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3156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docx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王思斌)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

1.社会工作定义:

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

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者:

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

的构成部分。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某一具体机构。

【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3.受助者:

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或案主,是有困难自己不

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4.社会工作价值观:

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

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5.专业关系:

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立

的关系。

6.助人活动:

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

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7.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

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社会流动)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社会关系)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

8.社会工作基本内涵:

秉持助人的价值观,运用科学方法,帮助

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专业活动。

9.社会保障:

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

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10.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

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

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指对困难群体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

11.社会服务:

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

别是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12.社会工作实践:

也称社会工作实务,指的是社会工作者或

社会工作机构介入有问题的社会生活,并促使其改变的专业活动。

13.社会工作实践领域:

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指社会工作在社

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1.社会角色:

是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

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反映了处于社会某一位置的社会成员的责任、义务与权利。

2.功能:

指的是某种结构所发挥的作用,它既表现为过程,也表

现为结果。

3.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

式,经过环节:

接触问题——进一步调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

4.社会工作组织模式:

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如何组织和运用社会

资源去实施社会工作,提供服务。

5.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

即服务提供者采取何种组织方式

去回应社会的需求,服务的提供是政府组织还是由民间组织

6.受助者求助模式:

即有困难者怎样向福利服务提供者请求帮助,

是主动求助还是被动,抑或他们并不表达自己的需要

7.资源获取模式:

即福利服务提供者如何获得提供服务所必须的

资源,他们从哪里获得这些资源和如何获得这些资源,资源来自于政府还是来自于民间是由政府拨付还是需要筹集

8.服务提供模式:

是指服务提供者如何将资源传递给服务对象,

是通过政府组织系统还是专业服务体系,抑或民间自然系统。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价值:

是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包含着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

规定,是对社会中是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

2.价值对社会工作的界定:

不是部分的界定而是总体的界定。

不仅决定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和意义,而且决定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和伦理原则,以及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等等。

3.操纵:

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行为进行有意的控制,同社会工

作的自由和自我决定价值相反的。

4.家长作风:

社会工作代替案主进行行为选择,干涉案主的自由。

5.社会价值:

整个大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由占统治地位的文

化价值观念所决定,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础层次。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1.理论:

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

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2.社会工作理论:

是对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各

种理论知识的总称。

3.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中,用来对人和社会的本质、

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

4.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中,用来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

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说明的那部分。

5.范式:

库恩提出,是指一群科学家共同享有的一组世界观、价

值观方面的背景假设,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类型。

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

1.剩余性社会福利:

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

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2.制度性的社会福利:

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

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3.积极的福利:

是指福利本身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

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

4.消极的福利:

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须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

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关注的更多是社会层面,较少关注个人的福祉与发展。

5.公共福利:

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社会需要的

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

6.私人福利:

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

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1.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

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

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社会福利状态。

2.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

⑴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⑵对案主的需要

与问题进行评估⑶订立工作计划、介入干预和最后总结与检讨。

3.危机的涵义:

⑴危机是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⑵危机可以

是一种正常状态⑶危机是一个过程⑷危机是问题与希望并存。

4.任务中心模式主要应用于八类问题:

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

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

5.行为治疗模式的四种学习形态:

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

习、认知学习。

第七、八、九章社会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

1.小组中的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一个描述小组取得其成员的一

致性和依从的过程,主要包括小组规范、角色、地位等控制手段。

2.社区工作的一般涵义:

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

象,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3.社区发展的定义:

社区发展是一种过程,人民以自己的努力与

政府当局配合,一致去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

包括两个基本要素:

⑴由人民自己参加、自己创造,以努力改进其生活水准⑵由政府以技术协助或其他服务,帮助其更有效地自觉、自发与自治。

4.社区工作的定义:

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

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5.社区建设: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

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

化、环境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6.社会行政:

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

策,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7.工作团队:

是指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民主合作的小组,他们作为

一个整体来进思考和工作,成员们共同工作,判断问题和选择、确定应对方法。

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的界定:

一般而言,儿童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

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

我国一般把儿童年龄的上限划在11—12岁。

2.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

⑴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

即是一种面向所有儿童的工作⑵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⑶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

3.儿童福利的涵义:

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

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

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而服务功能则相应地倾向于救助、矫治、辅助等恢复性功能。

此类福利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儿童福利。

广义的儿童福利的对象是所有的家庭和儿童,并不单

纯局限于处于不利境地、需要帮助的儿童群体。

这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

4.儿童福利政策:

是一套谋求儿童幸福的方针或行动准则,其目

的在于促进所有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

5.儿童福利行政:

是政府机关或公共团体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

与正常生活的行政过程。

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1.“青少年”的界定:

青少年指的是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

其起始年龄约为12—13岁,即青春期开始来临的时期,而下线的年龄则应止于社会会成熟期。

2.“青少年”的涵义:

⑴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⑵青

少年是一个转折期⑶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⑷青少年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

3.青少年福利的涵义:

⑴青少年是福利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社会理

念⑵青少年是福利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⑶青少年是福利是一种社会行为。

4.青少年福利的定义:

狭义的青少年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

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

广义的青少年福利是面向社会中的每一个青少年,旨在促进每个青少年全面加快发展的全面的福利服务。

5.青少年社会工作: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状态、兴趣倾向、家

庭背景、智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予以个别或集体的辅导,使其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或志趣,使其达至最大发展,以贡献于社会的服务活动。

第十二、十三章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

1.机构照顾:

是指在专门为老人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

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对老人实施的照顾。

2.妇女社会工作:

是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也就是

针对妇女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社会、问话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其目的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3.妇女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

是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的理论,可

以划分为宏观指导理论和具体指导理论。

⑴宏观指导理论:

