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710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

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9月)

高三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与我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都是世界上著名的航天城,担负着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任务。

1.当肯尼迪航天中心(西五区)时间是8月9日上午8时12分时,我国航天城酒泉的时间(北京时间)是(  )

A.8月9日21时12分B.8月8日18时12分

C.8月9日5时12分D.8月8日21时12分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操场测量一直立杆的影子,当太阳高度为20°时测得影长为OA(OA的朝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在北京时间11:

30时测得最短影长为OB(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2~3题。

2.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山西B.黑龙江C.新疆D.云南

3.图示日期前后,该地(  )

A.太阳从西北方向落下B.昼短夜长

C.正午太阳高度渐大D.日出时间推迟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

米)。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三点气压P相比较(  )

A.PA>PC>PBB.PA

C.PC>PB>PAD.PA=PC=PB

5.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

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6.C点近地面吹(  )

A.西北风B.偏北风

C.东南风D.东北风

下图为2015年11月20日20:

00某两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

hPa)。

读图,回答7~8题。

7.对图中各地天气状况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A.①地气流下沉B.②地出现降雪

C.③地晴朗高温D.④地吹偏南风

8.当A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到B地时,该地(  )

A.细雨连绵B.风和日丽C.大风降温D.万里无云

下图示意2015年11月29日14时地面天气形势(单位:

百帕)。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  )

A.①地比②地的气压低B.①地比③地的风速小

C.②地比④地的云量多D.③、④两地风向偏南

10.即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

百帕)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

A.春末B.盛夏C.初秋D.严冬

12.Q处气压值可能是(  )

A.1007B.1008C.1009D.1010

下图中M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

该湖要么滴水不存,要么碧波荡漾,其最不寻常的特点是湖中难得有水。

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四地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4.M湖的湖水主要来自(  )

A.河水、冰川融水B.河水、雨水

C.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地下水

15.M湖难得有水,主要是因为(  )

A.气流下沉,降水稀少B.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C.气温高,蒸发旺盛D.土质疏松,水的下渗量大

读某区域图,图中P、Q为河流的两个水文站,R为河流的一条支流,完成16~17题。

16.关于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相似的前提下,P水文站河段河流的含沙量小于Q

B.R河一定有凌汛现象

C.Q水文站河段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于P

D.该河右岸堆积,左岸侵蚀

17.河流的入海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但该河的河口处三角洲发育不充分,其原因不可能是(  )

A.中游大湖的存在,影响了泥沙向海洋输送

B.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河流含沙量小

C.河口附近地壳下降,泥沙随地壳下降而不易出露

D.入海口地势平坦,不利于三角洲形成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形态可以推断(  )

①此时可能为7月份 ②此时可能为1月份 

③沿岸有暖流流经 ④沿岸有寒流流经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9.图中河流可能(  )

①正处在枯水期 ②正处在汛期 

③会发生凌汛现象 ④下游泥沙淤积作用强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20~21题。

20.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线符合等温线实际弯曲状况B.等温线的数值②大于①

C.洋流流向与虚线弯曲方向一致D.等温线弯曲受暖流影响

21.图中甲地沿岸大雾天气多发的原因是(  )

A.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B.暖流流经,水汽含量较充足

C.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D.寒流流经,下垫面温度降低

下图中的四地代表拉萨、昆明、重庆和贵阳。

读图完成22~23题。

22.③地夏季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最低B.位于盆地

C.太阳高度角大D.距海洋近

23.②地冬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B.距冬季风源地近

C.纬度位置高D.太阳高度角小

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山脉的走向为(  )

A.西北—东南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D.东西走向

25.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受沿岸暖流的影响,等温线分布高度大于B地

B.18℃等温线在A、B处分布的差异主要是森林覆盖率的差异导致的

C.1000米处A侧气温比B侧高,是因A侧纬度低

D.B侧受暖空气影响强,导致B侧1000米气温与A侧1200米气温相等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26~28题。

26.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

27.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大约出现在(  )

A.南坡3500米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D.北坡2000米

28.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B.秦岭

C.阴山山脉D.天山山脉

图1是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差(甲地各月气温减去乙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差(甲地各月降水减去乙地各月降水)示意图,图2是四种不同气候类型的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①②③④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

