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决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077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 决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决策.docx

《第十一章 决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 决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一章 决策.docx

第十一章决策

第十一章决策

(Ⅰ)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预测与决策的关系、决策的类型及决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决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能够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分析具体的决策问题。

(Ⅱ)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

决策的概念、作用和类型,决策的原则和程序,现代决策方法等内容。

第一节预测与决策

(Ⅰ)本节学习要求

了解:

(1)预测的涵义;

(2)定量预测、定性预测的涵义;(3)类比性预测、归纳性预测、演绎性预测的涵义;(4)决策的涵义;(5)决策要素;(6)决策的划分标准;(7)战略决策、战术决策的涵义;(8)高层决策、中层决策、低层决策的涵义;(9)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的涵义。

领会:

(1)预测与决策的联系与区别;

(2)预测的类型;(3)决策的特征;(4)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5)决策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6)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7)高层决策、中层决策、低层决策的特点及关系。

(Ⅱ)本节教学纲要

(一)预测及其种类

预测的概念。

预测与决策的关系:

预测为决策服务;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预测与决策的区别。

预测的类型。

(二)决策的概念

决策的概念。

决策的要素。

决策的特征:

决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决策是多种方案的选择,决策要着眼于未来。

(三)决策的作用

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

决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关系到管理的绩效,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四)决策的类型

决策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战略决策、战术决策;高层决策、中层决策、低层决策;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个人决策、集体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Ⅲ)本节教学内容

一、预测及其种类

(一)什么是预测

所谓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是人们能够预测的前提。

◎预测同时也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预测实际上就是借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所作的有科学依据的推理和判断。

(二)预测与决策的联系

——预测是使决策符合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实际,达到预期目标,避免决策失误的必要基础和前提。

1.预测服务于决策

——没有预测的决策,在现代条件下是没有的。

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1)在发现问题阶段,预测可以根据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对事物历史规律的判断,找出实际状况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为问题的发现提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2)在目标确定阶段,预测可以向决策者预示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帮助决策者确立决策目标;

(3)在方案选优阶段,预测可以帮助决策者探讨实现决策目标的各种方案,对每一方案的执行后果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备选方案的择优提供判断的依据和尺度;

(4)在追踪决策阶段,预测可以根据决策执行的情况预测决策,及时反馈决策执行信息,修正决策,避免造成更大的失误。

(三)预测和决策的区别

1.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2.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突出领导艺术。

3.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4.在现代管理中,预测和决策往往结合运用。

(四)预测的种类

1.按照预测方式来分

(1)定性预测

——是运用软科学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2)定量预测

——是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测。

2.按照预测对象来分

(1)社会预测

——主要研究与社会发展有关的问题,如人口增长、生态环境的变化、城市化的趋势以致人类交往的方式、手段等。

(2)经济预测

——是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发展的预测。

▲宏观经济预测包括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比例预测,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预测,货币发行量预测,财政、价格、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运用后果预测;投资量以及投资效果预测等。

▲微观经济预测指各个企业的销售预测、原材料预测、设备投资预测、人力资源预测等。

(3)科学发展预测

——是研究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对科学发展的未来提出预测。

(4)技术预测

——是研究与技术发明、新技术前景等问题有关的预测。

(5)军事预测

——主要研究与战争有关的兵力、武器、战略、战术等问题的预测。

3.按照预测的逻辑性质来分

(1)类比性预测

——是根据事物的相同性或相似性,通过类比推理而进行的预测。

(2)归纳性预测

——是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多种根据和可能,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一致性结论的预测。

(3)演绎性预测

——是根据一定的规律、原理、逻辑关系或事件表现出来的一定发展变化的趋势,通过演绎推理而进行的预测。

4.按照预测时间长短来分

(1)即期预测(1~6个月)

(2)短期预测(半年~1年)

(3)中期预测(2年以内)

(4)长期预测(2年以上)

(5)超长期预测(10年以上)

二、决策的概念

(一)什么是决策

——两种涵义:

