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2305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

三年级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

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别忘了写验算两个字。

②有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

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

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

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

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

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

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

一共要10条船。

例2:

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

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

统计

第四单元年月日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六单元:

面积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二)背熟: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

★“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

1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进率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②进率10000: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③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背熟公式。

1、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或者:

(周长-长×2)÷2=宽

宽=周长÷2-长或者:

(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2、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

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边长:

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

长=周长÷2-宽已知面积求边长:

边长=面积÷4

A、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

(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

或与面积有关?

(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

B、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

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

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C、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

用大面积-小面积。

(四)、熟练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掌握换算的方法。

1、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数量÷它们间的进率

如:

零钱换大钱,张数减少;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

2、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数量×们间的进率

如:

大钱换零钱,张数增多;5平方千米=500公顷

(五)、注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4)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目标:

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熟练应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做应用题时:

1、从问题入手,自己问自己→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条件;

2、从图中找条件;

3、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

4、题目中没有给的条件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

6、列综合算式时:

先算那一步,必须加上小括号“()”。

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99页例题1,可以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也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每一步都用乘法计算。

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除应用题,它也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100页的例题2,可以先求一个大圈的人数,再求出问题所问,这种思路的每一步都用除法计算;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而这一步是用乘法计算,第二步再用除法计算。

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方法可参考数学大本34页的分析方法。

4.解答应用题不管有几种思路,都要明白每种思路的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

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目标:

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两个圆是【集合圈】

2.体会【等量代换】数学的思想方法。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

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

如果a=b,b=c,那么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