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447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46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docx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

4隧道施工作业标准

4.1隧道开挖施工作业标准

4.1.1作业制度

1.施工作业执行文件:

施工项目部下发的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隧道钻爆法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

《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民用爆破管理条例等。

3.作业队制定的《**作业队施工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

4.1.2适用范围

1.全断面开挖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隧道的Ⅰ~Ⅱ级围岩地段,Ⅲ级围岩单线隧道、Ⅲ级围岩双线隧道采取了有效的预加固措施后,亦可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在Ⅲ~Ⅳ级围岩铁路客运单线、双线隧道施工时采用台阶法,Ⅴ级围岩隧道在采用了有效的措施(如超前预注浆加固围岩)后亦可采用台阶法开挖。

3.中隔壁法(CD法)开挖适用于单、双线隧道Ⅳ级或Ⅴ级围岩和不良地质及洞口工程的施工。

4.交叉中隔壁法(CRD)开挖适用于双线、三线隧道Ⅴ、Ⅵ级围岩、浅埋隧道。

5.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在Ⅴ级围岩深埋段、Ⅵ级围岩浅埋段和不良地质洞口工程的双线隧道可采用。

6.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适用于单线Ⅴ、Ⅵ级围岩和双线Ⅳ、Ⅴ、Ⅵ级围岩。

4.1.3工艺流程

全断面法开挖施工流程见图4.1.3-1

台阶法开挖施工流程见图4.1.3-2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工艺流程见图4.1.3-3

中隔壁法(CD法)工艺流程见图4.1.3-4

洞口段施工流程见图4.1.3-5

套拱施工流程见图4.1.3-6(b)

洞门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3-7

洞及缓冲结构工艺流程见图4.1.3-8

隧道洞身开挖作业施工流程见图4.1.3-9

4.1.4施工要求

1.开挖总体要求

(1)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应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同时应根据隧道通过地层的水文地质情况,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变更的适应性,避免因施工方法或技术措施不当造成施工延误。

(2)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开挖宽度的不同,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可采用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等方法,各施工方法的适应条件参见表4.1.4.

表4.1.4客运专线隧道各类施工(开挖)方法一般地质适用条件一览表

开挖方法

适应围岩级别及说明

备注

全断面法

1.单线隧道Ⅰ、Ⅱ、Ⅲ级围岩;

2.双线隧道Ⅰ、Ⅱ级围岩

台阶法

1.单线Ⅲ级、Ⅳ级围岩;

2.双线Ⅲ级围岩

台阶长度应有利于施工操作和机械设备效率的发挥,同时应利于支护尽早封闭成环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1.单线Ⅴ、Ⅵ级围岩;

2.双线Ⅳ、Ⅴ、Ⅵ级围岩

为方便采用机械化作业,提高开挖进度,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开挖分部,采用大断面分部

中隔壁法(CD法)

单、双线隧道Ⅴ级围岩、浅埋隧道、三线隧道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双线、三线隧道Ⅴ、Ⅵ级围岩、浅埋隧道

双侧壁导坑法

1.单线Ⅴ、Ⅵ级围岩;

2.双线隧道Ⅳ、Ⅴ、Ⅵ级围岩

(3)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选择隧道施工方法时,应以安全及工程质量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尺寸、隧道埋深、施工机械设备、工期要求、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而确定。

(4)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及时变更设计,调整施工方法,做好工序衔接,并采用相应的辅助施工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

(5)仰拱和填充应超前拱墙衬砌施工,并适度紧跟开挖工作面。

2.全断面法

(1)全断面开挖法是按设计断面将隧道一次开挖成型,再施做衬砌,一般适用Ⅰ~Ⅲ级围岩。

(2)隧道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施工时应配备钻孔台车或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以尽量缩短循环时间,各道工序应尽可能平行交叉作业,提高施工进度。