市有关妇女即妇女问题的基本的、根本的看法的理论,它指导人们从世界观的角度去看待妇女及妇女问题,为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工作提供一般的工作原则,是实践妇女权益保护和救助工作的基础⑵具体指导理论:

是在开展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工作时具体运用的理论,它指导工作人员在实际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的工作中如何具体地看待、分析每一件妇女权益受侵害的事

件,如何具体地开展工作,它主要涉及有关婚姻家庭的理论,以及社会工作的一些理论。

4.女性主义:

又称女权主义,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

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

第十四、十五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

1.残疾人:

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

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不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残疾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

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3.家庭社会工作:

是以家庭为主的社会工作介入,动员社会及家

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和服务。

4.家庭生命周期:

亦称家庭生活历程,是指家庭能够自成立之日

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原家庭消亡的全过程。

5.家庭冲突:

是因为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动目标

存在差异,更因为家庭资源(包括物质的资源,还包括情感和爱)有限而分配不均,就会引起冲突。

包括:

情境性的冲突、个性的冲突和权力的冲突。

6.家庭治疗:

是一种治疗模式,它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着重的焦点在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

第十六、十七章医务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

1.医务社会工作:

泛指医药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中的社会工

作专业服务。

2.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核心是将病人作为人来看待,并为

病人提供更好的健康照顾服务,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

3.企业社会工作:

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去解决企业员工面临的困境

和各种矛盾冲突。

4.全人发展理念:

要求把员工看做有正常生活需要的完整的人,

他的个人生活应得到重视,职业生涯应得到发展,家庭应得到关怀。

第十八章农村社会工作(略)

第十九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1.绝对贫困:

是由英国的郎特里何布思提出,即认为一定数量的

货币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是必须的,缺乏获得这些物质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是贫困。

2.相对贫困:

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

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定标准,而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贫困。

3.社会剥夺:

是指社会上一般认为或风俗习惯认为应该享有的食

物、基本设施、服务与活动的缺乏与不足,即因为缺乏资源而被剥夺了享有常规社会社会生活水平和参与正常社会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4.社会排斥:

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团体因缺乏机会参与一些

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它是一个由劣势地位导致某些排斥,这些排斥又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社会排斥,最终形成持久的多重劣势的动态过程。

5.资产投资:

是指政府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穷人进行资产积累与

投资,而非简单地直接增加其收入与消费。

第二十、二十一章矫正社会工作、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1.矫正:

意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是

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2.矫正社会工作:

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

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

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的涵义:

⑴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⑵是为特殊社会

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⑶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⑷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4.民政工作:

“三个一部分”,即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保障

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的一部分。

5.社会福利:

通常是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

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福利事业:

是指政府和社会对特定的社会福利对象提供的、

旨在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的供养型社会福利服务,主要包括由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以及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

7.社会福利企业:

是指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

业而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福利企业可从事工业商业或服务业等方面的生产经营并享受税收优待。

8.城市社区服务:

是指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一定层次的城市社区

组织为主体和依托,以自助—互助的广泛的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社会福利服务。

9.目前“五保”供养方式:

⑴网络供养。

是以乡镇敬老院为五保

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全乡镇的五保工作⑵统供分养。

以乡镇或村统一制定供养标准,统一筹集分配供养款物。

五保对象则是在原有家中生活,村中有保护服务组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务⑶承包供养。

由五保对象与其亲属或邻居自愿协商,签订供养协议或遗赠协议,在建立了供养关系后,供养者承担全面供养的义务⑷集中供养。

由乡镇村或个体经营者举办敬老院、福利院等,院内集中供养五保对象⑸合作养老保险付诸供养。

10.扶贫:

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

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旨在使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

11.社会救济:

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依法对特定

的社会救助对象按规定向他们提供的社会援助。

分为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两种。

12.优抚安置:

是政府和社会对现役和退伍军人及其亲属提供

现金援助和社会服务的特殊社会保障。

第二十二章社会工作教育

1.社会工作本土化:

指的是外来的东西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

(“本土”)并适应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

2.本土性社会工作:

指的是对某种助人模式(包括理念、过程和

方法)的判断和认定,即指那些土生土长的、发挥着有效的助

人功能的制度化的行动过程。

那些生长于本土的,与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有效地、制度化的助人模式可称为本土性社会工作。

3.专业:

由一群人共同掌握的一套系统的价值、技巧、技术、知

识和信念,并用以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

4.专业化:

由一个在经验指导下的个人行为的集合向由一套系统

的理论指导下的从业人员的群体性共同行为发展的过程。

第二十三、二十四章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社会工作研究

1.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与特性:

⑴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持续的学

习过程⑵社会工作实习是一种临床实习⑶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⑷实习教育不同于志愿服务

2.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是使学生有效学习并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

量的一个手段。

督导的目的在于使被督导者能够学习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角色,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价值与技巧内化,并学习按照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提供优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

3.临床实习:

将学生安排到机构中去,作为机构的工作者去履行

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应有的角色行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各种助人工作的技术与能力。

4.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

⑴了解社会需要,涉及社会服务⑵了解

服务对象,推进社会服务⑶了解服务进展,不断改进服务⑷发现问题,制定和调整政策⑸检验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

5.社会工作研究中的伦理包括:

⑴对服务对象的利益保护方面的

问题⑵作为研究者应该遵守的学术道德

6.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

⑴研究题目的选择①社会工作实践提出

的问题②考虑研究兴趣、客观条件及对选题的影响⑵文献研究与初步探索⑶提出研究假设⑷研究设计①编制调查提纲②确定研究方法③资源策划与联络⑸资料的收集与整理⑹解释与报告①资料的解答②撰写研究报告

【文档中未提到的部分名词解释,见“简答论述”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