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003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感悟生命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

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

但是,它一直在告诉自己:

“我不是草,我要开花!

”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

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

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

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

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

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    )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  )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即使……也……   只要……就……   无论……都……

答案为:

________

(2)解释词语。

香消玉殒:

________

相形见绌:

________

(3)在描写依米花的美的时候,用了(      )修辞方法。

(可多选)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对偶

(4)在文中找出描写依米花拼搏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

(5)文中的“我”对生命的认识前后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即使……也……

(2)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3)A,C

(4)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5)以前:

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

后来:

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即使……也……”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把“红色的瓣”比作,熊熊燃烧的火焰”,把“白的花瓣”,比作“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把“黄的灿烂”比作“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把“蓝的”比作“那最美最美的天空”这是比喻。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⑴即使……也……;⑵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⑶AC;⑷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⑸以前:

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

后来:

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

有很多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提着灯笼在漫游。

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虫子。

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

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明。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

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离开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人类照明。

(1)给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漫游________

A.满,遍。

B.水过满,漾出来。

C.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②试图________

A.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B.计划。

C.希望得到,谋取。

(2)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

它为什么要发光?

(3)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发?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1)C;B

(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

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

(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和给人们的启发。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

(1)①C②B

(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

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

(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和给人们的启发。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xì jì)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 晕)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得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系________(xì jì)着    (昏 晕)________暗

似________(shì sì)乎   (稍 捎)________微

(2)文中怎样描写小船的小?

用波浪线划出。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4)解释划线的字。

颜色各异________    变化多端________    或浓或谈________

(5)读句子完成填空。

①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②无论花朵的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③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这句采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

④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这话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6)写四个描写大海的四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是双龙洞的小导游,请你根据短文的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设计“外洞”或“孔隙”的解说词。

【答案】

(1)jì;昏;sì;稍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不同;头绪;有的

(5)设问;拟人;打比方;列数字

(6)汹涌澎湃;大浪滔天;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

(7)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

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上小船”,游了外洞,我们就要坐船经过孔隙进入内洞。

请各位游客格外小心,因为孔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并排躺两个人。

人一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紧贴着船身。

千万别抬头看,如果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如果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朝你挤压过来,你可以闭上眼睛。

你躺好以后,说一声“行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在内洞里面拉绳子,船就会进到内洞。

要出内洞时,在外洞的工作人员就在洞外拉绳子,船就出来。

双龙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享受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

【解析】【分析】

(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颜色各异:

形容颜色各不相同,颜色繁多。

异:

不同。

变化多端:

形容变化极多。

也指变化很大。

端:

头绪。

或浓或谈:

有的是淡的,有的是浓的或:

有的。

(5)①现提出问题(怎样小的小船呢?

)然后紧接着回答(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话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

②把“花朵的叶子”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③把“洞口”比作“桥洞”,这句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④“一千或是八百人”。

这话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7)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

往往事先拟好文稿,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

解说词帮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过程中加深感受,发挥视觉作用的同时发挥听觉作用。

解说词是视觉感受的补充。

故答案为:

(1)jì、昏、sì、稍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不同、头绪、有的(5)①设问、②拟人、③打比方、④列数字(6)汹涌澎湃、大浪滔天、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7)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

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上小船”,游了外洞,我们就要坐船经过孔隙进入内洞。

请各位游客格外小心,因为孔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并排躺两个人。

人一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紧贴着船身。

千万别抬头看,如果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如果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朝你挤压过来,你可以闭上眼睛。

你躺好以后,说一声“行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在内洞里面拉绳子,船就会进到内洞。

要出内洞时,在外洞的工作人员就在洞外拉绳子,船就出来。

双龙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享受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5)①、②考查学生对设问、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③、④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解说词的能力。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出卖住宅(节选)

  有位孤独的老人居住在林木环绕、优雅安静的湖边。

他的住宅后面是绿油油的草坪,前面是鸟语蝶飞的小花园,再前面就是微波荡漾的湖水了。

然而他还是不得不决定去养老院,因为他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无人照顾。

  老人不得不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

  欲购房者蜂拥而至,从底价18万英镑,很快炒到了24万英镑,30万英镑……购买者络绎不绝,价钱也越来越高。

但老人一直抑郁地低着头,默不作声。

他舍不得出卖自己的住宅呀。

  老人伤心地走出了喧闹的客厅,来到幽静的花园,惆怅失落地环顾了好一会儿,才长叹一声颤颤巍巍地坐在长椅上,凝视着天上那朵漂泊不定的孤云。

  正当老人长吁短叹时,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在老人面前徘徊着,似乎有难言之隐。

突然他弯下腰,微笑着低声对老人说:

“老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很穷,只有1万英镑。

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会让您像我的亲人一般依旧生活在这里,依旧保留你所有的习惯。

我们会一起喝茶,读报,散步,你天天会感到快快乐乐——请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的!

  老人颔首微笑着,甜甜地微笑着。

他慈祥地紧紧握着年轻人的手,高兴地以1万英镑的价钱把房子卖给了他。

在场的众人皆惊得目瞪口呆。

(选自《桃花源就在这里》,山东友谊出版社)

(1)解释词语。

蜂拥而至:

________

络绎不绝:

________

(2)写出文中的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再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 。

(3)关于这篇文章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人的住宅很大,里面有草坪,有花园,还有湖水。

B. 老人要卖掉住宅,是因为他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要去养老院了。

C. 想欲购买房子的人们出的价格越来越高,老人却并不因此而高兴。

D. 最后买到房子的是只有1万英镑的年轻人。

(4)老人开始因为舍不得卖房子而难过,后来又为什么高兴地卖了呢?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2)老人不得不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老人只得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

(3)A

(4)因为年轻人承诺老人卖房后还可以住在房子里,依旧保留所有的习惯,他会照顾老人,让老人天天都感到快乐。

(5)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用仁爱之心去将心比心,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也会更加亲近。

【解析】【分析】

(1)蜂拥而至:

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2)仔细阅读本题可以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

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变肯定句时去掉否定词,添加强调语气的字词。

(3)可以根据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判断。

(4)本题可以根据“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会让您像我的亲人一般依旧生活在这里,依旧保留你所有的习惯。

我们会一起喝茶,读报,散步,你天天会感到快快乐乐——请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的!