一种是指已形成的“决定”、“政策”,一般作为名词来使用,如中央的经济决策、外交决策等;

另一种是指作出决定的过程或活动,如“进行科学决策”等。

(现代管理中所讲的决策主要是指这一内涵,把决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

◆所谓决策,是指人们针对特定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多种行动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活动。

其本质上是人们对将要付诸行动的主观意志的表达。

(二)决策的构成要素

1.决策者,即做出决策的个人或集体;

2.决策目标,即决策者所要达到的目的;

3.决策方案,即决策者用以达到目标的手段;

4.决策环境,即决策者无法控制但又对决策后果起重大影响的因素;

5.决策后果,即决策方案在特定的决策环境中所达到的结果;

6.决策变量,即决策环境与决策后果之间的关系;

7.决策评价,即对决策后果的分析与评估。

(三)决策的特征

1.决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任何-项决策都是针对某一问题作出的,都有一定的目标性。

2.决策是多种方案的选择

决策过程是决策者对决策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决断的过程。

选择是决策的核心。

3.决策必须着眼于未来。

三、决策的作用

●起初,由于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比较简单,人们可能只凭经验及其个人才智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相对简单的社会现象。

因此,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人类的决策活动一直停留在经验决策的阶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组织管理越来趋复杂,决策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单凭经验决策已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们迫切需要有科学决策方法,帮助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在管理实践中,经验决策逐步被科学决策所取代。

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

2.决策关系到管理的绩效

▲决策实际上是管理行为的选择。

▲决策选择的行动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目标实现的速度、程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

3.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有组织就有管理,有管理就有决策。

四、决策的类型

(一)根据决策对管理系统和管理过程的影响程度来分

1.战略决策

——是指确定管理系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管理活动的方向、原则和目标的决策。

▲战略决策关系到管理系统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及其生存和发展,是管理成败的关键。

2.战术决策

——是指确定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战术决策服务于战略决策,是实现战略决策的手段和环节。

(二)根据管理者在管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的高低来分

1.高层决策

——是指上级管理者所做的有关全局利益和整体目标的决策。

▲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特点,多为战略决策。

2.低层决策

——是指基层组织管理者所做的有关局部利益和具体目标的决策。

▲具有局部性、短期性的特点,属战术决策。

3.中层决策

——是指中层管理者所做的介于高层和低层之间的决策。

▲相对低层决策而言,中层决策属于战略决策,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特点;相对高层决策而言,中层决策又属于战术决策,具有局部性、短期性的特点。

(三)根据决策的形式不同来分

1.常规决策

——是指对管理活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问题的决策。

▲通常有一定规律可循,可通过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原则、方法等,按照例行程序进行处理。

▲多属于数量化的定量决策。

2.非常规决策

——是指对管理活动中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的问题的决策。

▲一般无一定规律可循,发生的问题很少有重复性,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内外环境和条件,需要专门进行研究决断。

▲多属于定性决策。

(四)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来分

1.单目标决策

——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决策者追求的目标比较明确。

2.多目标决策

——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复杂,各个目标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决策的难度较大。

▲在进行多目标决策时,决策者要认真分清各个目标之间的主次、轻重关系,谨慎权衡,做到统筹兼顾,相得益彰。

(五)根据参与决策人数的多少来分

1.个人决策

——是由个别领导人做出的决策。

▲个人决策多发生在经验决策时期,主要依赖个人的经验做出。

2.集体决策

——是由领导集体做出的决策。

▲集体决策使决策主体和决策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决策主体:

——由领导集体构成决策主体,可以集中众人的学识、胆识、经验和智慧,博采众长;

(2)决策方法

——通过整体智能结构和良好的决策方式,避免个人决策时出现的主观偏见,提高决策的质量。

→→→→集体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六)根据决策的后果不同来分

1.确定型决策

——是指选中的方案在执行后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这类决策通常比较简单,决策问题只受一种自然状态的影响,各种方案的结果都比较明确。

