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1992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docx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导读与练习

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选文范围是先秦诸子散文。

本单元的课文选自《墨子》《孟子》《庄子》,它们表达的思想都比较明白易懂,并且都从某一个点或一个方面反映了它们各自所属的派别的思想精髓。

此外,这些课文在艺术手法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点,如都善于运用寓言或故事来发议论、讲道理,都喜欢采用对话或问答的方式等,这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

从墨子劝说公输盘和楚王所采用的策略,以及文章善于用排比和夸饰来看,这篇文章和《孟子》中的有些文章颇为类似。

从表达的思想来看,孟子虽然也反对军旅征伐之事,但他不会奔走于两个国家之间,直接阻止即将爆发的战争,另外,课文结尾部分写墨子及其弟子誓死保卫宋国,这更是在《孟子》那里看不到的

《〈孟子〉两章》节选了两则片段,一则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则,要注意它虽然用的是战争中的事例,要说明的道理却是关于如何治国平天下的。

第二则,要注意它的第一段讲的都是个人的事例,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说透说足,第二段即类推到治国的道理,显得水到渠成。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

“舍生取义”是孟子学说中所提倡的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孔子所说的“杀身成仁”很接近,充满刚正之气。

要注意孟子的“舍生取义”的主张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论”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只有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而在今天看来,人的天性里固然有向善的种子,但要努力保有它,发展它,丰富它,这样才能保证人在社会生活中不迷失,不堕落,做一个纯洁正直的人。

《〈庄子〉故事两则》选的都是庄子和惠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两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从这个矛盾可以约略看出《庄子》一书的突出特色:

迷离倘恍,无所拘束。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9题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胡不见(xiàn引见)我于王。

B、子墨子之守圉(yù通“御”,抵挡)有余。

C、惠子相(xiàng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梁。

D、宋无长(cháng多余的)木。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D、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4、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B、虽杀臣,不能绝也。

翻译:

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C、乡为身死而不受。

翻译: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污辱性的)施舍。

D、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翻译: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欢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瑟夫用不着吃这牡蛎,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这话说得多么冠冕堂皇。

B.天气陛下在陆地上乱发威风,在海洋上他更加肆无忌惮了。

C.黄老师没有个人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D.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6、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广州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所谓“赠人玫瑰,与人同香”!

B.广东洛溪镇这个弹丸之地,曾凭着开发者独有的眼光和实力,创造了中国房地产的辉煌。

C.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精心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美丽图画。

D.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的环境是他们开心的乐园。

7、下面是第①段空白处的句子,怎样排列它们的顺序才合理?

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____,____。

____,____,它们才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

①淡水大约只占3%②只有极少部分存在于大气、河流、湖泊以及地表浅层③海洋水

约占地球全部水量的97%④这大约3%的淡水绝大部分又分布在南极、北极和人迹罕至

的高山地区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

C.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8、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天住在同一幢楼的徐阿姨见到小林的姐姐时说:

“你家小林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钟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练琴。

(1)徐阿姨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请写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小林姐姐,你这时打算说些什么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所给的提示选择其中三项写出相应的成语(3分)

最短的季节————落差最大的瀑布————

最贵的稿酬————最赚钱的生意————

最大的手————最吝啬的人————

二、阅读(共40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0.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2分)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③贤者能勿丧耳()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1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1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4.简答:

(8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二)、课内阅读B(20分)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之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5、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

(4分)

16、给加线的字注音(3分)

公输盘不说()请说之()北方有侮臣者()

17、解释加线的字词(3分)

a.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b.愿借子杀之________

c.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d.子墨子起,再拜________

e.不可谓仁________f.不可谓知类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b.吾义固不杀人。

19、墨子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善于运用________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句式,能产生雄辨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

(3分)

20、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________之中,最终折服,放弃________的错误行为。

(3分)

三、写作(30分)

假日,意味着精神与身体的极大解放,你可以沉醉于久已神往的心爱书籍,你可以漫游在神奇迷人的网络世界,你可以穿梭于人头攒动的广场超市……

假日,意味着我们与大自然的亲近有了更大的可能。

你可以结伴于乡间品味郊游的乐趣,你可以徜徉沙滩感受大海的魅力,你可以漫步丛林领略山野的幽静……

然而,假日也有没完没了的作业的困扰,形形色色补课的烦恼,以及并非情愿的学琴学画的无奈……

请以“假日”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D2、C3、D4、B5、D6、D7、D8、略9、(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

