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669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

『自主学习』

一、地理条件

1.范围:

A

黑龙江、B吉林、C

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

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

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

E

高原、F

平原、G

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

黑土、

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良好,

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自我探究] 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

提示 劣势主要表现为:

(1)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并且只能一年一熟。

(2)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产。

(3)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优势主要表现为:

(1)冬季时间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

(2)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3)冬季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

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

(2)林业和特产区:

分布在D

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

长白山。

(3)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

[自我探究] 东北地区西部高原畜牧业和农区舍饲养畜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提示 形成的主导因素:

西部高原畜牧业——广阔的天然草原牧场;舍饲养畜业——市场、饲料。

经营方式:

西部高原畜牧业——天然放牧;舍饲养畜业——人工养殖。

『自我反馈』

1.有关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温低,作物病虫害少 ②冬季积雪多,有利于减轻春旱 ③气温低,冻土发育,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④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东北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有关东北农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松嫩平原西部地形平坦,是耕作农业区

B.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

C.辽宁省水源短缺,不是水稻重要产区

D.地形和气候差异是东北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答案 D

解析 松嫩平原西部是重要的畜牧业区,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辽河流域的大型灌区是水稻的重要产区,地形和气候差异是东北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3.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周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机械化水平高低与农作物的品质无关。

『活动点拨』

[教材P61思考]

1.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非常有限(喜凉作物);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

2.东北地区受热量条件限制,一年一熟且农作物生长季节较长,相对而言农闲时间较长,因此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如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建设、家庭副业、工业、商业、文化事业等,从而活跃农村市场,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教材P62活动]

1.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病虫害少,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3.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4.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教材P63思考]

1.年降水量总体规律: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局部地区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由南向北递减,平原高于山区。

2.由纬度位置差异引起的热量差异。

3.海陆位置和地形。

[教材P64活动]

1.

农业生

产类型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耕作业

有利:

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不利:

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生长,且仅能一年一熟。

林业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周期,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

探究点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015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1176.52万公顷,粮食单产5375.1千克/公顷,粮食总产量达6324.0万吨。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0%,全国粮食单产平均为5482.9千克/公顷。

2014年,黑龙江省大米产量1504.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1.5%,黑龙江省大米以高品质闻名全国。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黑龙江省粮食单产较低,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3)黑龙江省的大米品质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答案] 

(1)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

(3)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周期长,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量大;冬季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基本不使用农药;黑土地,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开发历史较晚,环境条件较好。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市场、工业基础、技术、人口密度等。

条件

影响

市场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农产品需求量大

交通

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销售

技术

科技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水稻种植现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工业

基础

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有利于促进农业区域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

人口

密度

东北地区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

读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示意图,回答

(1)~(3)题。

(1)下列不属于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

A.属于温带湿润性气候

B.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C.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

D.属于季风气候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热量条件不够好。

因此,东北地区粮食品质差

B.东北地区雨热同期的气候,决定了农业生产活动只能在夏季进行

C.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热量高。

因此,东北地区不宜种植喜凉作物

D.东北地区雨热同期,但热量条件不好,决定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3)图中a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

[思维流程]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雨热同期。

东北地区热量条件

差,因此作物生长

慢,作物自身的生长周期

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品质优良。

东北地区南部的暖温带地区可以种植冬小麦,因此说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只能在夏季进行不准确。

东北地区耕作制度受

热量条件限制,多为一年一熟。

[答案] 

(1)A 

(2)D (3)A

[方法指导] 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基本关系

(1)气候与农业:

热量条件是影响耕作制度的关键因素;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周期长,农产品品质高。

(2)地形与农业: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3)土壤和水源:

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灌溉水源是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水域广阔的地区有利于发展渔业。

探究点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后来变为“三大仓”:

“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

(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2)“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

[答案] 

(1)南大荒: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正是依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区

主要产品及分布区

生长条件

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主要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玉米—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现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小麦—北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最为集中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夏季温暖,雨热同期,能满足一年一熟

林业和特产区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白桦—大兴安岭;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鹿茸、人参—长白山区;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苹果梨—延边;苹果—辽南地区

丘陵山区,地形起伏,降水较多

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

草地广阔,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

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

(1)~

(2)题。

(1)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小麦B.甘蔗和甜菜

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

(2)B区域与A区域相比(  )

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D.作物熟制高

[思维流程] 

[答案] 

(1)A 

(2)D

[方法指导] 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思路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

探究点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B.东北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点是热量充足

C.东北地区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包括平原和山地两种类型

D.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不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 A

解析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为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东北地区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有平原、山地、高原。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降水多,水源充足B.土地资源广阔

C.光热充足D.地广人稀

答案 A

解析 东北地区距海近,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故A项正确;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都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但东北地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的优势,故B项错误;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热量条件相差不大,光照条件西北地区优于东北地区,故C项错误;西北地区人口密度更小,故D项错误。

探究点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

答案 D

解析 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北部,分别适于发展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

4.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错误的是(  )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答案 D

解析 东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是我国主要的耕作农业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林业和特产区;东北的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之一;舍饲养畜业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区。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3、4、7、8、9、12

农业布局特点

1、5、6、10、11、1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图为“我国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图(2008~2015年)”。

据此完成1~3题。

1.该优势农产品最可能是(  )

