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212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24个小题,全部答在试卷上。

3.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按课文原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

A.,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C.,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E.,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F.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G.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

(朱自清《春》)

H.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暂时(zhàn)教诲(huì)确凿(záo)情不自禁(jìn)

  B.畸形(jī)发酵(xiào)诘问(jié)戛然而止(jiá)

  C.膝盖(xī)机械(xiè)匿名(nì)满载而归(zài)

  D.勉强(qiánɡ)倔强(jiànɡ)炽痛(chì)称心如意(chènɡ)

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相形见绌鲜为人知举足轻重世外桃源

B.屈指可数负荆请罪司空见惯闻名遐迩

C.锲而不舍义愤填膺肆无忌惮天马行空

D.叱咤风云妇儒皆知进退危谷寡廉鲜耻

4.名著阅读。

(共5分)

“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轻易屈服,非但没有上来一英寸,反而慢慢游开去。

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

老头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头也照旧毫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

他们对抗着……”

A.上面的选段中的“老人”是,他的一句经典话语是:

(2分)

B.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老人的性格特点。

(3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得分

评卷人

5.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描述“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所展现的画面。

(2分)

 

6.“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一句中的“改”字历来被人所称赞,你认为妙在何处?

(3分)

 

(二)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得分

评卷人

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2分)

猛浪若奔奔_________②猿则百叫无绝绝:

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富春江景色“天下独绝”,主要表现在“奇山异水”。

作者先侧面写了“水”的特点;又正面写了“水”的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分)

(三)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

“若欲闻射道乎?

楚王田①于云梦②,使虞人③起④禽而射之,禽发⑤,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而过,翼若垂云。

王以矢附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⑥进曰: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

(选自刘基《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田:

同“畋”,打猎。

②云梦:

古代湖泽名。

③虞(yú)人:

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④起:

赶起。

⑤发:

跑出来。

⑥养叔:

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得分

评卷人

10.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画一处)(1分)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11.下面各项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①使虞人起禽而射之②人不知而不愠

C.①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①王以矢附于弓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表述观点时至少使用一个恰当的成语)(3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面的问题。

(一)奇妙的警戒点

①在一天晚上,有家人家的妻子和小孩都已进入了梦乡,丈夫下班回来因无钥匙无法进屋,但他趴在窗户上无论怎样喊叫也不能叫醒妻子。

忽然,丈夫灵机一动,嘴贴在窗玻璃上叫了声:

“妈妈,我要尿了。

”果不其然,妻子惊醒了,从床上爬起,为丈夫开了门。

 ②有一位医生,在战争中为了抢救伤病员,一连紧张地奋战了几天几夜。

好不容易安排他睡觉之后,突然从前线又运来了一批伤病员,需要立即叫醒这个医生。

可是,不管人们是用手推他,还是往他脸上喷水,都难以叫醒他。

这时一个卫生员在医生的耳边轻轻呼唤道:

“医生,伤员到了,快醒来吧。

”医生便立刻醒来了,又去抢救伤病员。

 ③这两种现象都是因为“警戒点”的存在。

心理专家们研究发现,人在酣睡期间,整个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但其中有某个不受抑制并处于兴奋的部位,这就是“警戒点”。

通过这个警戒点,睡着的人就可以保持与外面的联系。

 ④睡眠的警戒点,是人类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

在古代,人们经常受到野兽的威胁,即使睡觉时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久而久之,人的大脑中便保持了一个奇妙的警戒点,这个警戒点甚至在人酣睡时也是清醒的,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值勤哨”。

 ⑤存在人类的大脑中的警戒点有几种形式呢?

 ⑥一种是被动性的警戒点。

不管是军医还是母亲或者工人,他们大脑的警戒点是通过外界的刺激而被唤醒的,自己本身并没有自动从睡梦中醒来,这种警戒点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⑦一种是主动性的警戒点,即不需外界的任何刺激或提醒,可以自动地从睡眠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这种警戒点在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的警戒状态。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平日里你六点钟起床,可是某日需要凌晨四点钟起床搭乘火车,那么不用闹钟一般人也会提前起床。

  ⑧一般来说,形成主动警戒点的事情是人们提前知道将来一定会发生的,A知道什么时间将要发生,潜意识里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样在大脑中事先B预留了一块没有被抑制的区域,C人们可以主动醒来。

⑨而形成被动警戒点的事情出现一般是不定时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只知道这件事将来有可能要发生,所以只有等到它发生的时候,才会醒来。

⑩警戒点是有选择性的,不是随便一件事情就可以成为大脑中的警戒点,一般是人们心之所系、密切关注的事情才能在大脑中形成警戒点。

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给睡眠者反复播放有许多人名的磁带,睡者惟有听到正与他热恋的少女的名字时,脑电图才发生变化,皮肤电也有变化。

而且,警戒点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大脑中的警戒点也可以不止一个。

像公务繁忙的人,比如公司里的CEO(首席执行官),有时可以好几件紧急的事情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警戒点。

 (11)警戒点最初只是让人类在睡眠中可以自我保护。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警戒点除了它最初的作用外,还可提醒人们注意到重要的事情,完成必要的任务。

因此,人类的警戒点的作用就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当人们需要完成关键的工作时警戒点的钟声就会响起。

 (12)正是由于人类大脑中有了这种警戒点,才使人们的意识与客观事物经常保持着联系。

人们能随时注意到各种新的情况,特别是那些突如其来的事态。

(选自《北京科技报》)

