会不烦,如果我成天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我还活不活?

笑嫂叹口气说,我如果整天苦着个脸,人家见了我,也不会有好心情的。

因此我得高高兴兴,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心情。

说完笑嫂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4、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的1项是(3分)( )

A.前两段是说“笑嫂”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时交代出她和同事的关系、她乐观的精神以及她对周围人的影响,这些都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B.“我”关注笑嫂的咸鸭蛋吃一个星期的事,是因为在“我”的心里想看笑嫂的笑话,所以同事才会“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

 

C.“我”开始叫笑嫂师父是“顺从”地叫,但后来却对笑嫂“甚是敬重”,总往她工作场地跑,是因为受到了她精神的感染。

 

D.文章没有直接记叙笑嫂家的困难,而是先写她的“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小说曲折有致,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5.小说中的“笑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为什么以“笑嫂”为题?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借势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

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

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

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节选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

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节选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

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

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

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

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

”(节选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

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

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

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

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

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

与其饮鸩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

B.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愈演愈烈进行收视率造假这一现象,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

C.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倡导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B.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材料一、二介绍了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以及中制协营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的决心。

D.材料三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说明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也侧面反映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蔓延之势。

E.材料四是时评类文章,分析了涉及收视率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段就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片面追求收视率给电视产业带来的伤害。

9.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

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之建昌人。

十岁能属文,再贡于乡,不第,后迁至通判赣州事。

至元十三年,世祖既平江南,帅臣授之同知赣州事。

十四年,以平广南功,迁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

二十二年夏,召至上都,世祖赐名“赛因囊加带”,命参大政。

辞,乞补外,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

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二十五年,除大司农,领八道劝农营田司事。

按行郡县,兴利举弊,绩用大著。

劾江西营田使沙不丁贪横,罢之。

二十七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桑哥既败,而蠹政未尽去,民不堪命。

公楠赴阙,极陈其故,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

会欲易政府大臣,以问公楠,公楠荐伯颜、不灰木、阇里、阔里吉思、史弼、徐琰、赵琪、陈天祥等十人。

又问孰可以为首相,对曰:

“天下人望所属,莫若安童。

”问其次,曰:

“完泽可。

”明日,拜完泽为丞相,以公楠及不灰木为平章政事,固辞,改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三十年,复为大司农,得藏匿公私田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二顷,岁出粟十五万一千一百斛、钞二千六百贯、帛千五百匹、麻丝二千七百斤。

元贞元年,进河南行省右丞,厘正盐法,民便之。

召入觐,成宗以公楠先帝旧臣,慰劳良至,改拜江浙行省右丞。

明年,迁湖广行省右丞。

转运司判官唐申,家沅州,豪横夺民田;武昌县尹刘权杀主簿,诬系其妻子。

悉正其罪。

五年,召还朝,以卒。

帝闻,甚伤悼之。

赙赠有加,特命朝臣护丧南归。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B.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C.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D.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睡/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

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等。

隋唐时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

B.路:

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元代时行省下设路、府、县,形成了三级地方行政制度。

C.大司农:

古代官名,秦汉时属于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

D.赙赠:

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公楠很有才干,深得世祖赏识。

燕公楠十岁时就能写文章,后来得到了世祖的赏识,赐名“赛因囊加带”,并命他参与国家政务。

B.燕公楠兴利除弊,政绩卓著。

燕公楠重视农业,通过屯田使荒田得到大量开垦,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并为民除害,罢免贪横的沙不丁。

C.燕公楠颇有见识,善举人才。

在桑哥弊政还未消除之时,他建议“更张以固本”,世祖向他征求丞相人选时,他推举安童和完泽。

D.燕公楠秉公办事,一心为民。

燕公楠在任湖广行省右丞时,依法惩处了唐申、刘权,同时还修正了盐法,使人民从中得到了好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辞,乞补外,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

(2)公楠赴阙,极陈其故,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蓦山溪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

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

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终南山色②,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

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

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

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通过写终南山未改旧时的青色,写出了家乡仍然充满生机。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示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E.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15.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忧国忧民是古代诗人在其诗歌中常表达的一种情感,如杜甫《谒先主庙》中的“向来忧国泪,寂寞酒衣中。

”在《离骚》中表达这种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中暗示自己囚禁生活里无限愁绪的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如写妇女“_________________”;写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写男人“丁壮在南冈”。

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黑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父亲送给我最多的词是“短打”,我一直没在意这个词,反正他说的话,那时对我来说都是马耳东风。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短打”的意思是“欠揍”。

②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可能宜室宜家的行星,它围绕一颗名为格利泽163的M型红矮星运转,距离地球约50光年。

③宁志荣用一种高山仰止的态度为这位立功、立德、立言三者兼备的完人薛瑄写传记,这是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是一个清醒的读书人该有的态度。

④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战争场面震人心魄,故事开展有条不紊,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据悉这部影片将放映至4月15日。

⑤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出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⑥大考过后,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垂头丧气,班主任的鼓励让他们故态复萌,继续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中。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报告指出,目前网络游戏呈现成人化趋向,游戏中不仅有直观的暴力、色情、恐怖内容,而且游戏中的一些道具或设置,存在诱导不良价值观等。

B.自从抢红包成为更多人“贪便宜”的渠道,便不断出现被骗、被盗者。

有的是接收了肆意传播的假红包,有的是安装了带有木马病毒的插件。

C.配送员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三高”工作。

如何为配送员创造体面又有尊严的生活,是京东一直在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D.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星期天,小华中午想吃土豆炖牛肉,妈妈让他到菜市场买点土豆。

小华到菜市场后问摊主:

“大妈,买1千克土豆要多少人民币?

B.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回到家乡后,家乡的官员在会见莫言时说:

“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既是敝县的荣耀,也是你本人的荣耀。

C.为了感谢老教师对学校做出的贡献,校长一行人前去看望王老师,王老师说:

“老朽退休多年,不曾见弃,感谢诸君的厚爱

D.作为多年的老朋友,我劝你,也都是为你好,千万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番雅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青年兴则国家兴,①。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②。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最近,由于“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兴起了一股“文物热”。

许多年轻人将参观博物馆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带动了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多数博物馆必将实现盈利,我国迎来了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春天。

①“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并非兴起“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