2.风险型决策

——当一个方案执行后会出现几种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出现的概率又是明确的,这类决策叫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问题存在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决策者并不知道或不确定将会发生哪种情况,不论采取何种方案都将承担一定的风险。

▲人类决策总是具有程度不同的不确定因素,很难有绝对把握→→→→风险型决策在人类决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非确定型决策

——在这类决策中,选择的方案执行后会有多种结果,这些结果出现的概率是不明确的。

▲非确定型决策也是一种风险型决策。

▲与风险型决策不同的是,在非确定型决策中,由于信息资料的缺乏,决策者对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无法预测和把握。

第二节决策的原则与程序

(Ⅰ)本节学习要求

了解:

(1)决策的原则;

(2)决策的程序。

领会:

(1)每一决策原则的内涵;

(2)每一决策步骤的基本要求;(3)决策方案失效的三个阶段。

(Ⅱ)本节教学纲要

(一)决策的原则

信息准全原则、科学可行原则、对比选优原则、科学民主原则、反馈原则。

(二)决策的程序

搜集信息;发现问题;确定目标;设计方案;分析评估;选择方案;试验实证;实施决策。

(Ⅲ)本节教学内容

一、决策的原则

(一)信息准全原则

——信息准全原则,即为决策搜集的信息,必须准确全面地反映决策对象的内在规律与外部联系。

▲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信息的数量、质量成正比。

▲信息越全面、准确、及时,决策过程中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就越大。

(二)科学可行原则

——科学可行原则,即要求决策在现有主客观条件下必须是切实可行的。

▲只有决策符合主客观条件的要求,决策才是可行的、科学的。

▲决策的主客观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实施决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二是,实施决策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国内外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公众的心理状态等。

(三)对比选优原则

——即最终决策方案是依据一定标准,在诸多备选方案中,通过分析、比较、评估、择优产生的。

▲当然,决策者必须依一定的价值准则,对所有方案进行分析预测,才能选出最佳方案。

(四)科学民主原则

——即决策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和规律,采用民主的方法进行。

▲现代决策大多是集体决策,决策集体良好的智能结构使决策主体具有更强的决策功能。

▲但是,这还只是潜在功能,只有按科学民主的原则,才能显示出集体决策的优越性。

(五)反馈原则

——即一旦发现决策与客观情况有不适应之处,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不论是决策本身的问题,还是决策环境发生了变化,决策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偏差。

→→→→决策者要追踪决策,根据决策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正决策,防止出现失误,影响决策目标的实现。

二、决策的程序

1.搜集信息

——是决策的准备阶段,也是发现决策问题的起始阶段。

▲要认真分析、比较、整理各类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之准确、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2.发现问题

——问题是决策对象存在的矛盾,通常指应该或可能达到的状况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

▲既包括已存在的现实问题,又包括估计可能产生的未来问题。

▲怎样发现问题?

首先,要有一个社会期望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去检验事情的实际状况,找出差距;

其次,发现问题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察觉机制,能够及时搜集大量信息,根据对信息资料的研究分析,预测事情的发展变化趋势,准确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后,要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剖析,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原因,为解决问题、确定目标打下基础。

3.确定目标

——这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一步。

▲目标的确定直接决定着方案的拟定,影响到方案的选择和方案的实施。

▲正确选择目标,必须使目标的内容明确而具体。

→→→→这是科学决策的首要条件。

▲怎样才算正确?

第一,目标必须是单义的。

第二,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标准,以便能检查目标达到和实现的程度。

——目标的标准应尽量数量化,不能够数量化的也应该尽量明确、具体。

第三,目标必须有时效性,即制定目标时要规定实现目标的时限。

第四,目标必须切实可行,即目标要具备实现的条件。

——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条件,如人力、经济、技术、信息、权力等,这是实现目标的必备条件;

二是间接制约目标实现的环境条件,如国内外的政治环境、社会心理状态、公众的政治民主化程度、自然环境的变迁等。

第五,目标要有一定的约束性,不能和国家宪法、法律相抵触,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4.设计方案

——即根据目标的要求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

▲其基本要求是:

一是全面性,即根据方案设计者的认识水平、知识能力、工作经验和掌握信息的多少尽可能多设计一些备择方案,以防止漏掉最优方案。

二是排斥性,即各方案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不能完全互相包含,以利于方案之间的比较、分析、评估。

三是详尽性,即方案的设计必须立足于全方位的思考,尽可能把诸多因素考虑进去。

5.分析评估

——即从理论上对所有备择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加以评估,从而得出各备择方案优劣利弊的结论。

▲方案评估常由咨询机构或专家帮助进行:

一是,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即分析实施方案的各项条件是否具备。

否则,再好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

二是,对方案进行效益分析,即分析投人与产出的比例。

——方案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主要是方案实施后对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公众的社会心理状态等产生的后果和影响。

三是,对方案进行潜在性分析,即分析预测方案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各种间接或隐形后果,包括实施方案所要承担的各项风险。

——为保证方案分析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分析评估阶段,应尽可能采用一些现代决策技术和方法。

四是,在分析评估方案时,要注意各方案之间的差别性。

——差别性显示了各方案的特点,突出地反映了各方案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不足。

▲通过对方案差别性的比较分析,可以启发专家的思路,对个别方案进行修正、改进和再设计,使方案更为完善。

6.选择方案

——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在对各备择方案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从中选出一个较优的方案。

●如何进行方案选优?

首先,要有一个选优标准。

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决策问题,决策者选择方案的价值标准是不一样的。

其次,方案选优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只要“满意”就可以了。

再次,方案的选优需要决策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才能。

——决策者要努力克服自己心理因素所产生的偏差,客观全面地分析方案,权衡利弊,及时拍板定案,避免延误决策时机,同时又要谨慎从事,防止决策失误。

7.试验实证

——即在决策方案正式实施之前,就其关键部分在小范围进行试点或试验,以验证其运行的可靠性。

▲注意,被试验的点必须在全局中具有典型意义,带有普遍性的特征,严防人为因素。

8.实施决策

——这是决策程序的最后阶段。

▲尽管方案试验实证后的可靠程度一般较高,但仍然难免决策失效现象。

▲失效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早期失效阶段。

在决策方案执行的初期,由于受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人们对方案了解不充分,以及方案本身还有个磨合过程,往往存在着较高的失效率。

◎早期失效并不意味决策方案的不合理,这是任何决策方案在执行的初期都会出现的。

第二,偶然失效阶段。

决策方案执行一段时间以后,随着人们对方案的了解程度加深以及方案自身的逐步完善,方案充分发挥了它的有效功能,其失效率不断降低。

这时的失效称之为偶然失效。

◎在偶然失效阶段,失效降到了最低程度,但决策者仍然要追踪检查,不断修正原方案和采取新的措施。

第三,耗损失效阶段。

方案在执行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方案开始老化,其失效率又逐渐增大。

◎在耗损失效阶段,决策者要抓住有利时机,准备进行新一轮决策。

第三节现代决策方法

(Ⅰ)本节学习要求

了解:

(1)头脑风暴法、德尔斐法、列名小组法、方案前提分析法、提喻法、创造工程法的涵义;

(2)风险型决策方法的涵义;(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涵义。

领会:

每一决策方法的具体步骤。

应用:

运用决策软方法分析决策问题。

(Ⅱ)本节教学纲要

(-)决策的软方法

头脑风暴法、德尔斐法、列名小组法、方案前提分析法、提喻法、创造工程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Ⅲ)本节教学内容

一、决策的软方法

这是“软科学”的决策方法,大多用于非数量化决策,主要对决策者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

(一)头脑风暴法

亦称畅谈会法,是通过会议的形式,邀集有关专家就某一问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从中收集决策方案或评估方案的方法。

1.直接头脑风暴法

——是集中专家进行专题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

为形成会议的自由气氛,主持人一般不发表意见。

▲必须注意:

一是,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开阔思路、自由发言;

二是,欢迎提出大量的方案;

三是,对别人提的方案不批评、不反驳、不作结论;