②使用钻孔台车宜采用深孔钻爆,以提高开挖进尺。

③初期支护应严格按照设计及时操作。

④为控制超欠挖,提高爆破效果,有条件时可采用导洞超前的方法进行全断面开挖。

3.台阶法开挖

(1)台阶开挖法是将隧道设计断面分两次或三次开挖,其中上台阶超前一定距离后,上下台阶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

台阶法横断面示意图台阶法纵横断面示意图

图4.1.3-2台阶法开挖施工流程

图4.1.3-2台阶法开挖施工流程

(2)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一般应不超过1倍洞径,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②台阶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断面大小和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确定。

③上台阶施作钢架时,应采用扩大拱脚或施作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④下台阶应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

当岩体不稳定时,应采用缩短进尺,必要时上下台阶可分左、右两部错开开挖,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仰拱。

⑤施工中应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4.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1)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是在上部断面以弧形导坑领先,其次开挖下半部两侧,再开挖中部核心土的方法。

可适用于Ⅴ~Ⅵ级围岩的双线隧道。

图4.1.3-3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工艺流程

(2)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环形开挖每循环长度宜为0.5~1m。

②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喷锚支护、安装钢架支撑或格栅支撑,每两榀钢架之间应采用钢筋连接,并应加锁脚锚杆,全断面初期支护完成距拱部开挖面不宜超过30m

③预留核心土面积的大小应满足开挖面稳定的要求。

④当围岩地质条件差,自稳时间较短时,开挖前应在拱部设计开挖轮廓线以外,进行超前支护。

⑤上部弧形,左、右侧墙部,中部核心土开挖各错开3~5m进行平行作业。

5.中隔壁法(CD法)

(1)中隔壁法(CD法)是将隧道分为左右两大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二台阶或三台阶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待该侧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且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再分层开挖隧道的另一侧,其分部次数及支护形式与开挖的一侧相同。

图4.1.3-4中隔壁法(CD法)工艺流程

(2)采用中隔壁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减小应力集中。

②各部的底部高程应与钢架接头处一致。

③每一部的开挖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及隧道断面大小而定。

④后一侧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⑤左、右两侧洞体施工时,纵向间距应拉开不大于15m的距离。

⑥中隔壁宜设置为弧形。

⑦在灌注二次衬砌前,应逐段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拆除时应加强量测,一次拆除长度一般不宜超过15m。

6.洞口段开挖施工

(1)一般规定

①隧道洞口地段一般地质条件差,且地表水汇集,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时要结合洞外场地和相邻工程的情况、全面考虑、妥善安排及早施工,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

②隧道洞口应按照“早进晚出”的原则优化方案。

③洞门在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并结合地形条件作好截、排水沟和施工场地、便道的规划,应尽量减少对原坡面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开挖后的坡面应达到稳定、平整、美观的要求。

④洞口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设计,对施工的各工序进行必要的力学分析,以确定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防排水工程,隧道门及洞口段衬砌、背后回填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

⑤隧道洞口和洞口段施工时要制定完善的进洞方案,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⑥边、仰坡地质条件不良时,开挖前根据设计需要采取预加固措施,如采用抗滑桩、钢管桩、地表注浆等方法对洞口地表进行加固处理。

⑦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施工,根据设计还可采用地面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辅助措施。

⑧洞口工程施工前,专业工程师应向施工员、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应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料具、作业环境满足本工序正常作业的要求,并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试验,选定混凝土、砂浆配合比。

⑨洞口施工宜避开降雨期和融雪期。

在严寒地区施工,应按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办理。

(2)工序流程

隧道洞口段工程一般包括隧道洞口边、仰坡的土石方开挖、防护、端墙、翼墙等洞门圬工;洞口排水系统;洞口检查设备安装、洞口加强段及洞门工程。

(3)洞口开挖

①洞口段开挖方法的确定取决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条件、隧道自身构造特点、施工机具设备情况、洞外相邻建筑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施工中应根据实际,综合选定洞口段开挖进洞方案。

a.洞口段地层条件良好,洞口段围岩为Ⅲ~Ⅳ级以上,宜采用正台阶法进洞(台阶长度以1.5倍洞径为宜),其爆破进尺控制在1.5~2.5m,并严格按照设计及时做好支护。

