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2503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广州市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环境规划实践

 

学院:

环境与能源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设计题目:

广州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

起止时间:

2015.06.25—2015.07.09

一、总论

1.1、规划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影响了城市环境,还危害到居民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今社会最严重的公害之一。

处理不好影响社会的发展,当前,如何有效地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再现一个清洁、健康的城市生存环境,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

所有生活活动在城区的人们在维系自身生存的过程中制造和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它与人同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垃圾也在迅速增加。

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日平均产生垃圾1.2kg左右,自1979年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8.98%的速度增长,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任意堆积,天长日久,势必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难以估计的重大影响。

 

生活垃圾任意堆放主要危害如下:

 

1、 生活垃圾的简单堆放占用大量土地,形成垃圾围城的态势,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同时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而且会散发恶臭,影响城市景观。

 

2、 严重影响城区环境和居民健康。

 简单堆放致使垃圾满天飞,蚊蝇大量孳生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

 3、 对地表水、土壤、地下水构成潜在威胁。

 如果垃圾堆放点不进行防渗处理,会使垃圾渗滤液向周围河道流淌,向地层深处渗透,严重地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

 

4、 造成严重污染大气,甚至会导致垃圾火灾的发生。

 

综上可知,城市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任意堆积,天长日久,势必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难以估计的重大影响,因此采取什么方法和技术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城市垃圾,是所有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问题。

为了保障环境质量,推进城市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对城市的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2、编制目的

广州被誉为中国南部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自建成至今,有十二所高校入驻,总人口约40万,每日生活垃圾产生量大。

对大学城生活垃圾的规划,是为了保证生活在大学城的师生及常住居民的生活质量,营造优美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减小生活垃圾对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的潜在威胁。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决定》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6)《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8)《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9)《危险货物品名录(2005版)》

(10)《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12)《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13)《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16)《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17)《关于认真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的通知》

(18)《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

(19)《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20)《广东省治污保洁工程实施方案》;

(21)《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

1.4、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宜居型,学术浓厚型的大学城为中心,以大学城建设上水平为抓手,把生活垃圾处理作为维护广大生活在大学城的师生,村民等群众利益的重要内容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保证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广州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5、规划原则

(1)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原则:

围绕改善和提高广州大学城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削减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开展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工作,努力构建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2)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原则:

各高校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由治理办结合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条件、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质,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污染防治措施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3)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垃圾资源再利用。

1.6、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已入驻广州大学城的十二所高校以及大学城原有村镇,其中,主要的规划对象是大学城的十二所高校,因为大学城垃圾的主要制造者为高校在读生,且大学生人口数占大学城总人口数比例较大。

1.7、规划时限

以规划编制的前一年作为规划基准年,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时限为10~15年,原则上与大学城内部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规划时限相衔接。

1.8、规划目标

到2020年,广州大学城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其中各高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

到2030年,广州大学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完善便捷,各高校、村落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密闭化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制定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在生产领域、流通环节和消费使用等全过程开展垃圾减量工作,建立与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生活垃圾收运网络。

同时,生活在大学城的各高校师生与村民因具备强烈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常识,从思想行为上有质的改变。

1.9、技术路线

1.9.1、基本要求

生活垃圾处理应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应尽可能从源头避免和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实现源头减量。

分类回收的垃圾应实施分类运输和分类资源化处理。

通过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确保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和处置。

生活垃圾处理应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转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等重点环节,落实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应纳广州大学城发展计划,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

1.9.2、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

应通过加大宣传,提高大学城师生及村民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积极性,扩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范围和城市数量,大力推广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将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范畴,建立具有大学城特色的生活垃圾资源再生模式,有效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再生和源头减量。

鼓励商品生产厂家按国家有关清洁生产的规定设计、制造产品包装物,生产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包装物,限制过度包装,合理构建产品包装物回收体系,减少一次性消费产生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鼓励净菜上市、家庭厨余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餐厨生活垃圾单独收集处理,加强可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通过改变大学城燃料结构,提高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减少煤灰垃圾产生量。

根据大学城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应该遵循有利资源再生、有利防止二次污染和有利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实施的原则。

1.9.3、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

加快建设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后续处理相配套的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推进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字化管理工作。

应实现密闭化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防止生活垃圾暴露和散落,防止垃圾渗滤液滴漏,淘汰敞开式收集方式。

