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981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密卷

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

B.职业道德

C.文化科学

D.教学基本功

2、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3、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斯宾塞

D.卢梭

4、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科学主义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结构主义课程论

5、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A.知识

B.能力

C.个性

D.品德

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科教学的时数

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A.《论语》

B.《春秋》

C.《学记》

D.《师说》

8、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依据是学校(  )。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系统化

B.专业化

C.专门化

D.多样化

1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11、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  )。

A.内容

B.结构

C.层次

D.方法

12、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  )。

A.身体、精神

B.道德、学识

C.德、智、体

D.知、情、意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14、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15、素质教育是促进(  )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16、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7、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

A.检查复习

B.组织教学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18、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

19、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20、学科专家的建议是确定(  )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2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的关系。

A.授受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依附

22、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

A.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拓展课程

2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24、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2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方法改革

B.观念改革

C.课程改革

D.内容改革

26、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

A.政治、经济、文化

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

C.社会、知识、儿童

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

27、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2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29、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  )。

A.军事体育

B.体操训练

C.文雅教育

D.文法教育

30、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教育性原则

3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复式教学

E.道尔顿制

33、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

A.坚持严格要求

B.创设良好的情境

C.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E.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3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B.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

D.可以促进民主

E.促进社会的变革

3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36、关于讲授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B.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C.注意启发

D.讲究语言艺术

E.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37、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  )特性。

A.社会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E.继承性

3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属于教学过程的活动(  )。

A.备课

B.排课表

C.批改作业

D.教研活动

E.课外辅导

39、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

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40、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E.受教育权

41、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A.高难度教学

B.高速度教学

C.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42、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知识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43、讲授法可分为(  )等方式。

A.讲述

B.解答

C.讲解

D.演练

E.讲演

44、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有(  )。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E.教育阶段化

45、下列观点中,属于遗传决定论的是(  )。

A.洛克的“白板说”

B.高尔登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46、班级组织建构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原则

C.有利于身心发展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E.系统性原则

47、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水平。

A.感知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E.形式水平

48、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A.高尔登

B.华生

C.霍尔

D.洛克

E.彪勒

49、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50、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从产生与兴起的历史背景看,主要与(  )因素有关。

A.社会主义思潮

B.国家主义思潮

C.民族主义思潮

D.科学技术的发展

E.宗教改革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1分,共20分)

51、组织教学只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

(  )

52、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  )

53、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民主管理。

(  )

54、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德育无论从内容到方式也都不同,所以不同社会的德育是不能继承的。

(  )

55、信息技术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  )

56、夸美纽斯的《教育漫话》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

(  )

57、隋唐以后盛行的察举制,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  )

5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  )

59、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  )

60、德育的体谅模式是由皮亚杰及其同事所创的。

(  )

61、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  )

6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  )

63、教学是学校的唯一工作。

(  )

6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  )

65、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味着均衡发展。

(  )

66、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

67、教育并不能生产物质产品,所以教育投资是福利性、消费性投资。

(  )

68、不同时期的社会德育的内容不同,所以德育不具有历史性。

 (  )

69、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柏拉图。

(  )

70、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教师可以限制其活动。

(  )

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71、根据材料,回答71-78题。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

“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

“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案例最主要体现了(  )思想。

A.天才教育

B.特殊教育

C.赏识教育

D.实践教育

72、赏识教育的倡导者是(  )。

A.蒙台梭利

B.铃木镇一

C.多湖辉

D.周弘

73、该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A.教师应该学会尊重与赞赏学生

B.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与帮助学生

C.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反思

D.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作

74、结合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B.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C.家庭教育是教育各成分中最重要的

D.赏识教育的本质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75、根据材料,回答75-82题。

江西赣州市教育局于2006年暑假前夕下发通知,明确要求:

任何小学和初中都不得以考试方式选拔新生。

可在该市的某县县城的几所学校,初一新生进行考试在当地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赣州市教育局出台文件明确提到,要“叫停”学校里的快慢班、重点班、尖子班、提高班、实验班、特长班、兴趣班等。

可在该市的部分县城中学,却在初一新生的招生简章中明确标明了要分重点班。

案例中,部分县城中学划分重点班,违反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6、下列符合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  )。

A.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D.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77、义务教育阶段利用考试选拔新生、开设重点班,有违(  )。

A.教育公平

B.教育民主

C.教育现代化

D.教育终身化

78、“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这种处分主要是指(  )处分。

A.行政

B.民事

C.刑事

D.违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