b.洞口段围岩为Ⅴ级及以下时,可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等分部开挖法进洞,开挖前应按设计对围岩进行预加固。

c.对于浅埋和偏压隧道,应采用地表预加固和围岩超前支护方法,做到“现护后挖”。

②当地层条件差,可采用套拱法施工进洞时,套拱施工示意见图4.1.3-5。

③套拱施工各项作业应参照以下要求进行:

a.开挖

根据测量组放线,对拱架安设要求部位进行掏槽开挖,土槽宽(纵向方向)与初期支护厚度相同。

土槽开挖采用人工开挖风镐辅助的方式进行。

土槽挖好后,要求内表面成型好,无超挖和欠挖,以保证初期支护的厚度。

清除套拱段上断面土方,在套拱结束段留中部长1.0m×宽5.0m的核心土体以抵抗掌子面前的土体压力。

在掏槽过程中注意不可损坏注浆管,以便立拱架时将拱架与注浆管相焊接。

b.拱架的加工、架设

套拱段拱架宜采用Ⅰ16工字钢,为确保套拱段的初期支护净空尺寸、防止因拱顶下沉及侧墙收敛而侵入净空,拱架尺寸在原设计拱架的基础上外放20cm。

其具体加工要求及安设工艺详见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在加工及架设拱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拱架假设前,将拱架脚部铺垫5cm厚的砂浆找平层,并在砂浆上铺设5cm厚方木板,以防拱架下沉。

在铺设木板时要注意对拱架标高的控制。

2第一榀拱架要镶嵌于事先挖好的土槽中,并与注浆小导管焊接。

在安设时不能随意切割拱架及钢管,并将各连接螺栓上齐、拧紧,不得用小型号的螺栓替代。

3套拱段拱架安设时要保证中线、法线的准确,其安设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保证其不偏、不斜、不前仰、不后仰,并对上断面脚部按设计抬高5cm。

4上断面拱架架设完成以后,在拱架中焊接ø22钢筋作为纵向连接筋。

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0m,要在第一榀预留30cm在未开挖土体中,以于下一榀拱架纵向连接筋相连接。

在焊接纵向连接筋的同时挂双层钢筋网,钢筋网采用ø8钢筋,网格间距200×200mm,挂设时两片钢筋网搭接不得小于200mm。

5套拱拱架假设完成以后,在拱脚部位焊接6根纵向连接筋,并在每两榀拱架之间焊接抗剪钢筋以形成一水平防尘梁。

图4.1.3-6(b)套拱施工流程图

c.立模、喷射上半断面混凝土

立模,套拱内模板可采用1cm的木板吊在套拱内侧。

喷射混凝土按设计要求宜采用湿喷,喷射时要从下向上分层进行,每层喷射厚度为3~5cm。

注意在喷射时两侧对称同步进行,防止因高差过大造成拱架位移。

d.套拱护顶开挖

在套拱上断面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进行洞内上断面开挖支护。

上断面开挖支护按照设计围岩支护进行,在上断面开挖3~5m后开始进行下台阶的开挖支护。

e.套拱段下台阶开挖支护

套拱段下台阶开挖支护宜采用偏槽法进行,先沿隧道线路中线开挖左下侧土方仰拱土体,开挖循环为0.8m,土体预留边坡坡度宜为1:

0.5,以保证土体稳定。

在左下侧边墙土方开挖和仰拱完成后,边墙素喷4cm混凝土,立边墙拱架并打设锚杆、锁脚锚杆挂网分层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仰拱直接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最后开挖下断面右侧土石方,施工方法与左侧相同。

在下断面施工过程中,上断面继续开挖,始终保证上下台阶的长度为3~5m。

(4)洞门施工

 