 应逐步提高生活垃圾机械化收运水平,鼓励采用压缩式方式收集和运输生活垃圾。

应加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重点是区域性大中型转运站建设。

1.9.4、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

应结合大学城的人口聚集程度、土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质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并应满足选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可行、设备可靠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应在保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单独收集的危险废物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具备条件的城市可采用对多种处理技术集成进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实现各种处理技术优势互补。

规划和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是节约土地资源、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控制、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应依法对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和处置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标准,从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或者标准使用。

应保障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水平,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加强设施运行监管,实现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管相结合,技术监管与市场监管相结合,运行过程监管和污染排放监管相结合。

1.9.5、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适用性

1.9.5.1、卫生填埋

卫生填理技术成熟,作业相对简单,对处理对象的要求较低,在不考虑土地成本和后期维护的前提下,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但卫生填埋占用土地较多,臭气不容易控制,渗滤液处理难度较高,生活垃圾稳定化周期较长,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性较差,环境风险影响时间长。

卫生填埋场填满封场后需进行长期维护,以及重新选址和占用新的土地。

对于拥有相应土地资源且具有较好的污染控制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采用卫生填埋技术,应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处理、焚烧减量等多种手段,逐步减少进入卫生填埋场的生活垃圾量,特别是有机物数量。

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和有毒气体严重污染大气,并且随着垃圾堆放时间的增加,产生沼气,发生火灾或者爆炸事故,进一步污染大气。

 

1.9.5.2、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设施占地较省,稳定化迅速,减量效果明显,生活垃圾臭味控制相对容易,焚烧余热可以利用。

但焚烧处理技术较复杂,对运行操作人员素质和运行监管水平要求较高,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生活垃圾热值满足要求的地区,可采用焚烧处理技术。

采用焚烧处理技术,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处理焚烧烟气,并妥善处置焚烧炉渣和飞灰。

1.9.5.3、其他技术

其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技术。

生物处理适用于处理可降解有机垃圾,如分类收集的家庭厨余垃圾、单独收集的餐厨垃圾、单独收集的园林垃圾等。

对于进行分类回收可降解有机垃圾的地区,可采用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

对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的地区,应审慎采用生物处理技术。

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应严格控制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并妥善处置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水和残渣。

经过分类的生活垃圾,可作为替代燃料进入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

水泥窑协同处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并按照相关标准严格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1.10、规划重点

1.10.1、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

到2020年,广州大学城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其中各高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

到2030年,广州大学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完善便捷,各高校、村落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密闭化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1.10.2、切实控制大学城生活垃圾产生

(1)促进源头减量。

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促进生活垃圾减量。

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促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

在宾馆、餐饮、星级旅游饭店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2)推进垃圾分类。

逐步推行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当前要重点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餐饮业和单位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加强对餐厨垃圾产生、转运、处理全过程的监控。

1.10.3、全面提高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

(1)强化规划引导。

各高校要依据大学城总体规划,编制完善高校环卫专项规划。

尚未编制或未及时修编规划的高校应在2015年底前完成。

(2)完善收运网络。

各高校必须按照环卫专项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推广密闭、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系统,中转站必须配备除臭设施。

要对现有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实施升级改造,推广采用压缩式收运设备,淘汰敞开式收运方式。

(3)加快设施建设。

尚未如期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必须加快建设,未如期开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争取尽早动工建设。

(4)提高运行水平。

生活垃圾处理运营单位要完善内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垃圾进场台帐制度,规范运营操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确保设施安全运转;要建立污染物排放日常监测制度,按月向广州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填埋设施运营单位要实行分区域逐层填埋作业,控制设施周边垃圾异味,防止渗滤液渗漏和填埋气体无序排放。

焚烧设施运营单位要足额使用石灰、活性炭等辅助材料,去除烟气中的酸性物质、重金属离子、二英等污染物,保证达标排放。

1.10.4、强化监督管理

切实加强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监管,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排放物监测,常规污染物排放情况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二英排放情况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必要时加密监测,主要监测数据和结果由环保部门向社会公示。

1、规划区基本情况

2.1、自然环境

2.1.1、地理位置

广州大学城一期位于广州东南部,选址番禺区小谷围岛,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附近有黄埔军校、辛亥革命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黄埔公园等景点,与琶洲岛举目相望。