四是,可以结合别人的意见进行思维,补充或发展自己的意见。

2.反头脑风暴法

——采取和直接头脑风暴法大体相同的会议形式。

其不同之处在于:

(1)专家不是提出方案,而是对已经系统化的方案或设想提出质疑;

(2)会议同样坚持自由发言和不相互批评的原则,鼓励与会者相互启发,进行创造性思维。

反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特点是质疑。

(二)德尔斐法

德尔斐法即专家意见函询调查法,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发明的一种方法。

1.德尔斐法的内容

(1)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将所要讨论或咨询的问题编成意见征询表,邮寄给有关专家;

(2)请专家在彼此互不联系的情况下,经过独立思考后,将自己的意见写在征询表上,邮寄给意见征询单位;

(3)意见征询单位将各位专家意见进行统计整理,整理的主要内容是专家意见的倾向性和-致性;

(4)把整理后意见再反馈给专家进行第二轮咨询。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意见比较集中为止。

2.德尔斐法的特点

(1)优点:

个人的权威、资历、口才、劝说等都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避免了专家们聚集一堂时彼此产生的心理作用。

(2)缺点:

一方面,用书信的方式咨询意见,使问题的讨论受到了很大的限;

另一方面,专家的意见是由组织者整理的,组织者在编意见征询表时,应该尽量全面、具体;在整理专家意见时,尽量把所有专家的意见整理出来。

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列名小组法

——是采用函询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的方法。

▲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请有关专家在互不接触的条件下,用函询的方式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意见;

第二步,邀请专家聚会,把第一步收集的意见匿名发表给大家,使大家畅所欲言,深入探讨。

▲实际上,列名小组法是在吸收了头脑风暴法和德尔斐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方法。

可以有效地避免头脑风暴法和德尔斐法的弊端。

▲特点:

◎优点:

在使用头脑风暴法时,由于专家们聚集一堂和人们心理上的作用,往往会因为权威的影响,使自由发言在无形中受到限制。

德尔斐法采用函询的方式虽然可以消除头脑风暴法的不利因素;

◎缺点:

使问题的讨论难以展开,起不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四)方案前提分析法

——是通过分析评估决策方案赖以成立的前提,从而达到分析评估决策方案本身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每个方案都有几个前提或假设作为依据,方案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方案的前提或假设是否成立。

1.特点

——可以避免决策中一些人为因素的消极影响。

2.方案前提分析法的关键在于找出方案的前提,这些前提一方面必须是决定方案成立的关键性因素,另一方面又必须与方案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五)提喻法

——提喻法是通过讨论从其他方面或角度提出的与方案有关或类似的其他方案,借助类比达到分析评估方案目的的方法。

▲提喻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哥顿首创的,因而也称哥顿法。

▲提喻法主要包括两种具体的方法:

一是,将决策问题分解为几个局部问题,只让与会者讨论其中的某些问题;

二是,采用类比的方法,即不讨论决策问题本身,而讨论与之相似的问题,以得出同样适用的结论。

注意:

运用提喻法的关键是要恰当设喻,使讨论的方案与决策备择方案具有可类比的性质。

(六)创造工程法

——是运用创新思维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有秩序、有步骤的创新过程。

▲一般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问题。

◎在这-阶段中通过主动搜索、发现不满、认识环境、取得资料、认定问题等步骤,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下来。

第二阶段,是孕育创新阶段。

(核心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潜意识自发聚合、主动多发性想象、不断搜索逼近等步骤形成初步的创造性设想。

第三阶段,提出设想和付诸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成形、出世、审核、试验、满足等步骤将创造性设想形成决策方案并接受实践检验。

二、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常用于数量化决策,是运用数学模型或公式来解决一些决策问题。

——这些属于“硬技术”方法,大多用于数量化决策,采用量化和数学模拟分析。

1.风险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无法作出肯定判断的情况下,通过预测各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根据不同概率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2.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非确定型决策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对决策问题不能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对决策问题变化的各种因素分析,估计几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并计算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选择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