A.玉米B.小稻C.棉花D.甜菜

答案 A

解析 由该农产品的主要分布区可知,该农产品为玉米。

2.M产区发展该农产品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

A.耕地面积小B.光热条件差

C.土壤贫瘠D.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

答案 D

解析 M产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是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3.N产区发展该农产品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

①光热充足,搭配好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耕地集中连片 ③黑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 ④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自然灾害少,病虫害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N产区位于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且地广人稀。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热量不具有优势,季风区自然灾害多发,故①④不正确。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4~6题。

4.造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盛行风

C.海陆位置D.洋流

答案 C

解析 甲地位于东北平原,距海近,降水多;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距海远,降水少。

5.甲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 D

解析 甲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6.乙地的农业生产应主要发展(  )

A.水田种植业B.旱地耕作业

C.山地畜牧业D.草原畜牧业

答案 D

解析 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草原广阔,主要农业类型是草原畜牧业。

四川德昌地处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安宁河谷地带,低纬度高原河谷的独特位置是种植草莓的“天然温室”。

德昌草莓在每年11月中旬开始成熟,陆续上市,一直持续到翌年5月底结束。

通过专业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德昌草莓远销海内外。

据此完成7~9题。

7.德昌被誉为种植草莓的“天然温室”,其主要理由是(  )

A.草莓生长期阴雨天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B.低纬度的高原河谷,冬春季光热资源较丰富

C.地处河谷,热量不易散失,保温效果好

D.位于高原河谷,气温较高

答案 B

解析 低纬度的高原河谷,冬春季光热丰富,能够满足草莓的生长。

故B项正确。

8.德昌露天冬草莓上市早、鲜果供应时间长的原因是(  )

A.冬春季节气温较高且稳定,持续时间长

B.空气清新,光合作用充分,草莓生长旺盛

C.水质优良,草莓生长速度快

D.河谷地带冲积土壤深厚肥沃,环保无污染

答案 A

解析 德昌露天冬草莓上市早、鲜果供应时间长的原因是冬春季节气温较高且稳定,持续时间长,A项正确;空气清新与光合作用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水质优良不能导致草莓生长速度快,C项错误;河谷地带土壤深厚肥沃,环保无污染,不是主要因素,D项错误。

9.当前,德昌草莓远销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A.先进的耕作技术B.生产成本低,价格低

C.发达的信息与交通D.政府的大力支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通过专业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德昌草莓远销海内外”可知,有了合作社,德昌草莓才远销海内外,而合作社主要是提供生产、销售和服务信息。

草莓不易保鲜,远销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读近30年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地区近30年来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是(  )

A.玉米产区向西、向南扩展,种植面积扩大

B.西部牧业生产面积扩大

C.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D.东部水稻生产面积缩小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草地面积缩小,放牧业生产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东部水稻生产面积扩大。

故C项正确。

11.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是(  )

A.玉米的生态适应性弱,产量较低

B.国家粮食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倾斜

C.全球气候变化,作物生育期缩短

D.年日照时间短,年平均降水量少

答案 B

解析 玉米的生态适应性强,产量高且收益较高,A项错误;国家粮食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倾斜,B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作物有效生育期延长,C项错误;该区域年日照时间较长,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乌江贡米”主要产自甘肃黑河一带,稻米个大体长,品质优良,米香浓郁,闻名遐迩,历史上曾为皇家“贡米”,但亩产长期不能突破200千克。

20世纪80年代,节水农业的推广和水稻新品种的推广,使乌江大米几乎绝迹。

2010年后,随着有机大米的畅销,乌江大米的种植得到了一定恢复。

2016年乌江镇稻米种植面积扩大到约1000亩。

下图为甘肃黑河一带局部图。

(1)与海南岛出产的水稻相比,说明“乌江贡米”生长具有的有利气候条件。

(6分)

(2)分析20世纪80年代“乌江贡米”几乎绝迹的原因。

(6分)

(3)你是否赞成当地扩大“乌江贡米”的种植范围?

并阐述理由。

(8分)

(4)分析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原因。

(8分)

答案 

(1)纬度高,积温少,作物生长周期长;地处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

(2)产量低;耗水量大,上游过度用水,水量不足;新品种的冲击等。

(3)赞成。

理由:

适应当地的生产环境;市场需求量大;品质高,品牌效益好。

不赞成。

理由:

产量低;对水的需求量大,将会导致下游的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土地盐碱化等。

(4)乌江贡米品质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优质大米的市场需求扩大;种植乌江贡米有助于利用品牌效应,拓展高端市场;保护乌江贡米传统品牌和传统品种。

解析 第

(1)题,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热量、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

乌江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纬度较高,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为“亩产长期不能突破200千克”“节水农业的推广和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再结合区域特征即可分析。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不赞成均可,理由支持观点即可。

赞成的理由通常从当地有利的农业区位条件和带来的积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不赞成的理由通常从不利的农业区位及带来的问题两方面分析。

第(4)题,从产品品质、品牌价值、市场销售、品牌保护等方面分析。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写下表。

(8分)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洪涝灾害频繁

(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的粮食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8分)

(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积极意义。

(6分)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6分)

答案 

(1)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

水资源不足

光、热、水充足

(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布 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障,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

(4)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解析 第

(1)题,主要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以及限制性因素。

甲地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长江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足,但洪涝灾害频繁。

(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人为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会占用大面积耕地。

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

第(4)题,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