小谷围岛面积17.9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少有的岛屿大学用地,提供了一处天然的世外桃源。

广州大学城二期位于小谷围岛南岸,面积25.3平方公里。

与大学城一期、广州国际生物岛在内合共73平方公里,将打造为集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科教合作基地、国际科技孵化基地、国际一流人才培养特区、广州新经济增长极和广州科教新城于一体的市一级战略发展平台——“广州国际创新城”。

2.1.2、地形地貌

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

番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在北纬22°26′至23°05′、东经113°14′至113°42′之间。

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南海区、顺德区、中山市相邻;北隔沥(教)水道,与广州市区相接;南滨珠江出海口。

区人民政府设在市桥街,距广州市区17公里。

 

番禺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

境内四周江环水绕,河网纵横。

其中陆地面积852.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65%;河涌及围外水域461.5平方公里,约占35%。

陆地中平原717平方公里,低丘和山地共135平方公里。

全境约略为"一山三水六平原"。

2.1.3、气候特征

番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

南濒浩瀚的南海,气温受偏南季候风影响,调节和削弱了夏暑与冬寒,并使全年雨水较集中于夏季。

夏季长,并不酷热;冬季短,并不严寒;春季升温早,三四月已可穿单衣;秋季降温迟,中秋后才渐有凉意。

年平均气温为21.8℃,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仍达13.3℃,而7月份平均气温为29℃,年无霜期长达346天。

番禺年平均降水量为165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由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

2.1.4、水文特征

番禺境河流的水文特征:

(1)年径流量和纳潮量大。

年均径流量为1742亿立方米,约占珠江年径流总量43%;年均进潮量约2843亿立方米,占珠江进潮总量的75%;年均输沙量约为3389万吨,占珠江输沙总量的47.7%。

(2)有边境和境内口门4个,河道泄洪能力大。

最高水位时,洪峰流量每秒2万至3万立方米,占珠江8个口门宣泄西北江洪流量的48%。

(3)境内珠江干支流是广州通往世界各地和香港、澳门的主航道,上游则是通往省外和市外的重要航道。

(4)众多河网和宽广的水域为水产养殖和江海捕捞业提供优良的渔业资源和发展场地。

(5)濒珠江口的海岸带长25.3公里,沿河口滩涂资源丰富,为围垦造田提供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

(6)潮流水丰裕,大部分农田可引潮灌溉,基本上不存在旱患。

2.1.5、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矿物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储量达2.5亿立方米。

 

(2)水产资源

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

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鳜鱼、加洲鲈、甲鱼、对虾、麻虾等。

渔业捕捞品种主要有黄皮、马鲚、鳗鲡、蟹等。

 

(3)滩涂资源

番禺有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

1950-1991年,共完成潮田筑围15.7万亩,滩涂围垦9.57万亩。

1992~1994年围垦2.42万亩。

1996年继续加固在鸡抱沙、(子子)子沙等处堤围。

番禺有可供围垦的滩涂,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建设用地和可耕土地,缓解了因建设发展而占用耕地的矛盾。

2.2、社会环境

2.2.1、人口环境

 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大学城规划人口为35-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其中学生人口约18-20万人,教师人口约1.5-2万人,员工人数约3-5万人。

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口约2-3万人左右,村镇人口5万人,不可预测人口3-5万人。

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元。

   

 广州大学城内部人口主要聚集在10所高校、4个自然村和3个商业区等3大块;另外还有2个旅游景点岭南印象园、广东科学中心,以及数个建筑工地等小模块组成:

10所高校:

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中医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美术学院。

4个自然村:

南亭村;贝岗村;穂石村;北亭村。

3个商业区:

广大商业区;综合商业南区;综合商业北区 

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化胜地,广州大学城可以极大地推动广州市经济、科技和文化 大发展。

图2.2-1大学城土地使用规划图

根据图中各高校所占的土地面积,可以估算出大学城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最大的地方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6万人/平方千米),最为接近的是广东药学院(3.4万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最小的则是广州美术学院(1.8万人/平方千米)。

2.2.2、交通环境

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43.3平方公里,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番禺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内部道路网布局结构根据对用地性质以及对内、对外交通流量的综合分析,它的道路交通网形成“三环十二射”的干路网结构。