图4.1.3-7洞门施工工艺流程

①洞门施工应按有关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a.土质地基应整平夯实,土层松软时,应核实地基承载力。

b.基础处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c.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联的拱墙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如系长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确保与已成的拱墙连接良好。

d.端墙施工放样时,应保证位置准确和墙面坡度平顺。

e.灌注混凝土应保证模板不移动。

f.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g.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加固洞门上方仰坡脚;当边(仰)坡地层松软、破碎时,应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h.洞门的排水沟衬砌在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实。

②隧道洞口衬砌应采用模板台车或衬砌台架一次性整体灌注。

③洞口段拱墙衬砌模板执行洞内二次衬砌标准,洞口端墙、翼墙混凝土模板应选用大块整体钢模,模板表面平整度、错台符合验标的要求;支(拱)架及脚手架的采用和检算应进行论证、审查。

④为保证洞门美观,应确保测量放线精确。

施工前应做好大样板并挂线,以使墙体棱角分明,坡度顺直符合设计。

端墙混凝土应一次灌注。

⑤回填应在洞门施工完毕且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后进行,两侧先回填浆砌片石,然后回填碎石土,从下至上,按设计对称分层进行。

回填土采用手扶压路机及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

最后回填50cm厚黏土隔水层。

施工过程中确保防水层不被破坏。

当回填完成后,及时进行洞口及洞顶的绿化及防护工作,避免雨水冲刷。

(5)明洞及缓冲结构

①明洞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明洞类型等因素确定。

②明洞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对地层进行预加固,然后分层开挖和支护,边、仰坡分层施做锚喷支护、格构网、植草等方法保持其稳定。

③明洞侧壁基础应设在稳固的地基上,基础埋设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两侧侧壁地基松软或软硬不均匀时,应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采用挖井或拉槽施工时,要加强支护,随挖随支。

图4.1.3-8明洞及缓冲结构工艺流程

④明洞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前应复核中线、高程和模板的外轮廓尺寸(考虑预留沉降),确保衬砌不侵入设计轮廓线。

明洞墙、拱混凝土应整体浇筑。

当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100%时,且拱顶回填土高度达到0.7m时,方可拆除明洞拱架。

⑤拱形明洞基础的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a.明洞边墙基础必须置于稳定的基础上(施工要求同洞门端墙基础)。

b.遇有地下水时,须将地下水引离边墙基础。

c.明洞大边墙基底,垂直线路方向宜挖成不大于10%的向内的斜坡。

如基底松软,可用桩基或加固地层等方法处理,以提高基底的抗滑力和承载力。

d.边墙基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核对地基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⑥明洞的基础采用沉井施工时其施工要求应与桥梁墩台沉井施工相同。

⑦明洞衬砌宜采用模板台车施工,当采用组合模板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混凝土和圬工施工

a)砌筑前要复测中线、高程,边墙、拱墙放样立模时应预留施工误差,以保证衬砌不侵入建筑限界。

b)明洞拱圈按断面要求制作定型挡头板和外模,随着灌注逐步向上安设。

为使外模不因捣固及混凝土挤压而移动变形,除临时支顶外,应将外模板拉紧固定。

b.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应随灌随做,待混凝土拆模后,再按接缝防水层处理施工。

若有渗漏水现象,可在衬砌内侧锉成V型槽,槽内塞以沥青麻筋,并以沥青砂浆勾缝。

⑧明洞外模拆除后应及时施作防水层及排水盲管,且应和隧道的排水侧沟、中心水沟及洞顶的截排水设施统筹考虑,墙后的排水设施应与填土同时完成,并保证出水口畅通。

⑨.明洞回填应在明洞外防水层施作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侧墙回填应两侧对称进行。

土质地层,应将墙背坡面挖成台阶状,用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密实。

拱部回填应两侧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0.3m,两侧回填土面的高差不得大于0.5m。