”这句话进行解答。

(5)本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

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⑵示例:

老人不得不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老人只得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

⑶A;⑷因为年轻人承诺老人卖房后还可以住在房子里,依旧保留所有的习惯,他会照顾老人,让老人天天都感到快乐。

⑸示例:

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用仁爱之心去将心比心,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也会更加亲近。

【点评】

(1)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2)根据否定句的定义进行筛选。

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不过得用适合的字眼。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理解。

(5)本题主要阅读感悟能力。

做题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渔夫和金鱼(节选)

  从前,大海边泥棚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子心地善良,老太婆贪婪狡猾。

  一次老头儿出海,打上来一条金鱼。

金鱼请求说:

“您放了我吧,您要什么都可以。

”善良的老头儿就说:

“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

  老头儿回家说到了打鱼的事。

老太婆大骂:

“我们那个盆太破了,哪怕去换个好点的盆也好啊!

”老头儿来到海边。

金鱼听了说:

“老太婆会实现这个愿望的。

”老头回去了,老太婆又破口大骂:

“再去要个木屋!

”老头来到海边,金鱼又答应了。

可是,老太婆又要当个贵妇人。

老头跪倒在海边。

金鱼看到老爷爷的样子,答应了。

  两周后,老太婆大叫:

“我要做女皇。

”老太婆要打老头儿。

金鱼出于对老头的同情,又一次满足了老太婆。

  没多久,老太婆又要做女霸王,还要金鱼亲自来伺候她。

这次,金鱼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游走了。

  老头回到家里,看到老太婆衣襟褴褛地坐在门前,而她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

(1)给下列语境中的“打”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打:

①击,敲,攻击;②放出,发出;③揭,破,凿开;④捕捉,获取。

打上来一条金鱼。

________

老太婆要打老头儿。

________

(2)从哪里能看出老头儿心地善良?

在文中用“  ”画出来。

(3)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④;①

(2)善良的老头儿就说:

“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

(3)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不断提出要求,永无止息的人。

我想用贪得无厌、凶狠粗暴来形容她。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只想获得,不想付出,否则是没有好下场的。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品质。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⑴④;①;⑵善良的老头儿就说:

“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

”⑶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不断提出要求,永无止息的人。

我想用贪得无厌、凶狠粗暴来形容她。

⑷示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只想获得,不想付出,否则是没有好下场的。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作文。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会让我们认识到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是从寻常小事中,也能感悟出一个道理。

请以“我懂得了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在题目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词语,如真诚、感恩、珍惜、宽容……)要求:

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字数不少于5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我懂得了感恩

  在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淡忘,但有一件事是我终生难忘,一想起它,心里就有一股暖流轻轻地流过……

  那天,教室外面寒风怒号,而且下着倾盆大雨。

我在教室里,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离开教室,我心想:

妈妈什么时候来啊?

一会儿,外面出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妈妈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

我们来到了一号楼楼下,我看见了地面的水,马上愣住了——水居然快来到膝盖上了!

  妈妈对我说:

“来,我来背你,这水脏,来吧。

“不了,我不想麻烦你。

”我说,“我自己可以走”妈妈忽然严肃起来,说:

“不行,我是你妈妈,你必须听我的。

”听了这句话后,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觉得温暖了许多……

  走到一半时,雨突然变大了。

黄豆般大小的雨点,从半空中倾泻而下。

我怕妈妈着凉,所以想拿一件衣服给她。

不料,妈妈把我放下来,迅速的把自己的外衣,帮我穿上,说:

“快穿上,小心着凉!

”我硬把衣服退给妈妈:

“不用了,你穿上吧。

”妈妈变得严肃了,说:

“不行,我是你的妈妈,你必须听我的!

”我只好穿上了,我感觉到,这件衣服比别的衣服更加温暖舒适……

  回到家了,这时妈妈已经筋疲力尽了,我鼻子一酸,眼泪就刷刷地流了下来。

我心想:

妈妈为我做这么多事,我应该懂得去感恩她。

于是,我就马上把妈妈扶到沙发坐着,给她端上一杯热茶。

雨过天晴,聚在鲜绿的叶片上的小露珠晶莹透亮,像晴朗的夜空中璀璨的繁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我的心情舒畅多了。

我懂得了感恩。

因为被别人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别人也是一种幸福,你会觉得自己好像完成了一件一直以来都想完成的事,感到舒服、开心。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我懂得了____”。

这篇文章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比如我懂得了金钱的价值与意义;我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或者父母之间的爱;我懂得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我懂得了友谊的真谛;我懂得了老师的辛苦;我懂得了生存的艰难与意义;我懂得了什么叫患难之交;我懂得了“雷锋精神”的真谛;我懂得了“英雄”的含义;我懂得了“美”的真谛;我懂得了“健康”的丰富含义等。

总之,文章中一定要表现出作者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而那些在生活中曾经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们永生难忘的教训、让我们终身受益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