三环包括外环路、中环路、内环路。

十二条主要的放射道路为次干路。

大学城内部路网整体以信息和体育共享区域为核心,构建一张“三环十二射”环形射状路网与城内各大学组团及周边相接,各大学组团之间以及组团内部的规划有支路,这些支路的交通出行方式主要是以步行以及自行车交通为主。

图2.2-2大学城“三环十二射”环形放射线路网

大学城内环路为双向4车道,道路宽度为40米的次干路,总长约4.5公里,将各组团大学的宿舍区与信息和体育共享区域分开。

主要功能是方便各校区组团学生的交流与联系,丰富校园直接的活动等。

2、现状调查与评价

3.1、大学城生活垃圾概况

3.1.1、大学城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及组成

经调查了解,大学城的生活垃圾主要有以下来源:

餐饮白色垃圾及厨余、商业包装废弃物等。

表3.1-1大学城内的生活垃圾具体成分

分析

项目

塑料

纺织

玻璃、

金属

粗混合

细混合

橡胶

合计

重量

(%)

18.29

14.41

5.73

4.96

34.48

17.70

2.80

1.63

——

含水率(%)

46.44

56.23

40.77

——

67.55

42.70

34.40

——

50.74

 

图3.1-2大学城内的生活垃圾具体成分百分比

从图中得知,大学城的生活垃圾主要以粗混合,细混合,塑料,纸为主,其中塑料的产生多来自于一次性餐盒,食品包装袋,商品袋等。

3.1.2、大学城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及收集情况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的面积为4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35—4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大学城生活垃圾的制造者主要是老师和学生。

据调查,大学城目前的垃圾日产生量为51.5吨,学生每人每天平均可产生垃圾约1.03公斤。

其中,每个高校都设置一个垃圾回收的中转站,保洁人员把各自学校的垃圾集中到中转站,再用平板车把垃圾运送到东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西区的广东工业大学的垃圾压缩站做统一处理。

收集方式主要分为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

3.1.3、基于循环经济的大学城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物流系统的分析

目前,广州大学城实行的废品回收处理系统如下:

广州大学城市政工作属番禺区环卫局进行管理,而番禺区环卫局又将大部分的废品清理和全部废弃物外运工作总承包给了广电物业公司。

根据参考文献的数据显示,对于校内环境,各个高校都雇有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但其责任仅限于校园内。

广电物业公司与各高校各司其职,各高校负责校内废弃物清理,并将废弃物集中到各自学校的废弃物中转站;而广电物业公司管理公司负责公共路段的废弃物清扫和外运所有中转站的废弃物到垃圾填埋场。

大学城垃圾分类一般在收集后集中进行,这样分类效率低,耗时较长,成本较高,因此在收集前就做到垃圾分类十分重要,以下流程图是大学城生活垃圾基于循环经济的回收处理流程图。

 

图3.1-3大学城生活垃圾循环经济化的回收处理流程

3.2、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城属于城市的一部分,又不完全属于城市,它有自己的所属环境。

生活特点类似城市小区,所以它产生的生活垃圾亦可以属于城市垃圾。

 

据悉,我国对高校生活垃圾治理水平还比较低,许多高校缺乏有效的垃圾管理体制,各个城市环保经费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城市化建设、及人们日益增长的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

同时也不能适应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其中,广州大学城生活垃圾处理所存在的问题有:

(1)管理不善 

高校生活垃圾管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

学校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生活垃圾末端处理上,忽视了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理。

许多学校对垃圾的管理仅是被动地清运处置,无论管理组织、作业队伍、工程建设、资金技术投向及法规设置等环节,都是针对垃圾产生之后的情况。

对生活垃圾的消减、回收和再利用没有系统考虑,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还未形成。

 

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不健全,其问题的焦点是体制变更频繁,政企不分,管干合一,缺乏管理与监督的权威性。

在我国,城市垃圾工作视为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管理,从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到处理以及监督管理等都由政府全部负责,当然,高校的垃圾由高校后勤负责。

高校中的相关部门既是环卫的监督管理部门,又是垃圾运收和处理的执行单位,这种双重身份的演绎着从中就不是很认真的负责。

造成监管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在处理上出现了重大的纰漏,对环境污染加深。

 

(2)技术设施落后 

尽管生活区在高校,但是还是摆脱不了要清运、转运的麻烦。

大学城各高校对于垃圾的处理水平上有所提高,但是总体上相对于国外是落后的。

学生和老师很少设计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