回填与拱顶齐平后,在分层满铺填筑至设计高程。

采用机械回填时,应在人工夯填超过拱顶1.0m以上后进行。

拱顶需做黏土隔水层时,隔水层应与边仰坡搭界平顺、封闭紧密,防止地表水下渗。

⑩.洞口缓冲结构应按设计,结合现场实际条件进行施工,其施工流程可参见明洞施工流程。

11.缓冲结构基坑应与洞门端墙基础同时开挖,并做好临时支护和排水,应保持边坡稳定和不扰动墙趾处的持力层,基底不得受到雨水浸泡。

12.当缓冲结构的基础位于软弱岩层上时,应采取相应的地层加固措施。

13.缓冲结构施工并配备经验丰富的模板工班,做到定位准确,曲面圆顺,接缝严密,线条美观,钢筋混凝土宜整体浇筑,灌注12h内应开始进行保湿养护(气温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结构尺寸和预留孔应符合设计要求。

14.缓冲结构的施工质量受气候影响大,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施。

7.超前支护作业标准

(1)一般规定

①隧道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隧道自稳时间小于完成支护所需时间的地段,制定超前支护方案,进行超前支护。

②超前支护根据设计可选择超前锚杆、小导管超前注浆、超前管棚支护、小导管周边注浆、超前预注浆(全断面注浆或周边帷幕注浆)等一种或多种手段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

③超前支护施工前,应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方,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检验、试验并选定配合比,选择满足施工要求的各项资源配置,并同时进行试运行确认其有效性,确定改善作业环境的措施及人员防护方案。

④超前支护施工后,应清理场地和设备料具,为下一工序创造条件,并分析检测不满足要求的项目及产生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超前支护质量满足进行隧道开挖的要求。

(2)超前注浆

①目前常用的注浆方式主要有全断面封闭注浆、周边半封闭帷幕注浆、小导管注浆、围截注浆、劈裂注浆、充填注浆、径向注浆等几种,施工时应根据注浆的目的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选择,选用时可参考以下原则:

对于无自然排水条件的山岭隧道,遇岩石缝或断层破碎带时,可采用以全断面封闭注浆为主,围截注浆法为辅的注浆方式。

对于岩石裂隙破碎带,可采用周边半封闭预注浆为主,辅以充填注浆和径向围岩注浆的方式进行堵水和加固。

对于均质松散的黏性土及断层泥地带,运用劈裂注浆法加固围岩,封堵漏水并辅以充填注浆进行处理。

对于断面较小的单线隧道松散岩层和断层破碎带,可用小导管注浆,同时在衬砌砌背后充填注浆。

对于塌方体的处理,采用小导管超前预注浆的方式进行。

对于大裂隙,溶洞、溶裂集中涌水,可采用围截注浆法堵水。

对于松软和破碎岩体,支护后围岩仍处于急剧变形状态,量测值未收敛趋势,可采用充填注浆或径向围岩固结注浆。

当隧道埋深在20m以内时,可采用地表注浆;当隧道埋深超过20m时,则应采用开挖工作面预注浆。

②注浆施工前,除根据注浆工艺要求配备应有的机具设备外,还应视工作条件,做好注浆站的选址与布置,进行试泵与注水试验,安装注浆管路和止浆塞、止浆岩盘,然后制浆压注。

a.注浆站的选址与布置

注浆站应尽量靠近工作面,泵站布置不仅要考虑紧凑、操作方便,并应加强通风防尘。

若在隧道内进行,场地狭窄,应采用移动式的注浆站。

b.安装注浆管和止浆塞

钻孔完毕,应进行检查,在确认没有坍孔和钻头石的情况下,方可下管。

c.压水试验

注浆前应进行压水试验,以测定岩层的吸水性,核实岩层的渗透性,为注浆时选取泵量、泵压及浆液配方等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冲洗钻孔,检查止浆塞效果和注浆管理是否有跑、漏水现象。