(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

(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

(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

二、阅读(共40分)

(一)课内阅读A

10.C11.①用脚践踏②古代的一种量器③丢掉、遗失④天性、天良12.B13.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这样做就连)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

②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14.①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二)、课内阅读B

15、墨子用道理折服公输盘16、yuèshuōwǔ17、a表疑问语气b您c本来,决d第二次e对人亲善,友爱f明白事理18、a北方有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去杀了他。

b我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决不杀人。

19、智、仁、忠、强;排比、反复20、义不杀少而杀众自相矛盾帮楚攻宋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读与练习

单元导读:

《曹刿论战》记载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记邹忌婉词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务的事迹;文章述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有名的寓言故事,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

《关雎》《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

古诗文阅读,有两方面的问题要注意。

一是要努力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因此,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但是,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不是背字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朗读一篇篇作品,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解决。

朗读要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基本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进行。

这样反复朗读、记诵,逐步积累语言材料,才能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二是要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识能力。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5题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朝服(穿戴)衣冠

B、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且焉(哪里)置土石

C、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惩(苦于)山北之塞

D、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我也。

聚室(家)而谋曰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这篇寓言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颂”是各地的民歌。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讽”即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的意思。

本文告诉人们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讲究策略的道理。

4、选出下列成语有关的一组作品。

(3分)

①百废俱兴②世外桃源③妄自菲薄④诲人不倦⑤一鼓作气

A、①《岳阳楼记》②《桃花源记》③《出师表》④《论语》⑤《曹刿论战》

B、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捕蛇者说》④《孟子》⑤《左传》

C、①《醉翁亭记》②《桃花源记》③《出师表》④《论语》⑤《曹刿论战》

D、①《桃花源记》②《核舟记》③《孟子》④《捕蛇者说》⑤《左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清华大学采用网络测试的方式,让考生在网上与教授“高谈阔论”,然后由多名教授投票推荐,最后学校决定是否录取。

B、中国要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急需把保护知识产权和执行商标法管理好。

C、微软拼音、双拼、全拼、五笔、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

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二、古诗文积累与名著阅读(20分)

6、根据课文或提示完成

(1)——(8)题(12分)

(1)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2)苔痕上阶绿,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6)溯洄从之,____________。

溯游从之,____________。

(7)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

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

(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7、“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谁?

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写出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8分)

(1)他是(2分)

(2)他的性格特点(4分)

(3)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是(2分)

三、阅读(共40分)

(一)文言阅读A(20分)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望其旗靡()

(2)既克()

9、分别选出与“故克之”中“故”和“之”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1)()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C.温故而知新。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

A.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B.辍耕之垄上。

C.永之人争奔走焉。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论述了鲁国取胜的原因。

B.论述取胜原因采用了先说结果后说原因的方法。

C.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

D.“辙乱旗靡”是有利于追击的时机。

12、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你认为二者有没有矛盾?

请简述理由。

(6分)

答:

(二)文言阅读B(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一5题。

(10分)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人背驼。

曰:

“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夕如矢。

”一人信焉。

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①媒:

介绍,夸耀。

②屣:

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

申述,控告。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

(6分)

①延吾治,可朝治夕如矢。

延:

②一人信焉。

而使治驼。

信:

③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索:

14、翻译下面句子。

(4分)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15、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5分)

四、根据题目和要求作文。

(30分)

16、题目:

又一次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否则扣分。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B2、D3、C4、A5A

二、古诗文积累与名著阅读

6、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草色入帘青。

(3)何当共剪西窗烛(4)无可奈何花落去(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6)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7)寤寐思服辗转反侧(8)窈窕淑女7、鲁智深忠肝义胆、粗中有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

三、阅读

(一)文言阅读A

8、

(1)倒下

(2)战胜9、①D②A10、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消失了11、B12、略

(二)文言阅读B

13①邀请(请)②相信③寻找(寻求)14.我的职业是治疗背驼,只管把人医直,那管人的死活!

15.答案示例:

做事要有责任感,特别是对事物的本质(实质)负责任。

(或遇事要多分析,不能盲从。

或遇事要多思考,不能盲从)

古诗文默写题型分析与举例

一、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举例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根据上述事例归纳的观点是:

人才在困难中造就。

文中用来警策激励人的名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曹刿论战》

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老死不相往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4、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6、《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的目的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或: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出自本文的成语:

愚公移山

7、《鱼我所欲也》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8、韩愈的《马说》

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

①伯乐不常有。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