A.①—甲、②—乙B.③—甲、④—乙

C.③—甲、①—乙D.④—甲、②—乙

30.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

A.大气环流B.纬度

C.下垫面状况D.沿岸洋流

读甲、乙两图,甲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回答31~32题。

31.图中P地气候类型属于(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32.若此时甲图所示地区受乙图中“三圈环流”的F控制,则(  )

A.N地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B.N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C.海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D.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33~34题。

33.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地形

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

34.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

A.0℃B.-5℃C.2℃D.-8℃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弘磅礴。

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

读图,完成35~36题。

35.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向斜成谷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

36.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米)。

读图完成37~38题。

37.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

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

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

38.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火山地震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读我国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回答39~40题。

项目

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年)

70

20

生产用水量(立方米/人·年)

540

1750

农田灌溉用水量(立方米/亩·年)

446

1352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570

4000

39.关于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省(自治区)水资源短缺B.乙省(自治区)水资源丰富

C.甲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率低D.乙省(自治区)生产用水量高

40.乙省(自治区)应该(  )

A.调整用水结构,增加生活用水B.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修建调水工程,补充甲地用水不足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时令河,也称作季节河、间歇性河流,是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

这类河流通常流经高温干旱的区域,而且年平均流量较小,但因暴雨、融雪引发的洪峰却很大。

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

某水文勘探队于某年12月开始对利比亚的时令河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勘察,基本摸清了利比亚境内时令河的分布状况及水文变化。

下图为利比亚时令河分布图。

(1)指出利比亚境内的气候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

(2)解释利比亚多时令河的主要原因。

(8分)

(3)从当地的自然环境考虑,列举该勘探队在利比亚进行时令河勘察应注意的问题。

(6分)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上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6分)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6分)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9月)

高三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A2B3A4D5D6C7B8C9C10C

11C12A13C14B15A16C17D18D19C20A

21D22B23A24B25C26B27D28D29C30A

31B32D33D34B35C36B37D38A39D40C

41

(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影响,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中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2)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终年高温,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小;沙漠广布,河水下渗严重;人类过度引水截流,导致河流中下游断流。

(3)多风沙天气,容易迷失方向;降水稀少,水源不足,易造成人体脱水;沙漠昼夜温差较大,易造成身体疾病;地表多沙丘和流沙,沙质疏松,易造成车陷;沙漠地区无通信基站,易造成与总部通信联络困难等。

(任答三点)

42

(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

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

较迟。

(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

(2)冬季气温在0℃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

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

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

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

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

“画绩之事杂五色。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

《白虎通》曰:

“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

《礼记·玉藻》记载道:

“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

”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

B.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能使用颜色,这些颜色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

C.色彩的内涵在五色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治的手段。

D.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的扩展,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色彩。

C.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

D.文章引用《礼记·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色”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

B.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色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

C.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D.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使得色彩民俗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

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

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

“长得极好!

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

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

“这是骗钱的!

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

“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

“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

她居然听懂了:

“晓得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

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

“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

“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

“老子好久没出去了……”

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

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

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

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

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

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已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

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莱市场找到她。

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

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

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

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

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

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

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

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

于是她便做上记号。

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

我对她说:

“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

摔跤了怎么办?

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

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

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

地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响大哭。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

她早已迷路。

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

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地。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

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

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

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

向她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

想尽一切办法回。

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

终于痛哭出声。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依赖。

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保有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

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的深深的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

D.作者是四川籍人,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跃然于纸上。

5.文章说“她早已迷路”,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迷路”的理解。

(5分)

6.文中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请结合文本探究“她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关于数宇经济最权威的定义是6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该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

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一书认为,数字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数字素养成为对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新要求;供给和需求的界限日益模糊;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日益融合。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之所以突飞猛进,至2016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主要是因为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的创新融合。

马化腾指出,对于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国家应当有更加系统的规划,从顶层设计开始改变,由需求引发供给,通过云、大数据、柔性制造,让生产资料得到效率最佳的配置,真正让数据提升效率、爆发力量。

(摘编自牛禄清《数字经济革命》)

材料二: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腾讯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在2016年大致带来280万新增就业,占2016年全年新增就业人口的21%。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迈向2035:

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报告中,用下图显示对2015-2035年中国数宇经济的规模、渗透率以及就业容量做出的测算和预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