③注浆材料及浆液配比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注浆目的、注浆工艺、设备和成本等因素选择和调整,并满足以下要求。

a.注浆材料应来源广、价格适宜,形成的浆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灌性、凝胶时间可根据需要调节、固化时收缩小,浆液与围岩、混凝土、砂土等粘结力强,固结体具有高度强和良好的抗渗性、稳定性、耐久性,注浆材料和固结体无毒、无污染、对人体无害,要求的注浆工艺及设备简单、操作安全方便。

b.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R的水泥系浆材,不宜采用化学浆材。

c.在淤泥质、粉质黏性土、全风化、中强风化及断层破碎带富水和动水条件下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④注浆设备的选取应满足以下要求:

a.钻机可选用回转式、冲击式钻机及凿岩机等,注浆孔径一般为ø70~130mm,钻孔机具应满足注浆段长的要求。

b.在灌注水泥浆时,宜采用单液注浆泵或泥浆泵。

灌注砂浆时则采用专用砂浆泵。

在灌注双液浆时应采用双液注浆泵,注浆泵的最大压力应达到设计压力的1.5~2.0倍。

c.注浆管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规格的钢管加工或选用袖阀管、TSS管。

d.注浆前检查注浆材料数量能否满足连续注浆要求,如不能保证连续注浆要求,则要等补足数量或有运输保障供应的情况下才能注浆。

⑤注浆钻孔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a.钻孔

a)钻孔注浆顺序宜先钻内圈孔后外圈孔,先无水孔后有水孔。

b)钻孔前要按照设计将钻机就位,计算出各钻孔在工作面上的坐标,标识出注浆孔的准确位置,开孔前保持钻机前端中点与掌子面钻孔位于同一轴线上,固定钻机,保证钻杆中心线与设计注浆孔中心线相吻合,钻机安装应平整稳固,在钻孔过程中也应检查校正钻杆方向。

超前注浆孔的孔底偏差应不大于孔深的1/40孔深,注浆孔和检查孔的孔底偏差应不大于孔深的1/80孔深,其他钻孔的孔底偏差应小于1/60孔深或符合设计规定。

b.记录

钻孔2m后安装孔口管或注浆管,兼测量水压力及涌水量,并按表格填写记录,主要内容有按孔号、进尺、起始时间、岩石裂隙发育情况、出现涌水位置、涌水量、涌水压力等。

 

图4.1.3-9洞口大管棚施工流程图

(3)管棚

①管棚是利用钢拱架,沿着开挖轮廓线,以较小的外插角,向开挖面前方打入钢管或钢插板,形成对开挖面前方围岩的顶支护,管棚一般由钢管和钢架组成,并辅助锚杆和喷射混凝土。

长度根据地质、机械设备及施工条件确定,长度一般为10~40m,如需设置管棚段落过长,可分组设置。

②管棚适用用于极破碎岩体如洞口堆积体、坍方体、砂土质地层、强膨胀性地层、裂隙发育岩体、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的施工。

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洞口大管棚和洞内大管棚两种。

③洞口大管棚其施工流程参见图4.1.3-9。

④洞口大管棚施工各项作业应参照以下要求进行:

a.应先标出隧道中心线及拱顶标高,拉槽开挖预留核心土,作为施工套拱和管棚施钻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宽度2.5m,高度2.0m,平台两侧宽度1.5m。

b.管棚应按设计位置施工,能成孔时,钻孔至设计深度,成孔困难地段应采用套管跟进方式顶入。

注浆后可在管棚内取样检查。

c.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以保证孔口的孔向正确,钻进中应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

d.为改善管棚受力条件,接头应错开,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3m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管采用6m钢管,以后每节均采用6m长钢管隧道纵向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m。

e.钢管接头宜采用丝扣连接,丝扣一般长15cm。

f.钢管应采用热扎无缝钢管,壁厚不宜小于6mm,节长以3~6m为宜,直径应按设计选用。

g.管环向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50cm。

h.管棚倾角方向应与线路中线平行,仰角小于1°。

i.钢管施工径向误差应不大于20cm。

j.纵向两组管棚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3.0m。

k.注浆压力初压宜控制在0.5~1.0MPa为宜,终压宜控制在2.0MPa为宜。

(4)小导管

①超前小导管注浆是在开挖掘进前,先用喷混凝土将开挖面和隧道一定范围内的地段封闭,然后隧道拱部轮廓线打入带孔的小导管,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