得分

评卷人

13.请在下面横线上,为第⑧段的A、B、C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文章上下连贯、语句通顺。

(3分)

A、B、C、

14.说出下面材料介绍的现象属于哪种形式的“警戒点”,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3分)

材料:

在环境嘈杂、机器轰鸣的工厂里,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很大,有的工人甚至能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酣然入睡。

奇怪的是,环境的嘈杂并不能吵醒他,而一旦机器声停止,环境安静下来,他却能马上醒来。

15.阅读全文,回答:

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分)

16.联系全文,说一说文章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2分)

 

得分

评卷人

17.品味语言。

(3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若两题都做,只按第

(1)题计分。

⑴请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值勤哨”的表达效果。

这个警戒点甚至在人酣睡时也是清醒的,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值勤哨”。

 

⑵请说说文章第⑨段中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

为什么?

形成被动警戒点的事情出现一般是不定时的……

18.文章第⑩段的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二)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

“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

“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者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者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

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哩,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

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

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

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

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

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

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

“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

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

”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

“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

”“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

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⑧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

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

我也跟着背: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

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

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

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⑨母亲当然还有其它好多书。

像《花名宝卷》、《本草纲目》、《绘图列女传》、《心经》、《弥陀经》等的经书。

她最最恭敬的当然是佛经。

每天点了香烛,跪在蒲团上念经。

一页一页的翻过去,有时一卷都念完了,也没看她翻,原来她早已会背了。

我坐在经堂左角的书桌边,专心致志地听她念经,音调忽高忽低,忽慢忽快,却是每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正正确确。

看她闭目凝神的那份虔诚,我也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

念完最后一卷经,她还要再念一段像结语那样的几句。

最末两句是“四十八愿渡众身,九品咸令登彼岸。

”念完这两句,母亲宁静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终身,登了彼岸了。

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

  ⑩《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

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

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

说来也头头是道。

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11)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文章有删改)

得分

评卷人

19.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6分)

母亲的书

母亲的形象特点

无字天书(橡皮书)

十殿阎王

《本草纲目》

20.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3)

得分

评卷人

21.请比较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与下面的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分)

原句: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改句: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

 

22.文章第⑨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几种描写手法?

具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23.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赞美《母亲的书》中的这位母亲。

(80字左右)(4分)

示例:

“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

她(吴菊萍)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4.按要求作文。

请以“听听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④抄袭,判零分;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600↑

750↑

800↑

00字

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A.海内存知己B.家书抵万金C.念天地之悠悠D.雪上空留马行处E.醉翁之意不在酒F.学而不思则罔G.在雨里静默着H.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评分意见:

本题共8分,每小题1分。

句子填写必须与课本原文一致。

书写不规范、字迹模糊的,零分。

要求学生写楷体字。

2.C(A.暂zàn时、情不自禁jīnB.发酵jiàoD.勉强qiǎnɡ、称chèn心如意)

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选项正确即可得分。

3.D(妇孺皆知、进退维谷)

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选项正确即可得分。

4.A.圣地亚哥(或桑提亚哥);人不是生来就会被打败的,人可以毁灭,却不能挫败。

B.通过“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老头也照旧毫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

他们对抗着……”可看出老人是一个坚强、勇敢、不放弃的“硬汉”。

评分意见:

本题共5分。

A题2分,写对人名1分,句子填写大致意思一致,得1分;

B题3分,能结合选段内容,围绕老人的坚强、勇敢、不放弃等性格来写,即可得分。

不结合选段只分析性格的,性格分析正确,得2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5.示例

(1):

霜落下来了,山林空荡,笨拙的熊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几只野鹿悠闲自得地在山溪旁饮水。

示例

(2):

秋意浓浓之际,暮色渐渐融进了树林,一只笨重的老熊摇摇晃晃出来,缓缓的爬上树,而这时一只胆小可爱的梅花鹿趁夜色渐临,趁别的野兽都归巢之际,悄悄地跑到溪边饮水。

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

能围绕“霜落、熊、树林、野鹿”这几种意象描述,即可得全分。

少一个意象,减1分,减完为止。

6.示例

(1):

“改”是“更改”的意思,“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

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示例

(2):

.改:

“改变、改换”的意思。

这里指鲁山的景色随着作者的行踪变化而变化,使读者眼前产生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作者以动写静,更好的切合题目“山行”,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评分意见:

本题共3分。

解释“改”得1分;能围绕“改”字是画面的转化,切合题意“山行”即可得全分。

7.

飞奔的马②停止,消失

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每小题1分。

8.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起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意见:

本小题共2分,能翻译出“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经纶事务、窥谷忘反”即可得全分,少一点减1分,减完为止。

9.“清澈”、“湍急”

评分意见:

本小题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不能颠倒顺序。

10.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评分意见:

本小题共1分,画对即可得分。

11.C

评分意见:

本小题2分,选对得分。

(A.向、“比于”与……相比B.表承接、表转折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用、因为)

12.示例

(1):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

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无成语扣一分)

示例

(2):

过多的选择,总是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从。

只有专心致志,专注于一件事或一个事物,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评分意见:

本小题3分。

能围绕“专心致志、专一”等含义来谈,即可得分。

答案中没有成语的减1分,成语使用不恰当,但不改变答案意思的,减1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13.而且,就,所以

评分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